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8271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康区二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康中学于都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 、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 、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

2、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

3、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 “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

4、类命运共同体” ,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5、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D. 作为

6、一个开放的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

7、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不少共同体思想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D.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

8、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 “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说法错误,原文只有第2 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 ,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 。B 项, “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 。C 项, “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

9、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故选 D。【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

10、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说法于文无据。故选 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

11、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

12、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放走囚犯之后(美)旺达布拉德我的父亲乔治布拉德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东北部乡下,一个小县,当地人称那里为人间天堂。父亲 60 多岁时,朋友劝他从政。他在市参议员选举中获得了压倒性票数,每个人都喜欢他。他的职务是消防委员长,所做的不过是开会和议政。但是父亲喜欢参与,请电话公司把家里的电话和消防队的电话连接了起来。就这样,每次只要消防队的电话一响,我们家里的电话就会跟着响起来,而且如果不接它就会响个没完。接电话时不用说话,只要听着哪里着火了,然后派人去救。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火情,父亲就会

13、去。他不懂救火,但是知道怎样鼓励年轻的消防员,他去给他们助威。父亲这个年纪不敢再开夜车,我已经到了有驾照的年纪,就成了他的司机,有时凌晨三点就开车带他执行任务。他当了几届参议员,大家劝他退了休。但是退休后,他非常怀念和消防员建立的友谊,消防队和警察局在同一座大楼,所以父亲也很想念那里的警员,也时常去那里看望他们。这是座小城,制度不很严格,警察们教会了父亲使用警用电台,他们有事或者生病时,就让父亲替值八小时的班。一天,他去警察局值班时,惊讶地发现警察们捉住了一名罪犯,这在这座小城里可是少有的事。那天上午,父亲没做别的什么事。他走到这个被捕的年轻人身旁,和他聊了起来,中午吃饭时,父亲给他买来了两块

14、汉堡包。这个小伙子留着长头发,父亲有些看不惯,但是父亲感觉他是好人,想帮助他。下午一点多,父亲问他:“你看上去是个好小伙,怎么没人来赎你出去?”年轻人说:“我昨晚醉酒开车,警察把我关在这里,家里人还不知道。 ”父亲问:“你要出去得交多少钱?”他说:“我得交 200 美元罚款。 ”父亲说:“你为什么不让家人来交罚款呢?”他说:“我爸也许会给我交罚款,但是我怕他接到警察局打去的电话会吓一跳。 ”父亲在警察局的唯一职责是接听警用电台,但是父亲沉思了一会儿,对他说:“我放你出去,你回家朝你爸要 200 美元,然后回来交罚款,怎么样?”年轻人说:“我住在密西西比州科林斯,在这里北边 20 英里。他们扣了

15、我的车,我回不去。 ”父亲说:“是那辆蓝色雪佛兰吗?”他说:“是,先生。 ”父亲说:“它就停在停车场,我看能不能找到钥匙。 ”父亲翻了一下办公桌的抽屉,找到了车钥匙,他不但放了罪犯,还把车还给了他。年轻人离开时,父亲对他说:“如果是我,我不但会朝我爸借 200 美元,还会再多借 5 美元剪剪头发。 ”下午 4 点,警察们回来换岗,进来时发现罪犯不见了,大吃一惊。他们问父亲那名罪犯去哪儿了。父亲一边整理他的文件一边说:“我放他回家了。 ”警官问:“您怎么把他放了?”父亲回答:“我看他像个好人,他回家取 200 美元,一会儿就回来。 ”警官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他知道父亲的为人,他们都视父亲为长辈。警

16、官说:“好吧,有事我们担着。 ”说完,他和另外几名警察商量,怎样处理好这件事,又不至于让父亲丢了这件差事。有的说找局长求情,有的说可以毁了案宗,就当没抓过这个年轻人。父亲没有理睬这些,他说:“不用,我相信这个男孩会回来的。 ”警官说:“您怎么知道他会回来?您又不认识他。 ”父亲的回答很简单:“他说过他会回来的。 ”5 点下班时间,年轻人没回来。5 点 15 分,警察们劝父亲回家,父亲坚定地回答:“不,我要等他回来再回家。 ”正说话间,门开了,那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一头短发,精神了很多,警察们都没认出他,问他来干什么。年轻人说:“抱歉,我想交罚款。 ”年轻人一张张数钱时,警察们没说话,给他开了收据

17、。交完钱,年轻人转身向外走,到门口时他似乎才想起来这是在警察局,他转回身对父亲说:“布拉德先生,抱歉,我在理发店排了半天队,所以回来晚了。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父亲与年轻人的交谈以及父亲与警察的交谈,就反映出父亲作为一名老警察,工作经验丰富,老成持重。B. 这篇小说擅长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父亲的形象,如消防员、警员等与父亲共过事的人,都对父亲有高度的好评和极高的推崇,从侧面反映出父亲的为人品质。C. 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从儿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行文,语言更显得

18、亲切自然,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生动,富于感染力。D. 小说故事情节虽说简单,却平中见奇,具有一定的波澜。特别是父亲擅自放走囚犯之后的情节,围绕着“囚犯能否归来”这一矛盾来展开,扣人心弦,耐人寻味。5.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对于父亲擅自“放走囚犯”之举,有人认为失于草率,有人则认为入情入理,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4. A 5. 为人热忱,热心公益。父亲担任消防委员长时,将家里的电话和消防队的电话连接了起来,以便第一时间指挥救火。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火情,他都会去。他不懂救火,但知道怎样鼓励年轻的消防员,给他们助威。心地善良,宅心仁厚

19、。退休后,去消防队看望消除员时,替在同一座大楼的警察局中有事或生病的警察值班。在警察局值班时,帮助因醉酒开车的小伙子,让他回家取钱交罚款。勇于担当,尽责尽职。当警官和另外几名警察商量,怎样处理好“放走囚犯”这件事,不至于让父亲丢了这件差事时,父亲没有理睬,坚定不回家,等候小伙子回来。 6. 观点一:父亲擅自“放走囚犯”之举,失于草率。父亲在警察局的唯一职责是接听警用电台,对于警察业务他并不熟悉,仅因为听了罪犯的一面之辞,便将其释放,确实失于草率。父亲以貌取人,只是因为看年轻人像个好人,便放他回家,未能考虑此举的后果和影响,确实失于草率。观点二:父亲擅自“放走囚犯”之举,入情入理。父亲在与小伙子

20、的交谈中,清楚了他被囚的原因只是醉酒驾车,但并没有导致任何事故,情节轻微。父亲从小伙子回答不打电话与父亲的原因是“怕他接到警察局打去的电话会吓一跳”一语中看出小伙应该是好人,相信放他回家取罚款肯定会回来。【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注意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且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需浏览每个选项,标注关键点,再回原文找依据,逐一进行分析。A 项“就反映出父亲作为一名老警察,工作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解说错误

21、,从本文看,父亲的话更多地反映出父亲为人善良、待人热忱、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另外, “主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说法也不正确,小说前半部分是叙事,通过情节表现人物,后半部分除了语言描写还有不少神态、动作描写。故选 A 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然后要到小说中找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还可找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文中

22、的父亲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如父亲担任消防委员长时,将家里的电话和消防队的电话连接了起来,以便第一时间指挥救火。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火情,他都会去。这表现了父亲的为人热忱、热心公益。在警察局值班,遇到醉酒驾车的小伙子没钱交罚款,小伙子担心打电话怕家人担心,父亲放了他,让他回家去取罚款,表现了父亲的善于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当父亲讲到已把罪犯放走,警官说有事他们帮担着,并且和另外几名警察商量,怎样处理好“放走囚犯”这件事,不至于让父亲丢了这件差事时,父亲没有理睬,相信小伙子会回来并坚持等候,这表现了父亲的内心无私、尽心尽责、勇于担当。【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小

23、说阅读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根据题干要求,确定考题指向。 “对于父亲擅自“放走囚犯”之举,有人认为失于草率,有人则认为入情入理,你是如何看待的?” 本题题干里擅自“放走囚犯”这是父亲的行为,探究行为是否合理,要注意换角度考虑。从故事发生的环境看,父亲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小县,当地人称那里为人间天堂;警察们捉住了一名罪犯,这在这座小城里可是少有的事。从人物形象看,父亲是一个热心的人,在警察局的唯一职责是接听警用电台,父亲有些看不惯留着长头发的小伙子,但是感觉他是好人,想帮助他。从情节发展看,父亲了解了小伙子犯罪的原因,放走囚犯,是听了对方的

24、诉说,相信他回家取钱再回来的话;放走囚犯后,囚犯又主动回来交返款,还向父亲表达了歉意。由上可以看出,父亲放走囚犯的做法有草率之处,也有合情合理的地方。是失于草率,还是入情入理,答案可以开放,但答题关键是,必须坚定一个立场,且推断理由要合理充分。【点睛】:小说探究题常见命题类型:情节类探究、人物类探究、标题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能力层级 E,做题难度较大,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要有所考虑,必要时还要兼顾手法和主旨。本题从提问内容看,侧重于对人物及其行为的探究分析,做题时要至少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联系上下文情节分析,看人物已有的性格,考虑人物所处的环境。实用类文本

25、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材料二: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

26、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

27、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 ,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 ,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摘编自新浪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

28、00 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 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据材料二可知,从

29、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16 年将是 2015 年的两倍。C. 条码支付促进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发展,但同时,部分市场机构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C.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

30、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9.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答案】7. B 8. C 9. 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

31、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B 项, “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不是同比增长率。故选 B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A 项, “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项,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

32、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 500 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 项, “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有误,从材料四来看,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 。故选C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 “概括说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现状” ,解答时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中与此相关的信息,材料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

33、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说明移动支付在社会各领域广泛使用。材料二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近年来保持增长的状态。材料三“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明移动支付便民利民。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34、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 ,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 ”。材料四“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即条码支付作为移动支付的重要部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国家出台了相关规范,来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点睛】信息筛选概括,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

35、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张贵妃薨,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 ”

36、不报。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嘉祐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 ”乃上疏称:“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恂恂。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景

37、初曰:“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大臣宜为朝廷虑,毋牵闾里恩也。 ”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遣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著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选自宋史 ,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B.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

38、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C.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D.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庇荫,古时指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也有此意。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 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D.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

39、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事辍朝天数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B. 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有任命同姓或宗室担任要职的先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学习古人的做法。C. 吕景初顾全大局。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吕景初认为国家尚未立皇子,情势危急,为了国家安全,应将狄青调离京城。D. 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比部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的现象,他奏请皇帝,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著限田令,用来限

40、制权贵之人的田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荆王的旧例,停止上朝五天,有人想要再增加几天。(2)希望陛下早做打算,那么人心就不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就稳固。【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言”是说的意思,后面为说的内容,应该断开,排除 B 项、C 项。 “中伤”的宾语为“善良” ,

41、 “乃”是于是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A 项。句意:吕景初以为是贾昌朝所为,就上奏说:“事情未查清楚根,不能脱离政府管辖,以免阴邪之人乘机伤害好人。 ”于是派御史一同审讯。故选 D。【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 “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错误。两者反了,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故选 C。【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

42、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 项, “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 不报。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分析可知,并没有阻止辍朝七日。故选 A。【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43、(1) “有司” ,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请” ,请求;“依” ,依照;“故事” ,旧例(古今异义词) ;“辍” ,停止;“或” ,代词,有的人;“更” ,再、又。 (2) “惟” ,希望;“蚤” ,通“早” ,早些;“之” ,代词,这件事;“则” ,连词,那么;“遥” ,动摇;“固” ,稳固。【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

44、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无参考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 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 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脊令:鸟名,即鹡鸰。

45、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正面写离别的哀痛。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掀起感情的波澜。B. 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 “凉”字表达出悲观失望、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C.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回程归舟中,盼望兄弟早日归来。写法上从对方落笔,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更富有情致。D. 整首诗感情深笃,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遭受挫折之后,兄弟二人分手时离别哀伤之情,善用典故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读来令人回味无穷。15. 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答案

46、】14. B 15. 比喻手法。颈联上句写大雪纷飞中,脊令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下句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也是喻兄弟的离散。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颈联描写的雪“急”而风“惊”之景,使诗人触景生情,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反衬。 “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47、,不恰当的一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颔联“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中的“凉”字,并没有表达出悲观失望、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只是讲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故选 B 项。【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 ,要首先弄清哪一联是颈联,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是对诗句表达技巧的

48、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联系意象注释和思想内容分析即可。本诗颈联是“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脊令,是脊令鸟,曾经出现在小雅棠棣里,代表兄弟。分析可知,相并影,是比喻兄弟患难与共,不成行是比喻兄弟离散,这是以鸟喻人。此两句中又写及“急雪”和“惊风” ,是写景,突出的是环境的恶劣,让人自然联想到作者的境遇,手法是比喻,也是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另外, “脊令并影”是手足情深的写照,联系写作背景来看,又反衬了离别的哀伤。【点睛】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是考查的表达技巧,但要做好这类题,需做好表达技巧知识的积累,并注意结合注释理解好诗句,考虑写作背景,抓住关键性词语,分析作者的思

49、想感情和表意目的,分点作答即可。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要保持清醒,不要沉迷爱情的两句是:“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情景的句子是“_,_”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句子是:“_,_” 。【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月出于东山之上 (4). 徘徊于斗牛之间 (5). 钿头银篦击节碎 (6). 血色罗裙翻酒污【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二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