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名校同步练习(教师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1695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创造性思维》名校同步练习(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创造性思维》名校同步练习(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创造性思维》名校同步练习(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谈创造性思维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 d 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籁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根深 d(蒂) 固 路径(j ng) 汲取 (j)(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籁” ,这个字的

2、正确写法是“赖 ”。(3)文中“孜孜不倦”中“孜孜”的意思是:勤勉、不懈怠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难道只有一个吗?2选出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A )(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_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A放弃 探求 缺乏B丢弃 探求 缺少C抛弃 探究 缺乏D放弃 探索 缺欠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

3、凡成功人士必定有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B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 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了。C几千年来“养儿防老” “多子多福 ”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至今仍是根深蒂固。D武大靖 2018 平昌冬奥会男子 500 米短道速滑的冠军奖杯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解析:B.“不言而喻”是指不用说就明白了,形容道理很明显。这里用来形容熟知别人的故事不恰当。)4下面文段中,第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语文学习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你们不必受

4、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1)第句修改意见:把“搭建”改为“提供” 。(2)第句修改意见: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5文章最后两段是如何进行说理的?【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先用“由此看来”一词承接上文,进行总结,指出“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 。接着,进一步肯定“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并指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便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最后的假设性语句,使人们容易

5、接受,极富启发性。6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进步不断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你班正在开展以“走进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读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新闻标题。(20 字以内)示例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2017 年 12 月 5 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在闭幕式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门发来贺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就进一步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发表了重要主张,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大会期间,与会中外嘉宾围绕“发展数字经

6、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在 20 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分论坛上,积极贡献思想智慧、展示创新成就、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会首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7总结历史成就,分析现状特点,展望趋势远景,为各国更好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大会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来自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一批最新尖端成果集中亮相,让大会成为全球互联网顶尖科技的汇聚地和风向标。(2)创新应该有发散性思维。仔细观察右边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 ,你会有哪些联想和想象?请写出两点来。

7、示例我想起了“互联网”中的“互”字, “互”的上下两笔以中国毛笔书法来表现,既点明互联网的主题,又给人空间上的视觉张力感;标志整体形状像一只眼睛,让人感觉互联网好像人的第三只眼睛,通过互联网这只眼睛,人们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逆向思维的力量陆 明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思维为你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 ”所以说,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

8、功的例子。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顿时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许能蒙混过关,但那是在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还将其命名为“凤尾裙” 。一下子, “凤尾裙”成了畅销货,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了名。逆向思维常常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良好的商机。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

9、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产生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多做逆向思维能使思维更加灵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传统的动物园内,无精打采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让人参观。然而有人反过来想,把人关在活动的“笼子”里( 汽车中) ,不是可以更真实地欣赏大自然中动物的面貌吗?于是,随着这种观赏猛兽动物方式的创新,野生动物园应运而生。在工作中如果能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每一

10、种文化、行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习惯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会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却是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合力作战,不就威力强大了吗?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力量。(选自思维与智慧 ,有删改)7本文的中心论

11、点是什么?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8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9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强调人们不应局限于传统思维,逆向思维往往能产生巨大力量,以此强化中心论点;结构上:点明题目,与开头相照应,总结全文。10本文与课文都启示我们在求知的时候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举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示例一 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电梯速度太慢 ,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于是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

12、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电梯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示例二大人切苹果一直习惯于竖着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星。示例三 爱迪生在科学试验中, 偶然发现声音引起振动,就反过来推想能不能把振动还原成声音,于是发明了留声机。苏建敏换个角度看问题肖毅森从拴象说开去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典型例题】说说课文围绕中心论点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参考答案】首先,开头两段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接着,从“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四个方面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指出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技法点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1紧扣中心论点。紧抓中心论点,依照“何处提出 怎样论证”或“怎样论证推导出中心论点”的思路进行分析。2.言之有序。遵循“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的答题思路。【习题链接】见“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T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