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096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第二部分,题型突破篇,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古代音乐等。 下面将近5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学

2、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复习时心中有数。,栏,目,导,航,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 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 三、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 随 堂 巩 固,(一)明确考查内容 20142018年全国卷文化常识考查内容汇总,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二)明确考查原则 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 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

3、,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如2017年全国卷第11题B项中的“姻亲”与“血亲”的区别。 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文化;饮食器用;音乐文娱。,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

4、。因此,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1科举记忆法 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

5、,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2文体记忆法 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3基数记忆法,4时辰记忆法 古人根据一天的天色变化,把24小时按2小时为一个时辰,分为12个时间段,分别是:,5称谓记忆法 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训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公卿、列侯、

6、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征辟一般对被征辟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C“秋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中者称为进士。 D殿试录取中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状元又被称为鼎元。,解析 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殿试的一、二、三甲统称进士。,C,训练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7、 A“迁”是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叫法,一般指升职。表达“降职”意思的时候,古代常常用“左迁”一词。 B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谥号”“庙号”,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 “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解析 “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D,三、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

8、三步骤,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10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古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2014年初次设题,考查了常见且又熟悉的礼俗类的“南面”和典籍类的“春秋”等,到2017、2018年在原来考查的基础上扩大到历史典籍、典章制度类,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如“三坟五典”“陵寝”“收考”等(已与以往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一致之处,须根据语境仔细推断)。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解题技法 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下

9、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C,技法演示 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 通览4个选项,A、B两项可依据平时积累直接判定,无需结合语境。A项中的“状元”是对文化常识中“典章制度”的考查,可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来推断,“状元”指科举考试中经过殿试后获得第一名,可判断A项正确;B项中的“上

10、元”是对文化常识中“礼俗习俗”的考查,联想到中华民族的节日,古时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也可联想到诗句:“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唐王勃七夕赋),可推断B项正确,这样就排除了A、B两项。,第二步:回归原文慎推断 通过第一步,剩下的是比较难判断的C、D两项。而这两项中C项通过语境还是不好确定其正误,尤其是C项后半句“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暂且一放,先看D项。D项中的“告老”是对文化常识“礼俗习俗”中讳称的考查,可联系平时学习的知识积累和词语“告老还乡”,并且和教材中学过的“乞骸骨”意思相近,再结合选文上下文内容,“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

11、政和初年,许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可推断D项正确,故可确定C项错误。(文史不分家,如果历史知识掌握比较好,考生对于C项一眼就能判定是错误的,“近侍”虽然对帝王有较大影响,但他们有“名”无“职”。) 第三步:依据要求确定答案。 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答案。,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取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进宫对答,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

12、,就会有失国家大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自王

13、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一起恣意评论官府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这种习气自然而然止息了。朝廷下召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许将)上奏章说:“治理军队要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许将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问枢密大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用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后来被降职)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在大名六年,多次以年老请求

14、辞官,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许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解析 “进士”,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B,参考译文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成为诸生。御史到军队看比武,梅之焕骑着马突入教场。御史大怒,让梅之焕与材官比赛射箭,梅之焕九射九中,(向御史)施了礼,随即上马离开(教场)。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又改为庶吉士。过了七年,授官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滥施刑法拷打商人,梅之焕揭发李浚的罪状。皇帝想到梅之焕先后在甘肃的功绩,又恢复了梅之焕原官,并荫庇到他的儿子。但梅之焕最终没被召用。第二年,病死。,随 堂 巩 固,专项对点练(16),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