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216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 ”他旨在说明A. 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B. 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 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D. 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来看,枝干和主干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附属关系,但是各自的结构却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宗法制下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松散

2、的政治结构,中央地方的模式不是材料所叙述的情况;C 选项错误,郡县制下地方完全听从中央的调遣;D 选项错误,这与行省制的模式不同。2.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 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 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 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答案】A【解析】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其它选项可使用排除法。3.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

3、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 ”与此诗有关的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鸦片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可知描述的是辽东战役和环海海战。 “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中国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避战自保”最终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考点: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4.1694 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

4、中大受欢迎。这说明当时英国A.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B.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C. 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D. 光荣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等措施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这是由于光荣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工业革命的经济雄础已经形成方面的信息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没有明确的信息表明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是在 18 世纪而非 1694

5、 年,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做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即回答的并非所问的问题,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5.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 汉代益州郡 B. 唐代扬州C. 宋代扬州 D. 元代顺宁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演变中存在一个规律即“中央的权力越

6、来越大、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小”,根据这个规律越靠后的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级别越低、权力也越来越小,汉代(州)郡县,郡为一级(或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州为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元代省路府州县,府为三级地方行政区划,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 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级别6.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

7、指联邦政体B. 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C. “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D. 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1787 年美国宪法确立的“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总统共和政体,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不是政体,A 错误;分权和制衡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之一,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说明“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反映的是“分权与制衡”的特征,故 C 正确;由“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可知,美国不是以议会为

8、中心,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 ,联系所学美国 1787 年宪法的知识分析解答。7.1851 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A. 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 资政新篇的实施C.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 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运用能力。由已学知识分析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之所以说是民主革命先声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回答,故项正确;首次错误;中是向资本主义学习;说法正确,但不能反映“近代中

9、国民主革命的先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8.“公平公正” “有教无类”成为 2013 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A. 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B. 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C. 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D.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A 项中“按嫡庶”、B 项中“按道德声望”、C 项中 “按门第出身”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公平公正”

10、不符,故排除;D 项中“按考试成绩”体现了“公平公正” ,故本题应选 D 项。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 (中国)新政府 24 个部长中的 11 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 “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 。这说明A. 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B. 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了条件C.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 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答案】C【解析】题文材料反映的是新政府刚成立时期的情况。A 项错误,人大制度是在 1954 年确立,1954 年召开了

11、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纷纷成立的;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场景,体现了政协制度已经成立;D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0.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 商业征服B. 文化同化C. 宗教皈依D. 财富侵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项,商业征服说不上,罗马的商业没有被希腊人垄断。C 项,宗教罗马人最后皈依基督教,而基督教不来源于希

12、腊。D 项,财富侵蚀也说不上,在君士坦丁迁都前意大利本土还是很富的。B 项,罗马人在一定程度上很认可希腊人的文化,在前期,拉丁文是日常通用语言,而希腊文则是学者钟爱的语言。后期,希腊文化几乎把整个东罗马地区全控制下来了。因此选 B考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影响11.德国教授施奈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则明确表示,苏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这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A. 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B. 是美国进行直接干预的结果C. 根源是美苏争霸D. 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答案】A【解析

1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美国插手遏制起了作用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和平演变” ,导致苏联解体,故 A 正确;“和平演变”并不等于直接干预,故 B 排除;材料未涉及美苏争霸的信息,故 C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戈尔巴乔夫改革,故 D 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再结合苏联解体的外因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A.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B.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C. 通过立法防灾治灾D. 强调遵循自然

14、规律【答案】A【解析】题中所说的不能擅自改变雨水的流道,是为了避免影响到邻人的家庭利益,体现了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利益,故 D 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13.顾炎武说:“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 分封制是一种落后的政治制度B. 郡县制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C. 顾炎武没有历史地看问题D. 分封制带来诸侯的兼并,郡县制造成统治者专制腐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所带来的专主要是,诸侯势力过大,地方权重,中央权轻,中央无法控制地方,而郡县制虽然避免了地方诸侯割据的局面,但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一人手中,就极易造成中央的腐败以及暴政(秦、隋都是

15、典型的例子)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4.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A. 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B. 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C. 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D. 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南北方对奴隶不同看法,并没有说明要求存废奴隶制度,故 A 项错误;“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 ”说明北方反对奴隶按照一个人口计算,

16、而南方主张奴隶按一个人口计算,国会席位按人口比例分配,故 B 项正确;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在奴隶人身上,不是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故 C 项错误;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不是南北方矛盾,故 D 项错误。本题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A. 形式上最早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B. 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C. 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D. 规定“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民

17、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其“革命性”指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 民主性”指的是采用“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选 D。A 项并不能体现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排除; 临时约法并没有规定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B 项错误;临时约法 颁布后,被袁世凯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被废除,C 项不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易错警示】 临时约法否定了封建专制,是为了约束袁世凯的权力,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现实针对性;约法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但是约法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

18、“民生”的土地问题,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16.1919 年 6 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 ”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 ”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 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B. 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C. 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D. 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

19、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和“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可知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C项正确;时评不一定是记者亲历见证,且时评代表个人观点,其叙述不一定准确,排除A;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的日记,属于个人行为,其记述不一定真实,排除 B;日记也可能是真实的,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说法有误,排除 D。所以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17.有人说:“希腊文明的产生,恰恰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这句话当中的“人和”因素指的是古希腊的A

20、. 海外移民B. 奴隶众多C. 文化交融D. 城邦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希腊文明产生历史条件的认识。题干强调的“人和”不是希腊居民数量的简单总和,而是城邦制度下的公民集体。ABC 分别从居民迁移、奴隶数量和文化内涵的角度解释成因,显然与题意有偏差。D 揭示了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积极影响,故选 D。18.学习了两极世界的形成之后,就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 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B. 导致美苏一直断绝关系C. 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D.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极对峙导致了德国与朝鲜的分裂,

21、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美苏一直断绝关系”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错误,符合题意;美苏两极对峙也导致世界局部地区战争不断,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美苏冷战,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19.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官民,自不得提书夷 。 ”材料表明A. 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B. 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C. 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D. 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条约内容里说“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官民,自不得提书夷” ,其中的“自不得提书” 可以看出这不是中国方面主动的行为,

22、所以应该是被迫的改变,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英天津条约20.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B.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C. 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可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只有在隋唐以后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不是由于重视教育才

23、采取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A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对官员的选拔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官员的控制和管理,选官权收归中央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21.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 ,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 ”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A. 主权在民的民主B. 最直接

24、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C. 城邦式的直接民主D.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在古希腊、罗马,野蛮人、奴隶、被保护民、罗马的臣民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体现出其民主的局限性。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局限性,与主权在民的民主不符合,故 A 项错误;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局限性表明,这种民主并非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城邦式的直接民主形式无关,故 C 项错误;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局限性,反映出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名师点睛】古希腊和罗马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25、“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在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下,希腊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罗马帝国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它们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所以这一专题始终是考试命题的重要章节。2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其依据是A. 清政府已无力反抗外来侵略B. 清政府反对李鸿章交战日本的主张C. 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D. 实力悬殊导致中国甲午战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救国救民意识没有觉

26、醒。A 项不符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日本侵略反抗的史实;B 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排除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23.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答案】A【解析】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

27、裂,维护国家统一,故 A 选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替代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故排除 B 选项;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变化,排除 C 选项;土地私有制替代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排除 D 选项。24.面对红卫兵的侮辱和迫害,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但宪法也未能对刘少奇起保护作用。这说明当时A. 党内出现修正主义B.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C. 宪法过时亟待修改D. 民主监督成一纸空文【答案】B【解析】【详解】 “文革”期间,宪法也未能对刘少奇起保护作用。这说明当时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 B

28、正确;刘少奇受迫害与党内出现修正主义没有直接联系,故 A 排除;宪法并不是过时,而是法制遭到破坏,故 C 排除;民主监督成一纸空文,此说法过于片面,材料主旨是强调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 D 排除。2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南京条约“二十一条”马关条约辛丑条约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南京条约中涉及到的五口通商中宁波就是浙江省的城市,所以与之有关。 “二十一条”与浙江省无关系。 马关条约中涉及到了杭州,杭州是浙江省的城市,所以与之有关。 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到割地问题,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

29、主革命1840-1900 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不平等条约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26.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嬴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材料二 黑格尔(1822 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

30、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

31、组织。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专制落后的观点。论证角度一: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角度二:中央集权加强,限制了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角度三:专制制度是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四:君主专制下,统治者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小结:(略)示例二: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的看法。论证角度一: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的

32、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角度二: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三: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角度四: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小结:(略)【解析】【详解】学生解答此题首先从材料中总结出观点,根据材料可知分为两种观点,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落后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合理性与优越性。然后考生可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应该从多角度进行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选择“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专制落后”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

33、端、阻碍新经济因素萌芽发展、文化专制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例如选择“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封建社会繁荣方面分析作答。2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材料二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

34、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2001 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请完成:(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有何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苏联、俄罗斯建立这种外交关系的基本出发点。(2)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矛头指向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不针对第三国” 。试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 (1)

35、关系:材料一表明中苏之间是同盟关系;材料二表明中俄之间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出发点:结成同盟是为了防范帝国主义的侵略,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创造条件;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为了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为改革开放赢得稳定的社会环境。(2)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社会主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解析】【详解】 (1)不同,据材料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同盟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方面分析中国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有何明显不同。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方面说明中国与苏联外交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从地区和世界和平、改革开放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说明中国与俄罗斯建立这种外交关系的基本出发点。(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大阵营对峙、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形势、时代潮流等方面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矛头指向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开学考试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