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一轮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含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734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一轮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一轮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一轮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一轮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一轮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区域内,上游河段水位与下游河段水位的差值可能是( )A1 500 B2 000C3 500 D4 5002M 河段与 N 河段降水量的差异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AM 河段大于 N 河段,M 受西风影响,降水多BM 河段大于 N 河段,M 河谷多对流雨CM 河段小于 N 河段,M 离海洋远,降水少DM 河段小于 N 河段,N 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解析:1.C 2.D 第 1 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相邻等高距为 1 000 m;上游河段水位范围为 4 000 至 5 0

2、00 m 之间,下游河段水位范围为 1 0002 000 m,所以上游河段与下游河段水位的差值为 2 000 至 4 000 之间,故选项 C 正确。第 2 题,图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大峡谷南部 N 河段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M 河段受地形的阻挡,降水量少,故选项 D 正确。(2018启东中学测试)读某地等高线 (单位:m)地形图,回答 34 题。3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处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C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D位于山脊,风力太大4处修建了水泥

3、厂,其原料主要来自处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3.C 4.A 第 3 题,处位于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因此不能作为野外宿营地。第 4 题,该地修建的公路是为了运输水泥厂原料,山区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建,路面坡度小,车辆行驶中起伏小,且修建公路的工程量较小,因此甲线路比较合理。(2013四川高考)如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 30 m。读图回答 56 题。5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C山脊 D山顶6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

4、差可能是( )A156 m B178 mC220 m D255 m解析:5.B 6.C 第 5 题,林木密集区应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山谷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为林木密集区。第 6 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 H(n 1)d ,相邻间等高线条数为 7 条,等高距为 30 m,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 180240 m 之间。(2018启东中学测试)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75 mB点位于点的正东方向C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 L1 线绘制

5、的D乙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 L2 线绘制的解析:选 D 两点相对高度大于 25 m、小于 75 m,则 A 错误;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点位于点的东北方,则 B 错误。剖面图中最高点海拔超过 1 200 m,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 25 m,L 1 穿过区域最高处低于 1 200 m、L 2 穿过区域最高处高于 1 200 m,则该剖面图是依据 L2 绘制的,故 D 正确。(2018高邮调研)构造等高线是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直观反映岩层的形态。如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题。8图中该岩层在甲处的埋藏深度可能是( )A

6、280 m B360 mC420 m D480 m解析:选 A 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的海拔为 60 m,对应地表的海拔为 300400 m 之间,那么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 240340 m 之间。二、双项选择题(2018淮安调研)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如图是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910 题。9博斯腾湖湖岸较陡的是( )A东岸 B南岸C西岸 D北岸10导致该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开都河水量减少 B蒸发加剧C孔雀河水量增加 D围湖造田解析:9.AB 10.AB 第 9 题,湖泊最高水位线与最低水位线越密集,说明其坡度越大;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湖

7、泊的东岸和南岸水位线密集,坡度较大。所以 A、B 两项正确。第 10 题,根据等高线判断出开都河河水注入湖泊,孔雀河从湖泊中流出。开都河水量减少使得进入湖泊的淡水量减少,对湖泊盐度稀释作用减弱;加上蒸发变强,所以导致该湖演变成微咸水湖,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稀少,当地沙漠广布,不适合围湖造田。(2018南通调研)如图为北半球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甲处海拔 800 m,植被属常绿硬叶林,等高距为 50 m。读图完成 1112 题。11图示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 )A280 m B305 mC396 m D430 m12甲、乙两处( )A位于山脊的南侧 B植被不可能相同C降水甲处多于乙处

8、 D热量乙处少于甲处解析:11.BC 12.CD 第 11 题,根据材料,图中等高距为 50 m。图中陡崖处有 7 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 H(n 1)d,可以算出高差为 300H400。第 12 题,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指向标判断,甲位于山脊的南侧,乙位于山脊的北侧,A错。甲地海拔约 800 m,乙地海拔约 900 m,差异不大,所以植被可能相同,B 错。甲处是北半球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控制时甲位于迎风坡,多雨,乙在背风坡,少雨。所以降水甲处多于乙处,C 对。图示区域在北半球,南侧是阳坡,北侧是阴坡,乙在阴坡,所以热量乙处少于甲处,D 对。三、综合题13下图

9、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2)写出大青山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若站在大青山山顶能否看到李村?简述理由。(3)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4)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解析:第(1)题,量出两桥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结合图右上角所给的比例尺,可计算出河流流程。第(2) 题,先分别判断大青山山顶与李村的海拔范围,然后就可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判断两地之间能否可以通视,只要看一下两者之间有无高山和高大的山脊阻挡视线即可。第(3)题,根据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可以判断出该线路的坡度较缓。第(4

10、) 题,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的数值分布特征可知,该地北高南低。答案:(1)1 0001 200 m 。(2)250350 m 之间。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3)该路段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4)地势北高南低。14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如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 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C 处有一石碑“河源” 。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 C

11、处,另一位同学站在 E 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 D 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 DE、GH 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 GH 剖面的是_,请在两图中标出 GH 和 DE 的交点 I。(4)两位同学分别在 A、B 两地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第(2)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第(3)题,G 、H 两处等

12、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从 G 到 H 海拔是先升高再降低,故选 。GH 和 DE 的交点 I为 GH 间的最高点,DE 间的最低点。第(4) 题,图中等高距为 100 m,所以 B 处海拔为 700 m,A 处海拔为 1 200 m,两地垂直高差为 500 m,在近地面,海拔每升高 1 000 m,气温下降约 6 ,故两地之间相差约 3 。答案:(1)画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 C 处的同学,因为 C、D 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 E 处的同学,因为D、E 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3) 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 。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 500 m,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 1 000 m,气温下降约 6 ,故两地之间温差约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