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B)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9220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9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B)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B)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B)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综合测试卷(B)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学九年级(上册)测试卷(九)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综合卷B)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8分)1.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破铁锅、坏车架、废弃易拉罐、旧电线和铝材下脚料等可归为一类回收,它们属于( )A.金属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2.类推是学习科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种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D.醇

2、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3.金属Ti(钛)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动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金属TiMgCu金属表面现象放出气泡速度缓慢放出气泡速度快无变化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

3、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4.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CuCl2KCl B.KNO3K2SO4 C.Fe(OH)3Fe2(SO4)3 D.BaCl2BaCO3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Pe2O3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D.反应后的固体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得到Fe6.何老师在读高中的时候学习过这样一个化学方程式Al(OH)3+NaO

4、H=NaAlO2+2H2O,现在往一定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7.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鉴别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B除杂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C分离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D检验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加入酚酞,观察现象8.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图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B.图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D.图

5、是向久置空气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9.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观点正确的是( )A.蒸馏水 B.稀硫酸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10.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在四个基本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1.小明测得石灰石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取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

6、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B.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C.BC段发生反应的产物是CaCO3、NaClD.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过量12.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右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关b开a;通入混合气体;收集气体;关a开b;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A.只收集到CO气体 B.只收集到CO2气体C.先收集到CO气体,后收集到CO2气体D.先收集到CO2气体,后收集到CO气体13.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中的

7、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处理(假设每次处理均完全反应):将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缩小;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固体变为红色;通过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粉末出现蓝色;通过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气体中( )A.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氢气,还含有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B.一定含有水、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二氧化碳C.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水、氢气D.一定含有水、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1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镁、铜、银 B.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空气、石油C.有机物:乙醇、二氧化碳、葡萄糖 D.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5.下列

8、各组溶液只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钾(石灰水)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C.醋酸、纯碱、食盐(酚酞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16.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为Zn+Ag2O=ZnO+2A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C.锌发生了氧化反应 D.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7.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FeCl2和H2O B.用铁回收硝酸银废液中的可利用资源C.与同种盐酸反应时,铁片比镁片反应剧烈 D.常温下,在空气中的铁比铝容易氧化18.如

9、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19.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B除去BaCl2溶液中Ba(OH)2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C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D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二、填空题(20题每空1分,

10、其余每空2分,共33分)20.从C、H、O、S、Cu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1)具有可燃性,可作火箭燃料的单质 。(2)最简单的有机物 。(3)导致人煤气中毒的气体 。(4)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5)可以和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氧化物 。21.从HCl、NaOH、NaCl、Na2CO3、Ca(OH)2几种溶忾气体体积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1)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的组合是 、 。(2)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组合是 、 。(3)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但滴入稀硫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H2SO4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则组合为 、 。2

11、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根据以上实验可推断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3)为确定这包固体粉末的组成,小华取原固体粉末8.00g,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其粉末中的成分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4.66g。通过计算后,确定这包固体粉末的组成是 。23.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主要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

12、成盐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它有如下化学性质: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A H2O B CO C. SO2 D. Fe2O3(2) NaAlO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它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类物质。偏铝酸钠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3)根据你的理解,给两性氧化物下的定义是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24.已知 NaH

13、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 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稀硫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二:样品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将坩埚充分

14、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多次重复步骤和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Na2CO3+H2O+CO2)25.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CO生成。现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有CO、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 。(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的作用是 。(3)若乙醇燃烧产物中CO和

15、CO2的总质量为25.2g,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5,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g。(4)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一甲烷的水合物。质量相等的甲烷和乙醇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较多的是 。(5)若乙醇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xC2H5OH+yO2aCO2+bCO+cH2O;现有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了4.4g二氧化碳和1.4g一氧化碳,则符合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和b的比值为 。26.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但它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氢气。小明在实验室里利用氢

16、气和金属钙加热制取氢化钙,制取装置如图所示:资料在线:金属钙的活动性很强,遇水即刻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氢化钙(CaH2)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一中要确认经过装置B后的氢气是干燥的,需在B、C间接入图二装置,而且观察到的现象为: 。(3)实验结束后,小明在图一C装置玻璃管中取少量物质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酚酞后显红色,小明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但小东同学认为小明判断不正确,你认为小东的理由是: 。四、分析计算题(5分)27.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

17、,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则:(1)生成CO2的质量为 。(2)试求该纯碱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3)根据条件,此题还可求算出下列中的 (填字母,不计算)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第二章 材料及其应用(综合卷B)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8分)1.A 2.D 3.D 4.B 5

18、.D 6.D 7.C 8.C 9.B 10.C11.A 12.C 13.A 14.D 15.C 16.D 17.B 18.B 19.C二、填空题(20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3分)20.(1)H2 (2)CH4 (3)CO (4)CuSO4 (5)SO321.(1)HCl、Na2CO3或Na2CO3、Ca(OH)2(2)HCl、NaOH或HCl、Ca(OH)2(3)NaOH、Na2CO322.(2)Na2SO4、BaCl2 CaCO3、CuSO4 KNO3 (3)Na2SO4、BaCl2、KNO323.(1)C (2)盐 AIO2 (3)既可以跟酸反应,又可以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

19、为两性氧化物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24.(1)浓H2SO4 (2)不能 (3)保证 NaHCO3全部分解(4)解:设 NaHCO3质量为x,则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为20-x, NaHCO3分解生成Na2CO3的质量为x-6.22NaHCO3Na2CO3+H2O+CO2168 106X 20-x 168/x=106/20-x x=16.8gNaHcO3%=16.8g/20g100%=84%25.(1)A中的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2)验证产物中CO2的存在 (3)13.8 ( 4)甲烷 (5)2:126.(1)CaH2+2H2O=Ca(OH)2+2H2 (2)无水硫酸铜不变色(3)因为Ca+2H2O=Ca(OH)2+H2 也能呈现相同的现象四、分析计算题(5分)27.(1)8.8g (2)21.2g (3)ABCD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