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A)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34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A)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A)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A)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A)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试卷(A)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检测(A)(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34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

2、”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2 000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

3、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求教于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礼乐”,即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

4、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即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施,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

5、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选自2013年第5期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1.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早在2 000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C.“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

6、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D.“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思路解析:C项,“人文”只是与由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但仍属于社会之文。“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缩小了“人文”的范围。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C.孟子认为孔

7、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109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思路解析:D项,“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一语错,无因果关系,且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孔子以仁界定人”,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C.儒家的仁

8、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思路解析:A项理解不正确。荀子的话没有涉及仁爱、礼乐道德方面的问题。答案:A二、课内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法帕斯卡尔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

9、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4.文章第1段在写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思路解析:第1段仅两句话,两句话分别用了

10、“能想象”和“不能想象”引出全句,构成对比关系,作用是引出下文。参考答案:第1段用对比的方式,从“能想象”和“不能想象”这两方面引出议论,指出精神要比物质更为重要。提出论点,引出下文。5.怎样理解“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和“我却囊括了宇宙”这两句话的含义?(3分)思路解析:理解这两句话,一定要注意作者表述的角度和前提:第一句的前提是“由于空间”,是从“空间”角度谈人的渺小;第二句的前提是“由于思想”,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参考答案: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把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

11、宙。6.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两句话富有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在这两句话中,作者将“努力好好地思想”与“道德的原则”相提并论,说明了作者把“思想”与“道德”等同,表现出作者对“思想”的重视。参考答案: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影响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对思想的高度重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水在水之外活着葛水平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

12、山间,向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是羊们的口粮地。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蜿蜒。在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它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

13、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的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源”至此而出。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流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不到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漫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过河对岸,鞋

14、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别有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长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

15、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想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地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一条河的盛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

16、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河谷

17、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B.新修却已经残破的“沁河源头纪念碑”暗示当地的人们遗忘和漠视曾经养育了自己的沁河,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C.作者在第段引用明代王徽的诗句,主要是为了点明沁河两岸的风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增添文章的底蕴。D.全文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凝练而富有诗意,如第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沁河的满腔热情。思路解析:A项,原文第段“有寂灭,也有疼痛”可见美景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是喜悦;C项,通读全文可知,此处提及古代沁河盛况更主要是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D项,五个“走”字更多的是表达出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答案:B8

18、.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思路解析:分析作用,应当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考虑。本文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从内容上来说这些景物构成了作者所见的独特风景;从结构上来说,“羊群”“放羊人”贯串全文,这些构成了文章的线索。还可以从文章的主题这一角度考虑,答出深化主题,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即可。参考答案:(1)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之一,羊群及放羊人的叙述贯串全文,伴随作者沁河探源的整个过程;(2)内容上,多次提及的羊群、放羊人与黄花、清泉等景物构成了作者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见的独特风景,反复渲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独特的沁河风物图;(3)主题上,羊群出现于河床与

19、曾经的沁河涡流丛生形成极大反差,放羊人的言语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风貌,引发读者对沁河干涸缘由的追问与思考。9.“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思路解析:散文阅读是一种鉴赏性阅读,不仅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还要明确怎么样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解答该题,首先要注意分析这句话的表面义,分析时重点理解“水在水之外活着”“急事”等词句。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答出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河水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借此表达了对古代文明消逝的焦虑、哀叹及忧患等内容。参考答案:(1)这句话意思是作者前

20、往沁河探源,只见干涸的河床,水存在于沁河之外,作者为此而着急不已;(2)作者为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沁河导致沁河断流的现状感到着急焦虑,揭示了作者对沁河现状的反思与拷问,极具现实的疼痛感;(3)河流孕育生命,水的干涸意味着昔日农业文明的日渐消亡,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古代文明消逝的焦虑、哀叹及忧患。表达题(8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6分)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畸形/羁绊缥缈/剽窃倒胃口/倒栽葱B.隽永/眷念篆书/椽子迫击炮/迫切性C.档案/跌宕亢奋/伉俪冲锋枪/冲击波D.市侩/反馈果脯/哺育空白处/空城计思路解析:A项,j,pio,do/do。B项,jun,z

21、hun/chun,pi/p。C项,dng,kng,chng。D项,kui/ku,f/b,kng/kng。答案:C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2)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3)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思路解析:“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

22、人”,侧重责任担当;“义不容辞”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侧重道义必须性。(1)句中“天职”强调“应当,应尽”,指的是道义;应填“义不容辞”。(2)句中“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则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应填“责无旁贷”。(3)句中突出面对重任,强调“积极主动”;应填“当仁不让”。答案:C1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空阔幽静的山巅上,大家听着鸟啼虫鸣,欣赏着满山红叶,高兴地席地而坐,吹着山风,唱着歌谣,翩翩起舞,无不喜形于色,异常快乐。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C.商务部表示,在促

23、销活动期间,餐饮企业不得故意推诿、拖延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不得强制附加销售其他商品或服务。D.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是过去还是停下。思路解析:A项,“席地而坐”与“翩翩起舞”并举,不合逻辑。B项,“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语序不当,“勤俭节约”后不带宾语。C项,“销售服务”搭配不当。答案:D13.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3分)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B.本届湖湘文化研

24、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C.某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D.父亲的朋友远道而来,父亲想请他吃饭,请柬中写道:“今天中午12点在洋洋酒店略备薄酒,为你接风,敬请光临。”思路解析:A项,“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常用作自谦之辞,此处应用敬辞。B项,“忝列”表自谦,用在此处不恰当。C项,“荣幸”指光荣而幸运,一般用来表示自谦,用在此处不恰当。答案:D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

25、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王富仁先生对此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精神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思路解析:所在的句子是说鲁迅是圣人,先说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接下来应该说鲁迅是现代的圣人;应该填鲁迅成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原因,后面的“这个精神素质”对此空有提示:作用;应该接“摆脱”,着重于形成新的性格。参考答案: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

26、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15.看下面一幅漫画,为这幅漫画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不超过90字),并为漫画取一个标题。(8分)思路解析:说明漫画的内容,要抓住漫画的中心,找出恰当的说明顺序,采用说明性的语言。从漫画中两个人物的言行可知这是对不懂法律者的嘲讽。参考答案:画面说明:一个医生在为一个戴着铜钱状眼镜、有“贪”“贿”标志的人进行视力检查。视力表上写满了大大小小的“法”字。医生指着第一行最大的“法”字,受检的人表示还是看不清。标题:利令视昏(法“盲”、高度近视)(能揭示主题或有讽刺意味皆可)五、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化

27、妆是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的面部及其他部位进行渲染、描画,增强立体印象,调整形色,掩饰缺陷,表现神采,从而达到美容目的的一种方法。成功的化妆能让人增强自信心,精神焕发,还有助于消除疲劳。房屋需要装饰,面容需要化妆。那么,我们的生命呢?生命需不需要“化妆”呢?请以生命的化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写作此文,首先要了解“化妆”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以及“化妆”的目的。从所给材料中,我们不难理解什么是“化妆”、“化妆”的目的和作用。但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就“化妆”的本义作文,所以“化妆”也就有了“遮掩”的含义。再

28、结合“生命”这个词,我们就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写出一篇有深意或新意的作文了。例文生命的化妆林清玄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这个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象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

29、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

30、在读一个生命。”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下功夫。”我感叹地说。“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漆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象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改革。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