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2456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蓟州第七小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一、总体要求实行有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最有效率的学习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有效备课必须以学生的“学 ”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 “学什么 ”、 “学到什么程度 ”、 “怎么学 ”三个重要问题,并且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力求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在这三个方面的预设目标。二、具体要求1.教师要通读教材,钻研新课标,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内容、重点章节,并掌

2、握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2.四遍备课 :第一遍备课要求教师个人不参照其他现成的资料,仅从自主研究的角度来分析课标和教材,形成教案初稿。第二遍备课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名家教案和参考资料,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和修改,形成教案复稿,准备参加集体备课研讨。第三遍备课是在参与集体备课后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在充分考虑班级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个人备课进行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形成教学样稿。第四遍备课是在课堂教学实施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意见,对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再次修正和完善,形成完善稿。3.教学资源要精心筛选例题、习题,使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习题具有目标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提倡在筛选中改编或创新。4.

3、授课前重温教案,写出板书,备齐所用教具。5.严禁无教案上课或用旧教案上课。6.课后反思全面细致地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蓟州第七小学第 一 单元 第 1 课 课 题 草原知 识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 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想象草原的迷人景色。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想象草原的迷人景色。教学准备 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课 型课 时板书设计1 草原美风光美人情美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内 容 : 针

4、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教学机智、学生创新、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要达成教学目标,我采取了借助音乐,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感悟草原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分享见解的习惯。第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 ,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朗读课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

5、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生字、词语,汇报交流(1)检查字词,扫除障碍,指名汇报生字的读写规则。(2)课件出示第一组词(生字词 ):地毯 渲染 低吟 迂回 马蹄 礼貌 拘束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飞驰 襟飘带舞指导“迂、驰”的读音。(3)课件出示第二组词(多音字 ):勾勒 内蒙古 好客 同行 似乎 指导:读准词语中的多音字,再给多音字扩词。重点理解“同行”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并举例说明。同行 xn:一起行路。同行 hn: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3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

6、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内容归纳,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草原描写了哪些内容?分别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课文主要介绍了草原的景色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美风光美人情美四、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先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

7、师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老师引导: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 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草,体会“清鲜” “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 “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

8、里” 。(2)大家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 “翠色欲流”意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课件展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

9、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3)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说一说。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都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五、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洒脱之美”

10、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老师相机答疑解惑)2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

11、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 35 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语?(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

12、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1)热情迎接: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指名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2)激情相见: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3)盛情款待: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有感情地朗读。(4)尽情联欢: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说明:这些都是蒙古

13、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5)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 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

14、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第 一 单元 第 2 课 课 题 丁香结知 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优美的语言,领悟写法。能 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优美的语言,领悟写法。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作者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作者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丁香花

15、的有关资料。课 型课 时板书设计2 丁香结赏花:色彩、气味、形状悟花:“结”乃常态,坦然面对借物抒情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教学机智、学生创新、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第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

16、予了某种品格,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的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同学们能不能再举出几个象征意义的花草例子?比如,丁香花象征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中试着寻找答案。二、作者介绍。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 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 弦上的梦 ,系列长篇野葫芦

17、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注音:笨拙(zhu) 斗室(du sh) 朦胧(mng lng)搁置(g) 缀满(zhu) 窥探(ku)参差(cn c) 妩媚(w mi) 纷嚣(xio)幽雅(yu y) 单薄(b) 恍然(hun)2释义: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恍然:突然,忽然。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四、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再读课文,给文章分出层次,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论:全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3)重点描写丁香花第二部分(46)写对丁香花的思考和感悟五、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感知散文的语言

18、美。示例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用“探” 、 “窥”这样的动词赋予丁香花人的情态,使丁香花更显俏皮活泼,生机勃勃。用星星比小花,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示例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作者首先,用“积雪”和“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重要的是“积雪”是借喻, “莹白”是借

19、代,直接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纯净、轻柔、光洁。六、作业。1听写课文生字新词。2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写上自己的见解。第二课时一、导入。播放雨巷朗诵录音,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戴望舒在这首诗里选择了丁香这个意象,用来表达自己无尽的忧虑和迷茫。作家宗璞窗外的三颗白丁香与她朝夕相伴,它诱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思?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宗璞的丁香结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配乐朗读(师生范读),感知文意。指名朗读课文,再次感知文意。(各组的 5 号读,一人一段,不要掉字、添字或错字)二、预习检测。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优美

20、的语句,并写出它美在何处。2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如何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诗句?引用它有何作用?4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了吗?”这句话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问题 1 读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主旨句,富有哲理的句子等)美在何处?以此感受散文的语言美。问题 2 作者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原因有二: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自由回答,通过对古诗句的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问题 3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21、”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作者用自然界的植物喻指自己的愁思。作用:丁香就是惆怅的代表,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意境更加优美。问题 4 启示:每个人的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因此,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四、拓展提升。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五、课堂小结。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来,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

22、“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六、布置作业。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小散文。第 一 单元 第 3课 课 题 3 古诗词三首知 识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能 力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教学难点 有感情

23、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 型课 时板书设计读诗解诗赏诗唱诗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教学机智、学生创新、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第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 ,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

24、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古诗描写的是谁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3介绍作者:孟浩然(689740 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 。4写作背景: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公元 730 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漫游吴越。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

25、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二、初读古诗。1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2教学生字,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宿(s):住,过夜,夜里睡觉。多音字句子练习:暑假我们去野营,夜宿 (s)在河边,整宿(xi)都可以看到天上的星宿(xi)。区别字:缩渚(zh):江中小块陆地。区别字:诸位 堵住暮(m):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区别字:幕布 爱慕 盗墓泊(b):多音字句子练习:湖泊 (p)的边上停泊(b)着一艘破旧的木船。三、明诗意。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

26、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板书:愁) 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读边理解诗意。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

27、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四、悟诗情。1自由轻声读诗,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愁)2他有哪些愁绪?为什么愁呢?3诗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的愁绪的?(借景抒情) 他借哪些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呢? (烟雾朦胧的小洲、安静的旷野、远处的天空、清澈的江水、空中的明月、江中的月影)出示画面4想象,假如你就是诗人孟浩然,晚上在空旷的江中,看到空旷的原野,看到孤船小洲,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孤寂与忧愁 )5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愁绪呢?默读古诗,细细地品味。一是诗人身在旅途,远离家乡,所以自然有一种乡愁。二是日暮时分,倦鸟归巢,更增添了诗人思乡的愁绪。三是野旷造成天远的感觉,使人感到乡关万里,归程辽远;又因

28、为野旷,万籁俱寂,更使诗人觉得旅途孤寂凄凉。四是由于江水清澈,越发感觉明月近人,见明月而更加思念故乡。6结合诗的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愁之情。)五、全诗回读、情感共鸣。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带着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想象画面 (充满哀愁的语气,读出诗人孤寂伤感的心情 )。六、拓展延伸。1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2古诗欣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

29、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 。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我们知道古诗古词原本就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古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而现代音乐与它完美地结合起来就更能把古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曲调比较你知道为什么吗?2除此以外你对苏轼还了解多少?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3今天我

30、们就穿过时光隧道,跨越 900 年的历史与宋朝这位大文豪苏老先生相会,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这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初学古诗,自学理解。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方法多多,渠道也多多,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了。 )三、师生交流,理解诗意。1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体意思即可。黑云翻墨未遮山:天空中的乌云,像泼翻了的黑

31、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的颜色和蓝天的颜色一样。2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 哪里的雨?(西湖的雨)3学习第一句(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 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4学习第二句(1)

32、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 大、猛、调皮)(4)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6)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5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1)学生自学(2)提问考察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吗?这样的景

33、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3)让学生说说三、四句的诗意。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四、感悟诗意境美,文字美。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师:你们一直都是这么聪明,真正的聪明人要能说出它好在哪?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3对仗工整。讲究押韵。4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

34、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五、激发兴趣,吟读成诵。1师: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了呢?自己练读。(老师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 2、3、4 句的节奏感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2品读。3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又作何解释?(陶醉)六、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1师:于老师刚才已经说过了古人写诗写词是用来吟唱的,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 学生练习)2师生吟唱。3总结学习方法。(读诗 解诗赏诗唱诗)七、师生总结,扩展延伸。师:请同学

35、们用这种方法读苏轼写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睛后雨 ,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自读。教师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一、情境导入。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 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诗人简介)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饶闲居多年。是啊,听说,上饶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

36、词。4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夜行的位置)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 再出示词)3自由读。4齐读。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2)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3)

37、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有不懂的词意思吗?(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4质疑一:(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学生回答(农民、诗

38、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同桌自由选择表演)请学生表演:(3 组:农民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是啊,与农民相处了 20 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是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吟道:请女生读。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叫?(稼轩)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

39、,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质疑二: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小组讨论。四、赏读,悟诗情。1创设情境品读。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 出示图)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2汇报。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3学生汇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 ,体会 “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

40、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 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五、总结。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看见了(明月高悬)( 绿树环绕)(喜鹊翻飞 ),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 )(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 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 齐读三、四句)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六、布

41、置作业。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3把词改写成美文。第 一 单元 第 4 课 课 题 花之歌知 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能 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文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教学准备 PPT 课件,纪伯伦生平简介课 型课 时 2板书设计4 花之歌展开想象比喻: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拟人:欢迎、送行、摇曳、呼吸、饮着、听

42、着、起舞热爱自然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教学机智、学生创新、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短短一堂课,要找准训练点,选择有效的手段引领学生阅读体验是尤为重要的。每一篇教材都有它独特的魂魄,也就是精神所在,要做到把握魂魄,首先是通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找到震动读者的文本精神。第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人们在不同的花朵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意义和情感。梅花象征坚贞,荷花象征高洁,玫瑰象征热烈的情

43、感,康乃馨象征着对母亲的爱让我们走进黎巴嫩散文家纪伯伦的作品,看看他在花之歌中是怎样赞美花的呢?2作者简介: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位诗人是谁呢?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 “黎巴嫩文坛骄子” ,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 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 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44、 。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读出韵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认读:苍穹(qing) 孕育(yn) 冠冕(min)摇曳(y) 旖旎(y n) 馥郁(f)硕大(shu) 琼浆(qing) 鸣啭(zhun)婆娑(su) 赠予(y)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课文共 7 个自然段,从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看,可分为两部分。第 1 至 4 段为第一部分。这部分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画。第 1 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 ,第 2 段写“我是星星,

45、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 ,以星喻花,突出花的高洁夺目。第 3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 ,诸元素指春夏秋冬,写出了花孕育、生长的过程。第 4 段写“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学生默读第 5 至 7 自然段部分内容。这部分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 ,继续描写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是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四、精读课文,重点感悟。思考:1.课文中的第一人称“我”是指谁?(文中的“我”是指花,整篇文章用花的语言来展开叙述 )2作者把花分别比作了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46、说一说。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这句中把“我”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这句中把“我”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把“我”比作诸元素(春夏秋冬 )的女儿,写出了花从孕育、成长、芬芳到凋谢的过程。3作者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花?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马一起为它送行。“欢迎、送行”光明,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花儿迎接和送别白天的情形。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

47、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摇曳、呼吸”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花朵的动态美和清香。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饮着、听着、起舞”采用拟人手法,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花儿沐浴着朝露,与小鸟为伴,同小草起舞的美丽姿态。小结:这些比喻和拟人句,写出了花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和美丽的姿态。体现了作者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多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就会使文章有更多的亮点。五、品读课文,突破难点。1读第 4 自然段,说说花寄托了人类什么样的感情?(纯洁、神圣)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花的精神和形象是什么?从“渴饮朝露,向往光

48、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花具有热爱自然,无私奉献,追求光明的情操,是一个天使的形象。3 “而这些哲理,人类并未完全领悟。 ”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与花进行对比,对人类中有些没有高尚情操、自私狭隘思想的人的批判。)六、总结全文。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七、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啊!风 ,与本文对比,体会丰富的想象手法。第 一 单元 第 课 课 题 语文园地知 识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能 力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