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2019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7869 上传时间:2019-08-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2019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名校】2019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名校】2019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名校】2019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名校】2019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届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高 三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2、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定型于明代,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北,纵贯北京城南北,全长 7.8 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素有“北京脊梁”的美称。明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以元大都中轴线为基准设计和修订的。纵向来看,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由三段构成。最北端是钟楼和鼓楼,往南

3、是皇城的北门地安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接下来自北而南分别是景山、紫禁城、棋盘街以及正阳门等,这也是中轴线上最为突出且最精彩的部分。最后以永定门作为中轴线的完美收尾。除了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外,还有不少建筑是通过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如天坛与先农坛、日坛与月坛等等,与轴线上的建筑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中轴线建筑群落。“(甲) ”, “择中”的原则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这条中轴线将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串联起来,主导着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以建筑规划的形式输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政令所出的政治文化。紫禁城位于全城的中心,也是中轴线的中心地带,体现出皇权的核心地位。紫禁城的核心是前朝三大殿,这里是

4、皇帝颁布政令、召集群臣以及举行最高级别考试的场所。这种布局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同时,在紫禁城南部设置了户部、礼部、工部、刑部等国家最高统治机构,这里是皇权下达的重要通道,也昭示着皇帝位居中央、控摄四方的威严。敬天法祖的礼制文化。祭祀活动是北京城内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各类规格的祭祀建筑和场所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既让这些祭坛显得整齐与庄严,也给中轴线增添了浓厚的礼制文化色彩。天坛和先农坛是国家祭祀场所,帝王每年到天坛举行祭天、祈雨的活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到先农坛祭诸神,并象征性地亲耕“一亩三分地” ,以示重视农事。太庙和社稷坛遵从“左祖右社”之制而设,是皇帝祭祀祖先和社稷的地方,以此展现

5、王统、政权与疆域的统一性。前朝后市的商业文化。中轴线上分布着非常规整的商业区域。在紫禁城南侧,分布着明代最重要的商业街棋盘街。紫禁城东西两侧有灯市和庙市。灯市原为元宵观灯而设,后来逐渐变为定期交易货物的集市。每逢开市之日, “三代八朝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 。明代北京城内分布的众多皇家园囿,也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皇家园囿的设置,除了满足帝后日常休闲娱乐之用,其结构布局亦体现着皇权至尊的观念,着重以移天缩地之技艺,表达“(乙) ”之寓意。景山的规制和建筑均可谓其典型代表。明朝营建紫禁城时,在紫禁城北堆积出一座土山,并在宫城前开挖出金水河,遂造成宫城“(丙) ”之势。而且此山地处宫城中

6、轴线上, “(丁) ”,景致十分优美。今天看来,中轴线是明北京都城建设之精髓。这条“金相玉质”的中轴线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是城市功能和布局的基准线,是古代都城建设理念的完美呈现。(取材于高福美北京脊梁: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1在文中(甲) (乙) (丙) (丁)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依山面水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A B C D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 明北京中轴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北京脊梁”之称,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B 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设计修订,纵贯北京城南北。C 全长 7.8 千米

7、,纵向来看,被天安门和永定门分隔成三段。D 既主导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3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皇家日常的生活文化B 休闲娱乐的建筑文化C 移天缩地的园囿文化D 景致优美的布局文化4根据材料一,下列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最相近的一项是(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B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C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D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北京由一个封建王

8、朝的统治中心成为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彻底改变了城市性质。北京中轴线随北京的发展而发展,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原来的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后者成为新的中心。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杆以及天安门城楼,承载着中国人民百余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获得民族独立的光辉业绩,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使其不再服务于皇权统治,而具有了人民性的内容。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新的中轴线已经延伸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长约 32 千米。在这 32 千米的范围内,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设计时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远见。

9、例如,早在上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北部用地,就为后来的奥运公园建设提供了保障。虽然中轴线延长的设想早已明确,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但具体空间形态却处于模糊状态。随着中轴线的延伸,两侧的规划设计呈现出怎样的城市形象就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正迅速增加,为了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扩展道路和停车空间就显得非常必要。中轴线上,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规划道路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涉及旧城保护与发展的总规划、总策略。建设中轴线将是整合北京城市文化职能、提高城市文化总体水平的核心战略。将中国多民族文化、国际文化、北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这应该是中轴线承载的历史重担。中

10、轴线北部是北京国际化职能的发展区。以奥林匹克国际城为核心,形成国际性产业发展中心,集文化、体育、会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结合西部的中关村科技园国际研发区和东部的酒仙桥先进制造业区,同时与顺义制造业、体育休闲产业发展轴和昌平文化教育产业轴相呼应,形成北京北部的综合产业圈。中轴线中部是以皇城为核心的中国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城市旅游、传统商业发展的中心区。从古城保护的角度出发,应以长安街为东西轴线,在旧城东西两端发展两个副中心,分别承担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的职能,将国家级管理功能向城市外围疏解,将旧城中心区塑造为凝聚中国政治智慧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精品,保持传统风貌。北京南部连接广阔的华北平原,遥通连绵的

11、海岸,北京的发展将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南扩战略是北京的必然选择。中轴线的南拓发展,特别是南苑新城的建设将整合城市南部的空间秩序。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兴产业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南苑新城则为服务性中心和居住中心,集中国家级的商业贸易等机构。发展地解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需要更为合理的空间架构。北京历史上曾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有三千多年文明积淀的成果,尽管它见证了封建制度最后的辉煌,黯淡了“伟大的城市”的历史价值,但其魅力和根基绝不能轻易否定。对其历史遗产有效的继承、实质性的尊重,是北京未来再造“伟大的城市”的源动力之一。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12、举措,将为北京历史文化的延续奠定基础。建设一个“伟大的城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时代,规划师们责无旁贷。(取材于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5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仆后继:“仆”的意思是“倒下” 。B 崛起:“崛”读作“ju” ,意思是“兴起” 。C 亟需:“亟”读作“q” ,意思是“多次” 。D 责无旁贷:“贷”的意思是 “推卸” 。6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 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并

13、不容易。B 用于建设奥运公园的北部预留地仍然模糊不清。C 延长的中轴线两侧呈现怎样的城市形象待确定。D 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与规划道路之间的矛盾突出。7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对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安土重迁 B 好高骛远 C 明修栈道 D 任重道远8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与过去相比,新北京中轴线有哪些不同?请分条概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心的方向,无穷无尽此刻,目光所及的广阔视域里,众多植物茁壮茂盛,一派浓郁恣肆的碧绿,喷吐着生命的活力。这里是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万宁。眼前这些树木花卉,让我的思绪飞向三十年前,我到过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两个植物园中的植物大多无异

14、,但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就有两千多公里。两地之间海陆阻隔,江河纵横,山脉连绵,然而想象能够消弭阻隔,就像我此刻的体验。在意识的调遣下,距离不复存在,方向随意掌控。意念起动时,即使远在天涯,却可以迅疾地化为近在咫尺。在华北平原长大的我,十几岁时把小桥流水的江南,当成心目中最初的远方。我想象那里的天空和土地,河流和植物,那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数年后,当我初次踏上那里的土地时,却分明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脑海中无数次的描画勾勒,已经让想象无限接近于真实。后来,陕北高原成为我新的向往。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曾经的虚幻变作真实,陌生成为熟悉,然而向往也会同步扩展,没有停歇。远方永远存在,在东西南北的各个方

15、向。目光尽头的地平线,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声音呼唤着:出发吧,把灵魂朝着天空敞开,把脚步印在永远向前方伸延的大地上。有许多年了,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某个清静的时辰,展开一本中国地图册,确定其上的一个或几个地点,放飞思绪。意念抵达之处,多是我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神凝气定之时,我分明看到,一幕幕画面穿越时光和距离,翩然闪现。那是长白山下小镇外的原始森林,脚步踩在厚重松软的腐殖土上,松脂的清香、铃兰花的馥郁伴着鸟儿的鸣叫扑面而来;是浙东南永嘉群峰环抱中的楠溪江,用千百条清澈澄碧的溪水,用奇岩、飞瀑、深潭、古村和老街,打造出了三百里山水画廊。有时候,借助资料和图片,我也会把目光投向某个向往已

16、久而尚未遂愿的地方。我想象青海三江源头的浩瀚壮丽,西藏纳木错圣湖边飘扬的经幡;想象大凉山满山遍野的金黄色苦荞麦,大兴安岭深处以驯鹿和猎狗为伴的鄂伦春人家。甚至仅仅是想象,就能够带来一种惬意的慰藉。这些已经去过或将去到的地方,被造化赋予了各自的美质。壮丽,秀美,辽阔,幽深,雄奇,朴拙美的形态千变万化,繁复多姿。但对于我来说,初次遭逢这些景物,都是一种感动,一种震颤,一道划过灵魂的闪电;而过后,则是一遍遍地回想,在回想中沉醉,在沉醉中升起新的梦想。让我记述一次这样的闪电和震颤,它曾让我此生难忘。那是二十多年前,一次在新疆大地上的行旅。是在天山北麓,汽车穿越连绵交错的农田和林带,即将驶入浩瀚无垠的千

17、里戈壁。就在它的边缘,神话一样,眼前突然闪现出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至少有几十万株吧,茎秆高大粗壮,花盘饱满圆润,花瓣金黄耀眼。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在片刻的惊骇后,我觉察到眼眶中盈满了泪水。不用感到难为情吧!眼泪是一种验证,是灵魂和情感尚且丰盈饱满的体现。而此时此地,它是在强烈地证明着风景的大美。这些在当地都是最普通的风景,普通到无人关注,却让我镂心刻骨。因为平凡而普遍,它们更能够反映此地的自然之美的本质,也更能够和孕育于风土之中的普遍精神建立起一种关联。只要倾心相与,你就能够听到每一处大自然的心跳声,捕捉到它丰富而微妙的表情变化。每一个地方,它们的天气和地貌,植被

18、和物候,天地之间诸种元素的组合,构成了各自独特的声息色彩。而所有这些地方连接和伸展开去,便是一片大地的整体。久久凝视那一幅雄鸡形状的版图上,那些你亲近过的地方,一种情感会在心中诞生和积聚。那是一种与这片土地血肉关联、休戚与共的情感,当它们生发激荡时,有着砭骨入髓一般的尖锐和确凿。你正是从这里,从一草一木,从一峰一壑,建立起对一片国土的感情。家国之爱是最为具象的情感,自然风物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体现。这样你就会明白,前人何以会用桑梓来指代故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因为那个方向,分别是它们的家园所在。每个人的家园之感,都诞生于某一片具体的土地,而家国同构,无数家园的连接,便垒砌起了整个国度

19、的根基。这种对于土地的感情,真实而有力,远胜过一些抽象浮泛的口号和理论。所以这样的歌词才能够被传唱几十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甚至一种最为深切的哀痛和悲愤,也可以经由风光和自然来获得寄托。在敌寇铁蹄践踏、国土沦丧、百姓流离的黯淡日子里,诗人戴望舒这样写道:“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在山川大地之间,祖国的理念清晰而坚实。让脚步跟随着目光,让诗意陪伴着向往。行走中,远方化为眼前,异乡变成家乡,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每当脚步踏上一个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园的界限向外扩展。而所有的家乡,它们

20、的名字的组合,就形象地描画出了一个国家的名字,成为对它的标注和阐释。在被这个名字覆盖和庇护的一大片土地上,我们诞生和成长,爱恋和死亡。心的方向,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美丽。心的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取材于彭程同名散文)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恣肆:茂盛的样子B 惊骇:受到极大震撼C 休戚与共:幸福和祸患共同承受D 砭骨入髓:深刻的自我反思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兴隆与西双版纳两个热带植物园的距离遥远,是为了表现调遣意识不受距离的限制。B 作者年幼时把江南当成心中的远方,即使未曾去过,无数次想象已让

21、江南成为旧相识。C 远方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地方,随着陌生变为熟悉,远方不断地向外延伸。D 对去过的地方,作者在回忆中重温美好,对没去过的地方,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获得慰藉。11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12文章至段使用第一人称“我” ,第段改用第二人称 “你” 。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13本文的题目“心的方向,无穷无尽”有哪些含义?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非不欲也,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古之笃道君子

22、,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君曰:“何故?”对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夫不察事之是非,而说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民弗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 ”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 ”对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孰肯舍其所以

23、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 ”君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 ”君谓思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必用以治政。 ”思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曰:“必以实。 ”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 ”问曰:“其父祖何也?”曰:“世农夫也。 ”卫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

24、君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 ”卫君屈而无辞。子思言于卫君曰:“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 ”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臣闻明君之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卫君再拜曰:“谨受教矣。 ”(取材于曾子任贤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

25、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主自臧 臧:认为好B 民弗与也 与:和C 是故竞求射君之心 射:猜度D 而莫有非君之非者 非:批评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则君亲之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B 君将以名取士耶 木欣欣以向荣C 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 犹大匠之用木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贤者不居焉:贤者不做这种事B 寡人知其不肖:寡人知道他们不谦虚C 卒成不訾之器:最终能制成珍贵的器具D 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17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 ”最符合的一

26、项是( )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B 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 )C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司马迁史记 )D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18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19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 论语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评卷人 得分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卧病书怀陆游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20下

27、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题目看出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B “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C “青海” “黑山”两句描写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D 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21 “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C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2 “

28、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外一首抒怀诗书愤 。比较这首诗和卧病书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评卷人 得分四、情景默写2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古人常用诗词文章来抒写自己的心怀。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抒写自己淡泊名利的志趣追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 ”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的仕途追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羁之情:“_,_!”(2)在饯行仪式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访的友谊校的朋友致

29、辞,结尾要引用两句古诗抒发感情。请填写恰当的句子。短暂的时光内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虽然此刻我们即将离别,但“_,_” ,我们的友谊将长存于彼此心间,不会为时空所隔断!评卷人 得分五、小作文24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 字左右。请从中红楼梦 呐喊 边城选择一个人物,以“你的泪水深深打动了我”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感受。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符合人物特征。读了名著老人与海 红岩 平凡的世界 ,在作品众多人物之中,你愿意(不愿意)过谁那样的人生?请选择一个人物,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生活中你经历的或看到的哪一幕场景,让你觉得充满温

30、情?选择一个这样的场景,进行描写。要求:真实、细腻。评卷人 得分六、命题作文25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心的方向,无穷无尽中说“那些你亲近过的地方,一种情感会在心中诞生和积聚” 。总有一个地方,或许到过,或许未曾到过,让你亲近并留在了你情感的深处。请以“留在我情感深处的地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有描写。脊骨为全身骨骼的主要支架,如屋之有梁,故称“脊梁” 。鲁迅说,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习近平说,“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英雄们

31、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 。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家庭、个人都需要脊梁。请以“说脊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2019 届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高 三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语 文 答 案1 A 2 C 3 C 4 A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在文中 【甲】 【乙】 【丙】 【丁】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阅读材料,注意空缺处上下句的内容,用排除法做题。文章第 1、2 节介绍了北京的中轴线以及沿线和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第 3 节说“择中的原则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这条中轴线将外城、内城、皇城

32、、紫禁城串联起来,主导着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以建筑规划的形式输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根据这句话可知本节内容是说北京城的建筑是沿中轴线设置的,所以可以推测【甲】处应填写“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即在甲处,排除 BC 项。根据“明朝营建紫禁城时,在紫禁城北堆积出一座土山,并在宫城前开挖出金水河” ,可知紫禁城的位置是依山傍水,所以【丙】处应填写,这样排除 D 项。故本题选 A 项。2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 “明北京中轴线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C 项, “被天安门和永定门分隔成三段”有误。材料的第 2 节说

33、的是“纵向来看,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由三段构成。最北端是钟楼和鼓楼,往南是皇城的北门地安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接下来自北而南分别是景山、紫禁城、棋盘街以及正阳门等,这也是中轴线上最为突出且最精彩的部分。最后以永定门作为中轴线的完美收尾。 ”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补写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阅读波浪线所在的段落,可知该节是介绍“明代北京城内分布的众多皇家园囿”的位置和功能特点,波浪线上要填写的内容是总说这一节内容的,所以应该是填皇家建筑的园囿文化。故本题应选 C 项。4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一,下列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

34、最相近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概括答案。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明确“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是什么,再读懂备选选项的句意,找到所给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的相同点,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一条承载历史、文化、生态、都市生活品质的现代轴线,也是组成了一条内容完备的国家政治、祭祀和礼仪的轴线。它的设计集中国古代都城设计理念之大成,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给庄严的北京城增添了意趣。A 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是性情太过直率就显得粗鲁,太过讲究礼仪就显得虚伪,性情

35、礼仪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这段话说明文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这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中的对称中又有意趣的理念相近。B 项,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乐”在这里是礼乐!这句话强调的是“礼乐”的重要性,而“礼乐”只是反映了“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之一。以偏概全,错误。C 项,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意是: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对于年少的,就关怀他。这句话是对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具体要求。 “施行仁政”只是反映了“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

36、念”之一。以偏概全,错误。D项,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的意思是: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智、仁、勇是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的三项品德。这是针对人的修养的,不能体现“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 ,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 A 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

37、,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 。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 。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5 C 6 B 7 D 8 可从规模、功能(政治、文化、经济、休闲) 、意义等方面作答。 【解析】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C 项, “亟”读作“j” ,意思是“急切” 。故本题选 C 项。6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

38、对 在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阅读材料,注意空缺处上下句的内容。B 项,与原文不符。阅读材料的第 2 节, “早在上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北部用地,就为后来的奥运公园建设提供了保障。虽然中轴线延长的设想早已明确,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但具体空间形态却处于模糊状态。 ”该句是说中轴线上的“具体空间形态” “处于模糊状态” ,并不是“用于建设奥运公园的北部预留地仍然模糊不清” 。故本题选 B 项。7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对北京

39、中轴线未来发展,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成语的语境意的能力。首先要阅读所给的四个成语的意思,再阅读材料,找到对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的段落或语句,理解句意,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A 项, “安土重迁”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文中每一此意,错误。B 项, “好高骛远”意思是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贬义词,不合语境,错误。C 项, “明修栈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不合语境,错误。D 项,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阅读材料最后一节的相关

40、语句:“发展地解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需要更为合理的空间架构。对其历史遗产有效的继承、实质性的尊重,是北京未来再造伟大的城市的源动力之一。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将为北京历史文化的延续奠定基础。建设一个伟大的城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由此可知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故本题答案是 D 项。8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与过去相比,新北京中轴线有哪些不同?请分条概括。 ”阅读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找到现在与过去的北京中轴线的位置,起始点,线上的和线两边的建筑布局,各个区域承担的不同功能,再比较新旧中轴线以及周围的变化

41、,进行比较,就可以分析概括出新旧北京中轴线的不同,最后要从规模、功能(政治、文化、经济、休闲) 、意义等方面作答。有限的答题区间是“北京中轴线随北京的发展而发展,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原来的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后者成为新的中心。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使其不再服务于皇权统治,而具有了人民性的内容。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新的中轴线已经延伸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长约 32 千米。 ”“建设中轴线将是整合北京城市文化职能、提高城市文化总体水平的核心战略。将中国多民族文化、国际文化、北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中轴线北部是北京国际化职能的发展区。 ”“中

42、轴线中部是以皇城为核心的中国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城市旅游、传统商业发展的中心区。 ”“北京的发展将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南扩战略是北京的必然选择。中轴线的南拓发展” “发展地解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 。考生要根据以上的语句或段落分条概括本题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

43、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9 D 10 D 11 用比喻(通感)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片荒漠中突然出现一望无际的向日葵,壮阔的气势,明艳的色彩,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及心灵的震撼,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12 (1)-段写自己可以调遣意识到达任何地方,从而带来慰藉,继而记述了一次看到美景让自己感动而震颤的经历,用第一人称能真实而细腻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感;(2)第段从“我”的这些经历得出思考,感悟到的自然风物与家国情感的关系,用第二人称“你” ,便于抒情说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3)通过

44、人称的转换,从个人的体验感受上升至情理的阐述,由描写叙述升华到理性思考,体现了文章的层次且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13 心的方向指意念的方向,不受虚实的限制,方向随意掌控;心的方向指脚步的方向,不受时空限制,范围不断向外延伸;心的方向指情感的方向,与每一个地方产生关联的情感,以及升华而成的家国之爱永不停息。 【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的能力。题干是“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原文,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和段落理解词意。D 项, “砭骨入髓”在文中是形容感受深重。故本题选 D 项。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

45、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项, “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获得慰藉”有误。故本题选 D 项。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题干是“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內涵。划线句是“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该句出现在第 5 段,需要考生阅读第 5 节内容,尤其是该句的上下语句,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才能品味句子的含意。这句话属于描写性质的语句,运用了

46、某种表现手法,那就从表现手法着手分析其含意。句中把“它们(向日葵) ”比喻成“汪洋” ,生动地描写出一片荒漠中突然出现一望无际的向日葵的那种壮阔的气势。 “爆炸和燃烧”则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形象地描写色彩明艳的向日葵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及心灵的震撼。表达了对向日葵的赞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祖国的热爱。本题只要答出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还有作者的情感即可。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散文中人称变化的原因。题干是“文章至段使用第一人称我 ,第段改用第二人称你 。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首先要知道不同人称的使用,其作用是不同的:第一人称能真实而细腻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感,用第二人称“你”

47、,便于抒情说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然后阅读文章至段和第段,分别概括出-段的大意和第段所写的内容。分别答出至段使用第一人称“我”的好处,以及第段使用第二人称“你”的好处,最后回答两处人称变化的好处,这也是作者转换人称的用意:通过人称的转换,从个人的体验感受上升至情理的阐述,由描写叙述升华到理性思考,体现了文章的层次且增加了文章的深度。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题干是“本文的题目 心的方向,无穷无尽有哪些含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

48、语义双关。所以,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本文的标题是“心的方向,无穷无尽” , “心的方向”是文章写作的对象和重点, “无穷无尽”是说心的方向多种指向。阅读原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回答,第 3、4 两节是说心的方向指意念的方向,不受虚实的限制,方向随意掌控。第5、6 两节是说心的方向指脚步的方向,不受时空限制,范围不断向外延伸。第 8 节, “让脚步跟随着目光,让诗意陪伴着向往。行走中,远方化为眼前,异乡变成家乡,每当脚步踏上一个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园的界限向外扩展。 ”第 9 节, “心的方向,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