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419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9课 南朝诗两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朝诗两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栖川怍渊沉怍:惭愧B.衾枕昧节候 昧:隐没C.池塘生春草 塘:堤岸D.无闷征在今 征:验证,证明答案B解析昧:昏暗。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交广市鲑珍 B.冬雷震震,夏雨雪C.白日丽飞甍 D.自名秦罗敷答案C解析C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为名词用作动词。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A.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C.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答案C解析上下句词性、结构不相同。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描写春

2、天的名句。请发挥想象,用散文句式描绘这一意境。答:答案最是一年春好处:池塘的岸边长满了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在清风中摇摆;园子里的柳树也吐出鹅黄的嫩叶,随风起舞;鸟儿在柳枝间飞翔,唱着婉转悠扬的曲子,给寂静的园子带来喧闹,增添了生机。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魏晋诗歌反映出诗人们对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思考,_,诗人们表现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对待生命的深入思考。整个魏晋时期,乱多于治,长期的政治黑暗让诗人不免悲哀失望,像陶渊明式的诗人毕竟是少数,_,追求生命的久远。总的来说,魏晋诗歌的主题无论是生死、隐逸或是游仙,其中都渗

3、透了浓厚的时间意识,_,也试图不断探索并从中寻求解脱,而历史的发展也的确证明了文人们这一意识的顽强生命力。答案在认识到生命有限的前提下更多的诗人渴望摆脱死亡阴影感叹生命的短促和渺小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对语境的分析,特别要注意分析每处横线前后的语句的意思。比如第处,从前文看讲到的是魏晋诗歌体现的对生命的探讨,横线后的文字说诗人们对待生命的思考,由此可以看出第处应该填写他们对生命的认识;第处前写魏晋的动乱,从整句话看还是探究生命的,应该填写与陶渊明不同的对待生命的态度;第处探究的是生死问题,从“时间意识”“寻求解脱”等可知横线处可以填写他们对生命的思考等。二、审美鉴赏与创造6.下列对谢朓晚登三山还望

4、京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这里的“灞涘”即“河阳”,“京县”即“长安”。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一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摹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答案B解析A项“灞涘”指灞陵而非河阳,“京县”指洛阳而非长安。C项“佳期”指还乡之期。这两句诗写诗人想到还乡无期,

5、心中充满惆怅,泪珠像雪珠一样散落下来。D项这两句诗抒怀归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注】运往:四季更替。淹:停留。(1)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B.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殷忧”的内涵较明显。C.明月映照在无边的皑皑积雪之上的景象,与柔和清润、恬静悠闲异趣。“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

6、迅猛,着一“哀”字,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D.在这样一种凄寒凛冽的境界中,一切生命与生机都受到沉重的压抑与摧残,因而它也不妨看作诗人所处环境的一种象征。(2)结合五、六两句,分析诗人“不能寐”的原因以及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答:答案(1)B(2)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也迅速老去。值此岁暮之夜,诗人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抒发了岁月不留、生命易逝之慨。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诗中所营造的意境,这种迟暮之感更使诗人产生了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及对国家、社会的忧虑。解析(1)B项“殷忧的内涵较明显”错,诗中对“殷忧”的内涵含而不宣。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江中

7、孤屿谢灵运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1)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层为首四句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境的急切心情。B.第二层为五至八句,由登上孤屿的惊喜到对其美景的描绘。C.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D.一个“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一个“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2)本诗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1)B(2)这首诗用工巧凝练的语言,描写了江中孤屿秀媚幽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愤懑,流露出了欲弃世求仙的思想情绪。解析(1)B项“登上孤屿”应为发现孤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