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公主岭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语文学科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
2、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
3、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
4、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
5、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它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综合、直观、凝练是其主要特征。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C. “评点”以原著文本为载体,这些评点语言通常简短却又切中肯綮,与原著融为一体,促进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D. 传统意义上的“评点”是以用笔书写的文字为主要外在形态,近现代以后,随着视听艺术的蓬勃发展,其影响在文艺评论领域逐渐式微。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弹幕”是网络时代一种评论方
6、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C. “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评论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影响。D.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
7、评论者,他们产生于互联网,同时借助互联网实现评论的价值。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进而使评论以全新的高度成为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重要环节。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D. 就目前而言,“弹幕”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文字内容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相信日后“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答案】1. B 2. D 3. B【解析】试题分析
8、:【1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剖析作品艺术特色”和“分析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是两种并列的评点方式,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故选B。【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
9、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并非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故选D。【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
10、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D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3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
11、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即“化深奥为通俗”,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另外“全新的高度”在原文中应为“前所未有的深度”,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故选B。【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
12、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例如选项B就犯了张冠李戴和偷换概念的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奔丧王魁还是在他娘升天的那一年回的老家。屈指算来,他已经整整五年没有回故乡黄泥湾了。爹虽然老了,但没有老到犯糊涂的份儿上。就这几个手指头,他掰得过来。爹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给宝儿打电话,让他快回来。“怎么跟他说呢?”“就说我不行了,要见他最后一面。”王魁的几个姐姐分别叫王凤、王琴、王芳,爹叫了她们半辈子王凤、王琴、王芳。王魁有大号,可爹偏不叫,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爹还宝儿宝儿地喊他。王魁出生的时候,爹已
13、经四十七岁了,娘四十五。这么大年龄结出个老秋瓜,怎么不是个宝儿呢?王魁跟头流星地从广州赶回来。一进院子,他就丢了行李,长嚎一声,“爹啊”,救火似的往爹的卧室冲。按照女儿们事先的安排,王魁进来以后,爹只能缓缓地睁开眼睛,气若游丝地哼几声,然后在女儿们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和王魁拉呱儿可是爹憋不住。爹双手一撑,竟然呼啦一下直起腰,一把抱住王魁,大声地说:“宝儿,宝儿,俺的宝儿”这个戏至此彻底演砸了!王魁从爹的卧室走出来的时候,脸色比锅底还黑。王琴递给他一杯茶,他劈手接过来,掼了个粉碎;王芳递给他一块馍,他也摔在她脚边;王凤也黑了脸,喝道:“王魁,你疯了吗?”王魁吼道:“我疯了,我就是疯了。你们知道吗
14、?我们厂现在正是生产旺季,忙得吃饭放屁的工夫都没有。老板死活不批假,我是赌气辞职回来的。”王芳嘀咕:“不就是打个工吗?以后再找活儿,还能找不到?”王魁一下子蹦到王芳面前,手指着她的鼻尖,说:“我在这个厂干了十三年,从小工到主管,我容易吗?小工拼死拼活干一个月,才三千元,主管一个月一万多,你知道吗?你去给我找个主管的活儿试试!”王芳吓哭了,躲到了王凤身后。王琴气恼地说,爹五年没见你,能不想你吗?王魁说:“想我,看看照片行不行,打打电话行不行,把他送广州去一趟行不行,非得让我回来?我哪个月不给他汇钱?他缺吃缺喝缺穿了?”王凤想再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她们鱼贯走进屋,走进爹的卧室,围
15、坐在爹的床边。显然,院子里发生的一切,爹尽收耳底。爹浑浊的眼泪像雨天屋檐滴水似的纷纭落下来。王凤给爹擦眼泪,爹的眼泪没擦干,她自己的眼泪反倒流了出来。吃晚饭的时候,王魁说:“我已经给老板打电话了,想收回辞职报告。老板同意了,让我尽快赶回去上班。”顿了顿,王魁又说,“明天一早,我就走。”爹一口饭含在嘴里,不嚼了,呆呆地看王魁,嚼得半碎的饭粒一点一点从嘴角掉出来。三个姐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下了头,默默吃饭。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王魁就背着行李,要离家远行。王魁向爹辞行,院内院外,却没有爹的影子。姐姐们簇拥着他,把他送出村庄。回到家,天大亮了。王芳清扫爹的卧室,王凤和王琴去厨房准备早餐。王
16、芳发现,爹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打开的烟盒,背面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宝儿,爹对不起你,今后不再拖累你了。王芳还发现,爹的床上,堆着一摞红彤彤的百元钞票,钞票下面,也是几张打开的烟盒。她把烟盒抽出来,只见每张烟盒的背面,都写着一行行日期和几百、上千不等的金额。王芳凄厉地喊:“大姐,二姐!”王凤和王琴应声而入,接过烟盒一看,都慌了神儿。王凤哽咽着说:“快,快,给王魁打电话,让他快回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写王魁还是在他娘升天的那一年回过老家的情况。主要是说明王魁在外打工很久没有回家了,侧面表现王魁的爹对儿子的强烈思念之情。B. 王魁回到
17、家,他父亲一下子就坐了起来,“撑”“呼啦”“抱”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王魁父亲见到儿子时的激动心情,这也让装病的事被戳穿。C. 王凤在行事风格上符合家里老大的特点,她批评了发牌气的弟弟,也明白弟弟在外打工的难处,看到爹的留言就赶紧要妹妹们打电话告诉王魁。D. 小说通过一一个老父亲因思念儿子而装病骗儿子回家的故事表现了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注,也表现了年轻人与父辈思想观念的冲突。5.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王魁的形象特征。6. 小说设计王魁的爹留言出走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D 5. 孝顺却不知道该怎样孝顺。王魁听到父亲病重消息辞职回家说明他是孝顺的,但是因为工作忙,五
18、年里只往家寄钱而没有回家,忽略了父亲对自己的思念,说明他不知道如何孝顺年迈的老人。脾气暴躁。知道父亲是骗自己的,就黑了脸,对姐姐们乱发脾气。能干、对工作负责。作为一个打工者,十三年间从小工升到主管,时刻惦记着厂里的生产,说明他是一个能干、对工作负责的人。 6. 情节结构方面,王魁千里探父,没想到父亲是装病, 王魁再离家,父亲却离家出走。小说以此结尾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给读者心灵以震撼。人物塑造方面,王魁父亲出走时留下了道歉字条和王魁寄回来的钱, 说明他不愿给儿子添麻烦, 疼爱儿子,使王魁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主题表现方面,父亲留下钱离家出走,这一情节能引发人们对行孝方式的思考。【解析】
19、【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D项“表现了年轻人与父辈思想观念的冲突” 错误,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行孝方式的问题, 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注, 但没涉及两代人思想观念差异的问题。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听到父亲病危的消
20、息,“王魁跟头流星地从广州赶回来。一进院子,他就丢了行李,长嚎一声,“爹啊”辞职回来,以及五年来不停寄钱,说明他是孝顺的;但是因为工作忙,五年里只往家寄钱而没有回家,忽略了父亲对自己的思念,说明他不知道如何孝顺年迈的老人。“王魁从爹的卧室走出来的时候,脸色比锅底还黑。王琴递给他一杯茶,他劈手接过来,掼了个粉碎;王芳递给他一块馍,他也摔在她脚边;”知道事情后就乱发脾气,可见其脾气暴躁。 “我们厂现在正是生产旺季,忙得吃饭放屁的工夫都没有”,“我在这个厂干了十三年,从小工到主管,我容易吗?小工拼死拼活干一个月,才三千元,主管一个月一万多”,辞了职还,惦记着厂里的生产,作为一个打工者,十三年间从小工
21、升到主管,说明他是一个能干、对工作负责的人。概括事件,整合成答案。【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 。就情节本身考虑, 王魁再离家,父亲却离家出走。此结尾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震撼读者心灵。王魁父亲出走时留下了道歉字条和王魁寄回来的钱, 说明他不愿给儿子添麻烦, 疼爱儿子,使王魁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父亲留下钱离家出走,“堆着一摞红彤彤的百元钞票”,这和儿子的话“我哪个月不给
22、他汇钱?他缺吃缺喝缺穿了”形成对照,暗示老父亲最需要的为不是钱,这一情节能引发人们对行孝方式的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早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徒者万数,又远
23、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日:普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署湿,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日: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
24、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遗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B. 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
25、/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C. 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无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导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D. 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疏是指古时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疏作为一种文体,指臣子给皇帝的奏议。B. 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 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也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D. 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
26、,要按礼听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终天性聪慧,为官敢于直言。他为太守赏识,年仅十三岁就被派往京城求学,研习春秋;建初元年,他上疏直言皇帝要考察民情,体恤百姓。B. 杨终博学多识,论考经书异同。他建议依旧例研究探讨经书,得到朝廷认同;他因事入狱,在他人求情和自我申诉后被释放,最终能参与研讨经书。C. 杨终见识长远,规劝友人教子。他认为要按照礼制,以书计使孩子明智,以经传引导其志向;以前车之鉴告诫马廖注意子女教育,但未被接受。D. 杨终为人说情,反而殃及自身。他受兄长杨风所托,向太守廉范游说,结果被判罚流徙北地;皇帝东巡时,他赞
27、颂嘉瑞并上述祖宗功业,才被赦罪。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2)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答案】7. C 8. C 9. D 10. (1)从前殷代人民就近迁到洛邑,尚且心怀不满,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寄居在不长草木的极远之地呢?(2)现在您地位尊贵显要,国内之人对您寄予厚望,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其作为最重要的警诫呢!【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句子意思为:书奏上,肃宗将
28、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 不应改变.“亦同终议”,“ 终议”做“同”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D。“孝子无改父之道”,“改”为谓语动词,前后是主宾,不能断开。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错误,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本来不包括诸子
29、百家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也不包括所有诸子百家著作。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向太守廉范游说”错误,由原文“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遗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可知是杨终替廉范游说。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昔,过去;怨望,心怀不满;中土之肥饶,定语后置,
30、肥沃的中原土地。(2)尊重,尊贵显要;望,寄予厚望;至戒,最重要的警诫。【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译文:杨终字子山,是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任郡中小吏,太守看重他的才能,派他到京城从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任命他为校书郎。建初元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流放的人上万,又聚居在边远地区,官吏百姓和配偶长期别离,于是上疏道:“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
31、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 ”奏章呈上后,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诘难第五伦,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杨终又上书道: 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
32、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的哥哥卫尉马廖,谨慎笃实,坚持自己的操守,但不教导他的儿子。杨终与马廖交情不错,他用书信告诫马廖,信中说:“礼记规定,君主之子八岁时,为他设少傅,教他写字计算,以启蒙他的心智;十五岁时设太傅,教他经籍典制,以引导他立定志向。现在您地位尊贵显要,国内之人对您寄予厚望,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其作为最重要的警诫呢!”马廖不接纳他的意见。他的儿子马豫后来因张贴文书诽谤他人获罪,马廖因此回到封地。杨终的兄长杨凤是郡吏,太守廉范被州府考察,派杨凤问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因此获罪被流放到北部地区。皇帝向东出行视察,凤凰黄龙一起出现,杨终赞颂这是祥瑞之兆,向皇帝陈述祖宗的宏
33、图大业,共十五章,奏章呈上之后,皇帝下诏赦免他并让他返回故乡。永元十二年,朝廷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后因病去世。(二)古代诗歌鉴赏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11.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飘零”两句,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从中可知此时词人内心的哀怨。B. 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昔日西池宴集的场面,主要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 所谓“碧云暮合
34、”说明词人所待之人(事)迟迟不来。这所待之人(事)既可指女子,又可以理解成君主的赏识。D. “春去也”两句,由眼前想到今后。“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有惜春之情,又有对前途无望的忧愁。E. 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由喜而悲,由悲而怨,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12. 请简要描述本词开头四句所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答案】11. BD 12. 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解析】【1
35、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昔日西池宴集的场面”表述错误。由“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可知,是现实的凄凉境遇,又勾起作者对往日的回忆。D“愁如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理解错误,应是比喻和夸张。故选BD。【1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景物想象特点及作用
36、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结合全诗分析作用。前四句写处州城外有大溪,沙滩。此时春寒已退,该是晚春时节,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生动,摹写精当,呈现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其中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同时
37、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38、缺部分。(1)蜀道难中,运用神话故事,采用俯仰视角,夸张地描写蜀山之高的句子是 _,_。(2)雨霖铃下片中感慨深秋季节的个别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 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伤感的两句是_,_。(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今人用杜甫登高中,诗人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前进之意的句子是_,_。(4)永遇乐中感叹东吴强盛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随着无数风雨,一去不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凭吊而已的句子是_,_。(5)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从形和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
39、地烘托了好卖热烈的气氛。【答案】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 多情自古伤离别 (4).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 锦瑟无端五十弦 (6). 一弦一柱思华年 (7). 无边落木萧萧下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9). 舞榭歌台 (10).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1). 八百里分麾下炙 (12). 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40、。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逆折、那堪、瑟、萧、滚、榭、麾、炙。【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4.基础知识填空(1)窦娥冤的
41、作者关汉卿和_、_、_合称为元曲四大名家。(2)戏剧按照表演形式可分为_、_、_、_、_;(3)戏剧三要素舞台说明外还包括_、_。【答案】 (1). 白朴 (2). 郑光祖 (3). 马致远 (4). 话剧 (5). 歌剧 (6). 舞剧 (7). 歌舞剧 (8). 哑剧 (9). 戏剧冲突 (10). 台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题中(1)是关于名家的考查,其中涉及流派;(2)是考查的戏剧体裁;(3)考查戏剧的要素。平时记忆时要立足于对内容的理解,防止记混。做题前一定要审清题,(1)注意是“元曲四大名家”,(2)注意是按表演形式划分。1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
42、在问题,请参照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启用了“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缴费、选课、查询作业批改情况“在线学习”平台的启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能杜绝教学问题的产生。教学问题解决了,教师就能专心教学,进而教师的专业水平就能得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也就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例:“在线学习”平台的启用未必能杜绝教学问题的产生。_【答案】 (1). 教学问题的解决,未必有利于教师专心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 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了,未必能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在文段中,三个推断都存在条件不够
43、充分的问题。产生教学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仅靠“在线学习” 平台的启用不能杜绝所有教学问题。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学生学习困难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没有必然的联系。16.大宋可谓是词人的天下,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等。无一不是震惊当世的文学大家,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人,并结合他们的作品及经历,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和看法。(字数50-80字)【答案】1、一代文豪苏轼,生性洒脱旷达。被贬黄州后,面对赤壁美景,放下心中块垒,高吟大江东去,尤其“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现的开阔胸襟,激励了后世多少不得志之人。 2、辛弃疾可谓是悲情英雄,他在国危民苦之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要挽
44、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南宋局势已无力回天,可辛弃疾依旧问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一代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柳永的一生,是风流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正所谓才子佳人,杨柳岸,忍把浮名换浅斟。4、李清照将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宗主”的地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无愧于“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知作家作品及平生主要经历,联系的作品要能体现其主要风格或品格。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创就一词两赋,更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柳永的婉约风格和“忍把浮名,
45、换了浅斟低唱”的文人傲骨;辛弃疾是南宋铁马,一生寄意恢复,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最终“可怜白发生”;李清照国破家亡但“自是花中第一流”,她的夏日绝句至今脍炙人口。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四、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请以“洒下一粒 的种子”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要求:字数800,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诗歌除外。【答案】洒下一粒勤奋的种子中国有句俗话:“一勤天下无难事”,阐释了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亲睐,武装自己的头脑。所以,让我们洒下一粒勤奋的种子,因为勤奋能成就人生。勤奋
46、,是成功的奠基石。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的不够罢了。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另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远望,精鹜八级,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勤奋,叩开成功人生的敲门砖。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家学渊源”,8岁即研习说文解字,熟读三字经、二十四史,13岁赴日留学,17岁回国,21岁又赴美。他有很高的语言天赋,精通并掌握了19种文字,人们尊之为“教授之教授”。一个人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和业绩,除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更在于他的
47、勤奋与好学。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勤能补拙。勤奋的数学家陈景润,勤奋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勤奋的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勤奋的思想家孔子,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无不在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成功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勤奋使得生命有形色,如奔涌的大河,挟卷一切入海,奔流不返,以劈山穿石的伟力咆哮,雄伟而决绝。勤使泉眼无声惜细流,让它总在默默无闻的流淌着自己的生命,如果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也能腾涌不止,奔流不息,这很像人生。每个人都是一口泉,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得靠一股内在的力量,得靠一种旷达的精神,它就是勤奋。勤奋才是立身之本,才是成功的保障。勤奋是风里的一首诗,无声却让人心动,它的力量不嗅不知。勤奋是飘在生活里的一首诗,是写给成功的情诗,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