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长泾片2017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9042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市长泾片2017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阴市长泾片2017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阴市长泾片2017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阴市长泾片2017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阴市长泾片2017届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2.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30 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 分)无情有恨何人觉? 。 (陆龟蒙白莲 )资*源%库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晴空一鹤排云上, 。 ( 秋词 )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2.根据拼音

2、写汉字(3 分) m( )集 浮想联 pin( ) bng( )弃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资*源%库A.真正的程序员深谙指令之间的细微差别,而且能在每一个程序中体现出来。B.爱能化解芥蒂,消除疑虑、嫉妒和憎恨,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C.熟知李渔的人都知道,李渔不但多才多艺,而且著作等身。D.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望尘莫及了。4.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3、 B.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C.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的原因。 D.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 ,增加。5名著阅读考查(6 分)(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杨志精心安排,扮作普通商人,悄悄连夜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但在黄泥冈还是被吴用等人用混有蒙汗药的酒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B.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来历不凡的石猴,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率先发现了在瀑布的后面别有洞天,于是大家推举他作为领袖,并尊之为“千岁大王” 。C.孙悟空第三次去借芭蕉扇,正当三藏忧虑时,忽看见祥云满空,瑞光满地,猪八戒说:“师父啊,那是四大金刚、金头揭谛、六甲六丁、护教伽蓝与过往众神

4、。牵牛的是哪吒三太子,拿镜的是如来佛主 ,沙僧执着芭蕉扇,二师兄并土地随后,其余的都是护卫神兵。”D.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潜逃到了代州雁门县,恰巧遇上救助的金家父女,现与当地财主赵员外联姻。因官府行文通缉,鲁达只有在赵员外庄园处暂避。(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 分)当时 A 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A,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 A 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 A 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A 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A 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 A,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A 大

5、怒道:“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A 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主!”A 骂了顿,去心窝里只一刀,察地搠倒在亭上。文中的 A 是水浒传中的(人名) 。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二、阅读与赏析(共 45 分)(一) (14 分)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张仪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

6、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张仪曰:“嗟乎,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注释】从亲

7、: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为联盟。渠:同“讵” ,岂,难道。6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之赵” 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怅恨久之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辍耕之垄上 D居庙堂之高7下列对文段中的人物和情节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张仪和苏秦本为同门,但是苏秦的才能比不上张仪。 B张仪谒见苏秦,竟遭到了他的羞辱,于是怒而入秦,后被秦惠王任用。 C张仪投靠秦国,却没想到这全是苏秦的安排,对苏秦充满感激之情。D张仪为报答苏秦的知遇之恩,向苏秦舍人保证,不管苏秦以后在不在赵国,他此生坚决不攻打赵国。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数让之 让: 独秦能苦赵

8、 苦: 子不足收也 足: 使人微随张仪 微: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 (2 分)译: 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2 分)译: (二) (6 分)夜雪 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作于诗人在谪居九江任职时。 )10.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3 分)答:_11.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包含的意蕴。 (3 分)答:_(三) (9 分)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

9、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知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 自 我 教 育 、 自 我 升 华 的 过 程 。 我 们 在 阅 读

10、中 将 重 新 发 现 自 己 , 这 也 正 是“人 文 日 新 ”的 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

11、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 分)13第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14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3 分)(四)竹影(16 分)苏诗布我老家的屋门

12、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资*源%库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

13、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依托。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

14、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浓浓的竹阴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

15、,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阴。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

16、台上挂衣服。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 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的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在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选自中华活页文选)15. 文章围绕“竹林”写了母亲哪些事?请按照提示简要概括。 (3 分)(1)许多年前,(2)三年前, (3)今年

17、谷雨后, 16文中说“那片竹林用它的富有喂养着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 分)17.下列句子描写生动,请加以赏析。(4 分)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18.第 8 段引用诗经中的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19.根据文意,探究作者赋予“竹子”的思想内涵。(4 分)三、表达与交流 (共 60 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丝丝甘甜”其实,每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

18、,又何尝没有衔过一枚青橄榄,在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丝丝甘甜吗?请结合自身经历,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2)不少于 600 字。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1. 略 2. 略 3. D 4. C5 ( 1) ( 3 分)C(2 ) (3 分)林冲由原来的软弱、敢怒不敢言、逆来顺受变为勇于反抗、果断凶狠(意思

19、对即可)二、阅读与赏析(共 45 分)(一) (14 分)6. C 7. D8、 让:责备。苦:使 受苦。足:值得微:暗中,不显露。9.翻译下列句子。 (4 分)(2 分)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来寻求好处(帮助) ,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得分点:以为、故人、益、见)(我)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得分点:赖、方、何、 ,省略句,补充主语“我” )(二) (6 分)10.诗人从感觉“衾枕冷” 、视觉“窗户明” 、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 (2 分,写出两个的一分,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1 分)(光写视觉、听觉、触觉也可以)11

20、说明雪压断了竹竿,极言雪之大之重;以声称静,烘托出雪夜之静; 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苦之情。 (3 分)(三) (9 分)12 ( 3 分)阅读,可以使精神焕然一新(或使精神日益丰富) 。 (或: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13 ( 3 分)引证或道理论证。证明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从而有力论证了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14 ( 3 分)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接着从自己和世界两个角度,具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良好人格、完善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最后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新” ,才能成为心灵丰富、心智成熟的人。(四)竹影(16 分)15.许多年前,

21、母亲采撷竹笋,晒笋干;三年前,母亲大病后回到老家,老把竹影看成回家的孩子;今年谷雨后,守候着竹子等候孩子们归来。 (3 分,一点得 1 分,意思符合即可) )16竹林里的竹笋,还有晒干的笋干可以吃;那片竹林也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2 分)17. 用拟人的手法,既形象地写出了在阳光照射下竹林影子的浓郁,又把一天中小竹林在阳光下的影子的变化描绘得美妙可爱。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跳” 、 “跨” 、 “越”等动词,写出了“母亲”动作快速的情景,流露出“母亲”见到儿子时的内心激动和兴奋之情。 (4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8 与文章所写内容相互映衬,诗中那位远嫁的女子与自己远离家乡亲人作类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学意蕴;借以表达自己面对竹竿心中涌动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分,写出一点得 2 分,写出两点得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19. (1)是亲情的纽带和载体(采撷竹笋是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笋片成了我们咀嚼乡情依托) ;(2)是儿女成长的象征(由小竹笋长成竹子, 长成竹影) 。 (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有分析。有欠缺酌扣)20.作文按中考标准评分,建议切入分 4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