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80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专题纵览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其早期诗人承袭南朝宫体诗风格,用词多华藻绮丽,片面追求形式的华美而没有多少充实的内容,诗风婉媚。但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气息。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风骨,描写真实生活,情思浓郁,气势壮大,使初唐的诗歌创作呈现出“风神初振”的景象,为“盛唐气象”新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而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五首诗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虽然是一首和诗,但写得别有情致,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抒发了

2、作者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滕王阁是滕王阁序的序末附诗,诗以极其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抒发了一种时光易逝、盛衰无常的感慨。从军行是诗人杨炯利用乐府古题来表达自己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的一首诗,诗风慷慨雄壮,令人感动。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离别诗,这首诗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全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朦胧。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二、目标导

3、航1.了解初唐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陈子昂、杜审言、初唐四杰、张若虚的生平简历及各自的创作风格。2.品味、学习诗歌精确的炼字。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品读离别之情、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体味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思索,体验游子思归的情怀。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掌握衬托、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因物感兴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掌握严整的对仗和跳跃式结构;把握诗歌意境,积累“琴瑟”“山川”“月”等典型意象蕴含的意义。三、鉴赏指引本专题学习的是初唐时期五位诗人的作品,都是“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主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把

4、握:一要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学习体验来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对“自我”的思考,二是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学习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必须首先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然后反复诵读,并注意此诗的韵脚、颔联和颈联是怎样对仗的,由此领会五言律诗。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可先复习学过的滕王阁序一文,然后结合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握住文中的一个中心滕王阁,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描绘的美好景色,体会作者融于其中的情感,并欣赏本文凝练的结构。而对从军行一诗的学习,可在掌握注释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读出五言律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描写的场面,进入诗歌创

5、设的意境中,来把握作者的豪情壮志。学习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要注意反复诵读,通过对“吐”“对”“隐”“没”“何”等字的精确把握,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真挚的情愫。由此做引子,比较鉴赏几首送别诗。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注在春、江、花、月、夜五种景色中,用精练的语言塑造出内涵丰富的文学形象。要想感受这些形象,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些画面中,去领悟作者的情感,从而欣赏到虚实相生、巧用陪衬、多角度写景、工于炼字的妙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文化传承与理解1.作者名片杜审言(645?708),字必简,行五。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河南巩县。官修文馆直学士。

6、杜甫的祖父。青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同被称为“文章四友”。26岁中进士,官至膳部员外郎。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他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2.文题背景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生平不详,时在晋陵任县丞,作者的友人。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陆某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因有感于陆某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审美鉴赏与创造文本赏读首联“独有宦游人,

7、偏惊物候新”,起笔就从同为“宦游人”的角度来应和陆某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说明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自然界的物象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诗人与陆某都同为客居异乡的人,“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某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的画面轮廓。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

8、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萍草颜色愈染愈绿。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中间这两联在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中融注了诗

9、人对江南春光的无比惊慕、喜悦之情。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眼中,越容易引起令人触景伤情的“归思”。因为更容易引起对故乡春色的回忆,从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异乡的客游感。从诗的总体上加以考察,这两联铺衬“归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联的“归思”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四句诗二十个字已穷形尽意地绘制出一幅江南早春游望图,图中的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衬,格局匀称优美,着色明丽和谐。宋人范晞文称赞杜审言的诗是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词约而意丰。这也正是中间两联诗的精彩所在。长期“载笔下寮”的诗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写景来寄情,异乡的

10、景物写得愈美好,怀乡的情思表现得愈深挚。诗人善于化景物为情思,为尾联的直抒胸臆做好准备。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读到陆某寄来的格调古朴的游春诗,乡思不禁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这里一个“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对陆诗表示惊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对江南美景流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从而给画面景物进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深沉感。语言建构与运用1.字音识记海曙() 淑气()绿()答案shshpn2.词语理解(1)独有宦游人:(2)淑气催黄鸟:(3)晴光转绿:答案(1)离家做官的人。这里指陆丞和诗人自己。(2)春天温暖的气候

11、。淑,美好。(3)浮萍。3.名句积累(1)_,梅柳渡江春。(2)淑气催黄鸟,_。答案(1)云霞出海曙(2)晴光转绿思维发展与提升 诗的首联中“偏惊物候新”一句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提示这句诗是全诗的总领句。“新”概括了后两联描绘的江南春景不同于故乡景物的特点,“惊”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的变化十分敏感,为尾联诗人抒发的思归之情做铺垫。 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一句在表达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分析。提示运用对偶手法。由远及近地描绘出江南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水乡景色,突出表达了异乡的“景新”,也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以静写动,“出”字极妙地表现出云霞升腾的过程

12、;以物拟人,“渡”字生动地表现了梅柳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都很好地表达了异乡的“景新”,同时,也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前人欣赏这首诗时,往往偏爱首、尾两联,因其起结别致。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精彩处,恰是中间两联情景描写令全诗丰满贯通。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提示(1)同意第一种看法。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尾联诗人用“忽闻”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严谨缜密。(2)同意第二种看法。中间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与首联所写的矛盾心情是一贯的,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唐诗宋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