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1512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年青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肩

2、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从渠道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 。因此,必须着力加强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自办媒介融合产品的建设。一方面,在平日里,上述网络传播渠道需要尽可能积累订阅、关注、下载的用户,这样舆情一旦出现,便有更多民众能关注到该媒体的发声;另一方面,在事件发生时,这些主流媒体的网络渠道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使得自己所发之声被最大量的民众分享、传播,形成微博、朋友圈、微信群等的“刷屏”之势,以实现网络舆论正向引导。从功能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

3、体的舆情矫正方式建设。当前主流媒体除了利用网络传播渠道,还需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介矫正舆情,聚焦于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的全面、拓展报道,矫正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零散化;二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评论,以诚心正意的正向观点,矫正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三是对舆论事件进行信息核实,务求客观、公正,矫正网络舆论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主流媒体将公正、客观、深刻的观点尽全力传播开来,同时又要避免制造主流媒体与网络舆论场的观点对立,避免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从时机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策略建设。主流媒体需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提高选择

4、“适当”传播时机的能力。具体而言,根据事件的不同,主流媒体要么第一时间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强调“快” ;要么找准适当的时间点出击,强调“巧” 。同时,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从内容来说,必须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艺术思维。主流媒体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时的“贴近性” ,更加接地气,祛除宣教气,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主体,使信息包装和传播更加符合民众的心理接受机制。例如,注意提供丰富而可信的信息,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解读,引领积极而有益的思考,回归常识,走向亲润。从机制来说,媒体监管部门需为主流媒体提供舆情引导空间。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建议监管部门

5、以更宽松的姿态、更开放的政策、更包容的规则,监管并服务主流媒体。首先,就提升传播时效性而言,媒体监管部门亟需提高信息审核速度,避免由于层层把关而导致传播时机的丧失。其次,就提升传播透明度而言,媒体监管部门需要提高对内容审核的宽松度,避免由于传播内容过于保守和有限,而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微弱。总之,政府传媒监管服务需要逐渐走向一种“自觉” ,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到融媒时代主流媒体社会角色的变化,勇于革新。(摘编自刘俊、胡智锋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主流媒体发展面临困境,新媒体发展迅速,新旧媒体的融合应运而生。B. 加强主流媒体

6、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 “网络发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C. 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都需要主流媒体的舆情矫正。D. 提高舆论引导的“贴近性 ”,就是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的主体,走向亲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主流媒体肩负的责任入手,论证了媒介融合时代提升舆论引导力的路径。B. 文章从功能角度提出的主流媒体舆情矫正的三种方式,是按照并列顺序展开的。C. 文章指出主流媒体选择传播的时机要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关系进行了论证。D. 文章从机制上阐述媒体监督部门应勇于革新的立场,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7、是A. 主流媒体发声受到民众关注并呈 “刷屏”之势,网络舆论正向引导就可能实现。B. 主流媒体矫正舆情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C. 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快” 且“巧”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 。D. 监管部门如果以“自觉” 的方式监管并服务主流媒体,就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答案】1. C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

8、眼。A 项, “传统主流媒体发展面临困境,新媒体发展迅速,新旧媒体的融合应运而生”错误。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肩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是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B 项, “网络发声 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错误。结合“从渠道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 ”分析可知,是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 。D

9、项, “就是”以偏概全,结合“主流媒体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时的贴近性 ,更加接地气,祛除宣教气,切实将民众视为对话主体,使信息包装和传播更加符合民众的心理接受机制”等分析可知,提高舆论引导的“贴近性”的方式有很多。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

10、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 “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结合“从时机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策略建设。主流媒体需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

11、巩固传播效果”分析可知,主要讲要么强调“快” ,要么强调“巧” ,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 “要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 “主流媒体第一时间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错误。结合“主流媒体需要认真研究传播规律,提高选择适当传播时机的能力。具体而言,根据事件的不同,主流媒体要么第

12、一时间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强调快 ;要么找准适当的时间点出击,强调巧 。同时,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分析,应该是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结合“巧”传播,跟踪各传播阶段的舆论动向,以持续巩固传播效果。故选 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我国已建立肿瘤登记年报制度,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癌症患者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在加大癌症防治用药保障力度方面,我国已将临床急需的 12 种抗肿瘤新药纳入 2018 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针对抗癌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

13、林表示,抗癌药进入医保只是第一步,对患者来说怎么尽快用上谈判药品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医保局明确谈判药品费用不占原来医保总额预算,明确各定点医疗机构不得以“药占比”影响抗癌药的使用。2019 年,我国将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癌药价格。国家医保局将以切实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为目标,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核心,做好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救命救急的好药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不断提升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摘编自吴佳佳今年将有更多救命救急药进医保 , 经济日报2019 年 2 月 20 日)

14、材料二:今年国家医保局正在全力以赴抓紧改革现行的医保目录管理办法,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目录调整要充分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要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具体来说,需要按照医保基本的要求,重点考虑癌症和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用药、慢性疾病用药和儿童疾病用药,这些药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目录调整也不能只进不出,否则不可持续。所以对于经过专家严格审定、不具备条件的药品也要调出目录。总的来说,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优化目录结构,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以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难和用药责问题。谈及医保骗保问题,胡静林回应说,当前医保骗保问题严重,相当普遍。打击骗保是今年医保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 9 月,国家医

15、保局就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目前,专项行动查处违规机构 6.6 万家,违规参保个人 2.4 万人,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还要持续发力,出重拳,打硬仗。要加大打击力度,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要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抽检、飞检的频率:要加大曝光力度。用好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用好第三方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监管,对医保系统内部参与骗保的不法分子严厉查处,绝不姑息。(摘编自甘贝贝、王潇雨让更多救命救急药进医保 , 中国健康报2019 年 3 月 4 日)材料三:无论罕见病还是慢性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的疾病就是大病。生物制剂是目前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16、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利用医保机制来承担惠及更多患者的社会责任,发挥医保机制对全社会医学生态的科学导向作用,鼓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使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2 月 11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境内外抗癌新药注册审批,组织专家遴选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完善进口政策,促进境外新药在境内同步上市。畅通临床急需抗癌药的临时进口渠道。对百姓而言,这是个极大利好。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摸索建立动态调整的机制。要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实现临床推荐、行业协会与企业申请相结合的遴选办法,尽快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

17、水平之间的差距。当前,国家急需建立一个“做好药、得好报”的机制。未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至更多领域,以实现“企业定时报批、医保定时评审、达到要求的定时更新” 。随着我国激励创新药研发、便利新药上市等系列措施的稳步推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方能加快面世。(摘编自陈芳、张泉你关心的救命救急药加急进入医保目录 , 新华网2019 年 3 月 16 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建立肿瘤登记年报制度,我国已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癌症患者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B. 让患者尽快用上谈判药品是保证抗癌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为此国家医保局明确谈判药品费用不

18、占原来医保总额预算。C. 医保目录调整能进能出,既可持续,又可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从而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难和用药贵问题。D. 只要建立动态调整的机制,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就可以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水平之间的差距。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实施“三个加大”和“三个用好 ”,严厉查处参与骗保的不法分子,有利于持续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B. 做好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可以更加优化医保目录结构,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C. 作为目前治疗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生物制剂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

19、,最大限度地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D. 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将惠及更多患者,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6. 怎样有效推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及早惠及更多患者?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D 5. C 6. 不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救命救急的好药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救命救急的好药的价格。严厉查处打击欺诈骗保的不法分子,保证好药能够惠及真正的患者。激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便利新药上市。【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20、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 项, “只要就”错误。结合“要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实现临床推荐、行业协会与企业申请相结合的遴选办法,尽快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水平之间的差距”等分析可知, “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故选 D。【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 项

21、, “生物制剂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错误。结合“生物制剂是目前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文是假设“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 ,选项改为“能够”了。故选 C。【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

22、答。结合“总的来说,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优化目录结构,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以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难和用药责问题”分析可知,不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救命救急的好药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结合“我国将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癌药价格”分析,通过准入谈判、以量换价,降低抗救命救急的好药的价格;结合“要加大打击力度,继续开展专项治理:要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抽检、飞检的频率:要加大曝光力度。用好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用好第三方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监管,对医保系统内部参与骗保的不

23、法分子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分析可知,严厉查处打击欺诈骗保的不法分子,保证好药能够惠及真正的患者;结合“鼓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使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分析可知,激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便利新药上市。【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 (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 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

24、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 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 (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

2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戏杨轻抒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的事情。老邓明白这个理。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

26、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猛、精神,一抬手,长江风起,一睁眼,河水倒流。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自古英雄有血性,岂能怕死与贪生?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时,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粟的激动,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声:啊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

27、,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朝珠一样,像时光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这时候,老邓抬起头,看见了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不一的木棍,那其实

28、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一个女人每次演出都来,每次都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眼睛盯着老邓,眼中水波四起。现在,那儿人没了,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

29、,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字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吵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于是,那个人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一一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

30、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园子里边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选自 2018 年 4 月小小说选刊 ,有删改)【注】出自京戏传统剧目长坂坡 。出自京戏传统剧目挑滑车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老邓不确定多久没打扫台子上那厚厚的灰尘,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B. 从戏台对面的石灰墙到戏园地面,再到青瓦屋顶,此部分运用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展现了戏园子的

31、破败。C. “夕阳”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时间线索,又渲染了主人公老邓的复杂情绪。D. “戏园子”是老邓的活动场所,小说从 “戏园子”切入来叙写故事,通过人物回忆再现了他昔日名角的形象。8. 小说折射出多样 的 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9. 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A 8. 对时下状态的迷惘和昔日生活的留恋;对英雄的崇拜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忽视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呼唤。 9. 小说以戏为线索,将不同时空的人、事串联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在老邓视角与他人视角之间转换,呈现了更加完整的人物经历和戏园的变迁,使

32、主题更加丰富、深刻;现实与回忆交织,使老邓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呼唤传统文化的主题更加鲜明。【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 “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错误。结合“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 “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33、“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等分析可知, “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理解不准确,于文无据。故选 A。【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需要从小说的标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握主题。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结合“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

34、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 “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分析,老邓对时下状态的迷惘和昔日生活的留恋;结合“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 “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分析,老邓对英雄的崇拜

35、和自身价值的追求;结合“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 “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一一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 “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分析,表达了对忽视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呼唤。【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

36、?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叙述方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分析。结合“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 “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 “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 “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等分析可知,小说以戏为线索,将不同时空

37、的人、事串联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结合“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 “事实上,那个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 “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等分析,在老邓视角与他人视角之间转换,呈现了更加完整的人物经历和戏园的变迁;结合“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

38、,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 “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声:啊” “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 “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等分析,现实与回忆交织,使老邓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鲜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39、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掞,密州安丘人也。少事青州王敬武。敬武卒,子师范立。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梁太祖西攻凤翔,师范乘梁虚,阴遣人分袭梁诸州县,它遣者谋多漏泄,事不成。独掞素好兵书,有机略。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以葛从周为兖州节度使,从周将兵在外,掞乃使人负油鬻城中,悉视城中虚实出入之所。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太祖已出昭宗于凤翔,引兵东还,遣朱友宁攻师范、从周攻

40、掞。掞以版舆置从周母城上,母呼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从周为之缓攻。掞乃悉简妇人及民之老疾不足当敌者出之,独与少壮者同辛苦,分衣食,坚守以待。外援不至,人心颇离,守陴者多逸。师范兵已屈,从周以祸福谕掞,掞报曰:“俟吾主降,即以城还梁。 ”师范败,降梁,掞乃亦降。太祖即位,累迁左龙武统军。刘知俊叛,陷长安,太祖遣掞与牛存节讨之,知俊走凤翔,太祖乃以长安为永平军,拜掞节度使。末帝即位,领镇南军节度使,为开封尹。兖州张万进反,拜掞兖州安抚制置使。万进败死,乃拜掞泰宁军节度使。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掞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

41、。尹皓、段凝等素恶掞,乃谮之,以为掞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已而掞兵数败,乃罢掞归洛阳,鸩杀之,年六十四,赠中书令。(节选自新五代史梁书刘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B.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C.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D. 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

42、张蟾破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第,指大户人家正宅外的宅邸,也指帝王后妃家住宅。文中取后者之意。B. 版舆,古代老年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C. 末帝,亡国之君的称号,与“废帝、先主、后主”等同为俗称,不是谥号。D. 中书令,汉武帝时始置,至五代时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掞有勇有谋,屡屡建有大功。先后追随王敬武、王师范父子两代人,在与梁国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兖州之战,巧用谋略找到破城之法。B. 刘掞宅心仁厚,体恤周围之人。夺取兖州之后,礼遇葛从周的母亲,缓解了葛从周的

43、猛攻;防守兖州时,能够与士兵同甘苦,让老弱者逃亡。C. 刘掞知时达变,仕途屡有升迁。生逢乱世,刘掞先事唐朝,杀张蟾,取兖州,升任刺史;后事梁,为梁国征讨刘知俊、张万进等,终升任开封府尹。D. 刘掞忠心事主,后为政敌所害。葛从周劝其投降,刘掞直到王师范兵败投降后才降梁;征讨亲家朱友谦时,被政敌诬陷,后被毒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2)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刘将军对我非常好,和你没有什么不同。臣子们都是各自为自己的主人做事,你要明白这个道理。(2)

44、刘掞写了一封信招安朱友谦,朱友谦没有回复,留在原地一个多月等待事情的变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张蟾”是“叛”的主语, “师范”是“遣”的主语, “师范”后面不需要断开,排除 A 项、D 项。 “座上”是座位上的意思,表地点,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B 项。句意:棣州刺史张蟾叛变,师范派指挥使卢洪去讨伐,洪也叛变,师范写信假装好言召洪,洪回来,师范到郊外迎接,叫寻掞斩洪于座位上,再派掞攻破张蟾。故选C。【11 题详解】试题分析:

45、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 项, “文中取后者之意”错误。结合“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分析,把从周家属迁出来,亲自拜见他母亲等,应该取前者之意。故选 A。【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

46、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取兖州,升任刺史”错误。结合“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 “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分析, “取兖州,升任刺史”错误。是先师范上表封掞为登州刺史,后取兖州。故选 C。【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待” ,对待;“厚” ,优厚;“于” ,介词,和;“汝” ,你;“其” ,代词,自己的;“察” ,明察;“

47、之” ,代词,指前面的道理。 (2) “为” ,动词,写;“书” ,信;“以” ,连词,表目的,来;“招” ,招安;“报” ,回复;“待” ,等待;“之” ,代词,指友谦的回复。【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

48、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无准确参考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 沙棠 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注】枻,同“楫” ,船桨。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14. 下

49、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B. 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C. 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D. 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15. 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4. B 15. 这两句诗是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净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 ,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诗人醉心于眼前的游乐,表达的是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颓废。 (其它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