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大B 乙物体的运动速度大C 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D 无法判断2.如图所示为 A、B 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 A、B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Tag内容描述:
1、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大B 乙物体的运动速度大C 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D 无法判断2.如图所示为 A、B 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 A、B 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A 小球 A 做变速运动,小球 B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小球 A 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 B 做变速运动C 小球 A、B 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小球 A、B 都做变速运动3.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
2、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他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为此“他”( )A发起了“公车上书”B组织了兴中会C领导了武昌起义D提出了国共合作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这个时期出现的宣传民族民主革。
3、第八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商办企业统计表:统计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辛亥革命的推动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激励措施A BC D2.1913 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 )A激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B表明北京政府决心铲除三座大山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
4、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1.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2.欣赏漫画有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一位( )A领导抗击倭寇斗争的民族英雄 B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C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D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3.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
5、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与梁启超所说的“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3.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教育实践一览表。
6、第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孙中山曾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组建中国同盟会 B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广州国民政府2.“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3.1924 年 9 月 8 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
7、第六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下图是 1936 年 12 月 13 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3.与“1937 年” “宛平” “日军”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4.。
8、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 ,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 ”其中“全仗”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C鸦片战争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D洪秀全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作出这一论断最主要的依。
9、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一些重大探索。请按提示为表格的和空白处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A工业革命 严复B辛亥革命 陈独秀C五四运动 胡适D新民主主义革命梁启超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A B C D3.根据下表所呈现的信息,得出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科学B代表人物有外国留学。
10、第七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抗战胜利初期,面临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协会议,避免全国内战C揭露美蒋阴谋,改组国民政府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2.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通过了共同纲领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签署了“双十协定”3.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
11、第三、四单元检测题(满分:60 分 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计 3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A B C D2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D)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本主义 D.民生主义3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 “排满兴汉宣言” “列国的态度”。
12、第五、六单元检测题(满分:60 分 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计 3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的是(C)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广为传唱的是(A)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B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C “大刀向鬼子。
13、八上历史期中检测题(满分:60 分 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共 15题,每小题 2分,计 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B)A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B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C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D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是世界殖民霸主2(2014江苏镇江)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 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
14、第七、八单元检测题(满分:60 分 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计 3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1946 年 1 月 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这次会议是遵照哪一文件精神召开的(C)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C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 中国土地法大纲21947 年,华东野战军通过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哪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A中原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3(2016青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