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近秋天,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浔 阳 江 头 夜 送 客,,枫 叶 荻 花 秋 瑟 瑟。,白居易琵 琶 行,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
2、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他们眼中的秋景也不同,有人说:“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散文大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导入新课,、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学会分析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2、理清文章结构,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在个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
3、似文学” 。,郁达夫(1895-1945)其人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 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 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 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2018/8/26,15,郁达夫,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1919年夏在名古屋高校毕业留影,2018/8/26,16,郁达夫言语 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 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 万一
4、国破家亡后,对花洒泪 岂成诗。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 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沉沦) 老夫亦是奇男子,潦倒如今百事空。只见人骑肥马去,更无心唱大江东。 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自题),2018/8/26,17,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2018/8/26,18,写作背景,此文写作于1934
5、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2018/8/26,19,课题释义,咀嚼“故都”二字的意蕴,“都”: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说,这座城市的浓烈而醇厚的文化气息让郁达夫心醉神迷。,“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沉重感。,“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一种文化底蕴。 “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明确而又深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正音潭柘
6、(zh)寺 椽(chun)子混混沌沌(dn) 着(zhu)着 平平仄仄(z) 凋(dio) 廿(nin)四桥,思考问题:1.文章结构如何划分?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找出文眼。 3.本文共写了几幅秋景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文 章 的 结 构,(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抒发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1314):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图示课文结构,故都的秋,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整体感知:在郁达夫笔下,
7、北国的秋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清、静、悲凉,2.本文描写了哪几幅秋景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一 清晨静观,二 槐树落蕊,三 秋蝉残鸣,四 秋雨话凉,五 秋果奇景,故都秋景图,清晨静观,槐 树 落 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秋院图,秋槐图,五幅秋景图,秋雨图,秋果图,秋蝉图,一秋晨院落图,2018/8/26,31,钓鱼台的柳影,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玉泉的夜月,蓝朵为佳,淡红者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喜欢红色,而且牵牛花底下还要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蓝色,宁静而淡远;白色,纯净而雅洁;紫黑色虽然清冷,却又沉重了点;红色是暖色调,与作者的心境不符。况且,
8、从牵牛花所处的环境“破壁腰”,亦能发现作者的特殊喜好。“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传递的是一种悲凉的无可奈何的心境。,北国的槐树,碧绿的天色 一丝一丝的日光,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古都之秋的情怀。,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
9、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2018/8/26,37,一字一句见情思,一、清晨静观图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 清:碧天 静: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 静对蓝朵 悲凉:破壁腰 蓝朵 秋草,二秋槐落蕊图,2018/8/26,39,思考: 写槐树完全可以写它高大挺拔的姿态,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在那“落蕊”上做文章呢?,“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落蕊,描
10、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眷恋古都之秋的情怀。,2018/8/26,41,不写其高大挺拔,而写其落蕊。晨踏落蕊,轻扫落蕊,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有欣喜,亦有寂寞。无可奈何花落去,淡淡悲凉油然生。幽人徘徊,落蕊满地,寻寻觅觅为何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事凋零,物是人非,关于生命陨落的伤感其实是人们一种共同的体验,王国维的两句词或许集中地表达了这种沧桑而无奈地感情:“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当郁达夫细细地感知槐树的
11、落蕊的时候,一叶而知秋,引发的是对生命流逝和日渐衰老的落寞与悲凉感。此时,达夫早已成为知名文人,正直的他曾多次遭到当局的通缉,人到中年而“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1932年1月4日,他写了幅对联:“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年近不惑而感悟到人生的悲凉、落寞。,一字一句见情思,二、槐树落蕊图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三秋蝉残鸣图,2018/8/26,45,“秋蝉的衰弱的残
12、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几声秋虫的哀鸣,以动衬静,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牵动作者心魂,加“浓”了秋味。,2018/8/26,46,1.古诗词中的“蝉”意象:虞世南、骆宾王、柳永等都曾写过与蝉相关的诗词,“蝉”寄寓了多样的人生感怀,郁达夫笔下的秋蝉衰弱的残声所唤起的关于生命漂泊与衰亡的感喟,与之一脉相承。,2 .北国秋蝉的啼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蟋蟀耗子一样,为市井小民所熟知,体现了郁达夫审美趣味中生活化、平民化的一面,大俗即大雅,俗趣雅趣,统一在这北国秋蝉的嘶鸣中。,四、秋雨话凉图第6-10段:“还有秋雨哩“
13、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同时,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有什么妙处呢?,2018/8/26,49,用这样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的秋味。,云散雨霁谁点缀, 桥头斜影叹秋凉。,五佳日秋果图,2018/8/26,51,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 小椭圆形的细叶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 淡绿微黄的颜色,北方的果树:屋角、墙头、茅屋边上、灶房门口的那些枣树给人无声无息、
14、静悄悄的感觉,淡绿微黄的颜色也不艳丽,而“西北风”、“尘沙灰土”也给人以深深的凉意。,2018/8/26,52,冷色调(清) 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以动衬静(静) 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主观感受(悲凉) “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笔下的景和物都依附着一定的
15、情感,而这情感又是作家本人的情感历程的再现。 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这些何尝不能映出“秋”的倩影,可是,作者很少提及,偏偏选取那些灰暗的景物,这是为什么?,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 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生活的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心中的“悲凉”已不只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这也影响了他的个性。 第三,
16、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2018/8/26,56,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郁达夫也是如此,这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表现的是深沉、真挚的心上之秋、家国之思、故都情结。,2018/8/26,57,主观上 1 旧中国政治黑暗,作者思想苦闷,逃避现实。 2 郁达夫个人气质上有多愁善感的一面。 3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客观上季节是秋天,所以作者选取了秋天所特有的景物和特有的自然色彩。,思考题,1.这五幅秋景图按什么顺序来写?本
17、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这五幅秋景图并无一定的顺序,是作者顺手拈来,随心而作,这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思考题,2.作者是否只写了北国的秋?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及给作者的感觉?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特点:慢 润 淡 作者的感觉: “看不饱”、“尝不透”、 “赏玩不到十足”,原因: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
18、厚、浓郁,突出故都的秋感人至深,令人向往眷念。,3.第13段:“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提问:你认
19、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缘景入情 探究情因,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喜欢“清、静、悲凉”的秋景?思考角度点拨(知人论世):1.作家个人人生经历2.时代特点 3.作家审美追求,缘景入情 探究情因,从当时的具体情况,与作家的个人背景经历、时代、文艺追求有关。第一,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作者生于乱世,一生命运坎坷。幼年(三岁)父亲去世,中年母亲饿死、兄长被杀、妻子离异,孩子无人照管,真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生活的经历,多多少少会折
20、射到文学作品中来,因而作者尝到的秋是清、静、悲凉的,与别人的不一样。,缘景入情 探究情因,第二,跟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 1933 年至 1936 年他一方面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一方面对革命非常失望,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他从上海迁居杭州,“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缘景入情 探究情因,另外,从文学创作和发展的规律上看:秋天特有的景色是作者动情的外驱力;文心雕龙 物色: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意思是人的心情会随着四季景物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他又说“岁有其物,物有
21、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也是古代诗文的创作规律。 (文中第12段)同时,文化传承是作者动情的深层原因。从文中大段的议论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有浓厚的赏秋文化的积淀和浓郁的悲秋、恋秋情结。,清 静 悲凉,眷念、热爱,晨、槐、蝉、雨、果,以景显情,以情驭景,全文总结,“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 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2018/8/26,70,总结: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
22、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愁者,离人心上秋,相同的秋天,为什么在不同人眼中各各不同?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悲欢,我们身边的世界始终如一,可是,我们心中的感情却种种不同。正是我们带着自己喜怒爱恨的眼睛,将始终如一的客观世界折射成了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海市蜃楼。,2018/8/26,72,学学马致远,仿写“天净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仿写其一) 故都枯草残垣,破屋漏光碧天,枣树鸽声鸣蝉,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深院。,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思秋,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模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