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阅读1 【2018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有声电影老 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
2、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
3、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
4、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 到 看 座 的 电 筒 中 的 电 已 使 净 , 大 家 才 一 狠 心 找 到 了 座 。 不 过 , 还 不 能 忘 了 谦 恭 呀 , 况 且 是 在 公 共场 所 。 二 姥 姥 年 高 有 德 , 当 然 往 里 坐 。
5、 可 是 四 姨 是 姑 奶 奶 呀 ; 而 二 姐 是 姐 姐 兼 主 人 ; 而 三 舅 妈 到 底 是 媳妇 ; 而 小 顺 子 等 是 孩 子 ; 一 部 伦 理 从 何 处 说 起 ? 大 家 打 架 似 的 推 让 , 把 前 后 左 右 的 观 众 都 感 化 得 直 叫 老天 爷 。 好 容 易 一 齐 坐 下 , 可 是 糖 还 没 买 呢 ! 二 姐 喊 卖 糖 的 , 真 喊 得 有 劲 , 连 卖 票 的 都 进 来 了 , 以 为 是 卖糖 的 杀 了 人 。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
6、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7、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跟鞋”的四姨、 “不大出门”的二姥姥。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 ,较为完整的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 ,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错因分析】本题属于是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规题型,题目具有一
8、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细节的鉴赏。其中 A 项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B 项分析小说情节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C 项分析小说的写作思路及主要内容,D 项鉴赏小说的标题。其中 C 项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有误。【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作用、主题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 项,结尾虽然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但不是因为思想转变,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作出的评价。【参考答案】C 文学
9、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错误选项的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这就为做选择题提供了方向,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一般就可以准确答题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恍 惚田洪波这是一件真事。那时候我还小,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吧。家里的
10、粗重活并不需要我动手,因此我就有了和他接触的机会。他是开东风牌汽车的司机,几乎个把月就会为我家拉一次煤。他的脸很黑,长得块头很大,有一米八多吧,手掌在我面前撑开像个芭蕉扇。我常出奇地看他,管他叫黑叔。黑叔和我父母是朋友。但在那个年代,即使有朋友的关系罩着,当黑叔把一车上好的煤拉到我家门前时,实际上,我的父母早为他准备好了饭菜。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不管给谁家拉煤都是如此招待。全家人会忙着卸煤,而司机则可以自顾自地进屋喝酒吃菜。黑叔曾和父母客气过,但父母依然不肯怠慢他。当黑叔把车的一侧挡板打开后,父母就会把他让进屋里,备好了热水让他洗手,烫好了白酒给他解乏。黑叔盘腿坐在炕上享用喷香的饭菜时
11、,我会把手指下意识地伸进嘴里,躲在外屋门角羡慕地看着他。开始我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黑叔发现了我,就把我悄悄叫进屋。黑叔的面前,摆放的是炒鸡蛋,油炸花生什么的,还有白晶晶的大米饭,冒着醉入的袅袅香气。那时有“大米饭,炒鸡蛋,撑死王八蛋”的说法。我就经常在心里念叨这句嗑儿,直到黑叔会意地用筷子夹菜给我吃,我才再没有在心里冒犯过他。黑叔有时会笑着问我,上学没有?或者问,就快上学了吧?我下意识地摇头或点头。黑叔接着叹息一声,人一定要有知识才行,然后会望着我出一会儿神。有一次黑叔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就是说你长大了最想干什么?我几乎不假思索,开汽车,像叔叔一样!把黑叔给说笑了。但他的脸很快又严肃起来。记
12、着,人长大了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你可以当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可以研究一些难题,做一名科学家或者专家。人没有知识,很多时候会寸步难行的,就是一个干苦力的躯壳。我会问黑叔一些他家里的情况。我记得问过他,叔叔,你们家里有几口入呢?黑叔半晌才悠悠着说,八口。我不知道接下来还应该问他什么。后来黑叔给我夹菜,我就吃出了难得的惬意,就非常乖巧地问他,家里就你一个人工作吗?黑叔显然没料到我会问出这样的话,定睛地看着我,点点头,然后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那段时间,我们一大一小处得像好朋友一样。黑叔并不是每次都风卷残云,他会剩下一些饭菜,然后从怀里摸出一个小饭盒,把剩菜小心装进去,再用塑料薄膜仔细地包好。黑叔知
13、道我不会把看到的说给父母,因此,黑叔也坚守着偷偷给我菜吃的秘密。有时父母想支开我,但黑叔不让,说,正好我们爷儿俩唠唠嗑。因此事实上,我们算是同盟。而黑叔答谢父母的方式,就是给我家拉来又大又亮的块煤。那时候的我是快乐的。我常盼着家里的煤快点烧尽,盼着黑叔的到来。那样我就又可以在伙伴们面前炫耀了。 那年冬天的时候,我发现黑叔的饭盒大了一圈。而且,我注意到黑叔吃得不是很多。黑叔显得心事重重,吃饭时面对我的提问,常会讶然地抬起头,却并不能马上明白我的意图。有一次我忽然问黑叔,你能吃饱吗?黑叔长时间地瞅我,然后用手扳过我的肩膀,你长大了,以后会有出息的!很明显,黑叔把饭菜多数都装在饭盒里了。当然,黑叔不
14、会缺少给我的那部分。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家里拉过两次煤,司机却不是黑叔。我小心翼翼,也不敢多问,我怕父母知道我们之间的小秘密。我照旧会倚着门角羡慕地窥探司机吃喝,不过新来的司机却并不待见我,只顾忙活饭桌上的。我多少有些失望,而且开始想念黑叔。那天睡下不久,我听到父母说话,他们谈到的人正是黑叔。父亲说他出车祸了,好像有可能会被截瘫什么的。母亲叹气,说,怎么会碰上这么档事呢?父亲说,听说,他家老三和老四这学期没考好,老师家访了,他精神有些恍惚,没把好方向盘,连车带煤栽沟里了母亲又叹气,学习是长久的事,急个啥呢?我的眼睛在黑暗中大睁着,眼前浮现出黑叔的笑容,不由得在心里问:黑叔还能站起来吗?(摘编自
15、小小说选刊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这是一件真事”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吸引读者。依据真实的细节与对人物心理逼真的描写可判断本文叙述的事情是生活中的真事,具有全真性。B 当 黑 叔 问 我 “你 长 大 了 最 想 干 什 么 ”时 , 我 不 假 思 索 地 回 答 “开 汽 车 , 像 叔 叔 一 样 ”, 然 而 黑叔 严 肃 地 说 “人 长 大 了 可 以 有 很 多 选 择 很 多 时 候 会 寸 步 难 行 的 ”, 可 见 黑 叔 是 一 个 好 讲 大话 的 人 。C孩子学习不好,黑叔的希望就有可能破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孩子身
16、上浮现,他焦躁、恍惚。这是黑叔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D黑叔身体健壮,又有驾驶的技术,按说应该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他和家人却依然吃不饱。文章通过叙述黑叔一家的悲惨遭遇,无情地批判了那个时代对人的摧残。【解析】A 项, “具有全真性”错误,小说是一种艺术形式,可能事件真实,但其中的情节有加工的地方;B 项, “黑叔是一个好讲大话的人”错误,黑叔说的是他的心里话;D 项,文中没有“叙述黑叔一家的悲惨遭遇” , “无情地批判了那个时代对人的摧残”也言过其实。【答案】C抓住两点,速解小说选择题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的)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有关
17、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只要我们能够抓好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两点去读文,就可以速解这种题目。 【命题规律】高考小说阅读题是怎么考的?显性表述指方向,隐性表达错误藏。2019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三套小说阅读的选择题都是“4 选 1”的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这带给我们更多正确的可用来作为导向的信息,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正确信息更多更利于我们疏通文意“4 选 1”“不正确的一项” ,也就意味着有 3 项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是正确的;并且错误的 1 项也仅是部分错误,仍有正确成分
18、。(二)选项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依次设置有助于快速回归文本定位相关段落小说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也不是随便设置的,其中有 3 个选项往往是从文本局部入手,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排列次序,有的选项甚至明确选项对应的段落位置;有 1 个选项往往从文本的整体(主题、整体思路等)角度着手设置,前后选项间又形成了梯次。明确了这一点,就有助于读文、解题时能迅速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层次(思路顺序)和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文本依据。(三)紧扣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命题设题点和读文关注点更加明确高考小说选择题的题干明确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其选项共性特点一般是“内容特色” 。表 现 在 选 项
19、设 置 上 , 即 每 个 选 项 往 往 采 用 “写 了 什 么 ” “怎 样 写 的 ”+“为 什 么 这 样 写 ”方 式 命制 , 即 显 性 表 述 ( 写 了 什 么 ) 隐 性 表 达 ( 怎 样 写 的 、 为 什 么 这 样 写 ) 的 选 项 命 制 方 式 。 显 性 表 述 大 多是 文 章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转 述 , 有 利 于 解 题 时 定 位 信 息 区 间 ; 而 隐 性 表 达 则 大 多 是 关 于 艺 术 特 色 与 主 旨 的 理解 分 析 , 命 题 人 常 在 隐 性 表 达 方 面 设 置 错 误 。 命 题 人 正 是 采 用 这 种
20、 显 性 表 述 隐 性 表 达 的 命 题 方 式 , 让试 题 考 查 更 具 全 面 性 ( 每 一 层 次 均 可 设 题 ) 、 深 刻 性 ( 能 否 真 正 理 解 文 意 ) 和 可 控 性 ( 既 有 解 题 指 向 又有 深 刻 思 维 ) 。1明选项特点(1)有些选项涉及小说内容的理解,内容涉及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主旨等,这类选项涉及的情节、环境、人物内容多为显性,主旨内容多为隐性。(2)有些选项涉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对艺术特色的解读,需要分析思考,相对隐性;设置艺术特色题,又必然涉及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明确了这个特点,就有助于精准地找到读文的关注点和解题的文本依据。2
21、知设误类型小说类文本阅读常见的设误类型可用下表明示:【备考策略】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应该怎么做呢?先题后文有目标,始终带着“3 关注” 。基于以上对选项特点和文本特征的分析,解题时可采取以下步骤:(一)先读题有的放矢,把握读文顺序即带着选项中提到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的问题去读文。注意从两方面概括选项,把选项中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记在脑中,带着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读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再读文分层梳理,带着 3 个问题厘清层意第一步:快速阅读将文章分层快速阅读文章后,依据小说的情节安排或结构顺序将文章合理分层,以便把握文章整体思路,厘清行文的来龙去脉,这有利于定位答题区间。以 2017 年
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的天嚣为例,我们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梳理其故事情节,其结构可以用下图表示:第二步:带着 3 个问题去逐层细读通 过 第 一 步 快 速 阅 读 将 文 章 分 层 后 , 第 二 步 进 行 题 文 对 照 逐 层 细 读 , 对 每 层 细 读 时 要 始 终 思 考 3 个 问 题 :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1) “写了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把握小说情节。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明确小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找准、找全各题目的答题区间。了解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她)有哪
23、些言行和想法,他(她)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分析环境描写。明确小说所写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认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2) “怎样写的”把握技巧,分析效果,鉴赏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小说的叙事技巧。主要指情节安排的技巧(如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方面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方式的变化。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 ,二是指人物描写技巧(如细节描写、正侧结合、白描等) 。小说的语言艺术。一是从语言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
24、如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等)方面赏析其特色。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时,一般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 ”分析“表达作用”和从阅读者方面分析对阅读者产生的积极效果。(3) “为什么这样写”分析文字表述后面的意图所在分析作者的意图、文本表达的中心(主旨) 、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分析时一定要揣摩后提炼,不可单纯地以文本词句连缀组合。【解题方法】在高考中,该如何解读小说阅读题?显性隐性标注全,题文比对逐一研。(一)先看选项,明确关注点通过前面对高考选择题及读文技巧的分析可知,先看选项,利于初步把握文意,并能明确读文和解题的关注点。这里的关注点指对选项“内容特色”核心关键点的提炼
25、,即标画剖析各选项中的显性表述(写了什么)和隐性表达(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二)理层意,找解题依据这里要注意做到两点:一要注意用分层方法理层意,二要明确设误类型找解题依据。易错点 2 鉴赏小说的情节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雪猴子陈 毓小雪这天无雪,有霾。微信朋友圈里一片雾霾爆表声。舞阳想起十年前接母亲从陕南老家到西安小住。汽车翻越秦岭,临近城市的时候,会有一条蓝灰分明的天际线,呈圆形笼罩在城市上空,让舞阳的母亲吃惊。她惊叹平原上的那片暗沉为锅盖,她说这城就像在锅盖下盖着。后来舞阳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起头顶的天空,觉得自己是在锅盖底下。但这几年,再从秦岭山区进入城市的时候,被
26、母亲形容为锅盖的那层灰和蓝没分界了。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她向南开车穿越十几个隧道,才能把那片深不可测的灰色抛在身后。今天就是这样的天气,雾霾天。高速路封了,航班不能正点起落,私家车限行一半,中小学校停课,但这些并没使眼前这场霾消散,朋友圈处处乌烟瘴气。停课,小学三年级的喜洲简直要欢庆,他冲到眉头紧锁的舞阳跟前说,我想放炮。但第二天喜洲就不欢乐了, “停课不停学” ,比霾重的是桌上的作业,作业比平时多出几倍。他几乎一天都埋头在桌前,写作业,写作业。第三天当然继续停课,周末嘛!喜洲呆呆的。舞阳心里不安,她顺着喜洲的目光看,看见黑沉沉的天空,对面脏脏的屋檐,灰蒙蒙的别人家的窗子一律紧闭,死寂寂的。舞
27、阳有点难过,她小声对喜洲说,作业可以稍后做,先过来和妈妈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喜洲忽然说,扑鸽没来。三天了,扑鸽都没来。舞阳喜欢在阳台空调板上放米放莱叶放馒头粒,所以有对扑鸽几乎每天都来。现在不见扑鸽的踪影,是因为霾的缘故吗?喜洲站在窗前,自言自语,下雪后扑鸽就能回来了。是的,雪一下就好了。舞阳说。舞阳想把喜洲从窗边喊过来,她说喜洲过来我给你讲个故事。这一说舞阳惊了一下,她有多久没给喜洲讲过故事了?喜洲欢喜地走过来,舞阳就讲雪猴子的故事。说有个镇子,镇子后面的山上有汪温泉,温泉附近的林子里住着一群猴子。冬天寒冷的时候,猴子就去温泉里待着。猴子待在温泉中,个个脸通红,它们红着脸,热腾腾地彼此嬉闹,
28、捉虱子。猴子舍不得离开温泉,于是它们就会越来越热越来越热。热又使猴子们口渴,于是猴王率领众猴上到后山。猴王倒挂树枝,其余猴子一个牵着一个,倒挂半空,逮住一朵一朵浮在半空含着雪气的云朵,一朵一朵吃。这样,那些含雪的云就不能飘到山下的小镇,小镇不下雪,镇上的人就不能看到雪花。霾是不是因为不下雪才有?喜洲问。要是能下雪就好了。今天节气是小雪,却没有一片雪,只有漫天霾。舞阳有气无力地回答。喜洲又回到摊开的作业前,却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不安地扭动,回头喊舞阳,说头疼。舞阳走到喜洲跟前,摸摸喜洲的额头,不发烧,看看喜洲的眼晴,黑白分明,再看看窗外,觉得自己也头疼。舞阳走进厨房,榨一杯柚子汁给喜洲喝。舞阳努力
29、平定自己,她再不能把坏情绪带给喜洲。当初离婚的时候,舞阳得到喜洲的抚养权,就是因为喜洲的爸爸那暴烈的脾气让陪审团以为他会虐待孩子。舞 阳 背 对 窗 子 跏 趺 而 坐 , 调 息 稳 定 情 绪 , 她 想 要 画 一 幅 画 。 离 婚 两 年 来 , 画 画 成 为 舞 阳 唯 一 的 自 修 方法 。她在宣纸上画,笔尖落纸,一滴墨汁沁入纸中,她从那一滴墨生发,一路旖旎,一路葳蕤。不知不觉中,一尊尊菩萨像在舞阳的笔底浮现,最后舞阳在那片空隙处,在一尊菩萨的裙子边写下小小的一行字:等风来。此时喜洲已做完数学作业,写完了一篇名为桥的作文。眼下他在画一幅画,画画从来都难不住他,今天他更有感觉,
30、他的画就叫雪猴子 。画面上,一群雪猴子被赶开,眼巴巴地望着温泉,温泉的两面各站着一个人,矮的分明是喜洲,另一个高大男人像是喜洲爸爸。温泉的上方,饱满的,饱含雪气的云一朵跟一朵,接踵向下面的镇子飘。后来,舞阳和喜洲都看到了对方的画。他们嘻嘻哈哈,很快乐的样子,画画的乐趣使他们暂时忽略了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这天夜里,在舞阳和喜洲的睡梦中,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了。(有删改)小说中设置了雪猴子的故事和喜洲画雪猴子这两个情节,颇有艺术匠心,请谈谈你的理解。【错因分析】此题常见的答题误区在于答案概括不全面,很多考生往往只答了情节设置对结构上的作用,却忽略了对它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从而造成失分。【试题解析】
31、这是一道考核文中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中设置了雪猴子的故事和喜洲画雪猴子这两个情节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答,从内容看,雪猴子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揭示了雾的成因。雪猴子象征贪婪的人类,正是人类无休止地追求物质享受,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才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喜洲画雪猴子 ,表达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雾的朴素愿望;从结构的角度看,雪猴子的故事为喜洲面雪猴子做了铺垫;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丰富了小说情节,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参考答案】雪猴子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揭示了雾的成因。雪猴子象征贪婪的人类,正是人类无休止地追求物质享受,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才破坏了自然的平
32、衡。喜洲画雪猴子,表达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雾的朴素愿望。(或答“画中出现喜洲爸爸,说明喜洲渴望得到父爱。”)雪猴子的故事为喜洲面雪猴子做了铺垫。丰富了小说情节,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如典例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捉 鳖朱树元纪伟回乡下看望父亲,给父亲捎了两条好烟。父亲说:“这烟老贵了。 ”纪伟说:“您只管抽,反正不要我花钱。
33、 ”父亲又叨叨起来:“你走到今天不容易,得处处小心哪!”“我还是那句话,现金购物卡什么的一律谢绝。 ”纪伟说, “至于收两条烟孝敬您”“先不谈这个。 ”父亲打断纪伟,拿起一根木棍状的工具, “走,咱捉鳖去,捉那只逃跑了的鳖。 ”纪伟年纪尚小的时候,屋后的小河里生活着一只小鳖。纪伟瞅见过它,就缠着父亲给他捉。父亲用猪肝钓,鳖就是不咬钩。父亲埋伏在河边,用鱼叉戳,可是鳖迅速下潜,鱼叉仅擦伤了它的背壳。后来,鳖转移到附近一条宽阔的大河里,把远在鱼叉射程之外的河心作为透气点,平安地生活着,年复一年,长成了老鳖。父子俩来到了大河边。纪伟望着水面:“鳖呢?”父亲说:“别急,它马上就会现身。 ”过了一会儿,
34、河心果然浮出一只如小斗篷般的背壳带有伤痕的老鳖。“好大的鳖啊。 ”纪伟说, “可是它离我们有四五十米呢,怎么捉啊? ”父亲没有作答,而是捡起一颗石子,瞄了瞄老鳖。“别砸。 ”纪伟说, “会把它吓跑的。 ”父亲还是挥动了胳臂。扑通一声,石子落在老鳖附近。老鳖竟然没有逃跑。纪伟说:“咦,它咋不跑呢?它咋不怕呢?”父亲说:“刚开始砸,它跑,砸多了,它就不怕了。 ”纪体说:“您总砸它干啥?”“它个头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我站在岸边时也敢大摇大摆出来透气,好像知道我拿它没辙似的。 ”父亲说我嫌它碍眼,招我生气,就用石子砸它,想把它赶走。 ”“石子没什么威力,伤不了它;石块砖块扔不出那么远,碰不着它。
35、 ”纪伟说, “它这是公然向您挑衅呢。 ”“但是,我现在有了捉它的办法。 ”父亲扬了杨手中木棍状的家伙, “用我新制的鳖枪。 ”鳖枪长约一米五,最前端有一个小滑轮.后半端有一个绕着鱼线的大轮子。鱼线从大轮子上引出,顺着木棍,从小滑轮中穿出。鱼线顶端,挂着一个鹌鹑蛋似的铅坠,铅坠和小滑轮之间的鱼线上系着一串带有例刺的鱼钩。父亲抡起木棍,让铅坠垂在身后,然后瞄好方向,猛地向前挥去。木棍画出一个半圆,甩出了铅坠。铅坠嗖嗖往前飞,越过老鳖上方落在水里。接着,父亲飞速转动大轮子,往回收鱼线,老鳖就被鱼钩钩了个正着。父亲把老鳖拽上岸,装进网兜。“您先麻痹它,然后攻其不备。 ”纪伟感叹道, “这一招真是厉害
36、!”回家后,父亲进屋取出一盒烟,抽出一支抛向纪伟。纪伟麻利地接住,叼到嘴上。父亲说:“别急,你先看看这烟能不能抽。 ”纪伟捏着烟,看到烟卷中装的不像是烟丝,就将它撕开,把里面的东西抽了出来,一看,居然是两张卷着的百元大钞。“上次你捎回一条烟,里面全是钱。 ”父亲把手中的烟盒抛向纪伟, “这是其中的一盒,你自己瞧瞧吧。”纪伟没有接烟,而是惊叫一声,侧身让开,像是躲避来袭的利器。父亲又把老鳖拎到纪体眼前:“你好好看看它!”纪伟看到了老鳖的眼睛。老鳖的眼睛亮晶晶的,如一面小小的凸面镜,纪伟从老鳖眼里看到了自己的模样,恍惚中觉得自己被关在一道栅栏里,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父亲拿开老鳖:“现在,你有什么想
37、法没有?”“烟里的钱要么退掉,要么汇进廉政账户。 ”纪纬回过神来, “还有,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不是我的,我绝不能沾手。 ”“这就对了。 ”父亲说, “你一定要清清白白做官,坦坦荡荡做人。 ”纪伟认真地说:“我记住您的话了。 ”父亲说:“咱怎么处理这只老鳖呢?”纪伟想了想:“让我把它养起来,让它成为我的镜子,行吗?”“嗯,这个主意好,我看行。 ”父亲欣慰地笑了。小 说 中 , 父 亲 “捉 瞥 ”对 儿 子 的 转 变 起 到 了 关 键 作 用 。 儿 子 刚 回 家 , 父 亲 就 带 着 他 外 出 “捉 鳖 ”, 你 认为 父 亲 的 这 次 活 动 是 时 间
38、巧 合 还 是 临 时 起 意 , 抑 或 事 先 安 排 ? 请 结 合 文 中 内 容 选 定 你 的 看 法 并 说 出 理 由 。【解析】本题考查多角度分析小说结构及理解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抑扬等。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选择哪个观点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就行。具体分析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结合人物语言、行为、动作、心理以及文章主旨等方面分析;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等。比如认为是事先安排。从内容上看,父亲说“先不谈这个” “走,咱捉鳖去”
39、 ,态度明确,语气坚决,不容商议,能看出父亲的举动是早有计划;父亲是了解儿子的性格的,小时候缠着父亲捉鳖,现在劝儿子不要收礼时,他不以为意,父亲能估计到光凭口头说教恐怕起不到作用,所以事先想好安排去捉鳖。从情节上看,父亲已经发现儿子上次带来的烟里全是钞票,认为有必要下次儿子再回来时提醒、教育一下;父亲先通过让儿子看自己捉鳖的方式暗示、启示儿子,结果儿子没有这个悟性,父亲再用这只捉到的鳖明示儿子,情节的发展正符合这个逻辑。【答案】第一种答案:时间巧合。父亲未必知道儿子何时到家,儿子也未必告知了自己到家的准确时间,于是儿子回家与父亲要去“捉鳖”时间正好巧合。从父亲的一句“先不谈这个” , “走,咱
40、捉鳖去” ,再结合文中展现父亲为捉鳖所作的充分准备可知,父亲是急于捉到这只鳖的。后文中父亲让儿子看老鳖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父亲在捉鳖过程中或是捉到老鳖后的猛然感悟,觉得以此来教育儿子或许能收到效果。儿子的这句“您先麻痹它,然后攻其不备” ,客观上也对父亲的意识起到了促醒的作用。第二种答案:临时起意。人物语言上:父亲的一句“先不谈这个” ,明显是打断原有的对话内容,即父子之间的亲情相叙和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引导。事件本身看:“捉鳖”并非当务之急,而且这只鳖已经在原地生活了多年,又被父亲屡次戏弄也不逃跑,没有马上去捉的必要性。父亲心理推知:儿子收受烟卷却不以为意,父亲眼看苦口婆心没有效果,只得另辟途径
41、以期达到教育儿子的目的。第三种答案:事先安排。父亲已经发现儿子上次带来的烟里全是钞票,认为有必要下次儿子再回来时提醒、教育一下。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父亲是了解儿子的性格的,能估计到光凭口头说教恐怕起不到作用,开头部分儿子的不以为意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父亲说“先不谈这个” “走,咱捉鳖去” ,态度明确,语气坚决,不容商议,也能看出父亲的举动是早有计划。儿子如果看到父亲捉鳖方式,或许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如果儿子没有这个悟性,父亲再用这只捉到的鳖明示儿子,后来情节的发展也符合这个逻辑。关于小说的情节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
42、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分析小说情节必须注意小说情节的常见模式: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 【命题规律】小说阅读是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考的一种体裁,其题目一般有三种形式:概述情节;指出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好处与合理性。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备考策略】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历年
43、高考鉴赏小说情节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鉴赏小说情节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可以发现一些命题规律、考查热点,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多读勤练,提高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小说的情节结构有其特点,学生可在复习中选择一些符合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特点的小说来读,并通过强化训练,掌握论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提高分析能力。3掌握鉴赏小说情节类试题命题规律及答题方法。具体有:(一)概括小说情节(1)设题方式: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答题步骤
44、: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 “做何事”不能省)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二)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小说中的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答, “内容”即人物主题, “结构”即情节,要用小说的术语答题。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
45、为后面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等等。(1)一般设题方式: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综合问)小说第 X 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单一问)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单一问)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综合问)(2)答题思路:情节方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提供依据) ,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把情节推向高潮,使情节发生转折;情节戛然而止;情节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之中。人物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心理、情感) 。主题方面:暗示了主题;突出(强化)了主旨。(3)重点段落作用分类梳理:A小说开头段常见类型及其作用:悬念式在作品
46、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写景式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B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令
47、人感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大团圆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C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的作用:针对小说中间某个情节安排作用的考查,也是近年来小说情节结构考查的重点。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
48、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或是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是发展了人物什么性格。(三)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1)设题方式:小说以这样结尾是否合适?小说的结尾段能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合不合理,或小说中这个情节换成另外一个情节合不合理。(2)答题步骤:亮明自己的观点;分条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理由;紧扣文本进行论述分析。易错点 3 鉴赏小说的人
49、物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的微笑华老师已经是胃癌晚期,通过两次大手术和六期化疗,她的身心经受了极大地创伤,她自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她是省师范大学的教授,几十年来,从她手中毕业的学生成千上万,有的成了相当级别的领导,有的当上了上市公司的老总,有的移居国外发展。她的许多学生在得知她重病在身的消息后,从全国各地和国外回来看她,见到这么多学生,知道他们都很记挂她,她也着实感动过。但说过、哭过之后,没学生在场的时候,她脸上时常显露出些许的失望。这一点没有逃过女儿小倩的眼睛。小倩轻轻凑近妈妈的耳边说:“妈妈,您有什么心事,说给女儿好不好?只要能办到的,再难我也会努力去完成妈妈的心愿。妈妈,我可是您的亲生女儿。 ”小倩看着妈妈有些憔悴的脸庞,话没说完,眼睛里已经有泪溢出。傻丫头,妈妈这一辈子知足了,有你爸爸的爱,有你这个懂事的女儿疼我,有那么多学生惦记着我,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妈妈努力抬起一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