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抒情性文体阅读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919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抒情性文体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抒情性文体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抒情性文体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抒情性文体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5:抒情性文体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5 抒情性文体阅读一、 【2018 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细读的妙处肖复兴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 ,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 ,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

2、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 ”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这就叫

3、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2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 ”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叶三就

4、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 ”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

5、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 ”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

6、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 年 10 月 28 日,有删改)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8从本文看, “细读的妙处”是什么?9本文第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11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或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

7、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答案】7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8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3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意对即可) 9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 ,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10 “一愣” ,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 ,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

8、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 11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 “白毛” “绿水” “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叶三对画家所做之画的三次评价即可。第一次,指出画中有风。第二次指出是小老鼠。第三次,指出荷花画错了。8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通读文本,结合“第 11 段”阐述即可。9本题考查学生对疑问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用疑问句构成悬念,其优点在于:引起读者注意,引出话题。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 ,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顺理

9、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1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赏析,结合文本中“细读”的妙处分析,联系生活实际赏析两段材料即可。如: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二、 【2018 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

10、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 42 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 6 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4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

11、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

12、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 。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

13、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说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

14、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

15、,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5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原载天涯2001 年 04 期,有删改)20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1根据文本, “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请分点概括。2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2) (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

16、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23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24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 ,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答案】20大绵羊对拿棍子侮辱它的二哥抗议,追击到二哥投降为止;大绵羊教训拿干粮渣捉弄它的邻居小伙子;大绵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大绵羊逃出羊栏趴在窗台偷看我 21 (1)羊是弱势群体,需要被保护而不是作为保护者; (2)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 (3)逆来顺受、默默忍受而不会反抗; (4)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没有

17、张扬的个性。 22 (1)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 “轻蔑”一词表明这只羊对邻居给予的“好意”表示不屑并干脆拒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羊的独特个性,表明这只羊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2)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搭” 、 “张望” 、 “把头侧过去” 、 “紧贴”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只羊趴窗窥视房间的情景,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 23交代写作对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借儿时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体面的绵羊“其实应该是怎样的” ,所以哪怕它最后又回归了所谓“一只羊的结局” ,也让张们记住了这只羊曾经的高傲沉稳。“一只羊其

18、实怎样”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增加对身边生命的敬畏之心。本文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以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4宿命:在普通人眼中,一只羊的宿命就是逆来顺受地沉默长大,被卖掉,最终以肉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餐桌上。 (或羊的宿命是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同时被人们视为逆来顺受、柔弱的弱势群体。 )理解:从人物形象来看,羊无法进脱宿命是它的结局,作者用羊悲剧性的结尾与其“不同凡响”的一生做对比,悲壮而震撼地突出这只羊的与众不同。从主旨来看,警示着人们要打破对生命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借羊喻人,呼吁我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

19、、有智慧的人。【解析】20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6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23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充当三、 【2018 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

20、,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 ”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 5 道题目打败 4 个人闯过 3 关也是梦想。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 “大鸣大放” ,路人皆知。7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 ,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 “做最好的厨子” ,

21、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 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 “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根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

22、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一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

23、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它所追寻的东西。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原文蒋方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13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

24、在文中的意思。(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2)有朝一日, “大鸣大放” ,路人皆知14文章-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 ,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815关注第-段中加点的两个“自豪” ,同为“自豪” ,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我”感到自豪的原因:_“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_16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答案】13 (1)财富和地位 (2)出名(走红) 14 (1)特点;功利的、外在的(2)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25、。 15 (1) “我”: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 (2) “社长”: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16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解析】13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15此

26、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自豪”的意思是: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所取得成就、荣誉而感到光荣、骄傲。 “我”是在看了电影世界第一麦方以后有所感触的,是为目标的远大感到自豪;“社长”是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他认为梦想必须遵从于内心。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彻底诚实”指的是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追求与目标;“黑夜中也健步如飞”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目标坚定的人是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的。四、

27、 【2018 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你要做什么呢王安忆9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最后,

28、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 ”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 ”“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你要做什么呢!”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

29、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你要做什么呢?”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 。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拽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木革命,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你要做

30、什么呢?”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也只有这样了。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无事生非嘛!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采。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10“你要做什么呢?”是啊。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选自广州日报2017 年 6 月 1 日,有删改

31、)20 “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21阅读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1) “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2) “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 ,如何理解“见不得人”?22文中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些技巧,我都“忘了” “记不得了”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3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24 “你要做什么呢?”作者不断问自己,也在问每一个读者,结合文章和自己

32、的生活,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答案】20 (1)呼应标题(点题) ;(2)线索分明,脉络清晰;(3)回环往复,层层推进。 21 (1)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前者强调原因复杂,后者强调情感复杂,两次重复,表达了迷惘的青春期难以排遗又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2) 此处的“见不得人”是不能让人看见或知道的意思,表明自己当时的写作很幼稚,羞于让人看。 22 (1)用“忘了” “记不得了”和“只记得”形成对比;(2)突出“你要做什么呢”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以及对我的影响。 23觉得充实,是因为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心中不再有

33、空处。觉得空洞,是因为跟那些创造财富做出大贡献的人相比,自己的写作似乎看不到明显的价值,于是产生自我怀疑。所以两处并不矛盾。 24 (1)人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能无所事事;(2)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3)人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4)不管处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乐观面对生活,做出一番事情来。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20试题分析:理解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往往有:总领下文;承11五、 【2018 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儿歌邓云乡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 ”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

34、不羡神仙羡少年。 ”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的乐趣。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 ,头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 “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乙)夏天雷阵雨来了

35、,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道:风来了,雨末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 ,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有的。(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在当院荷12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只小

36、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的爬行着。北京话很奇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 ,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听惯了妹妹

37、们和同院小孩玩的时候的歌唱声,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选自燕京乡土记 ,邓云乡著,中华书局 2015 年 6 月版,有删改)11文中描写了三个唱儿歌的场景,分别是: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_;_。12文末说:“我多么爱听这首美妙的儿歌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哪些情感?13分别说说文中三处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及作用。(甲)_(乙)_(丙)_【答案】11 (1)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 (2)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12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 13 (1)示例:甲处的语言文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泼轻快的

38、情形相映成趣; (2)乙处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妈妈唱儿歌的安详气氛; (3)丙处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文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解析】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读文本,注意把握关键词。根据例句分析: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用同样的句式概括出【乙】 【丙】两处场景即可。分别是: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把握作者情感要与主旨分析相结合。本文通过三个场景唱个歌的描绘,写出了对儿歌的喜爱,写出了对童年的怀恋,写出了对

39、故乡的怀恋。然后回答作者的情感即可。13六、 【2018 年中考江苏无锡卷】捞月亮的母亲石 兵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

40、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

41、,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14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

42、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

43、,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

44、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有删改)16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_“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_17请简要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8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19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段“我” “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20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答案】16“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我”

45、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15“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7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 ;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 18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9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 ;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 ;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 ;母亲为儿子捞月亮

46、的举动唤醒了“我” ,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20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 灵魂。【解析】16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

47、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七、 【2018 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16“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洋的个如诗婚画的地方度过的。我的才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士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 -到夏天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 半就是我们家的。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 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早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