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班)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3336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班)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班)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班)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班)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班)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班)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论述类文本(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学与新闻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左传

2、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他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襄,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 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

3、,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 ,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笔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

4、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辩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

5、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B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C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 (3分)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B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C邵飘萍在“三一

6、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D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D 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二)文学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47题。扳着指头数到十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其实也

7、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

8、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过了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

9、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4、在渴望团聚的日子里,小说的三位主人公采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等待,概括说来分别是:(3分)狗娃:   _   &n

10、bsp;          母亲:   _                         父亲:   _                              5、“爹忽然记起什么似的,抽空去看一下。”文章在写“我”的一家人故事的时候,插入了这部分关于瓦

11、匠的文字,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2分)_  6、文章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分)_  7、小说没有跃宕起伏的情节,采用_描写的方法,写出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也刻画了“我”的一家三口的鲜活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一位并结合文章分析其人物形象。(4分)_(三)实用类文本(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

12、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

13、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考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

14、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

15、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nbs

16、p;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材料四:   &nbs

17、p;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

18、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B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C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

19、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D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10、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_二、古诗文阅读(53分)(一)课内基础知识1119题(22分)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素善留侯张良                    秦王必喜而善

20、见臣B.如今人方为刀俎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C.故幸来告良                      妇女无所幸D.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愿举国为内臣12、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A.今行而

21、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沛公安在A.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不然,籍何以至此D.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14、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沛公军霸上。D.今日之事何如?15、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

22、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A.良曰:“长于臣”B.得复见将军于此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D.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B.沛公安在                     君安与项伯有故C.吾属今为之虏矣!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3、D.使工以药淬之                 而乃以手共搏之17、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战国策的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曹刿论战就选自此书。C史记中本纪记述帝王,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败秦军主力,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司马迁把他列入了本纪。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24、”,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1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将军战河北D.约为婚姻19、翻译下列句子(6分)(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3分)_(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题(17分)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之,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

25、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

26、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选自元史 董文炳传)2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                籍:抄没B.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             直:通“值”,价钱C.吏亦不之惮     &nbs

27、p;                     惮:考虑D.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                 或:有人21、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    )(3分)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文炳使民聚

28、口而居,少为户数     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A.     B.   C.     D.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B.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C.董文炳冒着死罪,采用并居老百姓的办法减少户数,减轻百姓赋税负担。D. 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23、翻译

29、下列句子(8分)(1)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4分)                             _(2)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4分)                  _(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425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30、。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 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云物:云雾。“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2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

31、,风格峻峭清新。C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D. 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25、颔联和颈联用了哪些意象?诗人借用这些意象寄托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26、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广阔的宇宙,诗人发出慨叹,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_, _。三、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72

32、8题(66分)(一)仿写(6分)27、我们在诗歌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6分)橘子洲        洞庭湖           易水河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                              (二)作文(60分)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

33、作。(60分)对庄稼而言,“最好的肥料是农夫的影子”。嗅闻幸福的芳香、采撷幸福的果实,非付出一番艰辛不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奋斗、持续奋斗。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能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1C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2B“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不代表“尊重事实,秉笔直书”。3D4狗娃:捏小狗,数小狗    (1分)        

34、  母亲:喂鸡,数鸡蛋     (1分)                  父亲:每天攒半个馒头    (1分)5(1)为下文用瓦匠家的泥捏狗计算归期的情节作了铺垫(1分);(2)突出“我”一家人的朴实热情、乐于助人(1分)6答:两次“笑了”,都包含有娘对儿子的宽容。(1分)第一次“笑了”,侧重于娘对儿子的理解,笑是母子情感产生共鸣的体现,娘以此对儿子的感受表示默认和赞同(1分)。第二次“笑了”,侧重于娘对爹、对家庭温情的回应,笑是娘内心惬意的体现,其中也

35、包含着娘在明了儿子淘气、自己“疏忽”之后的忍俊不禁。(1分)7细节描写“狗娃”:天真、幼稚、调皮、可爱、诚实、爱父母等。“娘”:善良、勤俭、朴实等。“爹”:充满亲情、乐于助人、朴实厚道、勤劳爱家等。结合文章,叙述通畅。8【答案】C【解析】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9【答案】B【解析】A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C项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D项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10【参考答案】了解本

36、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每点1分,共4分)11.B 12.A 13.C 14.B 15.D 16.D 17.B 18.A19.秦朝时与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以外的变故。20.C 21.A(反映其会做官,是他爱民的结果,是其表明自己爱民的言语,不是举动)22.B(“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是前任县令而不是他)23. 县里贫穷,又因为旱灾、蝗灾严重,而赋税日益增多,百姓没有赖以生存的东西。因此赋税大

37、大减少,人们都很富裕并保全下来.文言文参考译文: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长子。董文炳的父亲死时他才十六岁,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李夫人有贤德,治家严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亲当成先生对待,他聪明机灵,善于记忆和背诵,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乙未年,他凭父亲的职务接任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以恩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没过多久,与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小官吏拿着文书让他签署时,也不敢抬头看他,内部人们都很佩服他。县里贫穷,又因为旱灾、蝗灾严重,而赋税日益增多,百姓没有赖以生存的东西。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数千石谷子

38、代交赋税,官府才得以放过老百姓。前任县令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而贷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董文炳说:“百姓都很困苦。我作为县令,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我应当替百姓偿还。”于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价还给放贷的人,又登记县里的闲置田地分给贫民耕种。于是流散在外的人渐渐回来,几年时间后老百姓都比较富裕了。朝廷起初统计人口,下诏说有敢于隐瞒实情的将被处死,并抄没家产。董文炳让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户数便减少了。县府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不妥。董文炳说:“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愿的。”老百姓也有不愿这样做的,董文炳说:“以后他们会感激我的。”因此赋税大大减少,人们都很富裕并保全

39、下来。邻近县中有告状得不到伸张的,都上书给董文炳,求他裁决。董文炳曾经拜见上级官员,邻县的人都聚在那儿观看,说:“董县令看起来也是人啊,为什么他这样明断如神!”当时官府不停地搜刮百姓,董文炳压着官文不予执行。有人向州府说他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诬蔑陷害他,董文炳说:“我最终也不可能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弃官而去。24. D (“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错误,“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意思是“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而不是使用比喻手法。)25意象:残星、归雁、长笛声、人,篱菊、渚莲情感: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长笛声、一个倚楼吹笛的人,组成了一幅黯然神伤的秋景图。而笛声那样哀婉,吹笛人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使得听笛的诗人那羁旅思乡之情更加强烈。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诗人见此,归隐之思油然而起;江渚边上的残荷,失了满塘红艳,只留憔悴忧愁,诗人移情于物,更寄托了好景无常、思乡归隐的愁苦伤感。(4分)26.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7. 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江山;易水河边豪侠刺客高唱壮士悲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