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棚(pn)屋里猛然变得灯火通明,刺眼的聚光灯下,女工们的躯体显得那样苍白而无力。冰冷的水笼头仿佛一张张巨人的血(xu)盆大口要吞没这骚动的人群。B. 他蜷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c)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经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mng)叮过的公牛。C. “肥皂”的名称出于皂角树,从前把它的荚(ji)果捣烂磋成丸子,用来洗脸洗澡洗衣服,现在用的肥皂是用油脂(zh)和碱制成
2、的,跟皂角树无关。D. 可能仅仅因为在各种陶片、铜制箭头和战车护板当中,我遇到了一个人苍白的脸上长着一双迷蒙的眼睛,紧闭的嘴和高高的颧(qun)骨清晰(x)然而不能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熟能生巧,形成语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项,棚(png)、“水笼头”应为“水龙头”;B项,“经络”应为“筋络”、搐(ch);C项,脂(zh)、“磋”应为“搓”。故选D。【点睛】汉字字音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
3、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雪要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乙】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丙】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
4、不应该做什么”,而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B. 轻率C. 而是D. 逐渐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C 3. 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5、使用对象等方面。A项,纷至沓来:指顾客、消息、信息等连续不断地到来。文中形容“信息爆炸”、形形色色的“异文化”,使用对象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结合“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说明作者要写一种不理智、不稳健的。很情绪化、随便的心态,语意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而是:往往用于固定搭配“不是而是”中,是一组表并列关系复句的关联词。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显然是强调人们不要去勉强别人,即劝告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语意没有强调要人们“应该做什么”之意,所以,应该用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关联词
6、,即“是而不是”,所以该将“而是”改为“而不是”,故C项符合题意;D项,逐渐: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依据“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强调中国人这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是渐渐累积的,渐渐变化的,语意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合在语言表达中起表情达意的辅助作用,要求考生平时积累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依据句意、语气、语言结构、书写位置等正确使用或改正标点符号。C项,“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中的两个逗号该改为顿号,因为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文中“克己”“ 忍耐”
7、“收敛”从词性上说都是动词,从成分上说都是“意思”的定语,所以他们三者是并列的词,适用于顿号。故选C。【点睛】顿号的用法: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
8、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B. 人群很快聚拢来,最后那四名军警被挤得太厉害,便只好不止一次地用马屁股和鞭子把他们“赶开”,这是当时人们的说法。C. 一个需要整顿的全新世界,人类必须吸收古代留传下来的全部力量来构筑未来。奥林匹克精神是这种力量之一。D. 他像小学生一样,拜草原的牧人和终年奔走在大漠的“赶脚人”为师,整理、搜集、改编在西北大地广泛流传的“花儿”和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
9、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A项,成分残缺,压缩主干:真正使命就是参加事业。“这种或那种方式”是“参加”的状语,表示“参加”的凭借条件,所以该补充介词“以”,故A项不正确;C项,成分残缺,提取前一句的主干:一个世界,人类必须吸收力量来构筑未来。双主语,且“一个世界”缺少动词和宾语,依据“奥林匹克精神是这种力量之一”可知文意强调“人类”吸收的“力量”,所以可把“一个世界”变成条件状语,即在前面加上介词“面对”, 故C项不正确;D语序不当,“整理、搜集、改编”在时间和逻辑事理上都不当,应改为“搜集、整理、改编”, 故D项不正确;故选B。【点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
10、“炼”就一双慧眼,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出自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作者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表雨果,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B. 离骚的作者是春秋时楚国人屈原,“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11、C. 琵琶行属于七言歌行体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和元稹一起倡导了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字号别称、年代国别、历史地位等,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使用时才能得心应手。B项,“春秋时期”错误,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故选B。【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
12、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 讳饰手法,可以委婉地将不便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说出来,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克斯就使用了讳饰手法,用“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说法委婉表述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表达了他的悼念之情。B. 对比手法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解放黑奴宣言的到来犹如欢乐的
13、黎明”和“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和“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和“兄弟情谊的盘石”等对比,都揭露了黑人现阶段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未来自由幸福的憧憬。C. 鲁侍萍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时,周朴园立起来问“你是谁?”“哦,你,你,你是”,表现了周朴园即将要见到一直怀念着的侍萍时的激动和期盼。D.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大宅子”为比喻,展开形象化的议论,批判了对待“大宅子”即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徘徊不敢走进门”的虚无主义,“放一把火烧光”的逃避主义,“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投降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及
14、作用、赏析重要句子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在学习作品时,熟悉文章中重要句段的艺术手法、语言魅力及表情达意的作用,考生必须立足文本,学会分析,才能迁移所学,准确地完成题目。B项,依据“解放黑奴宣言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可知,“欢乐的黎明”指的是解放黑奴宣言的到来,“慢慢长夜”指100年前的黑人遭遇,这一对比强调的是宣言的重要性,给悲惨遭遇的黑人带来希望和光明,故B项“都揭露了黑人现阶段的悲惨遭遇”错误;C项,“激动和期盼”错,应为“紧张”, “周朴园立起来问你是谁?”“哦,你,你,你是”,此时周朴园几乎已经猜到鲁侍萍的身份,他虽然一直思念鲁侍萍,但他只是思念死去的鲁侍萍,
15、而对活着的、甚至可能威胁自己身份地位的鲁侍萍,他是紧张和害怕的;D项,张冠李戴,回顾原文“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可知“徘徊不敢走进门”指的是面对“大宅子”时怕给污染的畏惧害怕想法,是逃避主义,“放一把火烧光”指的是面对“大宅子”时为了保存自己的清白,追求虚名,是虚无主义。故选A。【点睛】课内文学作品鉴赏题,要考生平时熟悉课内作品,了解情节梗概、结构特点、人物性格与命运、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同时审准题中词句的提示作用,才能准确作答。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16、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与外国友人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可谓千奇百怪。接待我们的旅行社导游威斯娜告诉我,在她眼中,(1)_。她去中国旅游时,有团友被烫伤,导游拿来了中国的烫伤膏,涂上后很快愈合她眼睛瞪得大大的向我描述那膏药的神奇功效。在突尼斯集市练摊的小商人,见到我们会先说日语,我们摇摇头说:“不,我们来自中国。”然后,那小伙子摆出了李小龙的招牌造型,口中配合着发出恶狠狠的声音。在他眼中,(2)_。爱尔兰,比尔城堡的第12代伯爵告诉我们,(3)_。他和妻子曾三次前往中国云南,带回各种奇花异草,种植在他们的城堡之中。如今,他们
17、的城堡花园中有一大片区域专门叫做“云南省”。【答案】 (1). 示例:(1)中国符号是神奇的烫烧膏 (2). (2)中国符号就是中国功夫 (3). (3)中国符号就是神奇的植物(中国就是拥有神奇植物的国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句子补写题,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通读全文,确定段落中心意思,然后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呼应和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等角度判定出最终答案。且要注意答案的中心意思几乎是唯一的。浏览全文,确定中心句,“我发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可谓千奇百怪”说明中心意思是:不同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符号不同。第一空,依据“导
18、游拿来了中国的烫伤膏,涂上后很快愈合她眼睛瞪得大大的向我描述那膏药的神奇功效”,注意指示代词,还要注意“眼睛瞪得大大的”“神奇功效”所传达的惊奇态度,联系段落中心词“中国符号”,由此可确定答案:中国符号是神奇的烫烧膏;第二空,依据“那小伙子摆出了李小龙的招牌造型,口中配合着发出恶狠狠的声音”,注意“招牌造型”的提示,联系李小龙的身份,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中国符号就是中国功夫;第三空,依据“曾三次前往中国云南,带回各种奇花异草,种植在他们的城堡之中”“他们的城堡花园中有一大片区域专门叫做云南省”可见,伯爵夫妇珍爱云南的奇花异草,由此确定出答案:中国符号就是各种奇花异草(神奇植物)。【点睛】补写句子
19、的常用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今日,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发表的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被改了!一文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譬如“说(shu)服”变成了“说(shu)服”,“粳(jng)米”变成了“粳(gng)米”,“荨(qin)麻疹”变成了“荨(xn)麻疹”,“一骑(j)红尘”变成了“一骑(q)红尘”等,而据这些发布消息的媒体解释,之所以更改,竟是因为“读错的人较多”。一石激起
20、千层浪,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的网友支持,认为改通俗读法是好事,与时俱进。也有的表示反对,认为失去了韵味。你的看法呢?【答案】示例:我赞成修改读音。因为语言是流变的活体,语音因时而变符合自身规律,同时按照大家的阅读习惯进行修改,也有利于促进言语交流。我反对修改读音。读音因俗而变本属正常,但这种变应该在漫长的时间和广泛的使用人群中自然发生,而不应自上而下随意规定,同时,迁就部分人的错误发音进行修改,缺乏一种文化自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是点评类语言运用题,解答此题,考生要做到“四要”,一要读懂新闻,为点评打下基础;二要评在点子上,选
21、准角度,一语中的;三要评得有理,事理清晰,以理服人;四要评得生动,言简意赅。本题针对一大串读音的改变发表看法,注意“据这些发布消息的媒体解释,之所以更改,竟是因为读错的人较多”中“竟是”一次的提示作用,“有的网友支持,认为改通俗读法是好事,与时俱进”“也有的表示反对,认为失去了韵味”。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有理可说的一个观点,如果赞成,可围绕“通俗易懂”、“与时俱进”、按照多数任的阅读习惯来修改等角度去阐述理由;如果反对,可围绕“失去了韵味”、迁就“读错的人较多”是不理智的、不利于语言的良性发展等角度阐述理由。【点睛】点评类语言运用的答题步骤:一是亮观点,选准评论角度是正面肯定,还是反面否定,还是正
22、反结合,二者兼备;二要讲道理,力求自圆其说;三是作小结,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分析原因影响等,或重申观点。答题要求是:有针对性、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精练。二、现代文阅读(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同时,工作压力
23、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材料二:2016年以来,知识
24、付费呈火爆趋势。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知识付费
25、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材料三:下图:(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材料四:付费主要是针对内容的付费,内容付费大致可分为知识付费及娱乐付费。其中,知识付费是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出版行业的重构,娱乐付费则受益于直播技术正加速升级。知识付费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传统出
26、版业的产业化升级,利用互联网对整个出版业,包括用户关系,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重构,形成新的知识传播体系。娱乐付费则是基于情感产生的付费行为,以娱乐、社交为主要诉求,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娱乐交互性更强的直播方向聚焦。知识付费的核心是被驱动,消除焦虑,具有逆人性特点,因此长期用户吸引力较差,复购率不高,与娱乐付费相比,知识付费是一种学习,是被驱动的过程,常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因此知识付费是逆人性的,较为被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用户焦虑蔓延,知识付费的盈利模式是最大程度地变现用户的焦虑。且知识付费的互动性较差,缺乏社交属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付费平台对用户的长期吸引力,此外,知识
27、付费的复购率较低,主要源于一方面一部分用户购买知识产品只是为了解决短期需求,因此短期内不会进行二次付费,另一方面冲动消费的用户在后期发现知识产品难以消化后,二次付费意愿将降低。与娱乐付费相比,知识付费在内容多样性上偏同质化,相较于娱乐付费产品,知识付费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以效果为导向,且知识在垂直领域的变现并不都具备商业价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付费的多样性。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付费最先在娱乐领域实现变现,其次再是向上延伸至知识消费领域。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类需求是阶梯式的,由低到高接层次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当较为基础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
28、会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求。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套用于付费行业,仅有当消费者的娱乐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向更高层级的知识消费需求或是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需求迈进,因此,付费作为一种变现方式,最先在娱乐领域实现,其次再是向上延伸至知识消费领域。(摘编自2017年我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9. 下列对材料中“知识付费”和“娱乐付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识付费必须借助互联网的支撑,购买的是网上知识信息:娱乐付费则完全不是这样,依靠的是直播技术的加速升级,购买的是娱乐直播信息。B. 知识付费是用户为寻求自我提升、解决自身焦虑而进行的付费行为:娱乐付费则是基于情感产生的付
29、费行为,主要以娱乐、社交为诉求。C. 与娱乐付费相比,知识付费是逆人性的,较被动的,互动性较差,缺乏社交属性,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付费平台对用户的长期吸引力D.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消费者在通过娱乐付费基本满足娱乐需求之后,才有可能通过知识付费满足知识消费的需求。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与传统意义上出版业、教育业的知识付费的概念不同,狭义的知识付费,主要指通过线上或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服务。B. 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能持续下去的人不多,最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C. 网民在课外、工作外的学习
30、,对音频类、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兴趣呈增长趋势,而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和线下论坛讲座的兴趣都很低。D.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发展,使知识付费更加便利,让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知识信息成为可能。11. 请根据文意概括出知识付费时代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策略。【答案】9. A 10. D 11. (1)了解用户焦虑的热点,加强对用户的吸引力。(2)知识提供时以用户为中心(或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知识),不断创新业态解决用户问题。(3)加大音频类和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投入(4)增强知识付费产品的互动性(5)寻求异点,打造精品,尽量消除同质化知识。【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
31、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依据材料四第一段“娱乐付费则是基于情感产生的付费行为,以娱乐、社交为主要诉求,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娱乐交互性更强的直播方向聚焦”可知,A项“娱乐付费则完全不是这样,依靠的是直播技术的加速升级,购买的是娱乐直播信息”中的“购买的是娱乐直播信息”只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不是已有事实,故A项混淆了已然未然,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32、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A项,“或线下”错,据材料一第一段“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可知,狭义的知识付费是“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只通过线上售卖,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最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错,据材料二第一段“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可知原因既有消费者原因,也有知
33、识提供方原因,且文意并没有说哪个原因是“最重要原因”,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和线下论坛讲座的兴趣都很低”错,依据材料三的左图可知,文字类知识付费现阶段使用38.2%,高于视频类知识付费的34.5%,可见不低;未来使用倾向31.3%,也不低;故C项以偏概全,说法太绝对, 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知识付费时代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策略”,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吸引措施,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据材料一第二段“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可知,应了解用户焦虑的特点和热点,更好地吸引用户;
34、据材料二第二段“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可知,知识制造应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业态;依据“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可知,应增强知识付费产品的互动性;据材料三的图片可知,应顺应发展趋势,加大音频类、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投入;据材料四第三段“知识付费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以效果为导向,且知识在垂直领域的变现并不都具备商业价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付费的多样性”可知尽量消除同质化知识,提高“效果”即
35、质量。考生整合以上信息可以答出准确全面的答案。【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屋头青瓦是谁家潘新日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
36、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昤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37、 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摒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
38、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
39、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 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的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角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 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
40、,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12.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段中作者说“不过,我还是喜欢家
41、乡的青瓦房”的原因。13. 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1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5. 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对变化的原因作简要分析。【答案】12. (1)有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2)古朴本质(封闭和凋残);(3)没有拘束的自由的生活状态;(4)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和丰厚底蕴(文化精神上的指向)。 13. 运用比喻,把“青瓦”比作“城市里的隐士”,又以“青衫”“旗袍”借喻青瓦古朴的身影,“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生动地写出了青瓦融入城市的繁华,不再古朴、封闭、凋残。“梅雨的叮咛”用了拟人的手法,引出青瓦承
42、载的乡愁和历史情味,生动形象,也引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14. 内容上:(1)总结了青瓦的内涵,青瓦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遥远乡愁(故乡的味道),文化精神,(2)表达了作者对青瓦内涵顽强存在的自信(期盼)。结构上:(1)首尾呼应(2)照应标题(3)总结全文(4)深化主旨。 15. 情感变化:前半部分作者流露出了幸福快乐之情,而后半部分青瓦听雨,作者流露出了沉重、忧郁和惆怅之情。原因“青瓦听雨”幸福快乐是因为眼前的“情调”和家乡“如此相近”,使思乡之心得到慰藉,所以,“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后半部分,作者由眼前的“青瓦听雨”,联想到了“乡愁”这一永恒的命题,“乡愁”深沉、厚重,让心情也
43、因此沉重、忧郁和惆怅。这一变化是由眼前感性的快乐上升到对“乡愁”这一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分析“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位置在第段第一句,“不过”表语意的转折,“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暗含着作者居住地的青瓦房的不足。由此,考生应整合第段上下文信息筛选出答案。第段“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可知家乡青瓦房有青山秀水的大自然背景;第段“已经摒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
44、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可知家乡青瓦房有封闭和凋残的古朴特点;第段“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可知家乡青瓦房有无拘无束的自由气息;第段“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可知,家乡青瓦房有温馨味道,沉淀着地方的丰厚底蕴。【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能力。考生可从内容和语言魅力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语言魅力上,思考艺术手法、语言风格、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以
45、“城市里的隐士”写“雨中的青瓦”,比喻,写出青瓦的别致;结合第五段“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摒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还可看出“城市里的隐士”形容青瓦融入城市的繁华后显得不再古朴、封闭、凋残;“青衫和旗袍”写青瓦的“别致”和古朴,“压进箱底”写出古朴特点在城市繁华中不再优,既是比喻,也是借代,故合成借喻;“梅雨的叮咛”,拟人手法写出青瓦所代表的古朴“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在小巷里弥漫”,引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作者思念的有家乡,也有家乡的古朴特点,还有家乡的历史。【14题详解
46、】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要积累结尾段的常见作用的相关知识,还要注意题干的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即该段写了某人做什么或某物什么特点、怎么样,结构即与其他段落的呼应铺垫对比总结等作用,还要注意末段在深化主题或升华中心上的作用。末段第一句“屋头青瓦是谁家?”,与标题一致,即照应标题;同时呼应第一段的“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首尾呼应写青瓦触发的思乡情;“无论在哪里”呼应第四段“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突出青瓦触动的乡愁,城乡不变;“无论在哪里”“是最软的乡情,是
47、最硬的风骨”总结青瓦既承载乡愁,又彰显精神风骨;“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联系第段“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摒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第段“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 第段“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第段“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第段“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可知以“旧照片”写“青瓦上的故乡”,比喻,突出了青瓦和家乡的古朴别致、历史内涵,即使
48、受现代繁华冲击,仍然永不磨灭的思乡情和丰厚底蕴。考生归纳以上信息,分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整合答案,容易作答。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思想情感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筛选出具体体现作者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的词句,并归纳出心理变化特点。答题时要先概括心理变化特点,然后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最后总结心理变化对主题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第段“这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第段“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第段“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