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9200 上传时间:2019-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 年 四 川 省 成 都 市 棠 湖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 开 学考 试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2、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能束之高阁,考完之后还应继续前行。B 经过推荐、初选和终选,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2016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与你我的生活

3、息息相关。C 乡村的文明建设要从细枝末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非常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素不相能的邻居也能够和睦相处。D 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控股实体便责无旁贷。2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目的在于提升科技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是十分重要的。B 共享单车在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已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成为共享单车行业最重要的增量市场。C 对端午节的认识随着每年的讨论都会积累起一些知识,才知道端午节最初是人们祭祀天地的日子。D 今年汛期流域的降雨与常年相当

4、,但长江流域支流众多,局地强降雨引发的灾害不容忽视。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18 亿亩耕地红线从量上划定了维持粮食安全的耕地面积,红线内耕地质量也决定了粮食供应能力。农业集约化生产,可以满足粮食快速增长的需求,但这是依靠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单产来实现的。这种增长方式导致水土资源系统退化,产生严重环境影响,危及粮食的可持续生产。 A 大致 只是 而 通过 并 /B 仅 虽然 但是 / 和 已经C / 不仅 而且 虽然 而 并且D 只 尽管 / 实行 而没有 进而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5、面各题。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 20 世纪 70 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我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 ”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

6、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 ”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 “合理性误读” “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 、 “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认为,

7、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 。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 “增解” “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 ,不宜说成“正误” ,而应说成“正解”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精解”或“圣解” 。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

8、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摘编自曹祥

9、芹文章阅读学 , 大象出版社 2009 年版)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B 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C 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论述“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D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5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理性误读” “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

10、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C “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童庆炳认为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D 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创意型解读。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

11、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B 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越作者的“增解” 异解“和“批解” ,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C 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D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我要去北京李全“我要去北京。 ”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面前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 N 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

12、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来回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两三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 2000 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

13、,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

14、200 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我问,你去过北京啦?那还有

15、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一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能力去北京了。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

16、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看完视频,才发现自己因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口热气。(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 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

17、公经常说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B “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并由此记恨“我” ,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C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小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 ,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出人意料之外,让人意外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小说寓意的思考。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 “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

18、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8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9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成思危的三次人生转折1935 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 ,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事实上,成思危的一生,也充满了选择与转折。成思危是成家五个孩子中的独子,父亲成舍我是杰出的一代报人,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思危在北平时,已深受鲁迅、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当数家 、 春、 秋 “激流三部曲” 。在家这部著作中,

19、觉慧毅然决然离开家,寻得了人生道路。在成思危看来,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就像是觉慧的真实写照。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成思危,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 年底,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后,成思危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1951 年,年仅 16 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成思危先是进入叶剑英兼任校长的“南方大学”学习,后来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学习。毕业时,成思危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满怀抱负地投入到“向科学进军”的祖国建设高潮中。“文革”结束后,成思

20、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4 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 1996 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 年 3 月,成思危当

21、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成思危的人生写满了自强不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放弃化工,当年在朋友们看来,成思危这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并非明智之举。然而,成思危认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1981 年,46 岁的成思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由于是从化工专业转学管理,最初,别人一小时能读四五十页书,成思危则只能在字典的帮助下读 2-3 页书,难度很大。但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成思危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儿,发表了十来篇学术论文,赢得了奖学金。当他把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给他从台湾赶来已 80 多岁高龄的

22、老父亲看时,成绩单上是三个A 和一个 A。 “我那一生都不肯轻易表达情感的老父亲也夸我:没想到你近 50 岁的人了,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成思危记得,12 岁生日时,他拿着刚买的纪念册,去找父亲写几句祝福的话,父亲不假思索地写了四个字:自强不息。成思危感慨地说,他一生都在践行父亲给他写的这四个字。若干年后,成思危在女儿 12 岁生日的时候,也将“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写在女儿的笔记本上作为赠语。成思危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他在经济领域著述颇多,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他的一些言论一经发表便引起股市震动,因此也招致了不少批评的声音。但时间证明,他说的那些可能有些人并不爱听的话是真话、实话。

23、“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于心。 ”此前,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到这句话,赢得全场掌声。(节选自人民日报 )10 (小题 1)下列关于成思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思危有一腔爱国之心,他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解放后毅然回国。B 成思危为人正直、敢说真话。他发表的有关风险投资的言论曾引起股市震动,因此他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C 成思危韧劲十足,凡是认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他放弃化工专业转学工商管理,别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明智,他最终学有所成。D 成思危有理想、有抱负,文中他在三次人生转折面前的选择,充分展现其有着远大的

24、理想,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11 (小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成思危抛弃了在香港优越的家庭生活回到广州,这是他做出的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与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直接关系。B 成思危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祖国,就像巴金的小说家中的觉慧一样,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充满激情却也不够理智。C 临近退休年龄的成思危从学者步入政坛,担任民建中央主席,因为他发现了许多社会弊端,他希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D 成思危一生自强不息,主要体现在他“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在女儿 12 岁生日时他把父亲给他写过的“自强不息”又写给女儿。E. 文

25、章围绕成思危的一生,选取他人生中的三次重要选择,赞扬了他崇高的人格精神,主题鲜明突出,所选的事例也非常典型。12 (小题 3)成思危“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遭父丧,居于墓次。服阕,阖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

26、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栗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 ”既而辞去,湛送至门。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 ”因骑此马,姿容既妙,回策如萦,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 ”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又曰:“此马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 ”于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 ”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及是

27、,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 ”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湛少仕历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出为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卒,年四十七。子承嗣。(选自晋书卷七十五)(注)隤(tu)然,柔顺随和的样子。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山涛、魏舒:均为西晋文学家。13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B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来C 济请言之/湛

28、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D 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 /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 /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仪式后取的,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B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父母逝世后,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要守孝三年,期满脱下孝服。C 尚书郎,官名,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入台第二年即为尚书郎。D 出,京官外调之意,属于官职变化的专用词。与“出”相对的“入” ,则是指地方官到京城任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29、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初,王济瞧不起王湛这个叔叔,吃饭时不把佳肴放到王湛面前,而王湛从容地面对。B 才气高超豪迈的王济对王湛产生了恭敬之情,源于叔叔剖析玄理微妙而有奇趣。C 王济感叹自己三十来年不知道家中有叔叔这样的名士,愧疚之余,送走了王湛。D 王湛其实并不痴傻,他善于相马又是一名骑马高手,而且对深奥的周易很有研究。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 ”(2)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 ”因称其美。四、诗歌鉴赏(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

30、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7 (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B 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 “每”即“常常” , “胜事”指山中美景。C 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D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E. 全诗语言婉约绚丽,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18 (小题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情景默写19 (题

31、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认为,世上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遥远险要的地方,所以“_”。(2) 氓中“_,_” 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3) 短歌行一诗中,曹操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 ,_ ”。六、语言表达20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21

32、(题文)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七、材料作文22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 年 4 月 4 日院,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浙江杭州的 37 岁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成动,夺得总冠军。有人为彭敏感到遗憾,认为他的文学素养深厚,只是输给了自己;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有人感慨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会因为诗词大会而改变;也有人反驳,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对于“诗与远方”的追求。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

33、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2018-2019 学 年 四 川 省 成 都 市 棠 湖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 开 学考 试语 文 答 案1 B【解析】试题分析: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不和语境,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不和语境。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似是而非。2 D【解析】试题分析:A 项,结构混乱, “目的在于是重要的“句式杂糅;B 项,搭配不当, “占比”成为“增量“搭配不当;C 项

34、,结构混乱,中途易辙, “随着每年的讨论”放到句首。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A 项句式杂糅,C 项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3 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主要针对关联词的运用设题。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整个语段,把握主要意思,然后关注关联词的搭配和句子间的关系。本题中,第一处,“大致” ,大概,大约,表约数;“仅” “只”

35、表确数,从句中来看,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是约数,大概是这个数字,如使用“仅” “只” ,就变成非常确切的了,故使用“大致” ,就可以排除 C 项,因为该选项第一处没有关联词,如果不使用关联词的话,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就变成确切的了;第二处, “18 亿亩耕地红线从量上划定了维持粮食安全的耕地面积”和第三处“红线内耕地质量也决定了粮食供应能力”从不同角度对粮食问题产生影响,这二者之间不构成转折关系,这就排除了 BD 两项,故选 A 项。【点睛】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

36、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本题考生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可以先利用第一处两句之间的关系排除 C,再利用第二处和第三处之间的关系排除 BD 两项,这就可以选出答案了。4 D5 B6 D【解析】4 试题分析:D.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 “提倡误读”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并没有提倡误读,于文无据。故选 D。5 试题分析: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

37、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 “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 ”错误,说法绝对,真误读是不能有益处的。6 试题分析:D.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表述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这样的结论。故选 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7

38、 B8 ( 1)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 (总括) (2)生活艰辛。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 (3)渴望受尊重而不得。他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9 结构上, “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情节上, “我”一开始对张二狗“北京梦”的冷漠无视,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叙述角度上,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

39、,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人物塑造上,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映衬出了张二狗自尊并渴望得到他们尊重的人物形象;主旨表达上,“我”从不留情面的揭穿到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 “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 项, “并由此记恨我”有误,从文中来看,张二狗“头也不回的离开我家” ,是因为谎言被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四年没有相见是因为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我,不是因为记恨“我” 。A 项,针

40、对小说标题设题,C 项,针对小说情节设题,D 项,针对小说的技巧设题,这三项的分析与文本相合。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 “张二狗”是民工形象;然后找出描写“张二狗”的言行举止的内容,如“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 2000 块工资的民工” “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 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张二狗生活艰辛,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

41、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如张二狗多次在“我”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分析人物形象。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张二狗”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

42、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这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比如本文,主人公张二狗的情况都是借助“我”的所见所闻所感陈述出来, “我”是小说的线索;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一开始“我”对张二狗的“北京梦”冷漠无视,这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 “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衬托出张二狗的自尊以及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增强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

43、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主题方面,深化小说的主题,一开始“我”不留情面的揭穿张二狗的谎言,而到后来“我”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 “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10 11 B12 【 小题 2】DE【小题 3】 【小题 3】16 岁时依然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从香港回到广州。 (或答:临近退休本可安度晚年,但为了使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决定从学者步入政坛。 )在化工界小有名气却改行学工商管理。在美国读书期间,凭着一股韧劲儿,克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解析】10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44、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强加因果,成思危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不只是因为他发表了有关风险投资的言论。12 【 小题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 “与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直接关系”错,只能说有一定关系。B 项“充满激情却也不够理智”于文无据。C 项“发现了许多社会弊端”无中生有。【小题 3】 【小题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

45、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的具体体现,注意找到文中的具体事件即可,如“在美国读书期间,凭着一股韧劲儿,克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体现逆境不沉沦” ;“16 岁时依然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从香港回到广州”体现顺境不懈怠。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13 C14 A15 C16 ( 1)王济更加赞叹惊奇,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 “

46、我刚得到一个叔叔,是超过我的人。 ”(2)等到这时,皇上又像先前那样问, 王济说:“我的叔叔一点也不痴呆。 ”并趁机称赞他叔叔的优点。【解析】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湛”“微妙”“皆”“于湛”。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4 试题分析:A. 字,又称表字

47、,是古代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仪式后取的,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两汉之后,加冠之礼多提前进行,很多 15,16 岁就有了字。曹冲既是一代神才,13 便有字也是无怪。15 试题分析:C. 王济感叹自己三十来年不知道家中有叔叔这样的名士,愧疚之余,送走了王湛。对文本中的情节理解有误,不是“愧疚之余,送走了王湛。 ”16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益、白、乃。 (2)及是、殊、因、称

48、。17 18 CE【小题 2】 【小题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飘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突出了诗人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解析】17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C 项,尾联说诗人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E 项,该诗语言平白如话。【小题 2】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开学测试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