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3128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波市九校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項是A浸渍(z) 谂知(rn) 拔擢(zhu) 命运多舛(chun)B怃然(w) 老趼(jin) 股肱(gng) 开柙出虎(xi)C船坞(w) 愠怒(yn) 玉醅(pi) 长歌当哭(dng)D优渥(w) 疱疹(po) 衣袂(mi) 箪食壶浆(dn)2下列各句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那些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感受到迎面吹来的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B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

2、做法。C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了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专注于儿童安防工作的校联宝公司称:“我们的优势是服务,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有的人拼价格,有的人拼市场份额,我们做好的是服务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幼儿园做好无所不至的服务。”B城市垃圾处理“资源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垃圾分类。在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然而16年过去,多数试点都不了了之。C日前,我国的二

3、十四节气成功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这既让我们看到了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认可和重视,也让我们意识到二十四节气传承和保护的任重道远。D一些不良商家为延长食品销售期,经常在生产日期上玩手脚,以此赚取黑心钱。此举不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还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安全隐患。是可忍孰不可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之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B孔子一度得到季桓子的信任,做过鲁国的大司寇;但他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去为三桓谋利,而是坚决贯彻弱私门、张公室,发动了震动鲁国的“堕三都”的政治斗争。C春秋战国时期,在各

4、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中,外交官反应是否敏捷,应对是否巧妙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史书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D孔子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精神和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到宋代论语与孟子大学礼记合称为“四书”。B莎士比亚,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王实甫,元代戏曲家,代表作有西厢记。C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反动派的卑劣和凶残,他满腔悲愤;对惨案的教训及意义,他理性思考。强烈的悲愤

5、情感和冷静的思考纠结在一起,互相冲突,形成了情感表达的“一波三折”,因此忽而是“有话要说”,忽而是“无话可说”。D渔父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的相遇,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报任安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面对朋友司马迁展示了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B俨骖騑于上路C辩乎荣辱之境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宾主尽东南之美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D愿无伐善,无施劳8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所谓强颜耳,易足贵乎之二虫又何知安在

6、其不辱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何德之衰何以报德无乃尔是过与晨门日:奚自ABCD9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们不是英雄,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和天灾人祸的悲哀。可是,面对自然恶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寞无际的苍穷。我们挺立在那里,以此维护人的最高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我们,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ABCD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7、(5分)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姓名、年龄、身份证号、信用卡号、婚捆状况、工作经历等等个人信息,成为犯罪分于手中争抢的“香馍馍”。几个月前,正是个人信息的泄露,才导致山东女孩徐玉玉被骗学费不幸离世的恶剧的发生。日常生活,我们也经常受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困扰:刚买下房子,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来了;刚生完孩子,妇婴用品的推销人员就来了;形形色色的教育培训机构,甚至比你自己还要清楚你的目前需要的培训。(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以概括材料内容。(不超过15字)(2分)(2)针对此现象你有何建议?(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6分)当今,姓氏被当成

8、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码事儿。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图腾来标示自己,时间久了,图腾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了。“姓”,由“女”和“生”组成,这显然是个会意字。因为当时女性的地位是至高的,族群的图腾也多是雌性,以至于延续到现在,有一些姓用的还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姚、赢、姜等。远古的时候,两个族群相遇,需要相互区分,怎么区分呢?一个说:“我是甲族的。”另一个说:“我是乙族的。”这时,人们认识另一个族群就有了依据,于是,姓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同族不能通婚以后,姓为人们标明了族群,是婚姻促使了姓的产生。不

9、知您注意过没有,名可以改来改去,但姓却不可以随意变更,因为中国人把姓看作是自家香火得以延续的大事儿。氏的出现比姓要晚得多。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它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介绍了当时赐姓氏的方法。中国在秦代之前,实行封建制,这里所说的“封建”,指周代所实行的“分封建国”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同姓子弟及有功之臣,让其对所分封土地内的臣民进行独立的统治。天子根据诸侯的出生地赐姓,分封土地之后,又以分封地赐氏,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姓

10、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淡化了,姓与氏逐渐合而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号演变为家族符号。对此,宋代史学家郑焦的解释是:“(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他望明贵贱。”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将秦始皇写作“姓赵氏”,将汉高祖写作“姓刘氏”。自从司马迁以后,或者说自从汉代以后,姓氏二字的原始含义模糊了,实际意义成了专指姓了。不过,咱们的近邻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明显的例证是不同的种姓不能通婚。11下列对“姓”“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姓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氏起源于父系

11、氏族社会。B姓是血缘归属的标志,氏是政治地位的标志。C姓用以区分族群,不可以随意变更,而氏可以。D姓和氏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存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姬、姚、赢、姜这四姓的祖先,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地位很高。B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淡化并趋同,不再具有区别贵贱的功能。C继司马迁在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后,宋代史学家郑焦又推波助澜并对此作出解释。D印度种姓制度中“种姓”的内涵更接近于我国姓氏文化的“氏”。(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6分)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

12、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竞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赶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

13、外的杀人者却居然吊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13分析第段中画横线句的句式特点及 表达效果。(3分)14第段加点词语“伟大”,有人认为是反语,有人认为不是。对此你如何理解?试加以分析。(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11分)小镇搭客仔李兴海小镇没有小镇该有的东西,譬如,公交车。有一天,当浓烟滚滚的破旧汽车驶入安静的小镇,所有在田间劳作的人都应声抬头,远远望去。他们知道,小镇政府前五年构想要在此地设公交车站点的方案,已经实现了。他们奔走相告。往后,可以乘这辆不知何名的车去最近的城市。他们不知道, 这不是公交车。只是私人承办在利益的驱使下,自作主张要在小镇与城市间往返的旧车。它没有

14、固定的到站时间。有时,凌晨便轰隆隆地越过田野,有时,午后都不曾见到它的影子。它的主要乘客不是小镇的穷人,而是那些到小镇上一览野外风光的有钱人。几年以后,驶入小镇的汽车越来越多了。小镇不再沸腾。不再欣喜。因为他们几乎都知道,进城市里打工一年,比他们辛苦耕种几年赚的还多。于是,这些轰鸣的汽车就这样把那些孩子的爹,妇女的夫载到那个曾无比向往的城市里去了。小镇只有一条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汽车不会飞驰到路的尽头,往往一半就停下来。调头走了。那些聪明的,因身体稍有不便而安于家中的男人们,就进城花钱买了一批二手摩托车。他们像一群没有脑袋的苍蝇,静待于烈日风雨下,远望着黄沙漫天的小路。 汽车缓缓地从远方驶

15、来,他们争先恐后地发动引擎,等车从旁边一晃而过,便紧随其后。车子停了,他们急切地涌向门口,问那些从城市里来,或是回小镇的人:要不要搭车?他们的生意不错,和那些进城打工的男人们的收入相差无几。但小镇上的妇女们不会这么认为,她们不断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你就只能和那帮骑摩托车的崽子一样。永远呆在这个鬼地方!进城的男人是光荣的,他们看过了无数旁人不曾看过的繁华。这是让小镇上的妇女们引以为傲的。淳朴的孩子们起初不这么想,可时日一长,大抵也这么认为了。她们不会搭那些无用男人的摩托车,即便要走上很远的路,她们也不情愿搭。或许真如她们所说:就算倒贴钱给老娘,老娘都不会坐!小镇上的孩子大都同一时间

16、参加高考,考点在最近的城市。他们的父亲不能来看他们,一切都得妇女们做主。 妇女们想,反正是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那么多公交车,总有一辆会早早越过田野,驶进这里的。那时。她们就能塞给孩子自备的早餐和唠叨,安心看着他们奔赴考场了。事情并不如她们想像的那样。她们捏着已备好的早餐,重复了无数遍前夜想好的话,还是没有看见有任何影子从路的那头忽然显现。 她们攥紧了双手,一边来回踱步。朝远方眺望,一边安慰自己的孩子:不要着急,车子马上就来。清晨六点到七点十分。七十分钟的等待,尽数将她们最后的防线摧毁。忽然,一位先前无比镇定的母亲。忽然失声大哭起来。她的丈夫在城市的陌生角落,辛苦供养孩子寒窗十余年,就为这一刻。可

17、如今,就算是车来,也怕是赶不及了。 所有人在这一声破空的号啕中猛然惊醒。她们似乎都已知晓,孩子的前途,自己的余生,将在这个明媚的清晨随风而去了。正当她们惊慌失措之时,一个面容消瘦,腿脚稍有不便的男人骑着摩托车赶了过来。他对着田野那头惊喊几声后,轰鸣声瞬时震动了静谧的稻穗。几十张微笑的脸,几十辆陈旧的摩托车从田野的那头急速飞来。他们二话不说,一人怀抱一个孩子上车。妇女们还未全然反应过来,他们早已消失在黄沙滚滚的小路尽头。那一个清晨,没有一个孩子因迟到而被阻于考场之外。相反,在他们的生命之洋里,涌动着一股无比强烈的波澜。(本文有删改)15小说叙写小镇交通闭塞、小镇人鄙视搭客仔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18、3分)16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4分)17作者在文末说“在他们的生命里,涌动着一股无比强烈的波澜”,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瘗旅文王阳明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

19、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

20、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本文有删改)【注】瘗:y埋葬。王

21、守仁:又名王阳明,写本文时作者被贬龙场驿已三年。吏目:明代低级官吏,掌管官府文书。繄:y ,感叹词。虺:hu,毒蛇。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 不果:没有实现B明早,遣人觇之 觇:观察,窥视C又不谓尔子、尔仆遽然奄忽也 奄忽:停留D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际:接近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有吏目云自京来者 缙绅能不易其志者B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渔父莞尔而笑C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D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写作者看到一吏目携一子一仆经龙场

22、前往任所赴任,投宿土苗家。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三人相继离世。B文章第段作者责问吏目为何要为五斗米送命,而后又极言龙场路途之艰险、瘴疬之巨毒,来此地之人必死无疑。这样写,其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呆在这里三年都还没死是因为自己从未有一天忧伤过。C文章第段是作者为了吏目、子、仆三人所写的悼歌,楚辞体的运用让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加强。D作者将自己与吏目相比较,借吏目的矛盾生活来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与感慨,长歌当哭,与其说作者在哭祭那不知名氏不知籍贯的吏目,不如说在哭祭自己。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22把文中画

23、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沧浪静吟苏舜钦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不满缸。【注】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因“稍侵权贵”,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矼(gng):石桥。二子:指伯夷和叔齐,二人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澄醪(lo):清醇美酒。23赏析画横线的诗句。(3分)24结合最后两联,说说你对诗人“内心之静”的理解。(3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24、。(5分)材料一: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材料二: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注】巾笥:这里指用绵缎包裹,用竹匣装。25概括出自材料二的一个成语。(1分)26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和庄子分别追求什么样的快乐?在这两种不同的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与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4分)(四)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27补写出下列名篇

25、名句的空缺部分。(1)青是个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长亭送别)(2)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滕王阁序)(4)志士仁人, , 。(论语)(5) ,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四、作文(60分)2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极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自捺住即成名”。对联的意思是“若”字的一撇如果不撇出就是“苦”字,“各”字的一捺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而这一撇一捺便是“人”字。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造就不同的人生,我们该如何撇出,如何捺住呢?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26、。浙江省宁波市九校(余姚中学,镇海中学,慈溪中学,效实中学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D】A项“谂”应读shn;B项“肱”应读gong;C项“当”应读dng。2【答案B】A项“淹没”应为“湮没”;C项“了望台”应为“瞭望台”;D项“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3【答案A】“无所不至”应为“无微不至”。“无微不至”是指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至,既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4【答案C】A项结构混乱,在“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前应加“被”字;B项成分残缺,“贯彻弱私门、张公室”后面缺少宾语中心

27、语,应加“的原则”;D项动宾搭配不当,“调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精神和热情”部分,“调动精神”、“激发精神”均搭配不当。5【答案A】礼记不属于四书。6【答案C】古今义都指“光荣和耻辱”。A项古义为“到处”,今义为“常常”;B项古义为“地势高的路”,今义为“动身,上轨道”;D项古义为“说话”,今义为“有别于书面语的口头语言”。7【答案B】B项形作动,意为“远离”,其余三项均为形作名,分别意为“才俊,“贤士”“长处”。8【答案D】题中均为宾语前置,均无特殊句式。9【答案D】 句写人面对社会悲剧时的态度;句中的“可是”将语义转为人面对自然悲剧时的无奈和悲哀,句照应句;句中的“然而”再次转折,表达了人

28、在自然面前的勇气,补充说明。10(1)个人信息安全堪优。或:我们受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困扰。(原文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面临“数据裸奔”的窘境。)(2分)(2)法律是最好的利剑,尽快出台统一适用的公民信息安全保护法;加强文责和处罚,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和防范制度;对于公民个人来说,要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答对两点即可)(3分)11【答案C】“而氏可以”在文中并无依据,文中提到可以随意更改的是名。12【答案D】A项“姬、姚、赢、姜”是为了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现象而举的例子;B项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开始逐渐淡化,趋同是自汉代以后;C项宋代史学家郑焦只是作出解释,并无推波助澜。13句式

29、特点:一句话用逗号隔开,变成几个急促的短句。(1分)表达效果:更能体现作者当时极度哀痛的心情;有断断续续、字字硬咽、如泣如诉的声韵效果。(2分)或:“伟大”不是反语,指三个女子在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毅行为。(1分) 意指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在女子的勇毅行为面前显得如此逊色,表达了作者对三个女子临难不惧、从容镇定的伟大精神的赞叹,所以不是反语。(2分)15小镇交通闭塞,引出搭客仔急人所难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1分)小镇人鄙视搭客仔,与后文形成对比,强化故事的叙述效果;(1分)暗含着对小镇女人鄙视底层和社会边缘人物的批评。(1分)16小说运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细腻地描写出这些搭客仔仔紧急时刻的救助

30、行动;小镇女人因误了孩子高考而惊慌失措时,搭客仔意外出现,使情节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语言质朴、轻快,暗含着作者对搭客仔的赞叹之情。(共4分,每点2分,打出两点即可)17搭客仔的举动,使孩子们的新历收到了极大震动,情感上产生了变化;结尾的这句话,意在引起社会的思考:在我们生活中,没有一种职业是可以为卑贱的,有些小人物他们的品质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成比例;也表现出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希望那些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被给予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共4分,每点2分,打出两点即可)18【答案C】奄忽:死亡。19【答案D】表转折,却/表条件,才。A项均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均为表修饰关系;C项

31、均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0【答案B】“自己从未有一天优伤过”是反语,通过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吏目一家三口客死异乡的事,实则是为抒写自己遭贬后的愤?21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22你如的确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高高兴兴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的脸上流露出悲戚,似乎承受不起优愁的样子呢?(4分)23本联以声衬静、化静为动(反衬)(1分),那山上树林里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了空疏的门户;那野生的藤蔓,曲屈盘绕,偷偷地伸进了破旧的窗子里,营造出静谧、破败的环境(1分)。这句诗蕴含着作者闲居时孤独、落寞的

32、心境。(1分)24颈联用典自比,我与这三人不同:虽然我和伯夷、叔齐一样,遇到“好时代”,但我不会选择饿死;虽然我和屈原一样受人毁谤而被贬逐,但我不会选择投江而死(1分)我的心情是很平静的:我饱食终日,高卧无优,美酒消遣,只是遗憾酒还不足罢了(1分)但这是自嘲,表面上说自己生活平静自适,实则内心充满被贬退的牢骚和愤恨。(1分)25曳尾涂中(1分)26孔子之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1分)庄子之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1分)看法:【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

33、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贵任感,所以,我不赞同。(2分)【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所以我并不赞同。(2分)(单单写“更倾向于的快乐”,却不展开分析者不给分。)27默写(1)疏林不做美(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4)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5)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译文】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北京来到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

34、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

35、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

36、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