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1.9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时对点练(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992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1.9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时对点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1.9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时对点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1.9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时对点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选择题(12为单选题,34为多选题)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纸带上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进行估读C作vt图像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D在数据处理时,常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答案C解析实验中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但相隔四个点取计数点时的时间间隔为0.1 s(打点频率为50 Hz),计算时更方便,A对;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进行估读,B对;作vt图像时,应使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离线较远的点大胆舍弃,C错;处理数据时,常选择公式法和图像法,D对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的加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只需打一条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C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D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 s答案C解析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需要采用多次测量,打出多条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有利于减小误差,故A错误;纸带上开始时打的点比较密集,点距过小,测量误差较大,故应舍去,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故B错误,C正确;选取计数点,可增加测量距离,减小测量过程所产生的误差,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不一定取0.1 s,故D错误3关于用打点计时

3、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答案BC解析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A错误;钩码个数太少,打点密集,钩码个数太多,打点太少,都会带来较大的实验误差,D错误4如图1为“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实验时应选用密度大、体积小,并且下端有橡胶垫的重物B实验时,当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的同时,要立即接通电源C要选用第1、2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D实验过程中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限

4、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阻力等作用,所求加速度的值与实际值有偏差答案ACD解析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在选择重物时,要选择密度大的实心金属物品,即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重物,选项A正确;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使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选项B错误;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gt2,t0.02 s,代入数据解得h0.002 m,即接近2 mm,选项C正确;由于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限位孔与纸带间的摩擦阻力等作用,所求加速度的值与实际值有偏差,选项D正确二、非选择题5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

5、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图2(1)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1_m/s,物体的加速度a_m/s2.(两空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推算出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_cm.答案(1)0.180.75(2)14.50解析(1)打计数点1时纸带的瞬时速度v1 m/s0.18 m/s.由题图可知x011.40 cm,x122.15 cm,x232.90 cm,x343

6、.65 cm,可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0.75 cm,根据xaT2,得a m/s20.75 m/s2.(2)x45x34x3.65 cm0.75 cm4.40 cm,所以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x510.10 cm4.40 cm14.50 cm.6(2019太和一中学情调研)(1)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纸带如图3所示,图中两计数点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 m/s2,打P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2)打点计时器原来工作电压的频率是50 Hz,如果用它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不

7、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 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1)0.800.25(2)偏小解析(1)由公式xaT2可求得加速度大小,a m/s20.80 m/s2,x0.80 cm,vP m/s0.25 m/s(2)若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的频率为60 Hz,则周期变小,由a知a变大,若仍按照T不变计算,则计算出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偏小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4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 s滴一

8、滴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记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 cm,x122.15 cm,x232.91 cm,x343.65 cm,x454.41 cm,x565.15 cm.试问:图4(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原理类似(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m/s,小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打点计时器(2)0.200.19解析(1)由题知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打点计时器原理类似(2)可把小车的运动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v435 m/s0.20 m/s;求加速度利用逐差法:(x56x45x34)(x23x12x01)9aT2,代入数据解得a0.19 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物理 > 教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