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
2、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而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
3、魏晋南北朝书论中还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区分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
4、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感受、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B. 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
5、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C. 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D.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 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B. 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C. 梁武帝
6、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D. 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描述微观细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B. 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C. 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
7、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D. 通过对自然观察、感受、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
8、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摘编自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6日)材料二:下图数据关于“文学阅
9、读与当代生活”的问卷调查注:1、此处小说指14部长篇武侠小说; 2、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2月材料三:“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的高度、可读性和内涵,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金庸的作品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陈洪提到,“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
10、两个重要思想资源。“庄禅意识”是如何体现的?陈洪总结,在价值追求上,这些人物不仅蔑视俗世的富贵,而且对江湖的荣誉、权力也没有兴趣;在行为方式上,大多不拘小节,不顾毁誉,率性而为;在情感状态上,往往看似游戏人生,实则内心肝肠如火,一往情深。“孔孟”的思想因子,也深深埋藏在金庸塑造的一个个灵魂中。陈洪指出,“见义不为,无勇也。”金庸小说中处处体现“义”字。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摘自陈洪寻找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风骨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9日)材料四:
11、在空间距离最近的香港读者眼中,金庸先生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世界第一健笔”。明报之所以能在香港报纸中独树一帜,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与他的社评分不开。“我必须要写好社评后才能放心吃饭”。金庸有意识地让社论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更是金庸社评的主要话题。1964年,金庸在一篇题为世界粮食分配不均的社评中谈到粮食安全,“纵然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耕作,拉丁美洲仍然有数百万人陷于饥馑;非洲方面,每一个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只够他本人及家庭成员吃”。他以日本作示范,认为其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
12、调人民性。“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摘编自环球人物杂志2018年11月13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虽然金庸的作品产生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但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非特想象神奇、故事迷人,而且格调高雅、思想深邃。B.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体现在金庸可以在固定的题材里写出有思想的娱乐品。C. 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D. 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
13、泛支持,是因为金庸社评总是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表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切。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二图表显示,占比27%的原因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说明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金庸小说也不例外。B. 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C. 材料二图表显示,17.1%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是因为:崇拜武功高强的英雄。此处英雄的内涵与材料三陈洪所认为的“武侠英雄”的内涵不尽相同。D.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释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作品的独特价值,材料一突出其思想价值,材料三强调其对传统血脉的继承。6. 材
14、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白玉盅林清玄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
15、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
16、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
17、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
18、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
19、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C作者在第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
20、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8第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6 分)9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
21、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22、”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C
23、.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24、。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
25、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5分)(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浪淘沙临川文昌楼望月(元)张翥醉胆望秋寒,星斗阑干。小窗人影月明间。客里不知归是梦,只在吴山。行路自来难,长铗休弹。黄尘到底涴儒冠。一片白鸥湖上水,闲了渔竿。注张翥,前期隐居扬州,55岁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涴:玷污、弄脏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寒”字不仅写出了秋天
26、的萧瑟凄寒,而且奠定了全诗情景的基调。B. “星斗”和“小窗”二句紧扣“望”字,俯仰结合,写出月夜登楼所见之景。C. 煞尾二句作者看到了一幅和谐静谧的画面:湖水澄澈,白鸥栖息,渔竿闲置。D. 本词上阕重在描写所望之景,下阕重在感悟抒怀,景与情紧密关联。15. 这首词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植物都是不声不响地长大,即使遇到食草族的侵扰,也只有默默忍受。其实不尽然。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除了防御,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 )。其实,它们早就 ,与这些食虫豪绅结成了互惠联盟。结果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虫很快就会成为食虫族们的盘中美味。比方野烟草
28、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 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就成了野烟草的一种求救信号。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 。除了反击、求救,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 。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嗅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看
29、来,植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得多。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会发生,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B天蛾幼虫只有摄入这种物质,才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因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C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D天蛾幼虫一旦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周围的食虫族们会向它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B会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静悄悄的化学求救信号C
30、周围的食虫族们会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D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化学求救信号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居安思危 狼吞虎咽 后顾之忧 猝不及防B居安思危 大快朵颐 燃眉之急 措手不及C未雨绸缪 大快朵颐 后顾之忧 措手不及D未雨绸缪 狼吞虎咽 燃眉之急 猝不及防20.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重阳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词语。(6分)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帘幕 村酒熟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中秋:上联_下联_ 重阳:上联_下联_21.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
31、,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有人说:“人生如果走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答 案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原文为“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进一步被细化”,意为“永
32、字八法的讨论”影响“这种理论”,题干表述为“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转述错误。故选D。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原文中书谱讲到了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所用关联词是“不是”“而是”,为转折关系,选项中变为“不仅是” “而且是”,为递进关系,句间关系错误。故选B。3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筛选、分析、归纳的能力。A项,原文中并没有信息表示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是“互为因果”,理解表述错误。故选A。4. C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33、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对原因的分析有误。原文信息:“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故答案选C。5. B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
34、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曲解文意。原文信息:“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故答案选B。6. (1)武侠小说创作方面:通俗而不媚俗,面向大众,立场端正,负责任、有见识,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创作。(2)撰写社评方面: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总是强调人民性。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筛选、分析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材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请
35、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原文中筛选出金庸“为国为民”: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凡是有利于国家
36、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7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D项错在“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原文
37、是说“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故选D项。8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对比,将“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相对比,突出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晶润透明”“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是从视觉角度描写;“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
38、玉的感觉”是从触觉角度描写苦瓜的“清凉滑润”;“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是联想;“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是比较、对比,同时也是衬托,兼有比喻,都是为了表现苦瓜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9. 先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再写出吃苦瓜的经历,表达了由怕吃苦瓜到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开篇就用简短而朴实的一句话赞美苦瓜美;
39、紧接着第段写到苦瓜的外表美,并联想到“白玉苦瓜”,可见作者对苦瓜的爱;到段写到吃苦瓜,其中有自己年幼怕吃苦瓜到后来嗜吃苦瓜,还写到友人对苦瓜的各种吃法,表达出一种感情的变化;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上升到人生的味道,正如文中作者的感慨“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整篇文章从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苦瓜的爱。10.C11.A(“最低一级是乡试”错误,应该是“院试”。)12.C(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13.(1)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
40、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蝗旱”名词动用、“济”、“发”各1分,句意2分)(2)(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语”“预”“殆”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厚道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是辅佐的人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县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调派士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撤走了调派的士兵,暗中察访流贼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
41、贼,斩首示众。(李迪)曾经回家休假,(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的年度支出收入财物使用数目给李迪看。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起初,皇上将册立章献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皇后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皇后很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出任给事中。周怀政策划阴谋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罚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
42、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被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任河南府知府。李迪进京朝见皇上,当时章献太后垂帘摄政,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并培养天子到今天这地步,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美好的德行,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巡视境内各地通过祭祀名山为皇上祈福,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
43、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关将领中有人借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后临朝称制,很依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亲近而又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立起来,章献太后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14.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
44、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煞尾二句作者看到了一幅和谐静谧的画面:湖水澄澈,白鸥栖息,渔竿闲置”感情理解错误,“渔竿闲置”不是现实画面,是他对往日的回忆,更是他不能忘怀的理想。故选C。15. 思念家乡之情。“归是梦”“只在吴山”写出了词人无法归乡,且误识乡关的酸楚。为客漂泊之苦。“客里”“行路自来难”等词句表现了词人对仕途奔波生活的无奈之感。归隐无望之伤。“白鸥”“渔竿”等暗示了词人对归隐的渴望,但“闲了”一语打破了这种理想,流露出无限的遗憾和感伤。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解答此类题
45、目,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情感,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本题要求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首词流露的词人思想感情。 “客里不知归是梦”“只在吴山”,写出了此人身在外地,无法返乡,并且错认家乡的思乡之情;“客里”“行路自来难”,写出此人四处漂泊的苦楚,结合注解可以看出词人仕途奔波充满艰辛和无奈;“白鸥”“渔竿”写出了隐逸生活的画面,暗示作者渴望归隐,“闲了”就是荒废了,一语道破这种想法只是理想,流露出归隐无望的遗憾和感伤之情。16.(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46、复还。17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解答此题,可首先找出画横线句子语病在于结构混乱,前一句“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缺少谓语,而且从后面来看,“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的主语应是“天蛾幼虫”,但中间句的主语又变成“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这就导致语义不连贯,且主语不一致,偷换主语。A项,“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会发生”结构混乱,“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缺少谓语,从后面来看,“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的主语应是“天蛾幼虫”,但中间句的主语又变成“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这就导致语义不连贯,且主语不一致,偷换主语,应:天蛾幼虫一旦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上,“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同上文不相衔接,应:天蛾幼虫一旦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