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2063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二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郴州市苏仙区二校联考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学科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a 40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1.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Rn,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A. 136B. 50C. 86D. 22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该原子的中子数。【详解】由题意可知22286Rn的质子数为86,质量数为222,则中子数为222-86=13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掌

2、握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是解题的关键。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答案】D【解析】【分析】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详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少于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选D。3.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 H2SO4B. H2OC. HBrD. NaNO3【答案】D【解析】【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

3、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详解】A项、H2SO4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项、H2O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项、HBr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项、NaNO3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合物类型判断,明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关键。4.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 NaB. KC. AlD. Mg【答案】B【解析】【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详解】Na、Mg、Al属于同一周期,同周期

4、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NaMgAl,Na、K属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KNa,故金属性KNaMgAl,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明确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变化规律是解答关键。5.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B. 加入催化剂C. 温度和压强D.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答案】A【解析】【详解】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内部因素,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催化剂均属于外界因素,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是解答关键。

5、6.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A. NaB. HC. OD. K【答案】D【解析】【详解】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Na元素位于第三周期,H元素位于第一周期,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K位于第四周期,则K不属于短周期元素,故选D。7.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A. 原子半径:ABDC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B+A2+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ABDC【答案】C【解析】【分析】由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得如下等式关系a-2=b-1=c+2=d+1。【详解

6、】A项、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为:BACD,故A错误;B项、由a-2=b-1=c+2=d+1可知原子序数大小为:abdc,故B错误;C项、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B+A2+,故C正确;D项、A、B、C、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2、1、6、7,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大小为:DCAB,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清楚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是解答关键。8.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

7、,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A. HeB. HeC. HeD. He【答案】B【解析】【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为AZX,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详解】He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则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32He,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符号的理解,注意质子数和质量数的书写位置是解答关键。9.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 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D. 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

8、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解析】X位于I 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则Y位于第A。A不正确,例如H2O中氢原子半径小于氧原子半径。B不正确,例如Na2O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是相同的。C不正确,例如H2O2、Na2O2等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 H2OB. CaCl2C. NaOHD. Cl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可知,水中只有共价键,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氯化钙中只有离子键,氯气中只有共价键,答案选C。考点:考

9、查化学键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键判断的了解掌握情况,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依据是答题的关键。11.已知:S2-还原性强于Cl-;高氯酸是比硫酸更强的酸;S2-易被氯气氧化;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l2氧化性强于S。上述叙述中可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与氢气反应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详解】S2-还原性强于Cl-,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故正确;高氯酸是比硫酸更强的酸,说明氯元素

10、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故正确;S2-易被氯气氧化,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故正确;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故正确;Cl2氧化性强于S,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故正确;均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熟悉常见的非金属性比较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相等B. 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D. 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同时消耗3nmolB【答案】B【解析】【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

11、可逆反应,若达到了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变。【详解】A项、B、C的化学计量数不同,C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项、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项、各组分的分子数之比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项、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同时消耗3nmolB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根据达到平衡着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1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进行判断是解答关键。13.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A中锌是负极,被氧化,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A正确。B中铜负极,银是正极,表面生成氢气,C和B是一样的。D不能构成原电池,锌和稀硫酸直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答案选A。14.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反应物N2的浓度在10s内从2mol/L变成1.5mol/L,则这10s内H2的反应速率为( )A. 005mol/LB. 0.

13、05mol/(Ls)C. 0.15mol/(Ls)D. 0.2mol/L【答案】C【解析】【分析】先依据化学反应速率公式计算N2的反应速率,再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H2的反应速率。【详解】已知生成物N2的浓度在10s内从2mol/L变成1.5mol/L,则10s内的浓度变化为2.0mol/L-1.5mol/L=0.5mol/L,则v(N2)=0.05mol/(Ls),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H2)=3 v(N2)=0.15mol/(Ls),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速率的计算,明确反应速率的含义和计算依据是答题的关键。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4、A. 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B. 由于生铁中含碳,所以比纯铁耐腐蚀C.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D. 在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项、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B项、生铁中含碳,在潮湿的环境中Fe和C构成原电池,金属铁为负极,比纯铁更易被腐蚀,故B错误;C项、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故C错误;D项、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注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和能量转化

15、是解答关键。16.把下列四种Na2S2O3溶液分别加入四只盛有10m 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10、20mL、2molL1的Na2S2O3溶液B. 20、20mL、2molL1的Na2S2O3溶液C. 10、20mL、4molL1的Na2S2O3溶液D. 20、20mL、4molL1的Na2S2O3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Na2S2O3溶液的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详解】由反应温度A=CB=D和Na2S2O3溶液的浓度A=BC=D可知,D中浓度和温度均最大,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影响化学反

16、应速率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答案】C【解析】A项由于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断键要吸热,形成化学键要放热,这样必然伴随整个化学反应吸热或放热,所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项正确,则B项也对;C项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外界条件没有关系,所以C项错误,D

17、项正确。18.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 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B. 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C. 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答案】A【解析】A、Al片改成Al粉时,Al的表面积增大,与氧气的反应速率也明显增大,A正确。B、Fe与稀硫酸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在常温下会发生钝化使反应停止,B错误。C、K2SO4与BaCl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KCl,反应中过程中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也无气体生成,所以加压对该反应速率没有影响,C错误。D、Na与H2O反应时增大H2O的用量,对于

18、H2O的浓度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该反应速率,D错误。正确答案A。点睛: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即颗粒的大小)、光照、是否能形成原电池等。其中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搅拌则可以增加分子的接触机会而使反应速率加快。19.对于反应A23B22C来说,以下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B2)=0.8mol/ (Ls)B. v(A2)=0.4 mol/ (Ls)C. v(C)=0.6 mol/ (Ls)D. v(B2)=1.8 mol/ (Ls)【答案】D【解析】【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

19、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详解】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如果都要物质B表示反应速率,则分别是0.8 mol/(Ls)、1.2 mol/(Ls)、0.9 mol/(Ls)、1.8mol/(Ls),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注意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速率折算成相同物质来表达的速率进行比较是解答关键。20.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2+2NiO(OH)2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NiO(OH)B. Ni(OH

20、) 2C. H2D. H2和NiO(OH)【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总反应式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详解】由方程式可知,H2中H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H2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式:H2-2e-+2OH-=2H2O,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反应,注意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是解答关键。21.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ABC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ABCB. ACBC. BACD. BC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21、: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说明金属A可以把金属C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活泼性AC,A、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所以活泼性BA,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BAC故选C考点:金属性的强弱比较2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烧碱与稀硫酸反应B.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 镁与稀盐酸反应D. Ba(OH)28H2O与NH4Cl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为常见的吸热反应。【详解】A项、烧碱与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2、,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项、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项、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D项、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中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注意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反应或放热的反应是解答关键。二.填空题(56分)23.卤素元素包括F、Cl、_、_(填元素符号),随核电荷数递增,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_,单质的氧化性依次_。【答案】 (1). Br (2). I (3). 增大 (4). 减弱【解析】【分析】卤素元素位于周期表A族,包括F、Cl、Br、I,同主族元素,随

23、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详解】卤素元素包括F、Cl、Br、I,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故答案为:Br;I;增大;减弱。【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注意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是解答关键。24.在银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_极,电极上发生是_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_,银为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是_。【答案】 (1). 负 (2). 氧化反应 (3). Zn-2e-=Zn2+ (4). 正 (5). 还原反应 (6).

24、Cu2+2e-=Cu【解析】【分析】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的银锌原电池中,活泼金属Zn为负极,不活泼金属Ag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Zn+ Cu2+= Zn2+Cu。【详解】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的银锌原电池中,活泼金属Zn为负极,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2+,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不活泼金属Ag为正极,Cu2+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答案为:负;氧化反应;Zn-2e-=Zn2+;正;还原反应;Cu2+2e-=Cu。【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侧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电极的判断和电子的移动方向判断是解答关键。2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

25、中的一部分,列出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各题。主族周期234(1)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元素符号)。(2)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写碱的化学式)。(3)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用离子符号表示)。(4)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该氢化物和元素的单质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_。(5)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和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该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颜色为_;和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6)的最高价氧化物属于_氧化物

26、(填“碱性”“酸性”或“两性”),和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Ar (2). NaOH (3). K+Ca2+Mg2+ (4). H2O (5). 2K+2H2O=2KOH+H2 (6). Cl2+H2O=HCl+HClO (7). HClO4 (8). (9). 黄色 (10). Cl2+2Br=2Cl +Br2 (11). 两性 (12). Al(OH)3+OH=AlO2 +2H2O【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Na元素、为K元素、为Mg元素、为Ca元素、为Al元素、为C元素、为O元素、为Cl元素、为Br元素、为Ar元素。【详解】

27、(1)10种元素中,稀有气体Ar原子最外层已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答案为:Ar;(2)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Na元素、Mg元素和Al元素均为第三周期元素,则碱性最强的是NaOH,故答案为:NaOH;(3)K+和Ca2+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Ca2+和Mg2+是同主族的阳离子,同主族的离子,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则K+、Ca2+、Mg2+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K+Ca2+Mg2+,故答案为:K+Ca2+Mg2+;(4)元素O元素,其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O,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

28、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H2O;2K+2H2O=2KOH+H2;Cl2+H2O=HCl+HClO;(5)为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钠、氯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溴元素,氯气和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 +Br2,故答案为:HClO4;黄色Cl2+2Br=2Cl +Br2;(6)为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铝,氧

29、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 +2H2O,故答案为:两性;Al(OH)3+OH=AlO2 +2H2O。【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注意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把握,依据相对位置推断元素,熟悉元素化合物的组成与性质是解答关键。26.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方案实验现象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30、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5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6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仪器: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等;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

31、实验现象)1_3_5_(用A-F表示);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4)实验结论:_;【答案】 (1). B (2). A (3). C (4). 2Na+2H2O=2Na+2OH-+H2 (5). 金属性:NaMgCl,非金属性:ClS【解析】【分析】实验方案1镁与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实验方案2氯气与氢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和盐酸,实验现象是出现黄色沉淀;实验方案3钠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实验现象是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实验方案4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剧烈反

32、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方案5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实验现象是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方案6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氢氧化铝沉淀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实验现象是生成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继而在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消失;实验方案1、3、4、5、6用于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实验方案2用于比较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详解】(3)实验方案1镁与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故选B;实验方案3钠与

33、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实验现象是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故选A;实验方案5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氯和氢气,实验现象是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选C,故答案为:B;A;C;2Na+2H2O=2Na+2OH-+H2;(4)根据实验方案可知与水反应时钠比镁剧烈,则钠的金属性比镁强;根据可知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镁比铝剧烈,则镁的金属性比铝强,故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aMgAl;实验方案2氯气与氢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和盐酸,说明非金属性:ClS,故答案为:金属性:

34、NaMgAl,非金属性:ClS。【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实验探究,注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熟悉元素化合物的组成与性质是解答关键。27.在体积为2 L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2B3C。经2 min后,A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0molL1 降到0.8 molL1。已知反应开始时B的浓度是1.2molL1。则:2min末B的浓度_,C的物质的量_。2min内,用A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即V(A)_。【答案】 (1). 0.8mol/L (2). 1.2mol (3). 0.1mol/(Lmin)【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方程式结合三段式分析解答。详解:根据方程式可知A2B3C起始浓度(mol/L) 11.20转化浓度(mol/L) 0.20.40.62min末浓度(mol/L)0.80.80.6所以2min末B的浓度为0.8molL-1,C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2L1.2mol。2min内,用A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即v(A)0.2mol/L2min0.1molL-1min-1。点睛:灵活应用三段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为: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