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1.《世说新语》三则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718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1.《世说新语》三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教材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1.《世说新语》三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教材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1.《世说新语》三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教材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1.《世说新语》三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教材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1.《世说新语》三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外拓展,21 世说新语三则,导入新课,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知道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

2、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走进作者,讲授新课,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集。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 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 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相关介绍,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谢太傅 差可拟 柳絮雪骤 无奕女,y,f,ch,n,x,zhu,字词积累,讲授新课,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

3、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整体感知,讲授新课,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讲授新课,谢太傅寒雪日内 集,与儿 女讲论文义。俄 而雪骤, 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家庭聚会,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一会儿,紧,急速,高兴的样子,什么,像,大致

4、,差不多,相比,比不上,不如,是,就是,讲授新课,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课文翻译,讲授新课,精读课文 细节感知,讲授新课,“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 ,事件 等要素。,寒雪日,内集,家里人(儿女),讲论文义,重点解读,讲授新课,研读课文 1、“公大笑乐

5、”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讲授新课,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两种理解: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讲授新课,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

6、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讲授新课,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讲授新课,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融洽、欢快、轻松、温馨,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咏雪,撒盐,形似,意蕴,柳絮,板书设计,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课外拓展,读出意趣-想象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兄子、兄女们的讨论,请你发挥想象,试着用文言句式对大雪纷纷扬扬的景象作生

7、动描述。,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道旁李树,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整体感知,讲授新课,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曾经,许多,压断枝条,争着,跑,讲授新课,王戎,他7岁时和曾经几个小朋友(一道)游玩。他们看到路边(一棵)李树上长着许多果实,(几乎)把树的枝条都要压断了。几个小朋友争着跑去采摘李子,独独小王戎不去。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工戎回答说:“树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子,(

8、方便人采而人们却不去采,看来这果子一定不好吃),这一定是苦李吧!”(有人拿个李子来尝一尝),果然是苦的。,课文翻译,讲授新课,精读课文 细节感知,讲授新课,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果?,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完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重点解读,讲授新课,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怎样的孩子?,聪颖,机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古今异义:,尝,古义:,今义:,曾经,品尝,走,古义:,今义:,跑,行走,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复裈,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

9、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夹裤,裈:裤子。,整体感知,讲授新课,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及其、非常,到了,短袄,亲自缝纫短袄,穿,过一些日子,暂且,拿,只是,已经,也,因此、所以,对感到惊奇,国家的栋梁之才,原因,讲授新课,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

10、严冬的时候,只得到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课文翻译,讲授新课,精读课文 细节感知,讲授新课,1.文中的通假字,(1)至 大 寒,止 得 襦。,(2)且 著 襦,寻 作 复 裈。,止:通“只”,只是、只有,著:通“着”,穿,重点解读,讲授新课,2.古今异义:,寻,古义:,今义:,过一些日子,

11、寻找,3.词类活用:,母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讲授新课,4.韩康伯说“火在熨斗中而柄热”是什么意思?,比喻上身穿暖和了,下身就不会冷了。,5.母亲认为韩康伯“异”的原因是什么?,母亲认为他小小年纪就能类比恰当,就能替大人着想,为家庭分忧,觉得他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讲授新课,6.韩康伯说有了褥就不会冷了,是这样吗?如果不是这样,你怎样看待他说的谎言?,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的物质生活的贫乏,对于普通人来说,穷到没有裤子穿是事实。其次,古代非常重视“孝道”,子女对母亲不能提出过分的要求,这也是一种美德。,课堂小结,阅读三篇短文,概述短文的内容。咏雪叙述东晋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谢氏家族浓厚的文化氛围,赞扬古代才女谢道韫的机智。道旁李树通过王戎对道旁李树(采摘很方便)“多子”(果实多)而无人采摘这一情况的正确判断与推理,赞扬王戎年少聪明,善于开动脑筋,性格沉稳。复裈通过记叙韩康伯小时婉拒母亲在生活艰难中再给他做夹裤的事,赞扬了韩康伯从小便懂得体谅家人美德;又能即兴用比喻说事,表现他的智慧过人。,课外拓展,读了这三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说看!,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鄂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