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955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京市江宁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彿用黑色员水笔写在答題紙上,不能与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一(27分)1.请在方框内临写下面句子。(3分)四 时 景 物 美 不 胜 收 2.古诗文填空。(12分)(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油蛉在这里低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 )(6)十二章中指出“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7)

2、一年四季,在文人的眼中、笔下有不同的韵味。王之涣诗云“ ,春风不度玉门关”;朱自清赞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马致远在秋天发出感慨:“夕阳西下, ”;史铁生在秋天诉说对母亲的怀念。3.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充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分歧q 花缔d 脊梁j 确凿zoB.争执zh 绽开zhn 取决ju 截然不同jiC.瞭亮lio 着落zhu 粗犷kung 咄咄逼人du D.莅临l 憔悴cu 云霄xio 翻来复去f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項是( )(2分)书卷气,是一种 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书卷气来自于书卷,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下,浊俗

3、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 ,偏激可以变为 。A.高贵 淡泊 宽阔 平和 B.高雅 淡然 开阔 平静 C.高贵 淡然 宽阔 平静 D.高雅 淡泊 开阔 平和5.下列有关朗读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二个“盼望”重读,表现并强调盼春的迫切心情;“来”重读,是突出春风给人的惊喜;“近”重读是表现人们的喜悦.B.“但是春天总算是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强调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也表现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这停顿突出冬天的水不冷而“暖”。D.公欣然

4、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一句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自然,表明谢太傅不摆架子,在和孩子们亲切地交流,很随性地询问。6.语言运用.(4分)小雨同学参加学校的“喜迎70华诞”系列活动,需要邀请与祖国同岁的实干家王老先生,参加本校周五下午两点钟的为祖国成才,为强国奋斗”活动,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小雨: (用敬辞)王先生:我很乐意参加。但 小雨:您不用担心。您是实干家,您为乡村经济建设奉献了一生,这贡献也是为祖国添彩。我们都想听听你的故事和给我们的建议。王先生:好的。二(43分)(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5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7.本诗几处地

5、名连用,先是“峨眉山”,再是 ,然后是 ,再到三峡,最后到渝州,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2分)8.请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

6、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阿:山脚。沾:浸润。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元方入门不顾 (4)荷天下重名 10.翻译。(2分)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友人的 (用文中的四个字回答);乙文中陈季方用“ ”的比喻来评价自己的父亲。(2分)12.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请结合梁文来谈谈陈太丘儿子们的聪慧之处。(4分)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题目。(13分)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

7、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

8、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

9、,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3.选段回忆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三件事?(3分) 1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0、。(3分)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5.资料链接: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通。功课也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It is a cat.”“Is it a rat?”一整天是读汉文:“君子曰,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爱其母,施及庄公。”一整天是做汉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颍考叔论,云从龙风从虎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论。(1) 资料所述内容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这里“我”所见的学校曾一时被称为 (2分)(2) 请结合五猖会的相关内容,谈谈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看法。(5分) (四)阅读文章一五一十完成题目。(13分)伫立在门外,

11、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声问:“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打你是想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点点头:“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兴。”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

12、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零食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路有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很少,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快到镇上时,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仍是没有。今天路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

13、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女人一阵心疼,眼泪开始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元,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这下可好,新崭崭的50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地将搜寻范围扩大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就在女人

14、将要绝望时,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进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女人弯腰捡起钞票,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50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100元钱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做人就得一五一十。这样想着,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她坚信,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妈,你骗我,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

15、定要一五一十地给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这时,只听儿子又说:“钱都没拿,你还说去镇上?”女人一怔,赶紧跑进屋里。看见那张绿色的钞票果然安静地躺在桌子上,女人瞬间觉得自己好幸福啊,搂着儿子大笑,眼泪又快流出来了。16.阅读3-12段,填写表格。(4分)故事情节“女人”的表现准备买年货,出发去镇里。心定气闲快到镇上时,发现钱丢了。(1)(2)暗暗高兴想到失主急,静立风中等。(3)回到家里时,见钞躺桌上。(4)17.赏析。(5分)(1)根据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语的意思并指出它的词性。(2分)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16、。 (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 18.从母亲的形象和写作手法的角度,比较分析荷叶母亲与本文的不同之处。(4分)母亲形象: 写作手法: 三(30分)19.新学期开始,语文课上开展了自我介绍活动。请你以“我和我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大家讲述你的故事。横线上可填你喜欢的一件物品,或家庭成员,或同学朋友(30分)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5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参考答案1. 略2. 老大徒伤悲;秋风萧瑟;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

17、龟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羌笛何须怨杨柳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断肠人在天涯;3. B4. D5. C6. (1)王先生,您好!久仰您的大名,我们想邀请您参加我校“为祖国成才,为强国奋斗”的活动。(2)我年纪大了,为祖国奉献的事情有限。7. 平羌 清溪 8. 诗人内心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和喜悦;对大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9. (1)约定(2)通“否”(3)回头看(4)担负10. 友人于是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11. 无信无理 桂树12. 元方从“礼”和“信”的角度反驳客人,言之有据,条理清晰,可见其聪慧善辩,反应敏捷。季方没有回答客人的问

18、题,而是用生长在泰山的桂树来比喻父亲,既回避了儿子评价父亲的约理之嫌,又表现了父亲的学问和德行,可见他是一个敬重父亲且机智的人。13. 问“怪哉”宠;后园嬉戏;师生读书14. 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先生读书入神和陶醉的样子。15. (1)琐记 雷电学校(2) 五猖会中主要写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琐记中对当时教育乌烟瘴气的批判也可以看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16. (1)慌乱、懊恼、失望、自责 (2)返回原路找,捡到百元钞 (3)急人所急 (3) 幸福、激动17. (1)“逡巡”作为动词,本义是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在本文中指母亲因丢了钱而不断扫视地面,表现出了母亲内心的慌乱。(3)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元大钞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引人注目表现了“女人”发现百元钞票时的惊喜18.母亲形象:本文中所展现的是一位诚实、勤劳、节俭和热爱家庭的母亲;荷叶母亲展现出的是一位关心子女,为子女遮风挡雨伟大的母亲。写作手法:本文将“一五一十”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荷叶母亲则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将母亲比作为荷叶。19.略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