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点1 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1)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骨连接、半活动的骨连接和活动的骨连接(关节)。 (2)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如图所示:,(3)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叫作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骨骼肌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骨骼肌由中间较粗的部分(肌腹)和两端较细的部分(肌腱)组成。骨骼肌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特别提示】 (1)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和韧带有关;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和关节
2、腔内的滑液有关。 (2)肌腱可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3)运动中,骨起到杠杆的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 (4)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内滑脱出来。,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1)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活动状况总结,(3)运动并不是由运动系统独立完成的,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的协调。 (4)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
3、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动物行为的类型,考点2 动物的行为,(3)动物学习行为的特点:一般来说,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差;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因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 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行为就越多,适应复杂变化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就越有利。,(4)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2.社会行为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2)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了等级。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
4、)信息交流的方式: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2)通讯的概念: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3)性外激素: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有特殊的气味。农业上常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做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 (4)信息交流对动物生活的意义 a.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信息交流在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b.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能吸引雄虫进行交配,对繁衍后代意义重大。 c.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
5、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多种多样的动物作为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2)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3)动物的活动加快了二氧化碳等无机盐和水的循环,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当昆虫取食花蜜时,管状嘴会碰
6、到花冠内的雄蕊,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沾到昆虫嘴上,当它飞到另一朵花上时,嘴上的花粉被带到这朵花的柱头上,就完成了传粉。 (2)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动物在取食植物果实的时候,植物的种子往往不能被消化,会随着动物的粪便排出,在新的地方安家落户,种子也就扩大了分布范围,而且经过动物消化过的种子更容易萌发。 (3)传粉和传播种子的意义: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繁殖后代,同时也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1.仿生的概念: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2.常见仿生的例子:飞行服长颈鹿、人造地球卫星蝴蝶、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蝙蝠、薄壳建筑蛋壳
7、等。,考点4 动物与仿生,【抢分必练】 1.关节软骨附着在关节面上。( ) 2.动物的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协调配合来完成。( ) 3.人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 4.一般情况下,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 5.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一定具有社会行为。( ) 6.生态平衡是一种绝对的平衡。( ),1.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小鼠需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2)做出假设:小鼠经过约10次的“尝试与错误”就能获取食物。 (3)制订计划: a.实验对象:用一只低龄的小鼠进行实验,实验时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b.小鼠通过“迷宫”取食的实
8、验包括适当的食物、选择实验场所、设置障碍物等。,实验2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4)实验步骤: a.按照计划准备好迷宫、小鼠和食物。 b.在迷宫的入口处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处放置食物。 c.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或者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若小鼠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到达出口,可以适当引导一下。 d.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结果:小鼠经过约10次的“尝试与错误”就能获取食物。 3.得出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走迷宫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9、4.注意事项 (1)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注意爱护实验动物。 (2)观察后及时进行记录。 (3)观察结束后清理实验台,按要求回收实验动物,并洗手。,【例】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下图中甲为“迷宫”示意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 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 ,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答案】(1)例答案图 (2)学习 信息 (3)高等 遗传物质,【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绘图,结果如下图所示。 (2)小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3)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容易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