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23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19.5.42.答题前请把答题卷上的所有信息填写完整,并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我们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在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先人创造、建构了庞大的文化体系,为今人积累了丰美而深厚的文化资源。其中既有严谨朴实、情礼交融的日常生活信条,意境高远、笔触深沉的文艺作品;也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巨著,深邃广阔、精义入神的哲学理论;更有存在于佛道、

2、中医、武术气功之中的生命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在近现代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忠勇无畏、团结奋战的革命精神。这些不同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对未来人类文明作出具有华夏色彩的卓越贡献。我们的文化底气与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有关,当然这些财富仅是必要条件。没有今人的转化创造,这些财富也只能是被封存的资源而已。我们拥有有利的文化创造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当今社会文化创造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机制,提供了激发文化活力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制度基础。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世界文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为文化创造提供了相较于历史任何一个时期更为优越的条件。当下,我们

3、触手可及人类文明所创造的各种资源,我们亦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开展文化整合创造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虚拟性和生活真实性的高度融合极为适宜文化创造实践,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人不可想象的新颖社会环境。但是一些陈旧体制的障碍,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我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创造活动。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今天,中华民族正在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文化创造活动。从哲学历史到文艺影视再到科学技术,我国文化发展规模始终位于世界前列。同样,经过三十余年的积累发展,我国文艺影视在国际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的文化实力逐渐得

4、到世界认可,但这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巨大的文化发展成就值得期待。由此,文化自信的底气不是墨守成规、虚夸自负,而是来自文化创新,来自新时代条件下激发的巨大文化创造能力及成果,来自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构筑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1. 下列关于原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文化创造提供了保障机制和制度基础,让世界文明成为整体。B. 丰厚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就有了文化底气。C. 文化创新及新时代条件下激发的巨大文化创造能力和成果是文化自信底气的重要条件。D. 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正在进行的文化创造活动,

5、让我国文化发展始终位于世界前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对文化创造条件论证充分,既提到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也提到世界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B. 文章论述客观,在论证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注意改进的方面。C. 文章首段列举先人积累的文化资源,从丰厚的文化资源方面论证了文化自信底气的来源。D. 文章从文化资源、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创造活动等方面论证,回答了标题提出的问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如果不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那么就不能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B. 中国会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取得巨大的成就,是

6、因为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C. 要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为文化创造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D.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的丰厚文化资源,有的可能成为被永久封存的资源。【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让世界文明成为整体”的前提是“全球化的日益发展”;B项,“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就有了文化底气

7、”错,还需“今人的转化创造”;D项,“我国的文化发展始终位于世界前列”理解有误,文中强调的是“文化发展规模”。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先进的社会制度”错,应是“有利的文化创造条件”。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因果关系错误,“中国会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中华民族曾创

8、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

9、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受访者普遍认为,

10、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摘编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附图: 材料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全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货陷阱的现象,建议教

11、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络借货平台。她建议将大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2017年3月20日)材料三: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

12、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材料四: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浦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

13、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017年3月16日)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B. 材料二表明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难以筹到启动资金的困境,对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C.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很多扶持政策,材料三指出允许休学创业的政策将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D. 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醒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

14、时机。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A. 材料一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B. 材料三是访谈节选,针对访问者直截了当的提问,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效果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C.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而材料三关注的则是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D. 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客观性较强。6. 根据上述材料,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建议?【答案】4. B 5. A 6. 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

15、要有信用意识,远离信贷陷阱;要端正态度,不要害怕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错误,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不全是毕业后的大学生;C项,“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错误,文中无据;D项,“意在提醒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错误,材枓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说明“过程比结果重要”。故选B。【5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毫无保留地表明了

16、乐观态度”错误,“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表明被访问者的乐观态度有所保留。C项,“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错误,材二主要从政府的角度报道,而非关注大学生如何创业。D项,“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错误,材料三没有呈现大学生生创业的现实状况。故选A。【6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

17、用可以概括第一点;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络借贷平台可概括第二点;根据“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可以概括第三点。【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

18、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

19、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洁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

20、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

21、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

22、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7.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

23、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D.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8. 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答案】7. D 8. 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9. 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

24、热爱、惶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D项,“从不同方面”错误,根据选文第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布泊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因此“从不同方面”错,扩大了范围。故

25、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题干问“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安排与作用的鉴赏。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可从分析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角度切入。先概括胡杨林的特点,再分析它在主题、结构方面的作用。作者用“郁郁苍苍”“高壮精神”“英姿勃发”“永远挺起胸膛在走”形容胡杨林,其坚韧顽强的特点就概括了出来。这样写,表现文章讴歌生命的顽强,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菱(死亡)。从结构上看,河水沙漠胡杨林人,写胡杨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答出语段的内容: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后从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

26、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中间语段,过渡段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更加严密。【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同时属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鉴赏评价。题目要求对选文标题中的“负重”的内涵进行审美解读。先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负重”的基本义(即负担重任,因沙漠的阻隔,河流负重前行),再分析其深层含义,即比喻义和象征义(河流象征着生命与文明),最后指出作者(人们)的态度、情感(热爱、眷顾、惶惑、担忧等),深层含义肯定涉及文章的主题。必须从全文着手,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全文来看,文章主题集中在对塔里木河萎缩现状的担忧,对主

27、题的表现从塔里木河和沙漠的较量、塔里木河沿岸文明的消失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读懂了这些信息,再分条组织答案。【点睛】阅读散文先要明确散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或者谈的什么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和收束句。归纳每一段的段意,把握文章脉络,而提纲挚领,纵览全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九岁通五经。泰和胡直,嘉靖中进士,官至福建接察使,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之传。元标弱冠从直游,即有志为学。举万历五年进士。观政刑部。张居正夺情,元标抗疏切谏。且曰:“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

28、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其设施乖张者,如州县入学,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损其数。是进贤未广也。诸道决囚,亦有定额,所司惧罚数必取盈。是断刑太滥也。大臣持禄苟容,小臣畏罪缄默,有今日陈言而明日获谴者。是言路未通也。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是民隐未周也。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杰之材,又不可枚数矣。伏读敕谕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尽隳,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且幸而居正丁艰,犹可挽留,脱不幸遂捐馆舍,陛下之学将终不成,志将终不定耶?臣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不

29、知人惟尽此五常之道,然后谓之人。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疏就,怀之入朝,适廷杖吴中行等。元标俟杖毕,取疏授中官,给曰:“此乞假疏也。”及入,居正大怒,亦廷杖八十,谪成都匀卫。卫在万山中,夷獠与居,元标处之怡然。益究心理学,学以大进。巡按御中承居正指,将害元标。行次镇远,一夕,御史暴死。元标谪居六年,居正殁,召拜吏科给事中。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五事。寻劾罢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选自明史邹元标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

30、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B.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C.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D. 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B. 丁艰,指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父丧称“丁外艰”,

31、母丧称“丁内艰”。C. 廷杖,即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在金朝与元朝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增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人事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居正夺情,邹元标抗疏切谏,邹元标认为张居正虽然有才,但学术根基却非正途;志向虽然远大,却过于刚愎自用。B. 邹元标上疏规劝,认为张居正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合情理,致使选拔贤才的路子不广,刑罚实施得太无节制。C. 邹元标认为幸好是张居正

32、遭遇父母丧事,还可以挽留,倘若张居正去世,放弃教学,陛下的学业就不能完成,志向也终究不能确定。D. 张居正死后,征召邹元标授官吏科给事中,邹元标首先陈述培养道德观念、亲近大臣部属、严肃法令准则、尊崇儒家品行、整顿地方吏治五件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是民隐未周也。(2)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答案】10. A 11. D 12. B 13. 黄河泛滥成灾,老百姓有的以荒草地为家,以喝水充切,而有关部门却充耳不闻。这是老百姓的疾苦没有得到救济.还自我吹嘘为非同寻常的人,世道

33、人心不认为他丧失天良,就认为他是禽兽猪狗,这能叫作非同寻常的人吗?【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名词和动词组句如“陛下”是主语,“言及此”是谓语,不可断开,可排除BC两项,根据对称句子动宾结构“弼成圣学“是动宾结构,应与后面“辅翼圣志者”断开,可排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查拿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户部为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的机关,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人事部”描述错误,描述的为吏部的职能。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归纳内

34、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认为张居正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合情理,致使选拔贤才的路子不广”错误。原文“其设施乖张者,如州县入学,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损其数。是进贤未广也”,意思是“他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合情理,比如州县入学的人数,限定为十五六人。有关官署迎合他的旨意,更加减少数量。这使选拔贤才的路子不广”,“使选拔贤才的路子不广”的原因出措施不合理还有官署迎合张居正的旨意。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股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

35、注意字句的落实。第一句关键词,驾蒿为巢:以荒草地为家;有司:有关部门;隐:疾苦;周:救济、周济。第二句关键词,号:号称;非常:非同寻常;以为:认为;丧心:丧失天良;禽彘:禽兽猪狗。【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九岁通晓“五经”。泰和人胡直,是嘉靖时的进士,官做到福建按察使,师从于欧阳德、罗洪先,得到王守仁学说的真

36、传。邹元标年轻时跟胡直交游,就有志于学术探讨。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在刑部学习政事。张居正专权,邹元标上疏痛切规劝。并且说:“陛下以为张居正对国家有利吗?张居正论才千虽然有所作为,学术根基却非正途;志向虽然远大,却过于刚愎自用。他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合情理,比如州县入学的人数,限定为十五六人。有关官署迎合他的旨意,更加减少数量。这使选拔贤才的路子不广。各地判决囚犯,也有一定的数量,有关部门害怕受处分,数量上一定追求有所富余。这是刑罚实施得太无节制。大臣拿了俸禄苟且偷生,小臣害怕获罪保持沉默,有的人今天陈述意见,明天却遭了谴责。这是上下言路没有通畅。黄河泛滥成灾,老百姓有的以草地为家,以喝水充

37、饥,而有关部门却充耳不闻。这是老百姓的疾苦没有得到救济。其他诸如任用残酷的官员,埋没杰出的人才,真是不胜举。臣恭恭敬敬地读皇帝的诏示,上面说道:“朕的学业还没有完成,志向还没有确定,先生就离开了我,将使前功尽弃了。”陛下还这样说,真是国家无尽的福份啊。虽然如此,辅助完成皇上的学业,协助树立皇帝的志向的人,不能说朝廷就没有啊。幸好是张居正遭遇父母丧事,还可以挽留,倘若不幸就此离去,陛下的学业莫非就此不得完成,志向莫非终究不能确定么?臣看到张居正的上疏说:“世上先有非同寻常的人,然后才能做非同寻常的事。”这是把奔丧看作事而不屑于去做的人。谁不知道人只有恪守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伦理才能成其为人。

38、现在这个人,父母活着时不去照顾,父母死了不去奔丧,还自我吹嘘为非同寻常的人,世道人心不认为他丧失天良,就认为他是猪狗禽兽,这能叫作非同寻常的人吗?”奏疏写好,放入怀中然后上朝。正好赶上吴中行等人受廷杖刑。邹元标等打完棍子后,把奏疏拿出来交给中官,哄骗他说:“这是请假的奏疏。”等奏疏呈上后,张居正十分恼怒,也将邹元标打了八十棍子,贬职流放都匀卫,都匀卫位于万山丛中,与少数民族杂居,邹元标处之泰然。更加专心研究理学,学问得到很大的进步。巡抚御史受张居正的指使,将要陷害邹元标。路过镇远在那里住宿,一个夜晚,御史突然死了。邹元标流放了六年,张居正死,征召授官吏科给事中,首先陈述培养道德觋念、亲近大臣部

39、属、严肃法令准则、尊崇儒家品行、整顿地方吏治五件事。不久弹劾罢免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诗歌,完成各题。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注】悰: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14.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B. 诗的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

40、,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C.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惊”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D. 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15. 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4. C 15. 本诗表现了诗人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情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

41、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仔细斟酌选项的表述。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C,“情景交融”错,此两句没有写景。“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一句将诗人的伤秋之情与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之情自然地连接起来。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把握情感的细微差别。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思想情感”“有何不同”可知,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本诗

42、中“零落”“萧条”“早秋”“无悰”“空”等词表现了诗人寓于萧瑟之景中的伤秋之意以及孤独之情。王诗中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惜别时同病相怜的伤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旷达情怀。【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

43、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国家危在旦夕和自己人生坎坷的两句是“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两句是“_,_。”逍遥游中,庄子以两个小事物举例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答案】 (1). 山河破碎风飘絮 (2). 身世浮沉雨打萍 (3). 夕阳西下 (4). 断肠人天涯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

44、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絮、萍、蟪蛄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

45、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顺其自然B. 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引人注目 自然而然C. 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D.

46、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引人注目 顺其自然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B.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C. 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D.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B.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C.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D. 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答案】17. C 18. A 19. C【解析】

47、【17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语境讲“传统文化”和“精神雨露”的关系,用“源头活水”;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语境从“阅读”的角度讲,用“朗朗上口”。引人入胜: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前者突出“吸引人”,后者突出“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语境强调“吸引人”,用“引人入胜”。自然而然:指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顺其自然:指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语境强调不是“必然存在”,用“自然而然”。故选C。【18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B项,“享受思想”搭配不当;C项,“享受语言”表述不完整,享受的宾语一般带有积极意义,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和满足。如“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