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本义就是诗与歌的组合。诗是歌的。作为最高的语言艺术,音乐之美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质。有人理解,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这或许有些绝对,但诗歌作为特定的艺术形式,从自在的意义上追溯,诗的产生同音乐一样,由节奏而起。从早期人类的痛苦、快乐、愤怒、恐惧,等等,首先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直接反应而发出的不同声响,逐步丰富为表达欲求和情感的高低节奏,由此,有了叹,有了咏,有了歌。再经历一个漫长的文明过程,人类创造了文字,把这些叹、咏、歌记录校正下来,才有“诗”这种特殊语意的文体。诗和音响、节奏共生。从自为的意义上说,古典主义诗人席勒说:
2、“当我坐下来写诗的时候,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的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对内容我并非总是有确定的理解。”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说:“诗是一种语言艺术,某些文字的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在他看来,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 中国古典诗词,历经曲折,从民间到庙堂,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未改变,那就是格律的完美,塑造诗的音乐灵魂。从原始诗歌的有音而无义到音义融合的唐诗、宋词、元曲,这就是一个民族诗歌音乐化的过程。诗歌与音乐共存。 从“五四”开始,新诗的创造者和承继者们的努力径向是清晰的。胡适是中国新文学革命的领军人
3、物,是新诗的首批试验者。他振臂高呼“诗体大解放”“作诗如作文”,面向底层,白话入诗,尽管在形式上彻底变革,但还是有节奏和韵律的。俞平伯进了一步,在新诗的节律音响上多有努力。待到创造社、新月派,更加注重诗的音乐性,闻一多的诗的格律规定新诗“带着镣铐跳舞”,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审美构想,对新诗的成长做出重要贡献。当代以来,众多的诗人为新诗的成长付出了更多的努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虽然内容发生深刻变化,但形式上依然坚持着民族的方向,牵挂于华美的韵律和音响。这个过程曲折无比,新诗的进步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歌的词语组合。它们不仅以逻辑意义安排、组织语句,更
4、注重按音调、节奏、旋律要求调整词语位置和秩序。在诗人的手里,词语是被情绪浸透的音响。他们影响听众不仅靠词义,更依靠情感与语义同位的旋律。纯美的音响揉入词语的逻辑和质料当中,互证互文,用富有激情的音响碰撞,也就是吟诵取代苍白理性的逻辑朗读。当然,这种抒情色彩浓烈的诗,阅读起来会被疑为浅白。这不奇怪。重于音乐性的诗歌很难甚至不主张使用晦涩的隐喻和暗喻,也不接受深奥繁复的抽象说教,更不依靠古怪艰深的生僻用典。但是,它以和谐的音响,旺盛的激情,单一朗诵者与万千听众的交流互动,感染你、激动你、号召你。这就是它的魅力,是它应该而且能够保持生命力的理由。1下列关于诗歌与音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
5、“诗歌”的本义是诗与歌的组合,因而音乐之美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质。B有人认为,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但作者并不认同这种看法。C诗人席勒认为,诗歌的创作主要在于体会其音乐性,而不必理解诗歌的内容。D从自在的意义上追溯,诗的产生和音乐一样,由节奏而起,早于文字的出现。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中,从民间到庙堂,从有音而无义到音义融合,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未改变,那就是格律的完美。B新诗的首批试验者俞平伯,虽然提倡“诗体大解放”,主张白话入诗,但他的诗歌还是讲究节奏和韵律的。C闻一多的诗的格律规定新诗“带着镣铐跳舞”,其中“跳舞”喻指内容
6、要自由,“镣铐”喻指诗歌的形式要求。D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虽然内容发生深刻变化,但形式上依然追求音乐性,过程虽然曲折,但新诗依然是进步的。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不仅以逻辑意义安排、组织语句,而且注重按音调、节奏、旋律要求调整词语位置和秩序,将词语进行如歌的组合。B作者主张诗歌应具有音乐性,那些使用晦涩的隐喻和暗喻,进行深奥繁复的抽象说教,依靠古怪艰深的生僻用典的诗歌,不可能具备音乐性。C诗人手里,词语是被情绪浸透的音响,当纯美的音响与词语相结合,用富有激情的音响碰撞,也就是吟诵取代苍白理性的逻辑朗读。 D诗歌能保持生命力的理由在于它以和谐的音响,旺盛的激
7、情,单一朗诵者与万千听众的交流互动对受众进行感染、激动与号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江南雨巷 董滇宁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
8、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唯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账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
9、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澄净。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10、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不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
11、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淳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B. 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C.文章第段中,作者说“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这句话实际是在感叹雨巷原有的宁静优雅已被现代社会的喧闹湮没,只有在历史的时空中才能找寻。D. 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
12、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5.文中第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可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6分)6.第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3、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九十七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
14、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
15、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
16、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
17、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
18、,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选自文汇报,有删节)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B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被“禁借”,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C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D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寓有
19、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8对文中“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红玫瑰”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花,在作者心中艾青如同太阳一般伟大。B“红玫瑰”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C“红玫瑰”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之情。D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作结。红玫瑰贯串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9在作者笔下,艾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一)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20、。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
21、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
22、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周生:汉时的儒者。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B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C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
23、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公”就是刘邦,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号称“沛公”。B“亚父”是项羽对项伯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意思是拜两次。D“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12下列对两则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公城府很深。不管是对属下还是对敌对阵营,沛公都表现出超于常人的谦卑。B项王没有杀沛公的决心。如果以沛公离席等为借口,挑起战争,项王胜算很大。C张良和陈平忠心耿耿。沛公能顺利从鸿门脱
24、身而去,张良与陈平二人功不可没。D文段(二)中对项羽的一生做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2)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分付
25、:同“吩咐”,安排。14、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景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第二句中“分付”即发付,安排意。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这里的“分付”和“与”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又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相连,使之融成一境。C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D第四句中“泪痕深”既是因为作者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朋友,容易牵动愁情而落泪,又是因为同情流落江湖的乐人的遭遇,因而流泪多。15、你认
26、为“岭色千重万重雨”一句究竟是在写筝声还是岭色雨声?抑或是兼写筝声和岭色雨声?试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6、根据情景,默写相关的句子。(1)烛之武退秦师中,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3)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或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并由此过渡到“送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小题。 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_,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
27、。 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_。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美丽家园而_成为了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
28、的山川草木仍然_。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 ),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17. 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尽管人们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美好。B. 不管人们的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已经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C. 人们 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D. 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于是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不期而遇  
29、; 浩如烟海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B. 萍水相逢 浩如烟海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C. 萍水相逢 灿若繁星 宵衣旰食 记忆犹新D. 不期而遇 灿若繁星 废寝忘食 历历在目19. 文中画横线 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
30、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B.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C. 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D. 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2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个短句分别改写成一个长句子,可酌情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1)以雨巷为主语:(2)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主语:21. 下面是一
31、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队所作的解说词,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改正。(5分)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八达岭长城游览!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感到荣幸之至。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极具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名闻天下,很多游客也以“不到长城非好汉”来激励自己。这里曾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世界知名人士来此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同上路,一睹长城的风采吧!22、阅读汪国真的现代诗只要明天还在,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
32、会悲哀冬雪终会慢慢消融春雷定将滚滚而来这首诗所主张的生活态度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感受和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A项,“因而”强加因果;B项,“作者并不认同”错误,原文中作者认为“这或许有些绝对”;C项,曲解原文,原文是“对内容我并非总是有确定的理解”,不是“不必理解”。2、答案B解析新诗的首批试验者胡适3、答案B原文是“重于音乐性的诗歌很难甚至不主张使用晦涩的隐喻和暗喻,也不接受深奥繁复的抽象说教,更不依靠古怪艰深的生僻用典”,不是不可能具备
33、音乐性。4、答案:DA项,作者采用的不是时空顺序,是移步换景的方法; B项, 作者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并被眼前的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 C项, 这句话所体现的是雨巷的历史沧桑感;5、(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悲: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喜: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铅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6、(1)文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的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2)“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3)
34、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7、B“但他的大堰河仍激励着作者奋勇前行”是对原文第段有关内容的误读。8、A原文是” 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不是说艾青在作者心中如同太阳一般伟大.9、“浪漫的诗人、世俗的反叛者、讴歌光明”;从第4自然段可概括出要点“热忱待人”;接着从“我们聊起了电影”中,不难概括出“喜爱、支持电影事业”这一要点;第5、6自然段谈的是艾青的伤病,从中可以整合出“乐观、豁达”等表示性格的词句。(答对三点即可满分)10、D “私智”意为自己的能力,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卒”在句中是“最终”的意思,其后不能断开
35、,排除B项。11、B“亚父”应该是对范增的尊称。12、C陈平当时是项王的部下,被派出去召沛公无果,不能说忠心耿耿。13、答案:(1)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2)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独自骑马离开。参考译文:(二)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像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
36、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彰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14、D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
37、与诗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流泪多。15、(2)答案一:是实写岭色雨声。以淅淅沥沥的雨声来衬托哀切的筝声,以山雨迷蒙的景象来烘托迁客的愁绪。答案二:是写筝声。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流人运用高超的演奏技巧营造出音乐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烟雨迷蒙的环境之中,心中倍感凄凉。答案三:是兼写岭色雨声和筝声。孤独的诗人听着流人弹奏的哀婉的水调子,勾起了内心的伤感。这时现实中的雨声更增添了无尽的凄凉,流人与诗人都产生了无尽的身世感慨,不禁潸然泪下。(6分。以上三种说法均可。只要答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展开具体合理的分析即可得6分):16、(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风萧萧兮易水寒
3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7. C 注意前后文衔接,结合括号前“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括号后“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括号之前内容讲人们生活变好,括号之后内容讲乡味。根据前文“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历历在目。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推断此处应该是转折关系。还有根据前文“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知此处“生
39、活的快速发展变化”应该是向好的方向发展。除了从意思上判断,还可以参考结构,比如后两句“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应该和要填的句子成排比、并列、对称关系,这样一下就确定答案。18.A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让人感觉突如其来。此处是说在他乡遇故乡的人意外碰见,选用成语“不期而遇”更合适。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灿若繁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此处是说在中国文化史中留下的乡愁文字多得无法计算。此处是用来形容表达乡愁的文字的多,选用成语“浩如烟海”。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40、废寝忘食:形容非常勤奋专心。此处和“处理国事”没有关系,选用成语“废寝忘食”。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根据语境确定对象是景物,应该搭配成语“历历在目”。19. A 画线句子“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首先句子中“建造并寻找”语序不当,应该先寻找,再建造,改为“寻找并建造”;最后一个分句缺主语,加上“它”;“培育文化和历史”搭配不当,将“培育”改为“孕育”。20、(1)雨巷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成名作。(2)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在其成名作雨巷中塑造的形象。)21、“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莅临”改为“来到”;“荣幸之至”改为“非常高兴”;“拜谒”改为“参观”;“一同上路”改为“一同出发”。(每点1分)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要求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