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白居易 长恨歌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深闺( ) 回眸( ) 骊宫( )城阙( ) 千乘万骑( ) 花钿( )萦纡( ) 绰约( ) 临邛( )凝睇( ) 人寰( ) 钗擘( )霓裳( )( ) 仙袂( )【答案】 u mu l qu shn din y chu qin d hun b n chn mi第 2 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凝脂:_(2)花颜:_(3)列土:_(4)行宫:_(5)耿耿:_(6)绰约:_(7)参差:_(8)阑干:_(9)人寰:_【答案】 (1)形容肌肤细腻润泽。 (2)花样的美貌。(3)分地受封。 (4)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
2、的宫室。 (5)微明的样子。 (6)轻盈美好的样子。 (7)仿佛。 (8)纵横的样子。 (9)人间。第 3 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回眸一笑百媚生,_。(2)渔阳鼙鼓动地来,_。(3)_,秋雨梧桐叶落时。(4)_,两处茫茫皆不见。(5)_,花冠不整下堂来。(6)玉容寂寞泪阑干,_。(7)在天愿作比翼鸟,_。(8)_,此恨绵绵无绝期。【答案】 (1)六宫粉黛无颜色 (2)惊破霓裳羽衣曲 (3)春风桃李花开日 (4)上穷碧落下黄泉 (5)云鬓半偏新睡觉 (6)梨花一枝春带雨 (7)在地愿为连理枝 (8)天长地久有时尽作者名片姓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简历贞元十六年(8
3、00)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作品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今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二是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作品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轶事白居易小时候学习很用功,后来为了考进士,他学习更加刻苦了,他整天读书、练字,写诗作文,以至读书口舌生疮,握笔的手都磨出了老茧。16 岁那年他来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稿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4、。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评价 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探究精研文本【背景介绍】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
5、长恨歌 ,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事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整体感知】这首长诗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指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对李、杨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进行了赞美,对他们的不幸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文本深读】1 长恨歌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在整首诗中有怎样的作用?_【答案】 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 ,是全篇的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接着写重色轻国的帝王,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终于如愿以偿,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致酿成安史之乱,这一动乱便导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毁灭。2从“闻
6、道汉家天子使”到结尾部分对于刻画杨贵妃的形象和表现“长恨”的主题有何作用?_【答案】 (1)这一部分中唐玄宗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杨贵妃。杨“闻道汉家天子使” ,殷勤迎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2)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点明题旨,回应开头,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3)此部分极力刻画杨震惊、激动、委屈等心理活动,以及信誓旦旦的爱情告白,突出了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对前文她娇媚恃宠的补充,更加丰富和完善了这一人物形象。3在诗歌的结尾部分,描写仙境中杨贵妃的形象,采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_【答案】
7、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杨贵妃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4通读全诗,分析诗歌是怎样来表现“长恨”的。_【答案】 (1)从“重色”说起,用“日高起” “不早朝” “夜专夜” “看不足”等等极力铺写和渲染李、杨之乐,反衬后面无穷无尽的恨。(2)以“血泪相和流”的死别场面来衬托后面那没完没了的恨。 “别”愈痛,说明“恨”愈深。(3)通过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来表现“长恨” 。玄宗奔蜀,内心愁惨;路经马嵬坡,凭吊贵妃;初回长安,睹物伤情;时光流逝,思情更长;极思不得,寄于梦境。(4)
8、用浪漫主义手法,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从杨玉环思念李隆基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两人的忠贞爱情,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长恨”的主题进一步深化。(5)诗歌的末两句,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即“长恨”的主题。5试分析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形象。_【答案】 在诗中,杨贵妃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形象。在仙境中,她已位列仙班,但她仍不高兴,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她的内心是凄苦、悲怨的,她不能忘记过去的美好爱情。她临别赠给使者一半钗、一扇钿合,让他交给玄宗,以表达她坚定不移的信念, “天上人间会相见” ,并希望玄宗牢记他们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9、”这些描述充分展示了杨贵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名句鉴赏】1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鉴赏】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肠断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风声、雨声、铃声,清晰入耳,声声扰人心绪,撩人愁思。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鉴赏】 虽然天长地久,也会有穷尽
10、时,而这生离死别的绵绵长恨,却永远不会有了结的时候。这两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 ,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誓言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这两句常为后人所引用。通过“尽”对“天长地久”的否定,极度夸张地写出了“恨”之永。同时,又通过“此恨绵绵无绝期” ,显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望的虚妄,加深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意义。其实,愈是饱含泪水不懈地追求与思恋,其分离就愈具有悲剧意义,使人冥冥之中感受到的那一份无可奈何的心灵负荷就愈沉重,感伤的心灵就愈丰富。而李、杨永恒的分离与彼此痛苦的思恋,又把他们的悲剧放大了,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拓展边读边悟课内素材伟大的现实主义作
11、家白居易非常重视诗歌的政治作用和教育意义,认为诗歌必须肩负起“泄导人情” “补察时政”的社会使命,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要求文章创作应反映时代要求,针砭政治弊端,表达民生疾苦,而不应“为文而作” 。故而他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应用角度】 “忧国忧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 “人格”等。美文悦读拜谒香山居士天籁张时值初秋,乍寒还暖。一连几日的绵绵秋雨,彻底地荡涤尽了萦绕在人们心头燥热烦闷的暑气,蝉儿“知了知了”的歌声也被蒙蒙细雨浸淫得无声无息,使人的耳膜顿感爽静舒服了许多。礼拜天,适逢一个好天气,正好趁机去拜谒一位“香山居士” 。隔着层层时间,
12、我和他做了近半个世纪的同乡邻居。乡邻般地住着,邻居般地紧挨着,却不曾有过一次的往来,哪怕仅是礼节性的也好。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一大早就来到了龙门石窟风景区内伊河东岸东山上的千年古刹香山寺。香山呵,我踏着那些往上堆砌的石阶,慢悠悠地登攀了大约不到 10 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矗立于半山腰的“香山居士”塑像前。诗人,一代诗人,独自站在空旷里,凝神遥望着滔滔东逝的伊河水,遥望着古朴凝重、宏伟壮观的石窟群,默默地吟诵着长恨歌里绝美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1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呵,是我的耳畔回响着诗人那铿锵激昂、韵律有致的朗诵声吗?还是山谷间隐隐的风语呢?甚或是伊河的欢笑罢!秋的阳光透过千年云层射下来,虽有些许的微凉与冷清,但诗人那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仿佛仍在山谷里回响,共鸣,淡淡的诗意游移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游移在我那凡心向古但非泥古的意境里,似陶非醉的我,此时却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与悲凉。孤独呵,我的知己孤独如影随形地陪伴左右,宛如满山的花草绿树摇曳着的一片孤寂。诗人呵,作为同乡邻居,敢问您是否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栖息?放在香山高处的殿堂、庙宇,给了下面的伊河、村落、城市几分的期许?一如头上的豪华灯饰,照亮
14、着我们的客厅。放在殿堂、庙宇中的僵硬塑像,是客厅里的亲戚吗?诗人呵,你带过来一部书,一部厚厚的诗书,仿佛诗人的躯体,用来做了厚厚的奠基,与华夏的祖先、先哲、英烈们一起,把曾经几经战火洗礼、沧桑兴衰的九朝古都抬举到了醒目的位置。而诗人呢,依旧守候着满山的清静和孤独,依旧凝眸眺望着山下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依旧巍峨壮观的殿堂、庙宇,修葺一新地耸立在半山腰,灿若星辰地点缀着整个石窟景区。现实中的人们都各自在忙着现实中的生活,读书万卷、吟诗诵诗自然而然地成了偶尔被某些人还能提及的一种精神消遣。当一阵阵颂词凋零后,深秋的山风细数着遍地的落叶就让躯壳化为雕塑留下吧!诗人呵,你的灵魂又一次地负笈远行吗?很快呵
15、,那些浮云样波动起伏的山峰就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殿堂、庙宇坐落在浓郁葱葱的伊河东岸东山上,青山绿水环抱,人杰地灵。我仿佛看见:诗人匆匆地离开高处,踟蹰地走进深处,隐居在历史的册页中,安顿在真诚的怀念里。蒸蒸日上的繁华大都市,曾经苍白着犹豫的脸色向诗人发出过薄弱的挽留,然而香山呵,谁有吟诗诵诗的雅致呢?谁会来这里做一回吟诗诵诗的清闲人?谁又愿意排成队,做这些沉默寡言的石阶?白居易,一代诗人呵,你又何处去?【精要赏析】 文章以拜谒香山居士为线索,叙写了自己游览香山寺的经过。作为白居易的同乡邻居的作者对其有更深的理解,无论是对凝神遥望的雕像的描写,还是对其诗句的引用,都透露出作者和白居易心与心的交流;初秋还寒的环境描写增添了几分惆怅,行文中那些抒情性的语言更是写出了自己的游览感受,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怀念和仰慕之情。对白居易来到这里,既感到十分荣幸,又对其遭遇有几分叹惋。全文语言洗练,结构严谨。文中“诗人呵”的呼唤,使得文章的抒情色彩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