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加洲实验小学 郭敬喜一、内容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对水和空气有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对各板块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形成的教学设计增加了3个板块:增加的第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教材的编排里本没有这个教学板块,我增加这一个板块的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进行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增加的第二个板块是:你能让乒乓球沉下去吗?目的是使学生更进一步的
2、认识到空气会占据空间。增加的第三个板块是:水能流进瓶子里吗?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上一个实验的理解,让学生理解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水就流不进瓶子里。另外我将教材中的活动顺序进行了调整,把活动一放在了第三,顺序调整为:一、创设情景,激起探究兴趣;二、师生互动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活动一:杯底的纸巾会湿吗?活动二:你能让乒乓球沉下去吗?活动三:瓶里的水会流出来吗?活动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并与水进行比较。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扩张)的。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
3、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与他人合作的道理,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四、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五、教学准备:演示材料:水槽,水,烧杯,纸巾,吸管,马铃薯。给每个小组准备材料:水槽8个,水杯8个,矿泉水瓶8个,餐巾纸8包,乒乓球8个,吸管20根,橡皮泥8块,注射器8支。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起探究兴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出示一个马铃薯和一根吸管,你们能用吸管把
4、马铃薯刺穿吗?学生假设。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看来吸管很难把马铃薯刺穿,老师也来试试。(师演示用吸管将马铃薯刺穿)是老师力气很大吗?其实这里面有个小绝窍,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小绝窍也能做成功,看来大家都想知道这个小绝窍是什么,是吗?学完这节课大家就能明白了,有信心学好吗?(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究活动1.演示并讲解“空间”、“占据”的概念出示满满一杯的水,问学生:这个水杯里有什么?(水杯里有水)用科学的话说,应该是:水占据杯子的空间。既然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大家想这个杯子还能装进别的东西了吗?(不能了)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石块,大家想老师要是把
5、这个石块放入水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水会溢出一些)真的吗?(演示)奥!大家猜的真对,那是为什么呢?(是水占据着杯子的空间,要是这个石块非要占据杯子的空间,那就会挤掉一部分水)说的非常好!现在老师把杯中的水倒掉,杯子里还有物质吗?(没有了)到底有没有呢?(有,是空气)大家都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否也占据空间呢?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了解占据空间的意义,由此导出课题,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2.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大家先来猜一猜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知道谁说的正确我们就要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杯子
6、,先在杯子的底部塞上纸团,然后将杯子倒过来,竖直扣入水中,大家猜一下,纸会湿吗?大家想亲自做一做这个实验吗?请按老师的做法做实验。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实验中有一些玻璃制品,请轻拿轻放,做完实验后及时整理,不要损坏了实验用品。(2)按要求完成实验,先将纸塞放到杯子的底部,杯子要垂直放入水中。(3)实验中要细心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画在记录本上。(4)每个人都要轮流实验一次。(学生实验)好了,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纸没湿)那大家想想纸为什么没湿?根据这个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初步的结论呢?(空气也能占据空间)(师在黑板上画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板书结论。)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的纸被打湿了,这是什
7、么原因呢?(杯子没有与水面垂直,倾斜后水进去把空气挤出来了,纸就被打湿了。)我们每个小组还有一个乒乓球,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设计并实验的?(生:我们小组是先把乒乓球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再把杯子倒过来,把乒乓球扣入杯子中竖直压入水中发现乒乓球沉下去了,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就进不到杯子中,所以乒乓球就没有浮起来。)(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典型的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证实先前的猜测。)3.瓶里的水会流出来吗说到占据空间,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出示乌鸦喝水的多媒体动画,问:水为什么
8、会上升呢?(乌鸦用石子占据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那么,如果,现在旁边没有石子,只有2根吸管、一块橡皮泥,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要求不倾斜瓶子。橡皮泥有什么作用?你能设计这个实验方案吗?汇报实验方案,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并解释实验现象。(橡皮泥塞住瓶口,瓶里的空气跑不出来,当我们再往瓶里吹入空气,吹入的空气占据了一部分水的空间,水就被挤出来了。)拿掉橡皮泥再吹一次,水能上升吗?为什么?(没有了橡皮泥,空气会流出来,水就不能被挤出来了。)(设计意图:这个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有一些难度,因此我把它放到前几个实验之后,这个实验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9、的能力。)4.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我们知道空气占据空间,那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改变吗?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出示注射器,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请每组由两名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相同多的一部分,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2)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损坏器具。交换操作一次,再次对比。(3)将观察到的注射器里空气发生的变化用图画下来。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出示课件,理解:如果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话,那么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更小。这说明什么?(空气可以被压缩。)也就是说“空气占据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10、”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出示皮球、喷水瓶、气枪、气筒等实物或图片)那同学们回过头来想想,刚开始的那个用吸管刺穿马铃薯的绝窍是什么吗?(只要用手堵住吸管的一端再用力一刺就能刺穿了,因为堵住吸管的一端,另一端用力刺向马铃薯,使吸管内的马铃薯用力挤压吸管内的空气,吸管内的空气被压缩,吸管就变硬了,就能刺穿马铃薯了。)(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和对比,突破这一知识难点,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空气占据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并通过观察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新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新知识进一步进行强化。)(三)总结课堂,延伸教学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空气有什么的特点呀?师:或许空气还有其他很多的特点呢!让我们下节课再共同研究吧!同学们请整理好实验材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空气。(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知识,同时延伸教学,提出下一次的探究方向,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七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1.水没有进入垂直放入的杯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杯底的纸未湿。2.乒乓球可以沉在水底。3.可以用吹气的方法让水流出来。4.注射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