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9767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热身练语文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切蹉,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 ,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展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于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

2、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震撼世人。创作的过程,有蜕变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精益求精,何止曹雪芹一人。一部诗经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万世滥殇;一部论语煲为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还有那唐诗宋词,繁花满树,蓊郁了一个王朝的后花园。“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文人家,怀着对文字的 ,怀着崇高的文学使命感,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到“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精。惟其如此,他们才有了丰盈的人生,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3、带来的 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切蹉(cu) 卓(zhu)越 切(qi)忌B.竹影扶疏(sh) 兰蕙飘香(hu) 震撼(hn)C.蜕(tu)变 滥殇(shng) 蓊(wng)郁D.拈(nin)断 茎须(jng) 眈(dn)佳句2依次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浮于事 尊重 即时B.心浮气躁 尊重 及时C.人浮于事 敬畏 及时D.心浮气躁 敬畏 即时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一百年前的中国的面貌会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而且,一百年后的中国所发生的

4、变革,也会得到我们更好的理解。B.参加奥运的选手们十分清楚,一场比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C.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D.根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4下列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现代老舍戏剧周朴园B大卫科波菲尔美国狄更斯“半自传体”十九世纪C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小说拉斯蒂涅D苏武传西汉断代史班固汉书A.AB.BC.CD.D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5、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槐,说文曰:“木也,从木鬼声”。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槐树的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穆天子传也有记载:“(天子)遂驱,升于弇山而树之槐”。管子也有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槐”。槐树频频在这些古老的典籍里出现,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可见一斑。人们聚在一起休憩、游戏、议事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常常坐在槐树下面。早在周代就有了“三槐九棘”的制度: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三公之位。因此世人就以“槐棘”

6、来指三公九卿之位了。中国古代一般把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古人又把槐和鼎联系在一起,用“槐鼎”来比喻三公之位,或者用来泛指执政大臣。如后汉书方术传论有“越登槐鼎之位”的说法;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由此可见,槐树已经逐渐成了政治地位的象征。槐具有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政治道德含义,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唐诗中有很多描述槐树种植地点的诗句。例如,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有“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之句;白居易寄张十八有“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之句;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有“别柳当

7、马头,官槐如兔目”之句。从上述诗人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代不仅是宫观旁的驰道才种槐树,似乎所有的官道两旁都是可能种植槐树的,而且李贺诗中的“官槐”一词,把“官”字与“槐”字直接并列,更能体现槐树与政治的关系。由于“槐”与“怀”同音,槐树逐渐还具有了怀来人才的寓意。郑玄曰:“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人才是国君治国理政的助手,必须德才兼备,槐树作为招揽人才的象征,也体现着鲜明的政治道德蕴含。槐树能够“怀来人”同理也就能“怀来神”。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槐树竟然还具备了评判神之有益无益的神奇功能,

8、这可能是其招揽人才寓意的延伸。正因为如此,槐树后来与科举文化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还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余为学士时目观此事。”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从举子的角度看是官运亨通,从君主的角度看就是得到了满意的人才。唐宋文学中对槐树的这一寓意也有不少描绘,如武元衡酬谈校书有“篷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之句,杨万里槐有“阴作宫街绿,花开举子忙”之句,使用的正是槐树的这层寓意。(摘编自黄金灿槐树历史文化意蕴趣谈)5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槐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所以它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等。B随着历史发展,槐树逐渐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槐鼎”喻“三公之位”。C槐有崇高、庄重等政治道德含义,与政治相关的场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D中国古代君主在学士院第三厅种植巨槐,是为了招到满意的人才。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韩愈、白居易、李贺等人的诗,意在论证槐树在宫廷里种植普遍。B本文引用梦溪笔谈中的故事,论证了槐树与科举文化的密切关系。C全文采用总分的结构,论述了槐树与政治、科举等方面的密切联系。D本文引经据典,用大量丰富的论据,证明了槐树丰富的历史

10、文化意蕴。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休憩、游戏等很可能常在槐树下进行。B周代,槐有代表政治地位的象征意义,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C槐有鉴别神的有益无益的功能,可能是其怀来人才寓意的延伸。D在中国古代,槐树与科举文化产生了密切联系,有“花开举子忙”的说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

11、际的葱绿。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 这条路

12、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在这条道路上,数不清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诗篇,赞美这儿绚烂的梅花。是的,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尤其站在关隘高处向下望去,是一片灿烂热烈的花海。这样绝美的风景,怎能不引发诗心的吟唱?不过,只要读过古人的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他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走上梅岭写的赠岭上老人格外打动我。秘密就在此:“曾见南迁几个回?”越过五岭,穿过梅关,在古代是一种流放,一种罪刑,此地虽有梅花千顷

13、,此身却是戴罪之躯。理想就如这梅花般娇艳,可是该如何去实现呢?也许这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无法抵抗的微躯消亡,就是无法忍受的信念熄灭。古道梅关,是一道无形的界限,来和去,进与出,每一遭,都是一场命运的浮沉,无所适从的渺小个人,怎能不深深喟叹呢?人的命运,永远被某种更大的情势所裹挟。古道如人,像梅岭这样重要的道路,自然无法逃脱。文天祥的南安军一诗,读来至今让我觉得荡气回肠:“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写这首诗时的文天祥,已经被元军俘虏了,向北方押解走过梅岭,他的心碎裂了,红梅如血,白梅如尸布。岭南那原本的流放之地现在成了大宋的最

14、后根据地,如今根据地也没了,山河彻底易主,向南向北的含义截然相反了。东坡向北路过梅岭,那是梦寐以求的还乡之旅,而文天祥的北上,却是“归乡如不归”的惨烈。国已倾覆,何来家园?对比同时期的胜利者,他们的心境是轻松明快的,率军南下灭宋的元主将伯颜,在走过梅岭时写了度梅关一诗:“马首经从梅岭归,王师到处即平夷。担头不带关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伯颜是那么巧妙地写出了征服者的真正傲慢,看似不经意地在行囊上只插了一两枝梅花,却是一种更强大的宣告:不是不带走你们南关的物产,而是天下都是我们的了,用不着了!如今,我的微躯站在隘口,被苍老的风吹着,我真切意识到时间的诡异,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有地球上的这个地址还

15、没有变,虽然也是暂时的,但这是唯一可以确信的事物了。因为石头的“暂时”,要长过无数人的生命。我只欣赏东坡先生的道风仙骨。只要能超越眼前的这一切,就能看到没有不变的中心与边缘。今日岭南无疑已成中心之一,五岭的山壑也被科技的发展轻松逾越,今天要是说句“曾见南迁几个回”,恐怕有点儿戏谑和玩笑的含义了,我便是其中的一员,过五岭迄今已经十五年。来岭南不再是流放,而是相反-寻梦。那么,东坡写梅岭的诗,今天还能打动我吗?我相信东坡就是东坡,他总有在千百年之后依然直击人心的本领。这一次,东坡先生终于遇赦北回了。他往北走,往回走,不急不缓,终于,又到了梅岭,不管心境还是思绪与以往全然不同。他又赋诗一首赠岭上梅:

16、“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成熟审慎的东坡,他也许是带着些许希望的欢悦的,但这欢悦已经被流放的生活化成了一种内心的笃定与超然。君虽然还没来,我却没有格外的焦急,我有的是旷达的耐心,哪怕青梅变成了黄梅,我却觉得那更美。只因为,我已经不再是一颗酸涩的青梅。同行者都返回了,我一个人走下梅关的另一侧,坐在一处石台上,享受一会儿天地间的孤独。附近只有一家小店,我要了一杯褐黄色的土茶,慢慢喝着,满口苦涩,心中竟然充满了“过尽行人君不来”的感慨。我没有在这里约过、错过什么人,但依然渴望遇见什么,也许遇见的就是这一番历史的感慨吧,归根结底,渴望遇见,

17、这是生而为人的那一份固有的期盼之心。正是这份期盼之心,让我们在道路上启程、停歇并最终抵达。(取材于散文2016年第5期)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梅岭古道亲眼看到了斧凿的石壁、千年的石阶、茂盛的梅花。B.从梅岭古道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C.古人之所以写下赞美梅岭古道的无数诗篇,本质原因是这里绝美的风景。D.作者欣赏东坡先生的道风仙骨,并从东坡的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真谛。9文章第段引用文天祥和伯颜的诗有什么作用?10赏析第二段划线的文字。11文章第段写到“只要能超越眼前的这一切,就能看到没有不变的中心与边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

18、话的理解。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

19、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20、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注: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也叫“三尸神”。12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B邀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徒弟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击沛公于坐C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之既倦D鼓无一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14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

21、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华阴,华山之南,古代以山之北、水之南为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阴。C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D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B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C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D高祖召见/

22、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B郑遨与道友李道殿、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振得罪南窜,邀徒步千里往省之,由

23、是闻者益高其行。(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柳永望海潮中“烟柳画桥”之“烟柳”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

24、清晰。(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五、情景默写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_ ”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王羲之与友人雅集兰亭,叹“此地有崇山峻岭,_”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_,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_ ”;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20这是某报“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系列报道的开栏语,在标点、逻辑、语言得体等方面存在四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时

25、间是最恒久的见证者,也是最真实的记录者。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说明“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这也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敢想敢干的勇气,我们就能创造新的辉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敝报从今天起推出“教说”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人们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请务必关注。21下面是国家公祭日当天广为流传的一幅漫画,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字

26、。评卷人得分七、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27、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A项,蹉磋,卓应为zhu;C项,蓊应为wng,殇觞;D项,茎应为jng。眈耽。故选 B。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词语本义,更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句中含义,再根据词语的本义进行判断。人浮于事,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事少人多。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根据前面的“切忌”和后面的“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可知应选“心浮气躁”。尊重,尊敬、重视,引伸为平等相待的

28、心态及其言行。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认真,不懈怠”。“敬畏”比“尊重”程度重,与后面的“崇高的使命感”更协调,应选“敬畏”。“及时”更强调适时地,“即时”强调当时、立即,此处形容“利益”,应用“即时”。故选D。3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选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第一分句的主语是“我们”,没有陈述完整,第二句的

29、主语又变成了“面貌”,删去“我们”;B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应改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尊严,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

30、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名家名作。A项,老舍应为曹禺;B项,美国应为英国;D项,西汉应为东汉。故选C。5B6A7B【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

31、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可知,是因为“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所以“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C项,篡改文意,“与政治相关的场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错误,由原文“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可知,是“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所以不是“所有场所都会种植”。D项,曲解文意,“是为了招到满意的人才”错误,由原文“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可知,是

32、学子们认为槐厅吉利。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意在论证槐树在宫廷里种植普遍”错误,根据原文“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可知,意在证明在唐代槐树种植普遍。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

33、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选项“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错误,由原文“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可知,“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不是周代的,而是宋史里说的。故选B。【点睛】解答筛选信息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

34、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8D9用此二人的诗歌形成对比,面对同样的梅岭古道,文天祥和伯颜心境迥异,情感一悲一欢,前者不愿归去,后者傲慢前行。梅岭古道的来去进出都是命运的浮沉,用二人的诗说明“人的命运,永远被某种更大的情势所裹挟”这一观点。10这段话采用想象、景物衬托、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描写以及拟人等手法,描写了古道的久远、苍凉,以及给“我”的震撼,表达了对古道开凿者的敬畏。11一旦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就会发现事物没有永恒不变的。古时候穿过梅岭古道就是戴罪之躯的流放之地,是边缘之地;而今,岭南

35、已成中心之一,是当代中国很多南迁之人的寻梦之地。【解析】8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结构、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重点,注意结合语境。A项,“亲眼看到了茂盛的梅花”错,原文“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可见作者并未亲眼看见梅花盛开。 B项,“从梅岭古道开始”错,原文“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可见应是从“珠玑巷”开始。C项,“本质原因是这里绝美的风景”错,

36、原文“只要读过古人的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他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可见本质的原因应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故选D。9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及作用。本题主要是考查“引用”的作用。注意从引用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的关系角度分析。据文中“文天祥的北上,却是归乡如不归的惨烈”“伯颜是那么巧妙地写出了征服者的真正傲慢”,可见二人一个不愿归去,一个傲慢前行,一悲一欢,心境迥异,形成了对比;而作者的观点是段首句“人的命运,永远被某种更大的情势所裹挟”,据此可知目的是通过二人的诗句证明作者的观点;还可从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分析其作用。10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

37、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首先,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以及词语的选用等角度出发,仔细分析题目指定的段落,然后逐条列举;列举时,应该先指出方法,再列举例句,最后指出作用。本题主要用到了想象、景物衬托、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描写以及拟人等手法。比如“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运用想象,形象地写出开凿的艰难;“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运用景物描写以及拟人手法,渲染了古道的历史久远、荒凉的特点;“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

38、成形状”运用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描写,表现了古道历史的久远。这些描写写出了古道给“我”的震撼,表达了对古道开凿者的敬畏。11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甚至全文,把握词语含义,进而理解句子含义,分析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试题要求分析“只要能超越眼前的这一切,就能看到没有不变的中心与边缘”,答题时注意分辨句子的类型和联系上下文,此题答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超越眼前的这一切”“不变的中心与边缘”,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一旦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就会发现事物没有永恒不变的。再联系后文“日岭南无疑已成中心之一,五岭的山壑也被科技的发展轻松逾越”

39、“来岭南不再是流放,而是相反寻梦”“我相信东坡就是东坡,他总有在千百年之后依然直击人心的本领”,可以得出古时候穿过梅岭古道就是戴罪之躯的流放之地,是边缘之地;而今,岭南已成中心之一,是当代中国很多南迁之人的寻梦之地。12D13D14B15A16B17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

40、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选正确的一项。A项,字:人的表字;B项,善:友善,交好C项,徒:同一类的人。故选D。1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A项,“乃”分别为连词,于是,就;副词,竟,却。B项,“因”;分别为连词,于是;介词,趁机。C项,“之”分别为代词,他;动词,到,往。D项,“焉”,都是语气词。故选D。1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41、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古代以山之北、水之南为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阴”错,正好相反,应是“以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

42、”“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本题正确断句是: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其中“道家可以治国乎”整个做“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项;“妙万物而为言”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A。16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

43、题。本题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项,“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说的只是郑遨,另外两人并未提及是否出仕。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关键词有(1)得罪,获罪;窜,逃匿;省,探望;由是,从此;高,尊重。(2)验,察验;信然,果真如此;不之求,宾语前置,不求之,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3)大,形容词做动词,尊崇;延,请;以为,省略句,以(之)为,拜(他)作(

44、老师)。【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

45、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

46、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