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巩固习题(解析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83482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巩固习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巩固习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巩固习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巩固习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巩固习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使斜面保持一个很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B.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v1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vC.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v 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v1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2的平均值D.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 s1、后半段路程 s2 和全程 s 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小车通过 s1 的平均速度最大B 小车通过 s2 的平均速度最大C 小车通过 s1 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 s 的

2、平均速度D 小车通过 s2 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 s 的平均速度3、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 100m 比赛中,以 9 秒 99 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 100m 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m/s B. 1m/s C. 10m/s D. 100m/s4、下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 1 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 B 点是全程 AC 的中点。关于小车平均速度,正确的是( )。A、 vABvAC B、 vACvBC C、 vABvBC D、 vABvBC 5、用斜面和小车做“测

3、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小车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7cm/s B 8cm/s C 9cm/s D 10cm/s二、填空题6、在测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给你的器材有:皮尺、天平、量筒、停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 和 ;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则男运动员在前 20 m 的平均速度是 m/s,女运动员在前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m/s。路程 10 m 20 m 30 m 40 m男 1.8 s 3.2 s 4.5 s 5.6 s女 2.0 s 3.8 s 5.0 s 6.1 s7、图所示

4、是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 0.1S 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木块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距离是 cm;木块从 A 点到 C 点做 (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m/s。 8、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 500m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1min20s,跑后 500m 路程用的时间为 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m/s。三、实验,探究题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5、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选填“大”或“小”)。CAB10、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_。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为 1.6s。则 AB 段的路程 sAB=_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_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 B

6、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AB会偏_。11、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 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 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 ,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

7、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2、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测得小车到达 B 点所用的时间为 2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 m/s;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vAC会偏 (选填“大”或“小”)13、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 0.2m(1)求出小球 B 在编号

8、 3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vB= m/s;(2)分别求出小球 A 在编号 1 至编号 3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v1= m/s;小球 A 在编号 5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v2= (选填“变大”或“变小”)(3)小球 A 在编号 1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14、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 12 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 s 和所用的时间 t(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

9、 A 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 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 E 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 水平段 BD 的高度(3)从 A 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 B、C、D、E 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路段 距离 s/cm 运动时间 t/s 平均速度 v/(ms -1)AB 50.00 0.45 1.11BC 50.00 0.60 0.83CD 50.00 0.75 0.67DE 100.00 0.93 1.0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 BC v CD,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 作用;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E 点的过程中,在 点的速度最小(4)小球在 BD 段运动的

10、平均速度为 m/s(3 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图 1215、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 A 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 B 和斜面底端 C 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2)滑块由 A 滑至 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m/s(3)滑块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和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的大小关系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考点:测量平均速度2、B 解: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

11、,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 s2 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 s1 的平均速度最小,故 A 错误,B 正确小车通过 s1 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 s 的平均速度,故 C 错误;小车通过 s2 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 s 的平均速度,故 D 错误故选:B3、C 4、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 v= 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 tAB=5s, tBC=3s,由题意知小车在前后两半段的路程是相同的,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AB= ,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vBC= ;所

12、以 vAB vBC,而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介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之间考点:测平均速度5、C 据图可知,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 5s,行驶的路程是 s=40cm+5cm=45cm=0.45m,利用 v=可求出平均速度解答: 解:滑块的平均速度 v= =0.09m/s=9cm/s,故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二、填空题6、根据速度公式 v= 知,要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运动员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相应的测量工具是皮尺和停表;从表格中数据知,男运动员前 20 m 用的时间为 3.2 s,男运动员前 20 m 的平均速度: = = =6.25 m/s;从表格中数据知,

13、女运动员前 5 s 跑的路程为 30 m,女运动员前 5 s 内的平均速度: = = =6 m/s。答案:皮尺 停表 路程 时间 6.25 67、1.70 减速 0.015 8、稍快、5 三、实验,探究题9、(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3)开始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 v= 算出的速度偏大。答案:(1)v= (2)小 (3)大10、时间,40.0,25.0(或 25),小。 11、 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

14、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 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小车长 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 s=15.00cm2=30.00cm=0.3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 = =0.25m/s;(4)已知木板长为 120.0cm,小车长 15.0cm,所以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小车数量是 1=7 个故答案为:(1)时间;(2)大;大;(3)0.25;(

15、4)712、 解:(1)已知小车到达 B 点所用的时间为 2s,由图 sAB=80.0cm40.0cm=40.0cm=0.400m,所以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 =0.2m/s;(2)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出通过 AC 段的时间偏小,根据 v= 可知 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大故答案为:0.2;大13、(1)0.8;(2)0.5;变大;(3)变大【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图可知,B 球在编号 3 至编号 7 所用时 tB=4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通过的距离sB=4.8m1.6m=3.2m,所以平均速度(2)在编号 1 至编号 3 这段时间内 A 球的路程 sA=1.

16、4m0.4m=1m,时间 tA=2s,所以 A 球的运动速度为在编号 5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内 A 球的路程 sA/、 =5.8m3.2m=2.6m,时间 tA/=2s,所以 A 球的运动速度为vA/v A;(3)在相同的时刻内 A 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 A 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即小球 A 在编号 1 至编号 7 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变大考点:摩擦力 平均速度14、15、 解:(1)在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的路程 s;(2)由图可知sAC=40cm=0.4m,s AB=40cm20cm5cm=15cm=0.15m,s BC=20cm+5cm=25cm=0.25m,t AC=14:35:0414:35:00=4s,tBC=14:35:0414:35:02=2s,t AB=14:35:0214:35:00=2s,所以滑块由 A 滑至 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vAC= = =0.1m/s;(3)滑块由 A 滑至 B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vAB= = =0.075m/s,滑块由 B 滑至 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vBC= = =0.125m/s,所以 vABv BC故答案为:(1)刻度尺;(2)0.1;(3)v ABv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