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0892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東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式” ,包括格式、形式、方式、样式等等。修辞学中所说的句式没有严格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语法里说的句式,也包括一些语法领域之外的句式,如“排比句” 、 “对偶句” 、 “顶真句” 、 “散句句式”

2、、 “长句句式” 、 “短句句式”等等。一般性修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讲究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古人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皮日修皮子文数)之说。所谓“炼句” ,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題,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句子的锤炼表现在力求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容,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要把句子锤炼得简练精粹,必

3、须做到四点:防止兀赘、化长为短、凝缩结构和提炼句意。只有形象生动的句子才能使人们感奋起來,产生共鸣,因此生动也是句子锤炼所必须达到的要求。种种修辞方式的运用正是为了使句子表达更生动。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句式的选择包含的内容有调整语序、通过虛词和语调变换句式、长短句的选用、整散结构的交错以及追求整体的和谐等等。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岀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増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1)这孩子漂亮2)这孩子不丑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

4、是例 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 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否定句比较委婉、缓和,不像肯定句那么直截了当。除了否定句,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在一篇或一段文章中单纯用短句或单纯用长句的时候不多,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感情的波澜起伏,一般总是灵活地、交错地运用长短句。汉语句子也还有结构上整散的区别。一般我们所看到的句子大多属于散句的范畴,整句结构大多出

5、现在文学作品中,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 ,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汉语句式的选用还要整体的和谐。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许红菊汉语修辞与词汇发展节选,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变式句或倒装句是通过调整正常语序,使表达更生动准确,而意思与原常式句一样。B. “这孩子漂亮”比“这孩子不丑”在表达肯定方面要更有力。C. 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D. 整体的和谐是指所选句式要与段篇的思想倾向、整体形式、内容形象等相契吻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 的 论证结构,逐层展开论述。B. 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C. 通过对比长短句的特点,阐明了要根据表达内容和交际目的来选用它们的观点。D. 文章在论述不同的內容时,用“还” “也” “还要”等体

7、现不同内容的层次与联系,条理清晰。3. 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双重否定、设问、反问等句式和对应的陈述句式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B. 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C. 同样一个句子,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长短句要交错选用。D. 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

8、出相关的内容,并将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对。本题中,A 项,正确,原文说“语序在汉语里通常较为固定。但有时出于表达之需要,也可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之情况下,将词语之顺序变换一下,目的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这即是通常所说的变式句或倒装句。 ”选项包括三个层次:方法是调整词语顺序,与原文一致;目的是“增强表达效果” ,选项改变成“使表达更生动准确” ,正是修辞的效果;意思相同出自“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 ,这里用“原常式句代替“语序较为固定” 。B 项,正确,原文“以上两句话意思一样。但是例(1)语气肯定语意要重些,例(2)用否定句式语意就轻得多” ,选项用“更有力”概括了原文意思。D 项,正确,原文

9、“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所选句式要与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传达的语气情味相契合;二是所选句式要与其前后句式上下均匀、和谐;三是所选句式要与语篇的整体语境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和谐,与文章主题、上下文语境,包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要吻合。 ”概括可以得出选项。这三项都正确。C 项,“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是一种修辞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错误,原文说“所谓炼句 ,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由此可见“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是锤炼句子的目的,锤炼与“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同属于

10、“炼句”的内容,二者是并列的关系,不是指同一个意思,此选项偷换概念,杂糅信息。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 项,正确。第 2 节说“所谓炼句 ,一方面是指对句子的锤炼,另一方面则就是指的对句式的选择和使用” ,下文分别从“锤炼”和选用展开论述,属总分结构。C 项,正确。原文“长句和短句各有各的好处。一般来说,短句简洁明快、铿锵有力,

11、长句涵义丰富、叙述周详,选用哪一种句式要根据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目的来决定” ,选项据此总结。D 项,正确。原文各开头句子能看出这一特点。体现的是思考与分析的层次联系,思路和条理都很清晰。B 项, “在论述通过语序变化达到增强表达效果时,使用了举例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 “这孩子漂亮”的例子是论证“除了运用语序变化,还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

12、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正确。原文说“可以通过运用虚词和语调来构成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它如双重否定句式、设问句式、反问句式等等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修辞效果” ,可知这些句式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意思还是一样的,故正确。B 项, “经过锤炼的句子,不仅能让句中成分组合严密,也会使它与上下文更加协调统一,表达周密”错误,选项考查对文本整合、推断的能力。原文

13、说“锤炼句子主要是为了使句子表达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要使句子连贯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即注意上下文衔接紧密而不中断,条理层次清楚而不紊乱;一是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即注意句中成分的组合得当,文气通畅。要使句子表达周密则需要做到修饰恰当、谨防缺漏、考虑周到、照应严密” ,由此可见选项把句式的“连贯”和表意的“周密”杂糅一起了,此处属于张冠李戴了,应该把“表达周密”改成“表达连贯” 。C 项,“同样一个句,在这篇文章里是短句,在另一篇文章里也不会是长句”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推断的能力。原文说“句子还分长短,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由此可知,一篇文章里的短句在另外的文章中

14、有可能是长句。D 项, “整句结构的表达效果要优于一般散句,写作中应尽可能多地选用”错误。选项考查对原文信息的推断能力。原文说“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等都属于整句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都有超越于一般散句的特殊的修辞效果。汉语在句式的选用上比较讲究错综 ,即使句子整散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使语句结构整中见散、同中存异,可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平板使语言富于变化,而增加文章的波澜” ,因此,尽可能多地选用貌似顺理成章,实则与原文不符。故选 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

15、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

16、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她说我是天使(美国)米基伯姆布雷克曾经有一个时期,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利用我。我觉得我决定善意对待的所有人都越过了界限,因此,即使我帮助了别人,我也一点不觉得快乐,反而有一种被迫应付的感觉。而且,我的心里还有两个矛盾的思想在交战,一个是,我不知道自己只是因为知道好人应该做好事才去做好事的,还是真的以助

17、人为乐;另一个是,如果我做了好事却又并不真正觉得快乐,那么我做的好事还有意义吗?我的这种不良心态会不会把我所做的好事抵消呢?在我们的邻区,住着一些贫穷的孩子,他们与他们的祖母住在一起,为了帮助他们,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和很多金钱,但这反而増加了他们的祖母对我的依赖,好像应该对那些孩子负责任的人是我而不是她似的。这使我觉得很愤慨。快到圣诞节的时侯,有一天,我接到他们的祖母的一个电话,她竟然向我提出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我认为是极为过分的要求。她告诉我她认识的某个女孩在圣诞节的时候什么也没有,问我能不能为她买点东西。这个要求虽然使我愤愤不平,但也使我焦虑不安。我得承认,给我这样一个晩辈打这么一个电话并

18、要求我帮助某个我根本不认识的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份难能可贵的勇气,才使我无法对此事置之不理。“难道我为她的孩子们做的事还不够多吗?她还要求我帮助别人?就像我们很有钱似的。 ”我在心里抱怨着。几天后,当我正在商场里购物的时候,我看见一个装着两个洋娃娃的礼盒。那两个洋娃娃,一个是黑头发的,一个是浅黄色头发的。我想到了那个小女孩。于是,我把它买下来了,但我并不觉得高兴,因为我觉得那就像是一个 15 美元的交易似的。我一边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一边把它扔进我的购物车里。回到家,我用包装纸把它包了起来,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我把它交给了那位祖母,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下文,我怀疑那个女孩裉本就

19、没有得到过它,或者那位祖母说那是她送给那个女孩的。我这样猜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不许见我的祖母,祖母只能把她为我们购买的圣诞礼物交给我们的外祖母,然后再由她转交给我们。但是,我的外祖母总是更换掉标签,并告诉我们那是她自己买给我们的礼物。直到成年之后,我才意外地发现,原来我童年时最喜爱的洋娃娃是我的祖母而非外祖母送给我的。不过,好吧,我想,随它去吧。我才懒得去追究呢。大约过了一年半之后,有一天,我带我的小狗出去散步,看见一个七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一所院子里玩耍。当她看见我时,她喊道, “我以前看见过那条狗!”“我告诉她我们就住在街道拐角处,我带它出来散步的时候,有时候会经过这里

20、。她走过来,弯下腰,在狗的身上拍了拍。我突然想到,她也许认识住在邻区的那些我认识的孩子。他们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他们有一个名叫琼的朋友住在我们这个街区。我问小女孩她是否叫做琼。 “不,那是我祖母的名字。 ”她回答。听到她的回答,我的心里微微一动。我问她是否认识亚伦、尼克和梅勒妮,她说认识。我开始觉得好奇起来,我想知道她是否可能是我为之买玩具的那个我不认识的小女孩,于是,我问她:“前年的圣诞节,你得到过一个装着一对洋娃娃的圣诞礼盒吗?”“噢,是的,浅黄色头发的名叫鲁丝,黑色头发的名叫黛比,它们现在正在屋里睡觉呢。 ”她回答。“那是你那一年得到的惟一礼物吗?”我问。“我想我还得到了一些其他礼物,不过

21、,我不记得了。 ”她说。“那两个洋娃娃是谁给你的?”我问。“亚伦的祖母。 ”她回答。啊哈!果然不出我所科那位祖母把所有的荣誉都据为己有了,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又继续问道, “她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了吗?”小女孩骄傲地回答道, “她说是一位天使送给我的。 ”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选自中国学生成长读本 ,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不厌其详地描写“我也一点不觉得快乐”的心理,并非闲笔。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一方面又能引出下文,颇具匠心。B. 小说善于用细节来描写人物,如买礼物时,我“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 , “扔”

22、礼物, “包”礼物,细腻刻画了“我”看似抱怨实则心甘情愿帮助别人的形象。C. 小说中的“天使” ,既指经常帮助他人肯做好事的“我” ,也暗指富有善良美德而又善于教育孩子的“亚伦的祖母” ,两者交织,生动感人。D. 小说中插叙自己外祖母送礼物这一情节,是为了证明“我”的怀疑是有依据的,也为下文追问孩子礼物的情节做铺垫。5. 小说成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法,请根据文本,概括“抑”的具体内容。6. 探究结尾句“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包含了哪些心理?【答案】4. B 5. 心理上,对祖母琼善行的怀疑和我的矛盾纠结;行为上,很不情愿地给小女孩买礼物,担心礼物投暗;做法上,追问女孩礼物的情

23、形,以证实自己的礼物被人冒送(自己的善行被他人窃取)的猜测。 6. 因意外而震惊,小女孩的回答出乎自己意料;愧疚,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人而深感惭愧;感动,为邻区祖母的善良和对自己的赞美而感动。【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 “心甘情愿帮助别人”错误,由“但我并不觉得高兴,因为我觉得那就像是一个 15 美元的交易似的”“

24、难道我为她的孩子们做的事还不够多吗?她还要求我帮助别人?就像我们很有钱似的”等内容可以看出, “我”不是心甘情愿买礼物的。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成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法,请根据文章概括抑的具体内容” ,然后理解“欲扬先抑”的意思,看小说写了哪些内容,何为“扬” ,何为“抑” 。 “欲扬先抑” ,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 “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 ,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从文中来看,文章一开始写“我”怀疑自己的善行,觉得别人在

25、利用自己,觉得善意越过了界限,内心纠结矛盾, “一个是,我不知道自己只是因为知道好人应该做好事才去做好事的,还是真的以助人为乐;另一个是,如果我做了好事却又并不真正觉得快乐,那么我做的好事还有意义吗?我的这种不良心态会不会把我所做的好事抵消呢” ;接着写邻区祖母要求“我”做好事, “我”很不乐意地给小女孩买了娃娃,担心这一礼物没有交到女孩手中,或送礼之名被人冒领;随之“我”追问小女孩礼物的事情,来证实自己的礼物被人冒送(自己的善行被他人窃取)的猜测,小说的最后颠覆了“我”的猜想,展现了邻区祖母的善良,同时也肯定了对自己的赞美,由这些内容来看,小说之前的内心的纠结矛盾、买礼物送礼物的愤愤猜疑以及

26、追问女孩时的用心都是“抑”的内容,小说到最后才抖出“扬”的内容。【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探究结尾句霎时,我觉得喉咙被一个硬块堵住了包含了哪些心理” ,然后结合上文的情节分析“我”的心理。从上文来看, “我”本认为“那位祖母把所有的荣誉都据为己有了,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猜测是正确,我又继续问道, 她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了吗 ”,结果小女孩回答“她说是一位天使送给我的” ,老人不但没有把荣誉据为己有,反而称“我”是“天使” ,小女孩的回答与“我”的猜测完全不同,出乎“我”的意料, “我”的

27、内心非常震惊;“我”买礼物的时候是“被迫的” ,送礼物的时候是“不情愿的” ,送完礼物后认为自己的荣誉被别人冒领了,而最后的结果却说明自己完全是以小人之心来猜度别人,所以听了女孩的话, “我”的内心应是内疚、惭愧的;同时,借助小女孩的话, “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邻区的祖母把“我”赞为“天使” ,此时“我”的内心还有感动,为邻区祖母的善良以及对“我”的赞美。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赵一曼女士是当代作家阿成的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95 年第 5 期,获 19951996 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中囯作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作协抗战文学优秀作品奖。选择赵一曼女士这篇

28、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赵一曼是一个抗日英雄,她的事迹曾经感动和影响了几代人,2009 年在由中央宣传、全国总工会、共青国团中央、全国妇联等 11 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赵一曼入选“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虽然岁月流逝,但这些为民族独立、祖国新生、人民解放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人物,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记忆。在“高举中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今天,重温赵一曼的英雄故事,是非常有

29、意义的,有助于“让学生在感动中、思考中自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在该小说获奖之后曾撰文评论, “赵一曼女士 ,这是本届获奖作品中最短的一篇,阿成在相当小的尺度内安排了三重声音:有现实对历史的追问、沉思,历史的现场叙事,还有史料的拼贴。在这三重声音沉着从容的合鸣中,人们看到了一位英雄和圣女平静地宏大叙事,相对于它的题材,它是如此朴实 ,这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小说原文较长,选入试卷时作了删改。(教育部考试中心20l8 年高考试题解析)材料二: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小说叙事看似散文化叙述结构,实则匠心独运,无论从思想意蕴

30、的丰富传达方面,还是从叙事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回味的,其带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痕迹,但不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阿成以大智若愚的想象,再现了赵一曼的人生片断。在叙事上自由出入于不同的叙事角度之间,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了赵一曼的性格与人格,较之于单一性地歌颂英雄的题材处理不同,突岀的是赵一曼的策反经过与怜子之情,这方面内容是他人所未言之语,尤其是第二封信及伪满档案的公示,是在小说发表之前社会民间所未见的文字。曾记得有一学生曾质疑真伪,认为第二封信是有损英雄的虚构文字,我未见过信的原件,心中惶恐,不敢妄断,就打电话询问阿成老师,他说那是真的,他也不敢虛构,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荚雄性格中“人性的温度” ,这

31、是原话。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总体上有一个基本价值立场,那就是肯定英雄赵一曼,她的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体现了汉民族敢于反抗外族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叙事角度是三种聚焦方式并有各自特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内聚焦(限知视角)是介入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方式,也是叙事者表达情感的自由方式,小说中的“我”与真实作者之间价值观念是重合一致的。零聚焦(全知视角)则体现叙事者的再现式想象及对历史事件进行生活化、细节化还原的能力,外聚焦体现的是叙事的节制含蓄及对读者的尊重与期待,展示人性化的英雄是小说的主旨。(刘绍信赵一曼女士叙事解读)材料三:第 5 題考查小说“人物分析”的技巧。要求学生能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

32、作品的艺术魅力” ,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能力层级 D,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赵一曼女士是我国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她既有浪漫拔俗的文人气质,又有着因长期从事险恶军事斗争而形成的职业军人的冷峻气质,该题要求考生通过对作品的品读,分析赵一曼身上体现文人气质和军人冷峻的细节,参考答案对其文人的气质列举了三点: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对其职业军人的气质特征冷峻也列举了三点: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该题满分 6 分,每一点对应 1 分。正如小说作者所指出:“在

33、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作品对赵一曼的文人和军人气质细节描写是比较突出和明显的,考生只需进行认真体味,略加分别,自可梳理清楚,因此难度不大。考生作答的主要问题:(1)体味不细致,对表现其文人和军人气质的细节分析不全面,回答笼统甚至不着边际,比如这个回答:“因为赵一曼女士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又作为一名反满抗日战士,二者完美结合所以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再如这个回答:“这句话(指题干)是对传主赵一曼的高度概括、赞扬了传主文静、从容、为国捐躯的美好品质与精神” ,它实际上是在评论试题的题干而不是回答问题;(2)思路不清晣,语言组织凌乱,缺乏条理性。如

34、列举一个特点后说她具有文人气质,接着又重复说这一点是“军人冷峻”的体现;还有些考生列岀了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如写遗书、攻心策反等,但未指明这属于赵一曼的哪种气质;(3)回答不全面。如回答军人冷峻气质时仅写道“赵一曼女士在被逮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她始终都没有开口”等;(4)不按题意回答问题,将相关细节分要点列出,却并不说明属于文人气质还是军人冷峻的特征。(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7.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一曼女士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它的成功体现在内容的积极和艺术的独到。B. 考试的文本有严格的选择标准,获全国大奖的作品容易成为选择的对象。C. 小说中的赵一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

35、性英雄形象,其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D. 赵一曼女士的叙述角度是多样化的,三种聚焦方式体现了艺术上的匠心。8.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评论家李敬泽对赵一曼女士的高度评价助力了小说的获奖。B. 我们在试卷上读到的文本往往已经不是原文原貌,而是经过命题人删改过的适合考试的“考试文本” 。C. 考试的命题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目标明确地考查具体能力。D. 考生答题方面的问题暴露了阅读思维上的欠缺和应试能力的低下。9.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水平的做法。【答案】7. C 8. A 9. 多读优秀作品;了解考试的规律(特

36、点);深入体味(真正读懂)文本;具有(训练)规范的阅读能力;针对问题全面作答;:有条理分要点地列出答案。【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 项,正确。选项是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对该小说的评价而概括得出的。B 项,正确,材料一中明确强调“这篇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二是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 ”可见选择标准明确而严格。材料一开

37、头就说“获 1995-1996 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作协抗战文学优秀作品奖。 ”再结合其他年份考查的文本,故得出选项的结论。D 项,正确。选项是对材料二第二节内容的提取整合。结合材料一,后半段的结论也是正确的。C 项, “小说中的赵一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形象,其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中“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错误,针对材料一,可得出“其精神影响深远”的结论,针对材料二“较之于单一性地歌颂英雄的题材处理不同,突出的是赵一曼的策反经过与怜子之情,这方面内容是他人所未言之语。尤其是第二封信及伪满档案的公示,是在小

38、说发表之前社会民间所未见的文字”可以得出在材料选择上是创新独到的,人物形象是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的,但原文并没有提及在“描写方法”上的创新,艺术上有所创新,不等于在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上都创新,偷换了概念扩展了范围。故选 C。【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原文说“由于小说原文较长,选入试卷时作了删改” ,由此可知结论正确。C 项,材料三对题目及答案的

39、分析明确告诉考生这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査,而答案内容又是作品中清晰呈现的,需要考生梳理的,故选项得出这样的结论,正确。D 项,材料三针对考生的答题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这些问题都是指向阅读能力存在的缺陷的,包括读文本和作答案两个层面,选项整合成了“阅读思维上的欠缺” “和“应试能力的低下”两点,正确。A 项, “评论家李敬泽对赵一曼女士的高度评价助力了小说的获奖”错误。原文说评价是在“获奖之后”进行的,目的是强调小说艺术上有创新,选项把评价说成了获奖的一个原因,时间上颠倒了先后,逻辑上混淆了因果。 “平静地宏大叙事,相对于它的题材,它是如此朴实 ,这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说那种平静地宏

40、大叙事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非李的评论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水平的做法” ,然后浏览几则材料,筛选出三个材料中提到的阅读的正确思维及答题方法的信息,围绕着“提高应试水平”这一标准,综合处理信息,再加以整合。从材料一赵一曼女士入选试题的原因来看, “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 ,由此可知,考生要多阅读这些优秀的篇目,把握考试命题选材的特点;从材料二对赵一曼女士一书的评价来看, “小说叙事看似散文化叙述结构,实则匠心独运,无论

41、从思想意蕴的丰富传达方面,还是从叙事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回味的” ,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走入文本,读懂文本的内容;从材料三对题目的分析来看, “考生只需进行认真体味,略加分别,自可梳理清楚,因此难度不大” ,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认真体味文章,梳理文章内容,从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 “体味不细致,对表现其文人和军人气质的细节分析不全面,回答笼统甚至不着边际” “思路不清晣,语言组织凌乱,缺乏条理性” “回答不全面” “不按题意回答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要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能够针对问题从不同角度全面理解,拟写答案的时候要有条理。【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

42、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四、古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 的 文言文,完成各题。沛公旦日从

43、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顼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选自

44、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

45、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

46、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 ,隔阂,嫌怨B.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翅膀C. 田父给曰 欺骗D. 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

47、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急渡/今独臣有船汉至/无以渡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败北:“北”本来是二人相背的意思,因此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叫“败北” 。B. 亭长:官名,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C. 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D.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13. 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入前为寿,寿

48、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你进去上前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在座位上攻击沛公,杀掉他。(2)可是如今(我)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3)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49、本题中,B 项, “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如解释为“翅膀” ,在语法上讲不通,从句中来看, “翼”本是名词,放在动词“蔽”前面,却不是动作的发出者,属于名词做状语,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故选 B。【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这段话是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也有千里之多,人口有几十万人,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立即渡江。现在只有我有渡船,等汉军到的时候,他们没法渡江” , “地方”是古今异义词,指“土地方圆” ,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C 两项;“亦足王也”的主语不是“数十万人” ,故二者之间应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A。【12 题详解】此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