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76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滕王阁序并诗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文中的典故。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5.背诵课文。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背诵名句名段,感悟骈体文语言的骈俪华美。难点: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王勃虽仕途崎岖却情操不移、壮志更坚的态度。设计思想:滕王阁序虽然华丽优美,但从诵读的角度来讲,并不容易,原因有二:一是文章篇幅较长,二是典故众多。因此,为了提高背诵效率,首先应疏通文本中涉及的全部典故,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诵读方法加深印象;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应当作为重

2、点,尤其应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手段;对于文本中涉及的一些文言词汇只求掌握大意,不作重点要求。要而言之,在全方位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强化诵读,初步了解“骈赋”的大致特点。教学资源:1.文学文化常识: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

3、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也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而非书序。2.作者简介:王

4、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3.写作背景:上元

5、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

6、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4.文章题旨: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文中虽然也流露出封建文人的悲观宿命情绪,但人生态度还是积极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

7、你们一定听说过“初唐四杰”,他们分别是哪几位?(板书: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是“初唐四杰”中最富才华的一位,相传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而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王勃面临那“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抑兴奋,便欣然命笔。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

8、,语惊四座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佳作,共同领略王勃少年才俊的风采。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滕王阁序属于“骈文”,骈文与一般散文相比有些什么特点?(利用“百度”或“谷歌”搜索“骈文”词条、利用中国大百科全书查询“骈文”词条)思考,查询明确: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或“骈俪文”的名称,出现颇晚。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序说:“自秦迄隋,其体递变,而文无异名;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而为其学者,亦自以为与古文殊路。”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

9、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演变来的。所谓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先秦诗文中已采用,两汉逐渐习用;经过魏晋,至南北朝时,形成与散体文互相区别的独立文体,当时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骈文。唐宋以后,古文复起,但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主导学生活动:通读全文,要求分段落。整体感知,通读全文,理清行文脉络。明确:全文分为四

10、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3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4、5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主导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逐段分析。诵读全文,参照文下注释口译,疏通文句,并在“学习小组”内自纠互纠。明确:第一部分总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第二部分总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第三部分:总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第四部分:总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主导学生活动:诵读全文诵读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提

11、问:第二部分紧扣题中“秋日”与“滕王阁”,从不同侧面描写旧历重九秋高气爽的自然景观和滕王阁建筑的壮丽非凡。体会王勃写景技艺之高超。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翔丹”中的“翔丹”,“层台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

12、,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3)上下浑成之美。“层台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

13、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此外,这里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主导学生活动:欣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是序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两句把深秋景象描绘得活脱生动神采飞扬,富有纵深感;它把人们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通过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语言,极其简洁地表现出来了。有人认为这两句来自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

14、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见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七)。此外,与之相近的联句还有:“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与霜天比净”(后魏释僧懿平心露布文);“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但都不及王勃此二句贴切自然,流丽飞动,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千百年后仍能震荡人心。主导学生活动:找出文中富有蕴味的警句并作品味。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者将“老”和“壮”,“穷”和“坚”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

15、的美好节操。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追求,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主导学生活动:指导诵读诵读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少数七字

16、句。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五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南昌/故郡。长句子的读法则不限一种,如六字句可以有五种读法: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可以有四种读法: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阎公/之雅望。主导

17、学生活动:诵读全文诵读第三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作为一篇急就于庆典活动中的序文,滕王阁序中有不少出于应景客套的溢美之辞,请从文中找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1赞南昌现在的南昌是我国东部与中部交接处的一个省会城市。余秋雨曾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他对南昌的看法: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青云谱随想)可是在王勃的笔下,南昌却变成了是一座历史悠久(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位置险要(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台隍枕夷夏之交)、物产丰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人杰地灵,俊采星驰)、人烟繁盛祥和富庶(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

18、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的千古名城。2捧阎公当时洪都郡都督阎公是怎样的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不得而知(想必也不会有什么特殊政绩,不然各类史书上怎么连他的名字都不肯留)。但在王勃的笔下,阎公着实了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这一“棨戟遥临”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横槊赋诗的曹操呢。在后文中王勃又称阎都督之府为龙门,还把阎公对自己的赞赏称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3夸嘉宾阎公身份尊贵,庆典活动隆重热烈,那么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嘉宾自然也不会是等闲之辈。王勃在文中也不忘抬举他们。“宾主尽东南之美”“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紫电青霜”“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接孟氏之芳邻”这些溢美之词

19、谁听了都会乐开花。4褒盛宴这样一次盛大的宴会,花了阎都督不少银两。王勃也不得不对之赞赏有加。说它“四美具,二难并”。说宴会中演奏的音乐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另外还用“盛宴难再;兰亭已矣”来感叹这次盛会。主导学生活动:其实王勃来参加这次盛会,并没有得到阎都督的邀请,而且在参加这次宴会之前作者正遭受了仕途的沉重打击。所以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像他在文章第四段中所说的那样“遥襟俯畅,逸兴遄飞”,而是既沉痛又酸楚。他这种心情在文章后几段中隐隐约约地有所反映。请从文中找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面对欢乐无限的宴会,王勃既想“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又感

20、叹“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人生苦短是古代文人在欢聚时的常见心态,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勃的特别之处在于“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中国古代的术数之学,强调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定数,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王勃的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这是他内心的悲凉的根本。2众人皆乐我独悲的孤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里的“关山难越”,既指来南昌的路途,也指作者自己的人生之路。人在受挫折时最

21、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可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举目无亲,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是人生的普遍规律,更是王勃二十几年人生的真实体验。他不到十四岁赴考高中,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可后来却因为戏为檄英王鸡而被逐出英王府。处于集会场合,王勃不宜过分渲染自己的个人痛楚,只好借冯唐、李广等名人来安慰自己,并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勉励自己。4壮志难酬、舍国为家的痛苦抉择“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

22、酬的痛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古代文人的处世之道。既然仕途遭受挫折,那么我还是到父亲那里去享受天伦之乐吧。所以“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并不是王勃的真实意愿,而是他万般无奈之下的痛苦抉择。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主导学生活动:找出文中富有蕴味的警句并作品味。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23、,不坠青云之志。作者将“老”和“壮”,“穷”和“坚”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追求,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主导学

24、生活动:找出文中涉及的主要典故,并谈谈其作用。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徐孺下陈蕃之榻”。明确:引用该典故,意在照应篇首“南昌故郡”,而且更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铺垫。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明确: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明确:引用该典故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主导学生活动: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

25、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北海”“东隅”不甘沉沦“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终军”表示请缨无路“班超”“宗慤”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主导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小结本文写作特色。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

26、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对偶的情况,下面举几个别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

27、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以上“觉”“识”“屈”“曲”“乏”“落”“一”“色”“极”“日”为入声字,算仄声;“共”古代为平声字,“暇”古代为去声字)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

28、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主导学生活动:在滕王阁序中不仅有让人传诵千古的美景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有读来让人嘘唏不已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壮志难酬的情怀。古往今来,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主导学生活动: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主导学生活动:诵读全文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