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85498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高一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m)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B. 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go)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C.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这熨(yn)贴而微苦的味道。D.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谴” ,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

2、ji)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

3、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选项 B,艾蒿(go)艾蒿 ho;选项 C,熨(yn)贴熨 y 帖;选项D,消谴消遣。故答案选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B. 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取了成功。C.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蔓延。- 2 -D. 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

4、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选项 A,不可理喻,意思是指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使用对象有误,语境是文学作品。选项 B,无所不用其极,现指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含贬义) 。褒贬误用。选项 C,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使用正确。选项 D,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符合语境,选项中语境是反对邪教。故答案选C。【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

5、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3.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是在这个楼梯间里,墙壁也刷成黄色,墙上也顺序挂着一幅幅画像:从大选帝侯到希特勒等。B. 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C. 叶圣陶先生曾高度评价雨巷在音乐性方面的成就,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D. 这个贵族府第同近邻的村庄往来甚密,而且还经营一部分田地,这儿原先也该有牛栏、马厩,有牛、有马、有犁、有耙、有谷仓,还有干草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语

6、言表达中的停顿和特殊的语气语义。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选项 A,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选项 C,最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外;选项 D,除第一个顿号外都应该改为逗号。故答案选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 -A. 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看着窗外的大海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B. 恰恰是在这贵族府第简陋的侧屋里诞生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音乐增辉

7、。C. 闻一多的死水 、艾青的北方 、舒婷的双桅船 ,这些心忧天下、关注社会的作品,难道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吗?D. 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看着窗外的大海和海鸥的鸣叫”搭配不当, “看着鸣叫”动宾搭配不当;B 项, “他的作品不仅使

8、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音乐增辉”递进关系语序不当,应先“为欧洲音乐增辉” ,再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 ;C 项, “难道无不”否定失当,反问句和双重否定连用导致意思表达错误。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 A 项,压缩后变成“看着大海和鸣叫” , “看着”与“鸣叫”不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

9、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答案】B- 4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

10、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B 项中, “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词,若用“敝校” ,意为“我们学校” ,色彩上是谦辞,所以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 。“躬”意为“亲自” , “躬临”不合语境,语体色彩也不合适, “不能躬临”可以改为“不能参加” 。故选 B。【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

11、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6.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答案】科学最终揭

12、开了选址和建筑有玄机,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的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的“不倒之谜” 。【解析】试题分析:将短句变长,主要将若干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本题中(4)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可作为主干句,其他几句作为修饰限制成分组织进句中。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7.5 月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要求不超过 35 字。- 5 -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数据

13、统计图(%)【答案】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公共场所禁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能力。本题属于统计图类试题,考生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图表中心主题,然后要明确图表的各项数据,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通顺和字数要求。例如本题主题中心是: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要求是: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要求不超过 35 字。根据对图表的解读可知吸烟者对酒店茶楼禁烟的反感,对其他公共场所的禁烟规定的支持。8.名句名篇默写。 (只选做 3 小题,其中必须选一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4、。_,_。 (韩愈师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在赤壁赋第二段中,模拟屈原的骚体形式,以“_,_”抒发诗人对天各一方的 “美人”的情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 ”【答案】 (1). 而致千里 (2). 假舟楫者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7). 渺渺兮予怀 (8). 望美人兮天一方 (9). 廉颇老矣 (10). 尚能饭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

15、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两者综合。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抒发诗人对天各一方的美人的情思”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谀” “酹” 。- 6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二、现代文阅

16、读(27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与书本不同,互联网已被普遍视为个人记忆的替代物,而非补充品。这种情况源自一个隐喻:人脑和电脑的本质相同。这大概是所有关于人脑的错误论断中涉及最广、危害最大的一个了。如果此言成立的话,记忆不仅丧失了神性,也丧失了人性,记忆女神变成了一台机器。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那些极力鼓吹把记忆外包给互联网的人被一个比喻误导了,他们忽视了生物记忆的有机性质对记忆内容的每次回忆都会重新启动巩固记忆的完整过程。换言之,生物记忆是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而存储于计算机中的记忆内容则是静态的比特形式,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无论何时,只要一上网,铺天盖

17、地的信息就会奔涌而来,这不仅会给我们的工作记忆带来过重的负荷,也会导致大脑颞叶难以专注于任何一件事,巩固记忆的过程因而难以启动。我们的大脑在越来越依赖网络的过程中变得善于遗忘,因为大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已经变得空前薄弱了,我们逐渐丧失了对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加以控制的能力,关注对象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更可怕的是对于这一事实许多人竟然浑然不知,因为关于以上种种的自我意识在上网时已灰飞烟灭。没有专注,便没有记忆,神经学家对于人脑细胞级和分子级工作机理的有关研究与发现着重指出了这一点。个人记忆形成并支持着作为文化支撑的集体记忆。鉴于此,我们每个人都在表现和设计未来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的神经突触中得以支持和

18、延续。把记忆任务推卸给外部数据库,并不仅仅危及个体的深度和独特个性,还会危及我们共享的社会文化的深度和独特个性。美国剧作家理查德福尔曼警觉地道出了潜在的危险:“随着我们深厚文化遗产的内部库存日渐枯竭,我们面临着变成扁平人的危险,我们访问那个规模庞大的信息网络时,仅需点击按钮即可,可谓广阔延伸但极其稀薄。 ”无论如何,人类文明不只是互联网所承载的全世界信息的总和,也不只是可以简化为二进制代码并上传至互联网的所有内容。人类文明要保持勃勃生机,就必须在每一代人的所有成员的头脑中重建。如果把人类的记忆通过“外包”的形式托付给互联网,那么人类文明将- 7 -面临消亡的危险。(选自吴靖浅浏览时代的文明忧思

19、 ,有删改)9. 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脑记忆拥有存储于电脑中的记忆所不具备的生物记忆的有机性质。B. 人脑对记忆内容的每次回忆都会重新启动巩固记忆的完整过程。C. 电脑记忆的过程是静态的而且无法更新,与人脑记忆有天壤之别。D. 大脑颞叶难以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时,巩固记忆的过程就难以启动。10.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脑在依赖网络的过程中变得善于遗忘,因而其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就变得空前薄弱了。B. 神经学家对人脑细胞级和分子级工作机理的所有研究都表明:没有专注,便没有记忆。C. 人类文化在人类神经突触中得以支持和延续,是因为个人记忆形成并支持着集体

20、记忆。D. 互联网承载着来自全世界的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这些网络信息的总和即是人类文明。11. 简要概括“记忆外包”的危害性。【答案】9. C 10. C 11. 自我意识逐渐丧失,大脑的记忆力逐渐下降;危及个体的深度和独特个性及社会文化的深度和独特个性。人类文明面临消亡的危险。【解析】【9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C,偷换概念。原文是“存储于计算机中的记忆内容”并非“电脑记忆的过程” ,并且“无法更新”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21、。故答案选 C。【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因果倒置, “因为”不同于“因而” 。选项 B,原文是“有关研究” ,选项中的“所有研究”扩大了范围。选项 D,原文有“人类文明不只是互联网所承载的全世界信息的总和” ,其中“不只是”不同于选项中的“即是” 。故答案选 C。【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 8 -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

22、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简要概括“记忆外包”的危害性。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文本内容中筛选概括:把记忆任务推卸给外部数据库,并不仅仅危及个体的深度和独特个性,还会危及我们共享的社会文化的深度和独特个性。如果把人类的记忆通过“外包”的形式托付给互联网,那么人类文明将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的大脑在越来越依赖网络的过程中变得善于遗忘,因为大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已经变得空前薄弱了,我们逐渐丧失了对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加以控制的能力,关注对象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更可怕的是对于这一事实许多人竟然浑然不知,因为关于以上种种的自我意识在上网时已灰飞烟灭。【点睛】信息筛选

23、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笨拙的土豆王晓莉桌子正中央是一大盘土豆。我凑到饭桌边,仿佛还没有吃就已经感到满足。尤其是,这样自己极中意的、怎么吃都好吃、怎么吃都吃不厌的食物,这样圆滚滚、笨嘟嘟,甚至可说丑兮兮,但又热乎乎的土豆。很难

24、想象,有三十年,我是个绝对不吃土豆的人。那时我有个不知从何而来的误区:以为吃了土豆、红薯这类外形圆头圆脑、看上去憨厚笨拙的食物,自己也会变得这样肥圆不堪。我总觉得土豆、红薯,都是那些膀阔腰圆的人才吃的。或者反过来说,是吃了土豆、红薯,他们变成了膀阔腰圆的人。于是我总是偏爱甜食与水果。它们散发出的甜美、浓香,像一层又一层面膜,覆盖在我的感觉之上;它们以一种味道遮蔽了其他真实之味。那时的我,就是这样一个无论是口味还是心灵都有些褊狭的人。一个明明很笨拙却又极度害怕笨拙的人。也许所有人的青春,都有过这样与甜食、水果为伴的时期吧。2003 年秋天,我在火车上偶然遇到一位男子。他当时在翻的一本凡高画册吸引

25、了我,我们渐渐攀谈了起来。我说我喜欢的是凡高那一系列自画像。对面的他说,那么,凡高有张早期的画作有没有引起过你的注意呢?- 9 -临下车前,这个男子把这本边页已经翻得有点微微卷起的凡高画册送给了我。正是在这画册里的中间某页,有他着重提到的那幅画:吃土豆的人 。现在,这幅吃土豆的人 ,我闭上眼睛即可回忆起画中任意一细节,我若有任何绘画天赋定当临摹一千次。它那么悲伤刻骨,而又坚忍不拔。画面正中是一盏悬挂的昏黄油灯,使整个画都带着深褐色的凝重。灯光下,一家五口正围桌而坐,木纹餐桌上摆放的,正是还冒着腾腾热气的一大盘土豆。热气袅袅地上升到他们的头顶,有了温暖的氛围。一个老太太正把一个特大个的土豆递给那

26、一家之主妇模样的人,仿佛在赞赏地说:瞧,这一个,多大个啊。主妇则低眉筛着茶(许是咖啡),她的粗眉有些皱起,仿佛有点不耐烦眼前这样的生活了,却又依然惯性地深思着这样的生活该怎样才可过得更如意更体面些。主妇的对面是一家之主,他也许是个矿工,手指叫煤炭染得发黑他也懒得去洗洗。他凝望着他老婆,仿佛要跟她商量什么事情。而另一个戴头巾的女人又凝望着他。一个穿裙子的姑娘,身形要娇小些,背对着我们。他们的手关节都出奇地大,骨突着,你知道,那样的手是可以把食物或茶壶抓得很牢的,也可以把生活抓得很牢的。他们的鼻翼也很宽,鼻孔粗大,他们的呼吸,一定是粗重的。劳动,改造一切。包括他们的呼吸。在我看来,这一幅画里,有笨

27、拙的男女,有笨拙的土豆,还有笨拙的一壶茶,是一个农民之家全部的笨拙不堪的生活。凡高给弟弟提奥的信证明了我的看法。据说提奥一见到这画,就鼓动哥哥拿去沙龙参加展览。但是凡高回信说:“我想清楚地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我要告诉人们一个与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一点也不期望任何人一下子就会喜欢它或称赞它。 ”某样司空见惯的事物,如何在某一天突然引起我们的注意,实在是有各种契机的。就比如那些我忽视惯了的、生活中无以计数的、我眼中无比笨拙的土豆,就这样经由一幅百多年前的画作引领,重新进入我始终睁开却始终有盲点的视线。我开始爱上吃土豆,煎、炒、

28、炖、煮;或单独吃,或搭配其他食物吃;当饭吃,当菜吃,当零食吃;没有一样不尝试。没有一样不好吃。土豆那满满的淀粉里,还有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清香。我也开始关心跟土豆有关的一切。我最喜欢探究的是土豆的成长。所有的蔬果,都是裸- 10 -露在空气与光线中,它们一生都与风和光线打情骂俏着,最后用碧绿的、红彤彤的颜色告诉人们:我熟了,来吃我吧!只有土豆、红薯,那不多的几样,从春到秋,它们完全地埋伏在泥土之下。命中注定它们的工作就是在漫长的黑暗里沉默与积蓄。它们从土地里出来的那天,就是它完全成熟的日子。土豆可以露天存放几乎整整一个季节。它的构成分子,该是有多牢固啊。每一次,听了这些,我总是外表平静,内心

29、却热血沸腾地想,如果有机会,我应该去种植至少一季土豆,去观察、了解、亲近那些披着大地色外衣的土豆,那些外表粗糙、内心扎实的土豆,那些在市场的菜堆上与人们的菜篮中笨拙地滚动的土豆,那些养育生活的土豆。有时在灯下吃着土豆,会想起火车上偶遇的那人。他当时那么坚定地指出我会忽略凡高那幅吃土豆的人 ,也许并不是他的武断,而是他看出了当时的我。(本文有删改)12. 第一段中对土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3. 哪些原因让“我”爱上土豆?14. 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15. 揣摩最后一段的含义,并结合文中作者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生活感悟。【答案】12. 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土豆的喜爱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紧扣标题

30、,点明写作对象。引出下文,并与下文形成对比。 13. 梵高的那幅吃土豆的人吸引了我。土豆可以各种吃法,美味清香。土豆外表粗糙,但作者看到了它内在的扎实、坚忍。 14. 运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外在的丑陋、客观的不幸,反衬出内在的价值、精神、毅力,同时又增强了语势,使文意层层深。 15. 启示:生活不能停留在表面,人也不能活在自己的臆想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埋在泥土中的土豆一样,不断积蓄力量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昂首向前,在受到挫折时继续前进。【解析】【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先理解段落的内容,然后从情节结构上进行分析。例如本

31、题第一段从内容上说明了我对土豆的喜爱,紧扣文章的标题。为下文的写作内容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总之,这类试题要结合文段内容和在全文中的结构的作用进行分析和作答。- 11 -【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归纳的能力。这类试题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原文中去筛选。本题题干问的是:哪些原因让“我”爱上土豆?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爱上土豆的原因在原文可以有如下的筛选:桌子正中央是一大盘土豆。我凑到饭桌边,仿佛还没有吃就已经感到满足。尤其是,这样自己极中意的、怎么吃都好吃、怎么吃都吃不厌的食物,这样圆滚滚、笨嘟嘟,甚至可说丑兮兮,但又热乎乎的土豆;2003 年秋天,我在火

32、车上偶然遇到一位男子。他当时在翻的一本凡高画册吸引了我,我们渐渐攀谈了起来。我说我喜欢的是凡高那一系列自画像。临下车前,这个男子把这本边页已经翻得有点微微卷起的凡高画册送给了我。正是在这画册里的中间某页,有他着重提到的那幅画:吃土豆的人 ;每一次,听了这些,我总是外表平静,内心却热血沸腾地想,如果有机会,我应该去种植至少一季土豆,去观察、了解、亲近那些披着大地色外衣的土豆,那些外表粗糙、内心扎实的土豆,那些在市场的菜堆上与人们的菜篮中笨拙地滚动的土豆,那些养育生活的土豆。【1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划线句子的能力。这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划线句子的手法进行赏析,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分析手法的效果。例

33、如本题中划线句子是:在我看来,这一幅画里,有笨拙的男女,有笨拙的土豆,还有笨拙的一壶茶,是一个农民之家全部的笨拙不堪的生活。从划线句子的手法上看是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加了语句和语义的气势,形象的体现土豆在我心中的印象。【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这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对题干的要求,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作答和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揣摩最后一段的含义,并结合文中作者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生活感悟。根据理解题干和文本内容,含义是陌生男人对我内心解读的准确,这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外表和内在。作答启示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含义及内在的启示进行分析和作答。【点睛】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

34、丰富含意与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答题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但是两者在选取句子上有所不同,前者一定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探究,不像后者可以选取一些关涉局部文字的句子。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为它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 12 -三、古诗文阅读(26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阅读阿房宫赋 ,完成后面的问题。阿房宫赋杜 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3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36、,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各抱地势 抱:依顺B. 宫车过也 过:拜访C.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D.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

37、而为君 递:传递1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盘盘焉,囷囷焉 而望幸焉B. 千万人之心也 用之如泥沙C. 多于周身之帛缕 其势弱于秦D. 不敢言而敢怒 战败而亡- 13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开头 12 字不仅气魄宏大,且含义深广,耐人寻味。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写出了秦始皇统一以后的纵心溢志,起到了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B. 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C. 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抑一扬,由

38、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D. 阿房宫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前半部分铺排描写宫室的宏伟豪华和宫中生活的荒淫奢靡,为后半部分的议论张本,意在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1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0. 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

39、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答案】16. B 17. C 18. C 19. (1)消灭六国的国家,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的人,是秦自身,而不是天下。(2)假如秦也能爱护六国的人民,就可以将皇位传递到三世以至万世而做国君,谁又能灭亡它呢? 20.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解析】【1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

40、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 B,过,经过。故答案选- 14 -B。【17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选项 A, “

41、焉”的样子/代词,自己;选项 B“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获得的东西;选项 C, “于”介词,比;选项 D, “而” ,转折连词,却/因果连词。故答案选 C。【18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 C, “先抑后扬” “一抑一扬”说法不当,文章极力铺排秦国鼎盛时期的轰轰烈烈,为了与后文形成对比。故答案选 C。【19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

42、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灭”消灭、 “族”消灭、 “非”不是。(2)“使”假如、 “则”就、 “递”传递、 “灭”灭亡。【20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

43、容易,注意标志性的字词有:东西、南北、上、自、下。【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15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 (从渭南到咸阳)阿房

44、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 (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水波荡漾地流入阿房宫的围墙。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集,屋角互相对峙。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 (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 (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

45、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本国的楼阁宫殿,乘着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弹唱,成为秦王朝的宫女。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乌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

46、皇帝。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 。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让那(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线

47、还要多;纵横的栏杆,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器的演奏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 16 -多。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

48、的人为后世哀叹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点绛唇 春愁宋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 ,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注 赵鼎: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的宰相。休文:沈约,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后有“沈约瘦腰”之说。21. “梦回鸳帐馀香嫩”中的“嫩”字用_的手法写出了馀香_的特点。22. 赏析这首词下片的艺术特色。【答案】21. (1). 通感(比喻) (2). 若有若无(幽微) 22. 化用典故。 “消瘦休文” ,即借用“沈约瘦腰”的典故,含蓄表达春愁,丰富作品的内容。夸张手法。 “顿觉春衫褪”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词人“消瘦”的程度。后三句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明写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紧”字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词人守住春色不放的深情。【解析】【2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字词的理解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