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检测(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像巴金这样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更为罕见的是,像“激流三部曲”这样对封建家庭从内部做深刻而又集中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是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殊贡献。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根据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塑造的
2、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小说中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作者却安排得,起伏有致。每一部分的首尾都落在各部分中同一件事上,(),而家春秋又形成一整部完整的作品这就是“激流三部曲”的结构艺术。1.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长年累月穷途末路游刃有余擘肌分理B.旷日持久走投无路游刃有余有条不紊C.长年累月走投无路得心应手擘肌分理D.旷日持久穷途末路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思路解析:“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长年累月”,形容经历很多年月,很长时间。前者往往含有“斗争艰苦”的意思,而后者侧
3、重于“积累”。“穷途末路”,形容无路可走。“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根据语境,应用“穷途末路”。“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不能作补语。答案:D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做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B.更为罕见的是,“激流三部曲”这样深刻而又集中地从内部对封建家庭做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C.像“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
4、对封建家庭做深刻而又集中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D.更为罕见的是,像“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做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思路解析:画线句应是承接上文而来,前文是“像巴金这样的作家并不多”,那么画线句应是A、C两项这样的叙述形式;C项,“深刻而又集中”语序不当。因此选A项。答案:A3.下列在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而三部独立完整的著作形成了B.因而形成三部独立完整的著作C.进而形成三部独立完整的著作D.因而三部独立完整的著作形成了思路解析:结合括号后的句子分析,“而家春秋又形成一整部完整的作品”,只有B、C两项的句式与其一致;“进而”表递进,原文
5、中并不存在递进关系。答案:B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此文只是出于兴趣而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与纰漏望勿见笑,敬请各位不吝赐教。B.舍母今年八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就是掉了几颗牙,精力旺盛,身体健康。C.火车在奔驰,他的心早已飞向了久仰的家乡,飞向了慈祥的母亲和善良的邻居们。D.服务员:“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顾客:“谢谢,我一定慢走,下次还要光临。”思路解析:B项,“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这里应为“家母”或“家慈”。C项,“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不能用于“家乡”。D项,“慢走”用于送别,相当于“再见”,不能用于被送别;“光
6、临”,敬辞,称宾客来到,不能用于自己。答案:A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散文中的闲话笔调吴永福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
7、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
8、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
9、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
10、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5.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等作家提
11、倡的一种创作风格。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是比较自然的,但即使同是闲话笔调,也各有不同,这正是真正的个人笔调。思路解析:A项,所述缺点属无中生有。答案:A6.下列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思路解析:C项,原文中说“有可能落入油滑”。答案:C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笔调,这
12、是白话散文重要的进步。B.一个散文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即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也是不现实的。思路解析:C项,“篇幅往往都很长”属无中生有。答案:C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回忆雨僧先生季羡林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
13、,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是一个真正的人。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
14、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他当时给天津
15、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做客,也曾被请去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作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60年代初
16、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
17、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1989年3月22日(选自季羡林小品)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评
18、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B.文章第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C.文章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D.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思路解析:B项,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C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说法不当,作者在叙述这些内
19、容时运用了一些“我不清楚”“听说”“当然”等词句,不但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反而体现了作者语言的准确性;D项,“详细地记述”说法不当,文章选材有详有略。答案:A9.作者在文章第段概述了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详细叙述的雨僧先生“既奇特又矛盾”的具体表现。(6分)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文章所选材料的概括。作答时应从“奇特”“矛盾”两方面概括。参考答案:奇特:(1)爱写旧体诗,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但讲课有时候也用英文。(2)坦诚率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他不掩没学生的长处,对有才华的同事(陈寅恪)极力推荐。矛盾:乐于和青年人交
20、往,学生跟他开玩笑,他也“一笑置之,不以为忤”;经常邀学生到他的住处做客、吃饭,但讲课认真、严肃,“议论时有警策之处”。10.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思路解析:“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是说雨僧先生与当时社会的格格不入;“一个真正的人”说的是雨僧先生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与操守。回答本题只要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
21、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却是“一个真正的人”。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朱强刘建平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这就是作家巴金。”对于巴金1998年的这句言说,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的
22、理解是“他晚年的亮点所在”。“这是巴金的巴金。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的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作过访谈。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陈思和当时就问他:“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巴金说:“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
23、的人。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到后来(20世纪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所以,后来当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文学地位越高
24、,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陈思和说:“记得在那次采访中,我故意问他,如果你从事实际革命,恐怕你也做不到现在这个成就。还不如从事文学创作,能够对那么多人都产生过影响。”巴金笑了,说:“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去从事点实际的工作。”陈思和对巴金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巴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效应的书,是一部直接推动了社会理性、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历史的书。随想录不但使晚年的巴金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作高峰,也
25、使他由此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但近年来,学术界对随想录的思想价值和成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观点。比如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欧梵先生认为,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行一些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李欧梵说,人们为随想录这部作品所震动,多数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说真话是最基本的品德,但在中国往往是
26、最难的事,所以比起那些靠说假话求官获利的人,尤其是相比于那些漠视苦难和不公正、粉饰现实的作家,巴金非常令人尊敬。“即使如此,巴金仍然值得尊敬,”李欧梵说,“这样一个纯真的人,一直做一个好人的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相关链接】巴金自1978年底到1986年8月,历时八年,写完了随想录。这部四十二万字的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这是巴金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时代自觉的体现。(百度文库)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
27、(百度知道)我想随想录是一个以文学形式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书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胡景敏巴金与国家意识形态)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围绕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借赵兰英、朱学勤、陈思和等人对巴金的评价,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B.对家春秋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巴金并不放在眼里,而对随想录却看得那么重,这表现了巴金的理想、信念。C.本文大量引用对巴金的采访、研究者的话,目的是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建立在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理论高度之上。D.本文涉及的“巴金”内涵不同:传媒热点中的“巴金
28、”指的是作为文学家的巴金;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思路解析:A项,“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过于宽泛,文章并没有涉及那么多内容;C项,目的应是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巴金,或者说认识“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D项,“作者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写随想录的巴金”理解过窄,作者通过写作本文,认识的应该是一个更接近于巴金自己的“巴金”。答案:B12.对文题“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3分)思路解析:应结合文章内容对文题加以理解。从字面上看,前者应是巴金对自己的评价与定位,后者是别人对巴金的评价与定位。回答时应结合文本分别阐述。参考答案:巴金
29、的“巴金”,指的是在巴金自己看来,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他的写作只是业余的,他的理想是干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工作;别人眼里的“巴金”,指的是在一般人看来,巴金是个作家,他因为创作出了人们喜爱的家春秋等著名文学作品而受到人们的尊重。13.文章最后两段引用徐友渔和李欧梵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思路解析:作用的分析应重点在其评价的内容上。“学术界对随想录的思想价值和成就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观点”,而李欧梵的评价就是其中的代表性评价,徐友渔的评价是对巴金的赞扬。两者对举形成了一种对比。参考答案:李欧梵对巴金的随想录思想价值和成就的评价,代表了近年来学术界不同观点中的一种,更客观地表现了学术
30、界对巴金的随想录有不同的认识这一现实。徐友渔的评价,是从中国现实状况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巴金在随想录中敢于说真话给予高度赞扬。这两处引用,从具有不同认识的专家学者的角度来评价巴金的随想录,有一定的代表性,使评价更中肯。14.巴金为什么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请结合材料,就巴金的人生理想及文学创作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5分)思路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从文章中所表现出的巴金想做什么、对自己从事的文学创作的看法以及对随想录的看法几个方面来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参考答案:从巴金对他自己文学创作的认识上看,巴金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
31、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从巴金的人生理想上看,他是一个希望做对社会有用的实际工作、以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他的随想录中对内心的自我拷问和忏悔对人的基本品德的回归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从随想录的创作来看,巴金用八年的时间,以自己的全部人生经历来倾心创作,表达了他的理想追求和严肃的历史态度。从随想录的社会意义来看,他在随想录中以文学的形式对社会文化进行了批判,与新时期的国家意识形态是一致的。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15.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答题。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80字。(4分)上晚自习的时候,隔壁班的何老师用“小蜜蜂”扩音器讲课,音量开得很大,严重地影响到你班的正常上课。下课的
32、时候,作为班长,你向何老师委婉得体地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你到办公室找到何老师,说: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一要注意语言的得体,二要注意表达的技巧,三要明确表达的中心。参考答案:何老师,您辛苦了!我是隔壁班的班长,您的课讲得真好,上节课,您讲的我们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想给您提个小建议,请您上课时把扩音器的音量开小一点,可以吗?谢谢。16.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取苹果,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旨趣。要求:配合画面情景;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使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40字。(5分)思路解析:配文要能表现出漫画所体现出来的孩子的天真,面对桌子上的苹果,孩子竟想到了拉出抽屉作为登高的梯子,实在是聪
33、明可爱至极。对画面内容的概括应完整准确,突出童趣,运用修辞手法。参考答案:没有什么能难住一个孩子!桌子上的苹果啊,你怎会想到那拉开的抽屉就是到达你的天梯?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地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选好角
34、度是关键。角度可以从材料整体出发,也可以来自材料的局部,但是,立意不能脱离材料的范围和内容。透过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找到如下几个角度:角度一,牛顿对自己的评价。根据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派生出三个立意方向:自知者明,人必须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定位;人对自我的认识应具有科学精神;人应有谦虚的心态。角度二,牛顿说自己像一个玩耍的小孩的评说。我们可以由此派生出两个立意方向:科学即游戏;求知、发现、创造需要一份童心。角度三,根据材料中“不时地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立意。由此可以派生出两个立意方向:独具慧眼,才能有所发现;要善于发现独特的事物。角度四,根据牛顿说“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
35、洋,却全然没有发现”立意。由此可以派生出三个立意方向:科学或认知发现是没有止境的;人不可故步自封;我们要学会敬畏,包括敬畏知识、自然、真理等。例文敬畏真理牛顿把真理比作海洋,自己则是一个在沙滩上捡拾贝壳的孩子。他被卵石的美吸引了,所以没有看到大海。在佩服他谦虚的同时,我也为他松了一口气:如果他只是一个孩子,并且连帆船都没有,他看到了大海又能做什么呢?贸然攀上礁石,可能就会被巨浪击打得尸骨无存。人类在真理面前仍是个孩子,面对自然,面对生命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绝对真理是不变的、永恒的,因为它昭示了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真理安静而深邃,像大海广阔无垠。船只遇上它的风浪,必然只有在冰冷的深水中凝固它的野心
36、。可是人类的狂妄自大却要求我们怀疑真理,利用真理甚至创造真理。我们发现了各种定理,我们上了天入了地,我们创造了生命,但实际上我们的举动正像孩子一样无知与幼稚:我们是生长于土地上的,土地才是我们的生命。就像原子弹的发明,细菌战的出现,环境的恶化,都是滥用真理的体现。人类妄图对真理加以改造,直至死时,仍不明白真理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真理是没有理由的,但人类仍是想问天问地,像毛躁的孩子,将所有能触及的东西搞得一团糟。他们对一个本不存在的问题要求答案,找不到合理的借口欺骗自己时,就感到恐惧和不安,越是这样,就越不择手段。大概是因为创世时人类没有吃生命树的果实,又太急躁地窃取了智慧树的果实,才会变得不
37、安和痛苦。这只是一个猜想而非真理,可人们却给前后安上了过去和未来这种虚无的庞大时间来获取对世界的印象。人类总在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可存在就是存在,这是真理,人们却犹豫着不肯接受。利用、创造和怀疑,我们早已扭曲了真理的面目。真理应是一种值得敬畏的既定的神圣。在真理的海洋面前,我们应该跪倒以感谢生命和生活的存在。如果我们幻想着能够有一天驰骋在海面,那么要相信不是我们征服了一条凶恶的游龙,而是它的宽容允许我们有更多的了解。而我们已经获悉了很多,有时也看错了它的面目,但当我们用接纳与尊重的视角并朝拜跳出海面的朝阳时,我们将看到真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我们。要记得,真理面前,我们都只是孩子。点评:这篇文章抓住了材料的核心观点进行剖析,全文观点鲜明突出;通过具体例证有力地阐明了观点;同时,作者批评了人们扭曲真理、在真理面前盲目自大的弱点,倡导敬畏真理。通篇来看,语言流畅,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