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566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

2、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次。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

3、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此外,失实报道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因而更容易取信于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管健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置身于相近的看法中,更容易强化原有观点,甚至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食

4、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一直是各大网络平台经久不衰的“牛皮癣”。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此类谣言正是抓住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往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追寻更深层的原因,管健分析了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心态。她认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还归因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管健说:“个体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越是不确定,就越会依赖别人。在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而是更多地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此外,从众

5、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管健说,网络世界中,公众作为普通看客,常常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自己的判断、认识上也会慢慢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在群体活动中,很多人会持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因而更容易表现出有违社会规则的态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认为,要求公众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实际上很难做到,尤其是突发事件,公众急于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进展,但又无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辟谣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0日12版,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微信朋友圈中多为平日

6、打过交道、联系较为密切的人,所以每一条转发显得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B. 失实报道是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因其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更容易被网民信任。C. 网络谣言根据危害大小可将其分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等七类。D. 公众往往选择相信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此类谣言各大网络平台中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平复。2. 下列对谣言传播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B. 在焦虑普遍存在的当下,人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7、更多的是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因而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C. 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总是抓住人们更关注新奇的、颠覆常识的讯息的猎奇心理,成为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D. 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只要引导公众警惕网络信息,仔细辨别信息真伪,谣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B. 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C. 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应该

8、理性判断,不应只坚持趋利避害的态度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D. 公众作为普通看客,在群体活动中,很多人会持有责任分散的心理,觉得法不责众,因而更容易表现出有违社会规则的态度。【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根据危害大小”分类的表述有误。文章第二段的表述是“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并没有说是根据“危害大小”来分。【

9、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谣言传播原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强加因果,且“总是”一词过于绝对。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

10、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只要,谣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表述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辟谣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平台的共同努力”,但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散步”中体验美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

11、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

12、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硏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

13、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

14、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遺忘的宗白华等)【

15、相关链接】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

16、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B. 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C.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D. 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美学散步一书用独树一帜的方式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B. 宗白华

17、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C. 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D. 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6. 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A 5. C 6. 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体验艺术之美。以生命美学为内蕴,

18、不注重以逻辑为基点来建构美学体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B项,“决定因素”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选项夸大了幼年时期的作用,不合文意。C项,“最终发展到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说法不当,原文相关表述是“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据此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D项,“人们

19、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这一说法于文无据。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这里只是强调其他美学流派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

20、并没有明确指出宗白华的散步美学也这样做,选项中观点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根据第二段“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可概括出“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

21、象”;根据文本“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可概括出“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体验艺术之美”;根据文本“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以及相关链接中“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可概括出“不注重逻辑统一,注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考生可根据以上分析,分

22、条作答。【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马尔克斯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刷的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

23、,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女孩子解开左脚上的鞋扣,把鞋褪下一半,用脚后跟踩在鞋后帮上。然后把右脚的鞋扣解开,也用脚趿拉着鞋。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寡妇雷薇卡太太孤身一人住在一所堆满东西的房子里。那一天,在细雨的淅沥声中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起来,摸着黑从衣箱里拿出一支老式手枪。这支枪自从奧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时候起就没有人用过。雷薇卡太太没有开灯,就朝大厅走去。她不是凭门锁的响声来辨认方向的。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两手举起枪,闭上眼睛,猛一扣扳机

24、。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枪响之后,周围立刻又寂然无声了,只有细雨落在锌皮屋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她随即听到在门廊的水泥地上响起了金属的碰击声和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线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这么说他叫卡洛斯森特诺。”神父填完表,嘴里咕咕哝哝地说。“卡洛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是我的独生子。”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在柜门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女孩子的妈妈在小

25、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神父本人大概也曾经设想过圣彼得的钥匙就是这么个样子。神父把钥匙摘下来,放在栏杆上那本打开的笔记本上,用食指指着写了字的那一页上的一处地方,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在这儿签个字吧!”女人把皮包夹在腋下,胡乱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小姑娘拿起鲜花,趿拉着鞋走到栏杆前,两眼凝视着妈妈。神父呼了一口气。“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女人签完字回答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神父看看那个女人,又看看那个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他没有办法

26、,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子插嘴说。“是的,”母亲证实说,“那时候,我每吃一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他们打我儿子的那个样子。”“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一则是因为人生经验已经多少把他变成一个怀疑主义者了,再则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神父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他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洛斯森特诺的墓地。还说回来的时候不要叫门,把钥匙从门缝下塞进来就行了。要是对教堂有什么施舍,也放在那里。那个女人注意地谛听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门上

27、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大门敞开后,孩子们立刻一哄而散。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等一会儿走吧,”他说。说话的时候,他没有看那个女人。神父的妹妹从里面的门里出来。她在睡衣外面又披上了一件黑色的上衣,头发散披在肩上。她一声不响地瞅了瞅神父。“怎么样?”他问。“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那最好还是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直到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好像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透过纱门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

28、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在客厅深处一动也不动地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谢谢!”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选部分第二段在叙述方式上采用补叙,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B. 母亲“挺直的腰身”“固执的神情”或与之相似意义的词重复出现,在文本中形成一种隐喻意义和基本的情绪倾向:生硬,倔强,不屈服和某种内在的坚定信念。C. 小说的题目本身已经规定了小说发生的情景,时间和事件被整个凸现

29、出来,被打了强烈的聚光灯,构成了一种舞台效果,读者成为观众,在昏暗的台下静静地观看,具有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产生特殊的审美和寓意化作用。D. 作品通篇采用第三人称旁观叙述者的角度,几乎是一种纯客观的摄像式的描写,语言非常节制,冷漠,淡然,和作品内在的激情形成极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和透视作用。8. 下列对本文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女孩”只有十二岁,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小女孩”对于自己死去的哥哥,有一份源自内心深处的亲情以及对哥哥蒙冤受屈的强烈不满。B. 神父本来是以普通人对小偷的态度来看待“小偷”家属的,但面对眼前的母女俩,“神父”还是逐渐改变了看法。C. 卡

30、洛斯森特诺没有讲过一句话,却分明听到他在社会不公、家庭贫困的境遇下极力挣扎着让自己和亲人活下去的声音,虽然贫困到生活无以为继,但卡洛斯森特诺却把最温暖、最深沉的爱传递了出来。D. 雷薇卡太太对卡洛斯森特诺的抵抗完全出自本能:“她不是凭门锁的响声来辨认方向的”,“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拜二午睡时刻通过“母亲”为儿子上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生存状态。B. “母亲”坚韧的形象深刻地隐喻着拉丁美洲人的民族性格及精神存在方式。C. 在礼拜二午睡时刻中,马尔克

31、斯以高超的艺术审美力量,试图通过一位母亲的朴素的审判,让处于混沌状态的人民惊醒。D. 小镇只是散布在原野上无数普通小镇中的一个带着永恒的贫穷、愚昧、麻木的阴影,几近瘫痪状态,充满灰色,了无生机。10. 请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答案】7. A 8. A 9. D 10. 这样写是为了凸显作品的主题一人类伟大的情感母爱。小说以母女直接走向墓地为结尾更突出了这位母亲的从容坦然,表现出其强忍着丧子的巨大悲痛,以超常的勇气直面人生,直面生存现实。【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原文,然后仔细分析各选项,注意细节,认真分析各项中涉及的手法,效果等表述是否妥当。A项,“节选部分

32、第二段在叙述方式上采用补叙”表述错误,节选部分第二段的相关叙述为“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这种叙事方式属于插叙,选项分析错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原文,找出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找出相关语段,概括事件,并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然后认真阅读选项,判断正误。A项,“对哥哥蒙冤受屈的强烈不满”表述错误,文中对小女孩的描写笔墨并不多,“女孩子解开左脚上的鞋扣,把鞋褪下一半,用脚后跟踩在鞋后帮上。然后把右脚的鞋扣解开,也用脚趿拉着鞋”“ 小姑娘拿起鲜花,趿拉着鞋走到栏杆前,两眼凝视着妈妈”“他没有办法,

33、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子插嘴说”等,通过这些描写可见,小女孩对于自己死去的哥哥,有一份源自内心深处的亲情,年幼的她还不知道哥哥是受冤而死的,并没有表现出不满。选项不合文意,属于过于拔高。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的故事情节、又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考生要注意这些方面。D项,“小镇了无生机”表述错误,作品中这对贫困而孱弱的母女,是无边的孤独、荒凉和沉寂中有精神支撑的生命,他们是画面上唯一有力量的景色,她们是画面上仅有的一点生机,因此,选项中“小镇充满灰色,了无生机”的说法夸大

34、了事实,以偏概全。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段落作用的能力。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解答本题时考生应从内容、人物形象、主旨情感、表达效果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小说的结尾是:“谢谢! 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这位母亲拒绝了神父和神父妹妹的帮助,体现了她的坚强和镇定;“我们这样很好”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的鼓励,又有丧子的巨大悲痛,这是一位坚强勇敢的母亲,在巨大的打击面前没有退缩,大步向前走,可见其直面生存现实的勇气;不管外界如何评论,她始终相信自己的儿子,“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这

35、是母亲眼中的儿子。全文也凸显了母爱这一主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

36、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徵孙赎故第,居易言:“徵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

37、“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

38、,若忘形骸者。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

39、虽中被斥/晚益不衰B.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C.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D.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B. 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C. 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

40、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D. “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B. 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C. 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41、。D. 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土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答案】11. D 12. A 13. D 14. (1)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2)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住凶犯洗刷朝廷耻辱,把务必抓住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

42、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首起领起作用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等。“以直道奋”意思是“竭力直言”,“道”和“奋”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项;“居易始以直道奋”整句话做动词“观”的宾语;“安危”做动词“争”的宾语,排除A项;“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可翻译为“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诤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

43、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A项,“未冠又称弱冠”表述错误,“未冠”与“弱冠”不同,“未冠”指未成年,未满二十岁,“弱冠”,指成年,男子满二十岁。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

44、切,但言辞是质朴的”不合文意,根据原文“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可知,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并非选项中所言的“所有的诗”,选项扩大了范围。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假”,授予;“假以名器”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名器假(之)”;“谓”,说;“与”,给、授予。(2)“首”,

45、首先,第一个;“亟”,赶快、立即、马上;“以为”,把作为;“期”,要求,期望。【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

46、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

47、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 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 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

48、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它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 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