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北 京 101 中 学 上 学 期 高 二 年 级 期 中 考 试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2、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小说三国演义 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是吴承恩。小说的很多人物和情节,出自陈寿写的三国志 。B 三国演义以临江仙词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令人回味。C 三国演义中,刘备曾听水镜先生推荐,天
3、下有“卧龙” “凤雏”二才,其中“卧龙”指的是诸葛亮, “凤雏”指的是徐庶。D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的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其中两位主要人物指的是曹操和孙权。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在其 1990 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面对前苏联、中国、欧洲、日本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可以少用“硬”而多用“软” ,运用包括美国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在内的软实力,作为一种同化行为的权力,来继续维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今天,中国对于文化
4、软实力的关注,同样是基于对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这一考量。从这一角度看,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遭遇中所彰显出来的创生力量。而一个民族文化的创生力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在增强。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指的是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
5、康发展的自觉。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我从哪里来” ,即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是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的“理由”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贵和持中,自强不息” 。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本土化,须知本土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价值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时代的紧迫任务。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伴随着国家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国加入 WTO 后,文化贸易和经济活动都面临一个和国外资本同台竞争的问题,如果不
6、建构文化软实力,不仅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输出有问题,影响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被别人占领本土市场,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取材于邹广文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建构路径 )2根据“材料一” ,下列对“ 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文化“硬”实力而言的一种说法。B 文化软实力可以确立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C 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D 文化软实力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创生力量彰显的。3根据“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 “文化自信”指什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7、,中国古代渐渐形成了全民族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恕、廉、勇等。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在当今中国,所有文化和社会问题,说到底,都与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情复杂,发展不平衡,矛盾积累多,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激烈的时期。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蜂拥而来、真假难辨,使中国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很难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国家健康发展。因此树立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警示
8、作用。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没有价值判断标准、莫衷一事、不讲原则、不知取舍的民族和国家,势必浑浑噩噩、良莠不分、无真理正义可言,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赢得国际尊重。(取材于张国祚学习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大思路 )4根据“材料二” ,对当代
9、中国 “树立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包括仁、义、礼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核心价值观体系。B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情复杂,发展不平衡,矛盾积累多。C 是确立共同理想信念、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国家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D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有助于赢得国际尊重。5 “材料二”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审时度势 B 莫衷一事 C 浑浑噩噩 D 良莠不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三通俗艺术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是以通俗艺术为资源的一种文化软实力。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公共广场的出现
10、,使通俗艺术成为沟通世界的媒介。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本土文化,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标志与符号。然而,传统文化由于其特定的历史阶段性,其语言表达、价值观念、生活理念、伦理道德规范、行为模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有一个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通俗艺术软实力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人们也许不熟悉小说红楼梦中那个“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但人们绝不缺乏对于林黛玉的想象,因为 1987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的形象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再如,武侠类型电影使全世界公众看到中国功夫的
11、神奇,同时功夫本身就传达着刚柔相济,内敛而不张扬,重修为品性、惩恶扬善等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品德。从少林寺到英雄 ,从少林功夫到太极功夫,中国的功夫片从国内走到国外,也引起好莱坞的关注,美国梦工厂出品了动画巨制功夫熊猫系列,其主角“阿宝”是一个憨态可掬的中国国宝大熊猫,他实现梦想的过程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阿宝要成为“神龙大侠”并克敌制胜、拯救功夫的关键是要做到“内心平静” 。这显然是对道家“至虚极,守静笃”的虚静 (注) 说的演绎。当阿宝静下心来,在水上做起左右抱球这一太极的经典动作时,中国文化便由中国的使者大熊猫呈现在全球公众面前。(取材于王一川文化艺术与文化软实力 )(注)虚静:中国古代哲学概
12、念,其本质是以和谐的心态来创造和谐之美。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各项不属于“文化软实力” 的一项是( )A “贵和持中”思想 B “百度”搜索引擎C 电视剧红楼梦 D 电影功夫熊猫7建构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放松和力度王安忆学琴时,最大最致命的毛病是,力度上不去。因此,声音立不起来。拉的是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却与大提琴相去甚远,是一种什么也不是的声音,这实在有点可悲。我怨自己身体太弱,力气太小,而老师却说:没有力量是因为不放松。 老师说,要将全身的力量全蓄聚到肩膀,由肩膀传到大臂,由大臂传到小臂,由小臂传到手腕,再由手腕传到握弓的手指,最终,
13、力量落在了弦上。要使力量顺利地传达到终点,必须要放松,任何一个部位任何细微的紧张,都会抵消这力量,妨碍这力量直达目的地。这放松的感觉很不好找,老师教也教不会,看也看不见,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去体会,去悟。有时候,自以为放松了,实则却紧张得要命;有时候,正糊里糊涂,忽然拉出一个真正的大提琴声音,老师说:“放松了。 ”而一得意,一注意,那放松的感觉却溜走了,再也找不着。来无影,去无踪,真正成了仙踪。 我苦苦地寻了几年,也未找到它并留住它,因此那力度始终也上不去。声音始终立不起来。我的大提琴,到底也没有奏响。看来,这把琴命定不属于我。我在那弦上费了偌大的心血,算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到头来只懂了一个可望
14、而不可即的道理力度来自放松。 写了几年小说,渐渐发现,这个拉琴的道理似乎可运用在我的创作上。 要将这宏大的世界和生活所给的感受,蓄聚到心里,由心里传到笔尖,最终变成小说,这从生活到心,再从心到笔的路途,应该是通畅的、少障碍的。我以为,也不能紧张,要放松。 生活中,切莫牢记自己是作家,端起作家的姿态,皱紧眉头,瞪大眼睛,牢牢地盯着生活,一心想看出什么奥秘、什么真谛。恰在专心一致看生活时,生活从身边湍湍地流了过去,连些水声都没在耳边留住。莫记自己是作家,莫以写小说为己任,只是像一个常人似的认真地、放松地、热情地生活;吃喝、工作、劳动、恋爱、交朋结友等。自然会悟出一些意思来,虽不是真谛,也不是奥秘,
15、可总会给人一点启示。就好比,生活是汪洋大海,要去捞它,用碗,用瓢,用盆,用缸,终能得水几多?应该变成一条鱼,游入水中,自由自在,整个大海便都获得了。 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来了,这路途更要畅通无阻。如何结构,如何组织;选用什么样的形式,意识流还是生活流;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幽默的还是抒情的;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要追求什么样的风格等,也许不必多想。想多了,纠缠久了,或许会抵消力量,会妨碍心中的喜怒哀乐自然流出。有时候,也许会使心里的东西流出来,面目全非,成了什么也不是的东西,成了什么别的声音。就好比,大提琴发出了不是大提琴的声音。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奇怪:越是刻意
16、地去追求,越是达不到。好比贾宝玉求黛玉梦里一见,诚心诚意,敛声屏气,那黛玉就是不来。 我自以为学琴时没有得到的良好感受,写小说时悟到了一点,尽管还是影影绰绰、飘忽不定。仙踪难觅,修到家还早呢!我决心修下去了。 实际上,小说也是一把琴呀。我自以为找着了属于自己的琴,我要将这琴拉响,奏出这琴真正的声音。(选自名家精品阅读之旅王安忆散文 ,有删改)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学习大提琴的体会和进行小说创作的感悟。题目阐释了放松和力度之间的玄妙关系。B 苦苦学习了几年的大提琴“到底也没有奏响”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生活中许多事情命定不属于自己的无奈和伤感。C 第段中画线的句
17、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刻意观察体验生活反而不能获得生活的真谛的道理。D 文章强调作家应该“像一个常人似的认真地、放松地、热情地生活” ,意在号召作家要多深入实际生活,不要高高在上。E. 本文行文自然流畅,娓娓道来,多处运用口语又不失文雅,有些语句含意非常丰富,富有哲理。9通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全文看,文章前三段写作者学琴的经历和体会有什么作用? (2)解释第段中“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来了”一句的含意。10作者说“力度来自放松” ,从两段看,对作家的创作而言, “放松”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11作者说:“越是刻意地去追求,越是达不到。 ”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
18、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评卷人 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子见歧道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 (注) 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
19、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贤者有小善以致大善,不肖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徙也,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
20、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 )(注)葆祷:用土石修筑的小城。1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戎寇至 即:假如B 褒姒之败 败:失败C 遂逝迎之 逝:前去D 知之审也 审:清楚1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B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21、C 杨子见歧道而哭之 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D 昔也往责于东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14下列语句的括号中的补出词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周宅酆、镐,近戎人。 (戎人)与诸侯约B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 (幽王)为天下笑C 孽矣!无此事也。 (我)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D 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 (舜、尧、禹)入于泽而问牧童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和杨子由所见想到人会惑于相近事物而受到负面影响或误入歧途,因此哭泣。B 褒姒之死引发了周平王东迁以及秦襄公、晋文公因护驾有功而获赐封地的结果。C 作者借黎丘丈人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被看似有才者迷惑而不能识别人才的人。D
22、 要想不受“疑似之迹”的困扰,必须借助合适的人,即了解实际情况的人。1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17作者通过“烽火戏诸侯”和“黎丘丈人”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评卷人 得分四、句子默写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或命巾车,或棹孤舟。_,_。渔舟唱晚,_;雁阵惊寒,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评卷人 得分五、名著阅读19根据小说红岩的内容,将以下选项依次填入表格中,使情节与人物相对应( )A 狱中仍然编印挺进报B 在沙坪书店检查工作时发现特务,后在狱中用手
23、指和铁链挖通秘密通道C 沙坪书店负责人,后叛变D 在白公馆伪装疯癫数年人物 华子良 许云峰 成岗 甫志高情节华子良_ 许云峰_ 成岗_ 甫志高_20以下两段情节选自小说四世同堂 ,传神地刻画了祁瑞宣这一人物形象。请加以分析,从中概括出祁瑞宣的性格特点。当他的同事日本人山木告诉大家他的儿子在战争中阵亡时,他想指出山木言谈中的错误,可是他把想好的话又都咽了回去, “即使他说服了一个山木,又有什么用处呢?况且还不见得就能说服了他呢。 ”当他上“最后一课”时,他的心情因亡国而万分悲痛,他觉得他应该安慰学生,鼓舞学生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学生们也希望谈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然而他只是稀里糊涂地挤出两
24、句话:“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评卷人 得分六、材料作文21作文古今中外,人与人的竞争,国与国的较量普遍存在着,似乎个人、社会都离不开“比” 。 “比”有时能成就人,有时也能毁灭人。你对“比”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2018-2019 学 年 北 京 101 中 学 上 学 期 高 二 年 级 期 中 考 试语 文 答 案1 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识记和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平时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对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笔记,在典型事件、人
25、物形象、主要情节等方面多加识记,分析。A 项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C 项中说到的“凤雏”指的是庞统,而不是徐庶。D 项中提到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两位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而不是孙权。故选B。【点睛】文学名著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查,考试目标主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常见考点有:1、了解作家作品知识。2、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注意人物及性格。3、知识与作品相关的诗句,名烟、成语与歇后语等。4、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5、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近年求名著阅读越来越为命題者所青睐。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
26、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几种。理解该课题:这类题常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感悟评析题:这类题一般有人物评书、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渗透迁移题,这类題目一般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总而言之,无论解答哪一类型的名著题,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平常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才会为解答提供宝贵的素材。2 C 3 要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帮助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 【解析】2此题考核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
27、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它们揭示的事物本质属性。A 项偷换概念,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家“硬实力”而言的,国家“硬实力”指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等。B 项, “可以确定”说法太绝对化,确定国际社会领导地位的不仅仅有软实力,还有硬实力。D 项歪曲文意, “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创生力量彰显的”表述错误,原文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遭遇中所彰显出来的创生力量” 。故选 C。3此题考核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化自信指的是什么”的主要信息集中在材料一第 3 段, “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是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的理由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贵和持中,自强不息
28、 。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本土化,须知本土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价值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创建未来新文化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点睛】归纳内容要点一般可运用如下几种方法:提取精要法,即提取紧扣材料的关键语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筛选归纳法。有些句群、段落、篇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我们就必须对句意、段意综合归纳,提取重点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由此及彼法,有些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 ,通过“潜台词”曲折表达。这时就要统观全文,联系主旨,归纳要点
29、。解答归纳内容要点题,特别是主观表述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材料的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体中又有不同的作用。归纳内容要点时一定要注意就这些特点。充分挖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题干中的隐含信息越多,难度越大,挖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也是审题的重要一环。找准文中相关信息点。相关信息点找准了,归纳内容要点就有了基础。如果是客观题还要注意将文中相关信息与题支进行比较。组织文字要做到准确规范。注意答题角度,注意题目要求,如有的要求用原句回答,有的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有的有字数限制等。语言表述力求简洁。4 C 5 B 【解析】4此题考核考生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0、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考生要熟悉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手段,还要掌握命题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常常会设置“张冠李戴” “以偏概全” “偷换概念” “指代错误” “混淆概念” “混淆是非” “混乱因果” “无中生有”八种陷阱,我们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格外小心。A 项,答非所问,没有回答“重要性”的问题;B 项,表述的是我国的现状;D 项,阐述的是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故选 C。5此题考核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音辨形法,以形辨形法,以义辨形法,结构推形法等方法。莫,
31、不,不是;衷,折衷,断定;是,对。各种意见都有,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是”不能写“事情”的“事” 。故选 B。【点睛】错别字的类型,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因字形相似而误,如“铤而走险”容易误写成“挺而走险”;因字音相同、相近而误,如“尾大不掉”很容易误写成“尾大不调” ;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食不果腹”容易误写成“食不裹腹” ;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水泄不通”容易误写成“水泻不通” 。辨析字形的规律和方法有以下几点,一因义辨形法,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
32、 。如“寥若晨星” , “寥”是稀少的意思,只有早晨的星星才少,这样“寥”和“晨”就不会写错了。二是以音辨形法,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把字写成了别字,如“同仇敌忾” , “忾”不念“气” ,一般就不会写错。还有诸如以形辨形法、结构辨析法、追踪溯源法、语境辨析法等。平时就写字要注意要工整规范;善于做笔记,联想、对比、归纳记忆。6 B 7 要点: 步入全球化发展时代的需要,对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有积极影响。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而且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文化) 。 【解析】6此题考核考生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对
33、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A 项,是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价值观;C、D 项,是文化软实力中的通俗艺术软实力。故选 B。7此题考核考生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筛选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合。材料一:“如果不建构文化软实力,不仅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输出有问题,影响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被别人占领本土市场,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 ”材料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材料三:“公共广场的出现,使通俗艺术成为沟通世界
34、的媒介。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本土文化,代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标志与符号。 ”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之走向世界。【点睛】信息筛选整合有“四步骤”:定位认真审析题目相关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排除次要内容干扰;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专注进行信息比较,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连缀用复述题目、归纳转述、简要分析等语句,连缀要点,形成连贯答案。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5、;(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8 CE 9 (1)为了揭示“力度来自放松 ”的道理,点明题旨;以拉琴作比,引出下文;说明文学创作也需要通过放松达到一定的力度。(2)内心积蓄了丰富的生活感悟,就要用笔表达出来了。 10 要自然地融入生活,感悟生活;自然地抒发(表达)心中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 11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学创作中,越是想从生活中看出什么奥秘、什么真谛,生活越是容易从身边溜走;越是想要告诉人们一个哲理、达到一种社会效果、追求一种风格,就越是会妨碍心中情感的表达,甚至有可能表达出面目全非的东西。相反,如果放松下来,自然地
36、融入生活、感悟生活;创作时不必多想,灵感自然地流于笔端,那么就能够写出真正好的作品。就像我们平时写作文,越想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越想要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有时就会出现写了一半又重新立意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不知道怎样下笔的窘境。这都是“越是刻意地去追求,越是达不到。 ”(意思对即可) 【解析】8此题考核考生综合分析散文景物描写、内容分析、手法运用、思想情感、主旨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要要通读全文,分清散文的类型;抓住散文的标题,从中获取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线索、作者情感等相关信息;梳理散文的结构,把握思路脉络;最后要感悟作者的情志,抓住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明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A 项分析作
37、者的感悟,分析了题目的内涵。B 项分析了作者的感情。C 项分析了文章使用的手法。 D 项分析了作者的意图。E 项分析了文本的语言特点。A 项,作者写学习大提琴的体会是为了引出对生活和小说创作的感悟。B 项,作者借此表达了不应该一味追求,应重在享受过程的观点。D 项,根据第 6 段内容,这句话指不要一心只想看出奥秘真谛,应投入到生活中享受过程。故选 CE 项。9 ( 1)此题考核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两方面去分析,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开头段在结构上主要有呼应(照应)标题(与标题的关系)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呼应
38、后文(与下文的关系;而内容上主要有渲染烘托映衬(与形象的关系) ,体现暗示主旨(与主旨的关系) 。文章前三段写自己拉琴时总是找不到放松的状态,以致拉琴没有力度。从内容上来说,揭示“力度来自放松”的道理,点明题旨。从结构上来说,为了以拉琴作比,引出下文,说明文学创作也需要通过放松达到一定的力度。 (2)此题考核考生对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抓关键词、抓句子位置,抓修辞。分析该句可以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蓄满” ,也可以分析“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来了”这个句子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如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把内心比作湖泊,把人的内心
39、积蓄了丰富的生活感悟要用笔表达出来比喻成湖满了要溢出来。10此题考核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往往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作出判断。作者在文章第六段告诉我们要忘记身份,自然地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第七段则阐释好比写文章,对于结构、语言的选用,哲理的表达,不要思虑过多,自然地抒发(表达)心中的情感即可。11此题考核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等) ,联系作品中的某
40、些方面内容“越是刻意地去追求,越是达不到” ,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结合文本第 67 段内容,理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刻意追求”指想要有感悟有成就。 “达不到”指不能写出好的作品。再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举出生活中学习中只追求眼前成功而忽略过程,或失去更重要的东西,甚至导致失败的例子。注意要先联系文本,然后联系实际时论述应简明扼要。【点睛】要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二是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
41、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三是要抓句中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四是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12 B 13 A 14 A 15 B 16 村里
42、有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后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他并在路上捉弄他。 17 这两个故事讲了“ 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圣人之所加虑也 ”这个道理。烽火戏诸侯中,击鼓戏诸侯与击鼓报警,周幽王不辨两者行为相同但本质意图的不同,最终因戎寇没来时的谎言失掉了真有戎寇来时的信任,身死国灭。此行为提醒贤能的人审慎辨识小善与小恶,以期成就大善,杜绝大恶。黎丘老人的理智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此行为正如那些被冒牌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认同,此故事既讽刺了这样的人,更提醒在上位者面对人才时需审慎辨识,清晰判断。 【解析】12此题考核考生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
43、力。解答此类题目,可采用联想( 联想课文原句)法、语言结构法、辨析词性法、语法分析法、语境分析法、邻字帮助法等方法来加以推断。根据后文语境“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 , “败”应是动词活用为名词,翻译为“败坏国事的行为” ,整个句子理解为“褒姒败坏国事的行为使周幽王因为喜好小的欢乐以致遭到了大的灭亡” ,故选 B。13此题考核考生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
44、法。A 中“之” ,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中第一个“为” ,表被动,翻译成“被” ,第二个“为”表判断,翻译成“是” ;C 中第一个“而”表因果关系,第二个“而”则表转折关系;D 中第一个“于”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意义相当于“到” ,第二个“于”表被动。故选 A。14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省略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内容,才能分析出省略句省略的成分。A 项对文文本第二段,该段主要讲周王朝定都酆、镐,邻近西戎的地盘。周王和各路诸侯约定:在大路旁筑起高堡,上面放置大鼓,如果戎人入侵,就击鼓报警,诸侯兵马都要赶来救援周王。然后就有周
45、幽王为博褒姒高兴,击鼓戏弄各路诸侯的故事。可见,A 项中省略的不是 “戎人” ,应为“周王” 。故选 A。15此题考核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到原文中找到相应的文段,仔细比对,找出细微错误。题干要求分析归纳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常见的错误有“混淆时间范围” “张冠李戴” “强加因果” “颠倒因果” “歪曲文意” “以偏概全”“混淆已然未然”等。B 项中 “秦襄公、晋文公因护驾有功而获赐封地的结果”错,根据原文“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 ,可以知道他们获得赐地的原因是在迁都中劳苦功高,而不是“护驾有功” 。故选 B。16此题考核考生理解
46、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丈人”意为“老人” ;“之”为动词“到” ;“效”意为“装扮” ;“状”意为“模样” ;“道”字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在道路上” ;“苦”为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活用为动词,翻译为“捉弄” 。17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文本思想内涵的探究。解答此类题目,要挖掘出故事的内涵,考生到文本中找到议论的句子,分析作者的观点就可以得出“烽火戏诸侯”和“黎丘丈人”这两个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文本第
47、一段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 ,意思是能使人非常迷惑的,必定是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烽火戏诸侯中,击鼓戏诸侯与击鼓报警,周幽王不辨两者行为相同但本质意图的不同,最终因戎寇没来时的谎言失掉了真有戎寇来时的信任,身死国灭。文本第二段讲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后面说“贤者有小善以致大善,不肖者有小恶以致大恶” ,意思是贤能的人积累着做小的好事成就自己可以做成大的好事,昏庸无才的人就会做小的坏事来纵容自己做出大的坏事。此行为提醒贤能的人审慎辨识小善与小恶,以期成就大善,杜绝大恶。 “黎丘丈人”故事后,作者评论“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意思是老人的理智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认同,他们的理智其实和黎丘老人是一样的。此故事既讽刺了这样的人,更提醒在上位者面对人才时需审慎辨识,清晰判断。【点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 ,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能使人非常迷惑的,必定是物与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