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2017级2019-2020学年度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245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2017级2019-2020学年度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2017级2019-2020学年度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2017级2019-2020学年度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2017级2019-2020学年度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2017级2019-2020学年度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2017级2019-2020学年度9月月考试题语文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间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巴蜀文化与巴蜀文学的发展并非同轨运行,直到西汉文翁入蜀兴学,巴蜀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这些辞赋辞采飞扬、体制宏伟,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魏晋有南北之分,南朝诗歌创作兴盛

2、,而蜀中却无一知名作家。到了唐代,巴蜀文学重新又焕发出光彩,迎来了又一个文学高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如日月高悬,彪炳千秋。唐代两个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前者生长在蜀至二十四岁始离开四川,后者旅居巴蜀达九年,其绝大部分诗歌创作于四川,尤其是律诗名篇。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巴蜀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崇文轻武政策,加上五代末期大批文人入蜀,使四川人才济济,导致宋代巴蜀文学繁荣昌盛。苏舜钦、三苏、文同、张孝祥等,都是宋代文坛上的名流。从元代到清代,四川遭受多次战争创伤,人口急剧减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均遭到重创难以复原。元明清时期巴蜀文坛难以如唐宋时期辉煌,但也出现了元代虞集、明代

3、杨慎、清代张问陶、李调元、彭端淑等著名作家,成为巴蜀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抹余晖。巴蜀作家往往具有创新精神,站在当时文学创作的最前沿,作品代表了整个文坛的最高成就。汉赋是在司马相如手中定型的,他的辞赋创作完成了从骚体赋到散体大赋的转变,为汉代辞赋创作奠定了基础。唐诗中的杰出作家陈子昂、李白,在促进唐代诗风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代表了盛唐诗创作成就。薛涛是唐代最为出名的女诗人,与宋代李清照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女作家代表。五代时期西蜀成为词创作的中心,宋代巴蜀作家又一次引领风骚,苏轼的诗、文、词创作代表了宋诗、宋文、宋词的最高成就,成为宋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

4、人物。也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自古诗人例到蜀”。“初唐四杰”诸人皆曾入蜀,高适和岑参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蜀中山水风物的诗篇。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到四川定居,足迹踏遍蜀中各地,杜甫的七律是在蜀地定型的,同样也代表了唐诗中七律的最高成就。陆游曾表示自己“心未尝一日忘蜀”,而且还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巴蜀文学也不乏女诗人,甚至代有其人。如汉代的卓文君,唐代的薛涛,五代的李舜弦、花蕊夫人、黄崇嘏,宋代的蒲芝、谢慧卿,明代的黄峨,清代的王淑昭、林颀、梁清芬等。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是家族文学的兴旺,从宋代眉山三苏起,直到清代绵州三李,中间出现数量众多的文学家族,这是巴蜀文学发

5、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此外,巴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共处,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摘编自王永波从时空维度看巴蜀文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巴蜀文学刚起步就掀起了文学高潮,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B.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和创作与蜀地密切相关,李白出于蜀,杜甫入于蜀,都是巴蜀文学优秀作家的代表。C. 出生于蜀地的苏轼创作了代表宋代诗、文、词最高成就的文学作品,这可能与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宋代巴蜀文学的繁荣有很大关系。D. 巴蜀文学之所以在宋代之后的元明清时代走向衰落,

6、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受战争的影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均遭重创。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一分”的论证结构,先概括巴蜀文学的总体状况,再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具体分析。B. 文章在论述巴蜀文学发展的历程时,阐述了它经历的三次兴盛和两次衰败的过程及部分原因。C. 文章采用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著名作家的例子,论证巴蜀作家具有创新精神和杰出贡献。D. 文章通过分析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以及民族交流融合的现象,论证了巴蜀女作家众多的基本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巴蜀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随中华文

7、明的兴衰而兴衰,创造出许多传世的佳作。B. 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无不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道理,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C. 唐代的薛涛和宋代的李清照两位女诗人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D. 以宋代眉山三苏和清代绵州三李为代表的家族文学的兴旺,是巴蜀文学发展中的一个特点,为当地文学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答案】1. A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8、”,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曲解文意,“巴蜀文学刚起步就掀起了文学高潮,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中“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表述有误,据原文“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这些辞赋辞采飞扬、体制宏伟,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可知,汉赋是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而不能说是最高成就,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选项中“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的说法遗漏了信息。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

9、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混淆信息,“文章通过分析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以及民族交流融合的现象,论证了巴蜀女作家众多的基本原因”表述错误,据原文“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是家族文学的兴旺,从宋代眉山三苏起,直到清代绵州三李,中间出现数量众多的文学家族,这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此外,巴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共处,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可知,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是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

10、前提,而不是基本原因;文中说在民族交流融合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这与巴蜀女作家众多没有相关联系。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A项,混淆概念,“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巴蜀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创造出许多传世的佳作”说法有误,据原文“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间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可知,巴蜀文学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非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学历史”范围和外延,混

11、淆了二者的概念;并且,巴蜀文学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而不是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选项曲解了文意。B项,说法绝对,“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无不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道理,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表述有误,原文说“也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自古诗人例到蜀”,下文例举了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所以列举这些有名的诗人是为了说明“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而不是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并且“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的说法绝对化。C项,于文无据,“唐代的薛涛

12、和宋代的李清照两位女诗人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薛涛是唐代最为出名的女诗人,与宋代李清照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女作家代表”,“巴蜀文学也不乏女诗人,甚至代有其人。如汉代的卓文君,唐代的薛涛,五代的李舜弦、花蕊夫人、黄崇嘏,宋代的蒲芝、谢慧卿,明代的黄峨,清代的王淑昭、林颀、梁清芬等”,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唐代的薛涛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没问题,但是说“宋代的李清照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就是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依据;“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的推断在文中没有依据,是任意拔高。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

13、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

14、、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

15、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

16、: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4.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

17、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 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 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 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

18、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 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 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 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6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2)针法和绣法:_。 (3)承载的文化:_。【答案】4. 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

19、力。A项窜改文意,“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错误,由原文“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可知,是“同流而异源”,所以是不同的祖先。B项窜改文意,“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错误,由原文“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可知,不可能“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C项张冠李戴,“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错误,由原文“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可知,“龙、大象、狮子等”是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而不是“日常服饰的图案”。故选D) 5. B(本题考

20、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选项曲解文意,“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错误,由原文“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可知,苗绣并没有“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只是“不谋而合”) 6.(1)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2)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6分)(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由原文“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可知,苗绣在针法和绣法上的特点是:种类多

21、,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由原文“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和“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可知,苗绣在承载的文化方面的特点是: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者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缝山针非鱼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挟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说,我去。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当时正是槐花飘査的时候,

22、漫山遍野雪自的云朵起伏教,甜腻腻的査味让年又叠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速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

23、窺,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釆实成熟的查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渫,可一直没顾上详鈿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寫

24、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給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足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給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

25、酒,喝酒。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東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黄的叶于在车前翻卷飞量,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厉的响声。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率,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

26、呢。年又春叫高小裉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年又春惊杲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日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米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窖洞,废齐的揲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年又春在离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年又春没有勇气

27、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舂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B.风景秀丽的高阳山热闹起来了,村民靠煤矿挣钱,盖房娶妻,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是年又春一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因此得以晋升。C.听槐画

28、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D.美丽的高阳村变得满目疮痍,村民以毁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脱贫致富,这留给读者沉重的思考,也显示出作者的忧患意识。8.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6分)【答案】7.B(B项中“手打造的政绩工程,他也囚此得以升迁”,无中生有。文学类文本阅读远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

29、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对小说主题及人物的褒贬色彩要明确。如年又春的形象特点:热爱自然。出去写生时,为高阳村的美景所陶醉,画了两幅听槐,后来主动请求去高阳村扶贫;不辞辛劳,热心帮百姓致富。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在没钱的情况下,招外地的人来开发煤矿,带领村民致富:富有反思精神,敢于正视并改

30、正自己的错误。在得知高小根媳妇的死因时,在看到满目疮痍的高阳山时,年又春下跪认错,并掏钱制作巨型雕塑“缝山针”,市里也下发了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8.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呼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每点2分)(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分别分析:联系三要素之“环境涉及环境本身的前后对比。联系三要素之“人物”。联系三要素之“情节”,点出现状及与下文的关系。)9.(6分)“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

31、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2分)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2分)(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小说标题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扣三要素之“人物”。扣三要素之“情节”。扣小说“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吣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

32、来迁到成纪县。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命汝:汉朝廷的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岂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李转为边郡太守,徒上郡。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

33、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hun)邪(ye)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 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责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 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来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 “虏多且近,即有

34、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

35、步前行, 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把她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 妤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 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可以使他们心中的想法(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更坚定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 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

36、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 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 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朝在附近有伏兵,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 撤离了 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武帝即 位,在这时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 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暫腾 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37、,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D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 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 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

38、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得以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人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39、确的一项是(3分)A.良家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B.骑郎将:也称郎巾骑将,西汉置,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C.典属国:典,仪式;“典属国”即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秩二千石。D.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多,也能在追敌 时精准射杀。B.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发他人对其生命 安全的担忧。C.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

40、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D.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13.把文中両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5分)(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5分)【答案】10.D11.C. 典:掌管。12.B. 12.“恃才自负,才气无双”是公孙昆邪对他的评价。13. (1)那些敌人原以为(或“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可以(或“来”)使他们心中的想法(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更坚定。(“彼虏”:那些敌人;

41、“走”:逃跑;“坚”:使动用法,使坚信;“意”:心中想法;四处各1分,句意1分)(2)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的人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 为民。(“当”:判决;“所失亡所”字结构;“为所”:被动句式,赎”:用财牠脱罪或抵免过失;四处各1 分,句意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1415小题。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注】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765)。这年4月,严武病死;5月,杜甫离蜀。蜀郡,即成都。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

42、,诗人回顾六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B. 颔联写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C. 第五句诗人回顾世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哀伤至极。D. “残生随白鸥”,即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15. 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做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1)尾联看似自我解脱自我宽解,实是位卑忧国理想难酬的失意之语。(2)尾联字面说社稷安危自有大臣负荷,自己不必泪水长流!看似自宽。实则在说,所谓的大臣承担不起国家安危的重任,而自己心怀“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忧心流

43、泪。实为失意。【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D项,“与鸥鸟相亲相随隐居湖山”理解错误,“残生随白鸥”,意思是有生之年只能随着白鸥在天地间漂泊。故选D。【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分析即可。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这一句是很明显的反语,杜甫一生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44、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用激切语言所寄托的深于忧患不忘国难的赤诚丹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任重而道远。_,不亦重乎?(论语)(2)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答案】(1)土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

45、游客的关注,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被洪水和风力大力塑造过的奇幻世界著名的红砂岩经过水和时间的雕琢,阳光一照,美得令人不忍直视。在大峡谷中,每个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样。随着阳光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红色砂岩所呈现出的温暖色调的多样变化,让人不由地慨叹大自然的 。起初,人们对于这处奇观形成的原因 。后来发现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遭遇暴雨,山洪的暴发力越是惊人。这是因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后,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让地貌发生 的变化。雨岔大峡谷

46、就是在这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据推测,几亿年前,当地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天崩地裂之后,黄土大山被震出了一道道裂缝;之后,( )。峡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如条条波浪从身边划过。有专家称这里是“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是属于陕北 的地质美景。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B. 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C. 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D.

47、 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地表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B. 千百年暴雨和洪水冲刷、风力蚕食地表,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C. 我们今天看到了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形成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D. 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地表慢慢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巧夺天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别无二致B. 鬼斧神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独一无二C. 鬼斧神工 不置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