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
2、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
3、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
4、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之间相互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
5、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C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D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答案C解析C项“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错误,“必须经历”不当,选项对应的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而不是“必须经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B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
6、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C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答案A解析A项“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从文中来看,作者意在说明“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选项对论据作用的分析有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视野。B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可持续、良性地发展。C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D
7、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可避免此长彼消的现象。答案D解析D项“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可避免此长彼消的现象”不当,属于主观臆断,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只提到“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据这些内容推不出选项中的结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风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伸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
8、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压高眩晕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
9、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的。幺爷吧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
10、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一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
11、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
12、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缓过一口气来。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和他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
13、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落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
14、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展开情节,先写二货游说幺爷卖树,然后转入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幺爷找来文物局的人保下银杏树,直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D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参加葬礼的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答案A解析B项“悉心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悉心照料”。C项“插叙
15、手法”错,应为“倒叙手法”。D项“有力地讽刺了参加葬礼的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参加葬礼的领导和记者”之意。5“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银杏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串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落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
16、。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6村长大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他的种种表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6分)答:答案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的大军被招贤回乡当了村长,为村民带来卖风景树这一项目,还招商引资兴建化工厂,带领村人走上致富之路,这说明他有经济头脑,善于发现商机,能帮助村人致富。为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和彰显个人政绩,大军不
17、惜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健康,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到村人的健康,这说明他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大军在利诱幺爷卖掉老银杏树遭拒后,就用“上级”“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不移走就“采取强制措施”等压制、威胁幺爷,把幺爷逼得生了病,他处理矛盾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蛮不讲理。在幺爷的葬礼上,大军不顾当初利诱威逼幺爷卖掉银杏树这些事实,在媒体面前吹嘘“政绩”,可谓虚伪矫情、厚颜无耻。(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童庆炳:与书为友的作家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与书为友的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于2015年6月1
18、4日下午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0岁。作为文艺理论界的泰斗,童庆炳曾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1936年12月27日,童庆炳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一个清贫的农家。读小学时,童庆炳常考第一名。1949年夏,童庆炳出乎父亲意料地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跨进了连城一中的校门。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家中老大”的他被父亲强令辍学回家,走上扛担挑柴之路。可他心有不甘,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的要求,然而父亲毫无妥协之意。1950年的一天,他不顾一切拿起行李和几斤米,还有祖母给的送终钱四块银元,离开家毅然朝通往县城的路走去,他发誓哪怕是当乞丐也要把书读完
19、,要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1952年,童庆炳初中即将毕业时,偷偷报考了邻县的龙岩师范学校,并且顺利考取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战战兢兢的他一直等到一次父亲喝酒兴起的时候逼着父亲当着朋友的面写下一张字据后,才得以延续自己的读书生涯。龙岩师范学校的校风、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们的修养,给童庆炳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他在这里不仅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还爱上了读书和写作。1955年,师范毕业的童庆炳通过参加苛刻的保送大学的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遇上了黎锦熙、黄药眠、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巨匠,这给了他充分深入研读经典的机会。1958年7月,童庆炳提前一年毕业,在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任助教。1961年开
20、始“疯狂”地研读红楼梦。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童庆炳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论文: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论文在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之际,刊载于196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红楼梦研究专刊”。这篇论文发表后,童庆炳受到了学界的注意,他也被调回中文系,开始了教学研究之路。1963年9月,童庆炳被教育部派到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任教,讲解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课程。教学过程中,他重新注译了屈原的离骚,还系统地钻研中国文学史,为学生编写了深入浅出的讲义,此外还编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注释。那段日子是紧张、劳累的,他却视之为一种精神享受。1967年9月,他又被派往阿尔巴尼亚的国立地拉那大学历史语
21、言系任教。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告诉他,图书室就在地下室,带一把改锥和一个手电筒就可以进去了。于是,他在午休时间溜进了那个不大的地下室,顺着手电筒的光线,看到了鲁迅全集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书籍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选集,还有歌德、席勒、海涅等作家的经典作品。与这些书籍为友,童庆炳觉得自己空前的“富”。1970年夏天,童庆炳回国。回国后,他烧了一年锅炉“靠边站”【注】了一年。这又给他创造了一次自学的良机:当时,北师大图书馆已经允许借书,童庆炳基本上每周或每半个月都会借一次书。他的床头、桌上和枕头边永远摞着一尺多高的书籍和读书卡片、笔记本。在童庆炳的夫人曾恬看来,如果说在越南教书时,童庆炳所看的
22、书相当于让他读了个硕士的话,那么,在“文革”期间,他等于是读了个博士。多年的读书、思考和探究,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丰收季节:1978年童庆炳发表论文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979年发表论文再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童庆炳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理论作品的频率出现在文艺界,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出版了30余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外加两部小说和一部散文随笔集。1985年,北师大文艺学开始招博士生和硕士,他竟不辞劳苦地超额带了13个,并且这些“童家军”经过他一丝不苟的调理和引领,如今基本上都成了中国文艺学界的中坚力量。教学中,他经常对学生强调,要用生命来投入,才能真正把学问做好。作为有着丰富经验
23、的文艺学学科带头人,童庆炳以提携年轻人为己任,时刻关心青年学生和教师的成长。1993年,在东方丛刊组织的“诗学大奖赛”中,王一川的论文得了一等奖,获奖金一万元;作为导师的童庆炳,他的论文只得了三等奖,奖金两千元。东方丛刊杂志社怕童庆炳不高兴,特意向他表示歉意。童庆炳在回信中说:“哪里有比这样的事情更让我高兴的呢?三个奖,我们师生就得了两个!”【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年代中的习惯用语,它是对当时有“问题”的领导干部采取的一种暂不撤职、免职但停止权力的内部临时性组织处理措施。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童庆炳在拿到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逼迫父亲签下字据,自己
24、才得以进一步读书学习。B童庆炳在国外任教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歌德、海涅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就是在此期间阅读的。C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童庆炳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理论作品的频率出现在文艺界,出版了30多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D童庆炳奖掖后进,在得知自己的学生王一川获奖后,感到特别高兴,这体现了他对青年学生成长的关心。答案C解析C项“出版了30多部著作,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时间不对,童庆炳是“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出版发表了那么多的作品。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文艺理论界的泰斗,童庆炳曾精心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也培养了一批文学家,获得诺贝
25、尔文学奖的莫言可以说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B读完初一后,迫于生计压力童庆炳辍学回家,心有不甘的他几次向父亲提出复学的要求,都被拒绝,后来他父亲才让他向祖母要了四块银元,带上行李和几斤米复了学。C在龙岩师范学校学习期间,童庆炳爱上了读书和写作;1963年,论文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发表后,童庆炳开始受到学界的注意。D在越南任教期间,童庆炳因为讲解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程,所以重新注译了屈原的离骚,还系统地钻研中国文学史,编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注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莫言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于文无据。B项“让他向祖母要了四块银元”错误,此时的父亲一直都在反对童庆炳读书。
26、D项强加因果。9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作家和导师,童庆炳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答案有远大志向。立志要把书读完,成为一个大写意的人。不畏艰难,争取读书机会。坚守梦想,持之以恒。治学严谨,善于思考和探究。带学生不辞劳苦而又一丝不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
27、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
28、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29、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B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C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D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答案B解析可以结合前后语境把握事件的内容,可以抓人名“然”“归义马茂”“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指提拔、升迁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改”“补”等,其中“拜”“除
30、”都指授予官职,“迁”“谪”都指贬官。B古代一月为三旬,一旬为十天。“旬月”是十天至一个月之间,指较短的时日。朱然平讨山贼旬月而定,足见行动迅速。C“节”,即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孙权授予朱然兵符,说明对其非常信任。D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答案A解析“迁”指官职变动,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然与孙权是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
31、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屡立战功。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由此声名远播。B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C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答案D解析“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中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
32、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5分)译文:(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5分)译文:答案(1)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间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2)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更是超过一般人。【参考译文】朱然,字义封。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
33、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建安二十四年,(朱然)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将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间隙攻破了魏
34、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赤乌五年,征讨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
35、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更是超过一般人。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
36、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朱然)生病两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朱然)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忆江上吴处士【注】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近,消息海云端。【注】处士:指隐居林泉不入仕的人。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37、。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答案D解析诗的最后两句是说,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殊”为“犹”,“还”的意思,所以D项错。15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白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
38、落日长安。”你更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答:答案原句好。“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生”“满”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改句好。“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作者悲愁的心境。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_,_。(2)陶渊明饮酒中“_,_”一句,写尽了诗人归居田园后心境的恬淡与闲适。(3)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笔下的“莲”却能
39、“_,_”,高洁自守,不同流俗。答案(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了新要求。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_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体验文化、了解文化,文化是人们不断出发而又重新抵达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_,难分彼此。举世
40、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抑或_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_的“化人”途径。当今世界,文化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必行。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B旅行都是人们为了体验文化
41、、了解文化,文化是人们不断出发而又重新抵达的牵引所在。C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D旅行都是人们体验文化、了解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出发而又重新抵达的牵引所在。答案C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宾语残缺,应该在第一句后面加上“的重要方式”;二是语序不当,“体验文化、了解文化”应改为“了解文化、体验文化”;三是不合逻辑,根据语意,应该把最后一句的“不断出发而又重新抵达”改为“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B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
42、传播文化C用文化的理念传播文化,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旅游D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旅游,用文化的理念传播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文意,谈的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问题,所以排除CD;另外,语句前后顺序得当,前后照应才能使语言连贯,根据前文中“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一句,先谈“文化”,后谈“旅游”,排除A。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千头万绪辅车相依出神入化润物无声B千头万绪唇齿相依炉火纯青润物无声C千丝万缕辅车相依炉火纯青潜移默化D千丝万缕唇齿相依出神入化潜移默化答案D解析 “千头万绪”指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千丝万缕”指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
43、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辅车相依”指颊骨同牙床互相依靠。比喻存亡相依,关系极其密切。“唇齿相依”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20下文是某小区管理部门致全体居民的公告,其中多有不当之处,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为了拾掇好环境卫生,本小区新建筑了多处袋装垃圾回收点。从5月1日起,居民的生活垃圾用塑料袋一律装好后,投入到袋装垃圾回收点的塑料桶内,工业垃圾、建筑垃圾一律不准投入。
44、千万留神。答:答案“拾掇好”修改为“搞好”;“建筑”修改为“建成”;“用塑料袋一律”修改为“一律用塑料袋”;“投入到”修改为“投入”;“千万留神”修改为“敬请协助”。2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波特尔与劳勒激励模式(如下图)。(60字左右)(6分)答:答案用激励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从而形成自觉的努力。解析这是要一道图文转化的题目,注意概括产生的顺序,从“努力”到“绩效”中间注意“方向”和“技能”,还要注意“满足”和“努力”的关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1月2日,一段上海地铁上发生冲突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几名乘客在与一名穿着时髦的女子理论。众人指责其在公共车厢内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上“没素质”;女子不服,“舌战”众乘客,认为吃凤爪是个人的生活行为,只是在地铁上进行一个简单的饮食,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乘客,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中国新闻网”1月3日)此事引发热议后,个别网友发出让当事人“滚出上海”的评论,还有一些网友再一次运用“人肉搜索”进行“监督”,当事人的许多“往事”被挖了出来。对于此事,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