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第一中学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6889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榆树第一中学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吉林省榆树第一中学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吉林省榆树第一中学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吉林省榆树第一中学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吉林省榆树第一中学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今夏人们对于延禧攻略的持续关注,再次将国人对清宫剧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否认,在纷繁庞杂的电视剧剧本当中,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在电视荧屏、视频网站大放异彩。从 80 后、90 后荧屏集体记忆的还珠格格,到越发注重描绘大清后宫女人真实情感的甄嬛传,大清后宫男男女女们的卿卿我我、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可谓“玩转”当下影视圈,很多追剧的观众无时无刻不在为某位妃子或是小宫女的多舛命运而操碎了心,或许这也是“泛娱乐化”给予国人的某种心理慰藉。为什么大清帝王及其后

2、宫如此备受电视剧制片人、观众的青睐?尽管清宫剧尤其是大清后宫争斗剧发展至今,每每都会有新的“人设”出现,进而激发观众们的猎奇心理,虽不可避免地有些固有的情节套路,“一男多女” “一女多男”等情感模式,但始终无法动摇观众对于清宫剧的喜爱之情,这当然还有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清朝是离当代中国最近的一个封建帝王时代,自 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其统治后,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大清王朝较完整地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源流、文化传统与生存方式,与 观众在心灵上的距离感并不算太大,容易产生亲近感。诚如学者林风云所言,“清朝与当代中国这种可感的几乎可以碰触的承继性的内在理路和连贯逻辑,从时间性上保证了

3、民族性延续的 说服力和可信度。 ”更进一步说,对清朝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文化上的认同,同样彰显了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的一种回望与求知欲。然而相较于康熙王朝 孝庄秘史等清宫剧,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后,不仅失去了此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影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文艺要讲好

4、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 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摘编自光明日报 ,张帆清宫剧热,历史感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B. 不管是还珠格格 、 甄嬛传 ,还是延禧攻略都能给予国人某种心理慰藉。C. 追剧的观

5、众时刻都沉浸在大清后宫男男女女们的卿卿我我、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剧情中。D. 清宫剧主要以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思考为主题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以获得收视率。2. 下列各项不属于观众对清宫剧喜爱原因的一项是( )A. 清宫剧虽有些固有的情节套路,但每每也会利用新的“人设”来激发观众们的猎奇心理。B. 清朝较完整地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源流、文化传统与生存方式,观众心灵上容易产生亲近感。C. 清宫剧展现的是满族人的文化风俗,观众希望在清宫剧中学习到满人的服饰妆容打扮技巧。D. 早年的清宫剧大多有借古鉴今的作用,近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有影射当下职场之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6、A. 观众对清宫剧的喜爱之情不仅与剧本情节内容有关,还有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B. 清宫剧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更便于观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C. 不论“戏说”还是“历史正剧”,都应有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才有生命力。D. 虚构情节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是优秀古装剧获得观众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的 关键。【答案】1. A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B 项, “都能给予国人某种心理慰藉”错误,表述过于绝对;C 项, “追剧的观众”错

7、误,以偏概全,应是“很多追剧的观众” ;D 项, “清宫剧主要以获得收视率”错误,概括不全,还有以影射当代职场生活为主题的剧本。故选 A。【2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C 项, “观众希望在清宫剧中学习到满人的服饰妆容打扮技巧”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 C。【3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 项, “清宫剧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清朝与当代中国这种可感

8、的几乎可以碰触的承继性的内在理路和连贯逻辑,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而不是“清宫剧”从时间上保证了。故选 B。【点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东篱李汉荣(1)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这些滴着露 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2)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 庄稼

9、,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 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 传授民谣的唱法。(3)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 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 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 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4)随着年龄渐长, “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 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

10、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 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5)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 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6)直到 2001 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赏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 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竟然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7)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 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 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然后,我就到

11、了家。(8)走进老家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 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一行行的莴笋、白菜、茄子、芹菜、葱和蒜苗,荠荠菜算 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 笑盈盈站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 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 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9)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 境,结庐的,不是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

12、不读诗的父亲。但 是,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 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 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 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 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 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 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

13、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11)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12)而我呢?(13)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 远离山水。(14)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 告别故园。(15)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 永失东篱。(16)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 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 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 ,延续着古

14、国的乡愁和诗史(选自甘肃日报有删节)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及其诗文的喜爱,又引出下文要写的内容。B. 第二段作者虽然是对自己远离田园的反思,但优美的描绘却能勾起人们对田园的向往。C. 文章以第六段为过渡,由写自己在诗文中的沉浸,转而写父亲及从父亲那获得的感悟。D.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排比句升华了全文内容,既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又照应了文题。5. 作者为什么一次次钻进诗经 ,扎进唐朝的山水里,拜访陶渊明?6. 如何理解“父亲的东篱”这一标题的含义?【答案】4. D 5. 出于对中国古诗词的真心喜爱。 逃避城镇的喧嚣、

15、办公室的沉闷,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 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6. “父亲的东篱”表层意是指父亲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仔细编织的菜园的篱笆;深层意是指父亲内心 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用自己的劳动营造的安稳朴素的意境;在作者眼里, “父亲的东篱”是对“陶渊 明的东篱 ”的延续和维护,是古国的乡愁和诗史的延续。【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D 项,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排比句升华了全文内容,既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16、错误,最后一段没有运用排比句,也不是含蓄地揭示主旨。故选D。【5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作者为什么一次次钻进诗经 ,扎进唐朝的山水里,拜访陶渊明,答题时注意锁定区位,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 “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 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 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 远离山水” “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

17、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 告别故园”概括答题要点。【6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内容从表层和根据文章的主旨从深层作答,此题根据文章的情节“走进老家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概括表层含义“指父亲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仔细编织的菜园的篱笆” ;根据文中的主旨句“编织着 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 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 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 ,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概括深层含

18、义。【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我生活的小县城,居民小区就只摆了两个绿色的大垃圾桶,并没有标明哪个是装干垃圾的,哪个是装湿垃圾的。小区许多居民在倒垃圾时,根本不把纸张、餐盒等干垃圾和作为湿垃圾的 厨余、

19、果皮等分隔开,而是直接将装满干湿垃圾的袋子统统扔进垃圾桶。由清洁工统一收集拉 往各个集中收运点,再由专门的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 圾分类的要求,小区好多住户家里只有一个垃圾篓,出门倒垃圾时,直接提上套在垃圾篓里的 塑料袋。垃圾在出门之前就没有分好类。即便一些素质较高的住户自觉把垃圾进行分类,清洁 工也是一股脑儿扔进垃圾车。街边放置的垃圾分类桶,清洁工除了把能到废品收购站卖钱的可 回收垃圾另行收集外,其它垃圾都统一拉往集中收运点。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之所以难推进,表面上看是垃圾分类方式单一造成的,但更为深层次 的原因在于垃圾处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建设垃圾分类投放、

20、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理设施并维持正常运转需要较大投入;另一方面,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需大幅度提高 生活垃圾日常处理成本。在没有“硬要求”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小城镇多采取填埋的简单方 式处理生活垃圾。(摘编自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 , 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30 日)材料二:从一些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是否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是影响该项工作 成效的重要因素。对于垃圾分类,一些地方作出规定,居民一旦出现垃圾处理不分类的情况, 就很可能面临一纸罚单。与之配套的是,一些地方还对生活垃圾分类予以事无巨细的详尽指导, 使之内化为居民基本的生活习惯。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垃圾

21、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为激励性质, 在督促个人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惩罚性规定。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底,基本 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 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以上。 方案还强调实施生活垃圾强 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于 2017 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 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法治引领也需要因地制宜、相互配合。 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不仅仅是“要我做” ,更要巧用规则设计来实现“方便做” 。(

22、摘编自张璁靠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 , 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11 日)材料三:政府不仅要担负起自身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来一场垃 圾分类的全民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首先应该让民众学会辨别垃圾。应按照国家制定的垃圾分类标准,向民众宣传普及各类垃圾知识,让民众在家中就可以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最终方便回收。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让民众认识并享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对于环保有着 重要意义,所以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好处。广东东莞某社区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 分开回收,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之后成为有机肥,社区就每个月向居民派发一

23、次有机肥,供大家 在栽花种草时使用;有更多需要的居民可以直接向社区提出,随时领取。由于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社区的居民更有动力参与垃圾分类。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不仅仅是让民众成为垃圾分类的执行者,也要吸引民众成为垃圾分类的传播者。比如可以邀请民众参观垃圾回收厂,邀请民众对垃圾分类建言献策让民众培养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摘编自张一琪来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8 月 27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民众以及清洁工就很少将垃圾

24、分类。B. 生活小区的垃圾桶没有分类标志也是造成民众不主动将垃圾分类的原因之一。C. 垃圾分类方式单一是造成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直接原因。D. 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并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投入资本制约着小城镇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从生活中居民实际处理垃圾存在的现象中分析出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原因。B. 材料二从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入手指出我国垃圾分类也需法治引领。C. 材料二既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也客观地分析了实施方案的利弊。D. 材料三采用递进式结构,逐层深入的论述了怎样才能进行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9. 请

25、结合材料概括推进垃圾分类有哪些具体措施?【答案】7. C 8. C 9. 对全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让每个人真正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并做到正常运转。建立健全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 项,偷换概念, “直接原因”错,应是“表面原因” 。故选 C。【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

26、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 项,“客观地分析了实施方案的利弊”错,没有分析“弊” 。故选 C。【9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要求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一方面,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理设施并维持正常运转需要较大投入;另一方面,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需大幅度提高 生活垃圾日常处理成本”“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为激励性质, 在督促个人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

27、性、惩罚性规定” “政府不仅要担负起自身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来一场垃 圾分类的全民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

28、补国子生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 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 所执。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 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 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讨中 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曰:“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

29、匡正,欲 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 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广, 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上曰:“江革果 能称职。 ”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 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 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

30、。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 家,以文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卒。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注: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后称帝。上:梁武帝。臧盾:人名。迮: 狭小。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节选自南史粱江革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B.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C.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D.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11. 下列对

31、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父艰”即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B. “国子生”又称国学生,指在国子学或国子监肄业的生员。一般为官员子弟。C.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最高长官称侍郎。D. “太守”秦朝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革痴迷读书。父亲去世后,家里虽然贫困,但他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 谢朓曾拜访他,他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沉醉于学习中不知寒冷。B. 江革刚强正直。面对元延明的软硬兼施,

32、江革始终不从。尚书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选举, 录用的人多不是合适的人,他总好有所褒贬。C. 江革廉洁守贫。他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他概不接受,乘船走时没有多余物品, 去世时身旁没有姬女侍从,家徒四壁。D. 江革政绩卓著。他在吴郡为官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监 管会稽时,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平息盗贼。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2)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臧盾性情软弱,不能纠正(或译为辅佐)武陵王,让你替代臧盾做事情(或译为辅佐武陵王)

33、。(2)到了会稽郡,江革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只靠官俸过日子,吃饭不超过两样菜肴。【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延明”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既久”修饰“囚执”不要断开。故选 D。【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

34、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 项, “最高长官称侍郎”错误,最高长官称“尚书” 。故选 C。【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D 项,“他在吴郡为官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监管会稽时,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平息盗贼”错误, “吴郡”与“会稽”颠倒。故选 D。【13 题详解】此题

35、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匡:纠正;以:让;行事:做事情;不受饷: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惟:只;资:过日子;兼味:两样菜肴。【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江革,字休映,济阳人。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孤苦无依,十分贫穷,读书的精力始 终没有表现出疲倦。

36、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他因为服丧有孝行而闻名。服丧期满,补为国子生。吏部侍郎谢朓 对他十分钦佩器重。谢朓曾经专门去拜访问候江革。当时天寒雪飘,只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 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 ,谢朓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脱下自己的棉衣给江革披上,又亲手割掉 一半毡子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去。 因为江革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他被委以广陵太守一职。当时江革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向来不习马 术,就乘船而回,结果被魏人俘获。魏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气,对他厚加接待。江革推托脚患疾病,不 向他施礼参拜。延明想杀害他,就让江革作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拘捕日久,没有心思为由推辞。延明又反复

37、逼迫他,要对他施加杖刑,他厉声说道:“江革活了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以死为幸,发誓不再为人执笔。 ” 延明知道这样做并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了杖刑,每天只给糙米三升,这些仅能保存性命而已。正巧魏帝请求 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皇上下诏说:“广陵太守江革能够临危不惧,可升任太尉。 ” 当时武陵王萧纪在东州,十分骄纵,武帝就召江革当面吩咐他说:“武陵王年少,而臧盾性情软弱,不能 纠正(辅佐)武陵王,让你替代臧盾(辅佐武陵王) ,这样的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 ”于是授予他折冲将 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江革的弟子属吏多在东州,听说江革到来,都沿道迎接恭候。到了会稽郡

38、, 江革不接受任何人的东西,只靠官俸过日子,吃饭不超过两样菜肴。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达 数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江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他的这些做法使人民安定,官吏 敬畏,全城震惊。武帝说:“江革果然很称职。 ”于是又任他为都官尚书。将要回京都,老百姓都为之不舍,赠 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收,只乘坐一条小船。此船船舱偏斜,在内不能安卧,有人对他说:“船舱不平衡,渡河 就很危险,应该用重物填充船舱(使之平稳) 。 ”江革没有什么物品,于是就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放在舱 内。 (由此可见)他是如此清贫。 不久他又监管吴郡。当时境内荒年歉收,盗贼公然横行。江革到郡上任

39、,百姓都担心他不能清除盗寇。江 革广施恩惠,公开推行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和官吏都能安居。 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选举,录用的人多不是合适的人。江革性情刚强正直,他总好有所褒贬,因 此被权贵所忌恨。于是他推辞有病返回家乡,以写文饮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去世。身旁没有姬女侍从,家 徒四壁,时人因此都很尊敬他!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注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 年)之后。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 之死后

40、,她曾随丈夫屏居青州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 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色黄而冠之以“轻”和“暗淡” ,说明它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人。B. 开头两句正面描绘了桂花,从第三句开始作者就生动地叙述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招人妒的原因。C. 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D. “骚人”指的是屈原。作者指责屈原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的缘故。15. 作者对桂花持怎样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审美观点?【答案】14. B

41、 15. 对桂花的态度: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芳香常飘人间。为桂花没有被屈原收入离骚鸣不平。作者的审美观点:作者推崇内在美。本词表现了词人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 “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 “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的推崇。【解析】【14 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42、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 “从第三句开始作者就生动地叙述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招人妒的原因”错误,展开了形象化地议论,而不是“叙述” ,表明了她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的态度。故选 B。【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概括诗人对桂花的态度,根据诗中的“自是花中第一流”分析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根据“何事当年不见收”分析为桂花没有被屈原收入离骚鸣不平。然后根据“情疏迹远只香留

43、” “何须浅碧深红色”分析作者对于内在美的推崇的审美观点。【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两句是“_,_” 。(2)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以“鸟” “云”喻说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的两句是 “_,_”

44、 。(3)李煜虞美人中抒发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绪的两句是“_,_” 。【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云无心以出岫 (4). 鸟倦飞而知还 (5). 问君能有几多愁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覆压” “岫”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的。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 史

45、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 ,层层叠叠的 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漏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 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 ,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 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千钧一发顿然醒悟,岂 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 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度你到更遥远的高 山草甸、原始森林。 (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 。浩劫与创伤、不

46、 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 的 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刀锋上凌厉的时光,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下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B.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下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山梁便是桥面C. 桥面便是山梁,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下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D.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下便是滔滔流水、万丈深渊,桥面便是山梁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密密麻麻 醍醐灌顶 触目皆是 穿凿附会B. 密密匝匝

47、醍醐灌顶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C. 密密麻麻 高屋建瓴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D. 密密匝匝 高屋建瓴 触目皆是 穿凿附会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刀锋碰到了凌厉时光的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B.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C.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时光碰到了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D.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凌厉的时光碰到了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答案】17. A 18. B 19. B【解析】【17 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

48、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文中括号承前文山体自然形成“天生拱桥”可知下句的主语仍然和“山”有关,故选 A。【18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密密麻麻”形容非常的密集。 “密密匝匝”多指草木很稠密的样子。根据“葳蕤的植被,把山 体包裹得”这一语境,应选“密密匝匝” ,故排除 A、C 项。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醍醐灌顶”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根据前文“当头的棒喝” ,应用“醍醐灌顶” 。故排除

49、D 项。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勉强比附。故选 B。【19 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B 项,这是一个比喻句,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为“目光碰到了刀锋” ,而不是“目光碰到了时光” , “凌厉”应该是“刀锋” 。故选 B。【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20.下面是某人在朋友圈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