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 十五 5.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7325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 十五 5.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 十五 5.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 十五 5.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 十五 5.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 十五 5.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提升作业 十五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 20152049 年抚养比变化图(预测)。据此完成 1、2 题。1.图中 20152025 年少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形成的政策原因及引起的后果是 ( )A.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增长模式变为过渡模式B.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C.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会变慢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总抚养比会上升2.图中信息反映了 ( )A.在 2029 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主要受少年抚养比变化的影响B.少年抚养比在 2025 年后呈持续下降趋势C.203

2、0 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主要抚养将由少年人口转向老年人口D.总抚养比的变化与少年抚养比的变化息息相关【解析】1 选 D,2 选 C。第 1 题,我国在 2015 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导致少年抚养比上升,所以会导致人口总抚养比上升。第 2 题,总抚养比的变化基本上与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同步;2030 年后老年抚养比开始大于少年抚养比。(2018保定模拟)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据此完成 3、4 题。91340127年份(年) 2015 2020 2030人口总数(亿) 13.7 14.2 14.5生育率(%) 1

3、.51.6 1.8 1.8出生人口性别比(100 女孩)113.5 112 107人均预期寿命(岁) 76.3 77.3 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6.1 60 703. 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 ( )A.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4. 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为( )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 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 B. C.D.【解析】3 选 A,4 选 B。第 3 题,读表可知,我国人口性别比自 2015年的 113

4、.5 下降到 2020 年的 112,到 2030 年下降到 107,说明性别比趋于平衡。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人口趋于老年化。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升高。生育率自 2020 年到 2030 年间没有变化,而死亡率升高,自然增长率应当降低。第 4 题,读表可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劳动力比例降低,农村劳动力短缺,会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劳动力年龄增加;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居住,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由于农村人口比例降低,农村少年儿童数量减少,学校布局更加稀疏,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延长。(2018太原模拟)下表为

5、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环境承载力表(含预测)。读表,完成 5、6 题。年份人口(万人)人均消费粮食(kg/年)人均耕地(hm 2)可承载人口数(万人)2010 3 471 400 0.123 2 5872015 3 562 450 0.121 2 4032020 3 654 500 0.120 2 2175.材料所示山西耕地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 ( )A.人口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 C.土地资源减少D.科技进步6.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 )A.鼓励人口外迁 B.降低山西开放程度C.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 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解析】5 选 B

6、,6 选 C。第 5 题,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材料所示时间段,人均耕地资源减少,但耕地资源总量增加。第 6 题,山西实际人口数超过耕地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够利用山西以外的资源的缘故,故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应扩大开放程度。鼓励人口外迁不现实,降低生活标准不符合社会文化准则。7. (2018宜宾模拟)读下图和材料,完成问题。91340128材料一 西宁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青海省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数据。年份(年 )人口数量(万人)014 岁比重(%)1564 岁比重(%)65 岁以上比重(

7、%)2000 518.15 26.62% 69.05% 4.33%2010 562.67 20.92% 72.78% 6.30%(1)分析西宁市环境承载力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 20002010 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较低,但西宁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作为青海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比本省其他城市优越。第(2)题,表中数值反映青海省的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答案:(1)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科技发展水平较高。(2)出生

8、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2018天津联考)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移民人口政策的实施 资源十分匮乏A. B.C. D.【解析】1 选 D,2 选 B。第 1 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9、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第 2 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和限制人口出生率,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故正确;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2018长沙模拟)补偿性生育是指“补偿”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压制的生育需求。下图为我国 19492015 年出生人口变化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进程表。据此完成 35 题。时间 人口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鼓励生育1971 年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2 年计划生育

10、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07 年 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展开调研2013 年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2016 年 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3.下列关于图中三次婴儿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高,但自然增长率极低B.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好转,补偿性生育所致C.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的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少,人口流动大,对生育影响大D.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第三次婴儿潮4.约 10 年前,不少学者曾预言 2010 年尤其是 2013 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理由可能是 ( )人口生育惯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经

11、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条件的极大改善A. B. C.D.5.从目前情况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如期出现,原因可能是 ( )生育观念的改变受人口政策的影响抚养成本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A. B. C.D.【解析】3 选 B,4 选 A,5 选 B 。第 3 题,由表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当时人口生育率高,自然增长率也高,出生婴儿少,主要是因为人口基数小;第二次婴儿潮时期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已过,经济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补偿性生育所致;第三次婴儿潮时期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相应的育龄妇女人数也较多;由于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故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第 4 题,受生

12、物学规律的影响,人口每隔 20 年左右会出现一次生育期,形成一定的生育规律,即人口生育惯性会促成婴儿潮的出现;相对原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而言,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会使生育率增加,可能导致新的婴儿潮出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条件总体较好,故对婴儿潮的形成影响不大。第 5 题,“单独二孩”政策会使生育率增加,可能导致新的婴儿潮出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可能影响极个别生育期女性就业的行业,但几乎不影响婴儿潮的出现;生育观念的改变、抚养成本的提高会使人们不愿意多生孩子。6.(能力挑战题)(2018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1340129材料一 19822010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 100 名女

13、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变化折线图。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0 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 亿,超过 60 岁的老年人口为 1.776 亿,约占总人口的 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 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 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材料三 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表。(1)指出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以及该人口问题会带来的主要影响。(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3)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

14、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并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第(2)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可结合材料来分析。第(3)题,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描述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答案:(1)人口问题: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主要影响: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影响。(2)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3)区域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中、西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晚。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