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80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文化传承与理解1.作者名片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官终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所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2.文题背景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

2、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审美鉴赏与创造文本赏读“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首联语言富于对称美,同时也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遣词华丽,铺陈宴会隆重热闹的场面,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筵席虽然丰盛,但它是为送行而设,因此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气氛,使在座的人于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

3、意。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一联,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但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离堂”,离别之地。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今“琴瑟和鸣”比喻融洽的感情,多用于夫妻。)“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互相挽着胳膊),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4、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描写夜空的景色。这时候,高高的树阴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借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这一联表面看似专写夜空,实则紧扣夜宴。写双方难舍难分,时间在不觉中逝去,通过夜宴之长,衬托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有感染力。篇末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这两句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

5、,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写自己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全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浸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由于诗人此行是满怀信心地去求取功名,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回悲抑之感。语言建构与运用1.字音识记金樽()绮筵()琴瑟()没晓天()答案znq ynqn sm2.词语理解(1)金樽对绮筵:(2)离堂思琴瑟:(3)长河没晓天:(4)此会在何年:答案(1)华丽的筵席。(2)古代乐器,本文指朋友宴会之乐。(3)隐没。(4)哪一年。3.名句积累(1)

6、银烛吐青烟,_。(2)_,长河没晓天。(3)前不见古人,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答案(1)金樽对绮筵(2)明月隐高树(3)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思维发展与提升 本诗首联“吐”和“对”使用上有何妙处?提示“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没有可以相慰的话了。此种境界,于沉静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技巧。提示衬托(融情于景),借树荫遮住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

7、难分的心情。(亦可从“炼字”的角度回答,抓住“隐”“没”两字来体会。) 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提示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空间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景色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远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考点链接】衬托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的颈联用了以景衬情的方法。衬托的艺术手法在2011年重庆卷和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古诗鉴赏中都作了重点考查。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冷暖相衬、动静相衬、乐哀相衬、大小相衬、声寂相衬、正反相衬、明暗相衬、虚实相衬、以景衬境、以景衬情、侧面烘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唐诗宋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