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0967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第二部分,题型突破篇,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疏通文意阅读,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断句时均应掌握“借助6大标志断句法”。,栏,目,导,航,一、文言文断句六大技法 二、文言断句三步解题法 随 堂 巩 固,技法一 凭借名(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做主语、

2、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一、文言文断句六大技法,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

3、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A,解析 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根据每项的相同停顿点,可将四个选项大致分两组:A、B两项为一组,C、D两项为一组。分析时,再找出两组选项中每项各自不同的停顿点,重点

4、分析不同点的正误。即从不同的停顿点入手,分析正确的断句点。一般情况下,一个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不肯”和“云”中间应断开,排除B、C。再看地点“舞阴”“宛”,人名有“李氏”“李宝”“赵氏”“憙”等,官名头衔有“柱天将军”“孤孙”等,看每个人物的动作和修饰语,可排除D。,技法二 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5、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A,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

6、两组:A、B为一组,C、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主语是“先主”,动词谓语为“率”“吊祭”,意思是“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是“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句子中主语为“霍峻”,意思是“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卒”为“死”,不应该看作“最终”,排除B项。,参考译文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先主从葭萌南返回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杨帛于是退去。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进军,攻围霍峻,将近一年,不

7、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仅几百人,等到他们懈怠的间隙,选精锐的士兵出击,大败了他们,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级。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将军。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回故乡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召见诸葛亮说:“霍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们认为霍峻很荣耀。,技法三 借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关键所在。在断句中,具体要关注以下几类虚词:,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

8、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

9、/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A,解析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准确地断句。在此基础上,结合句中的“为”“曰”“即”等虚词和“我”“也”“大臣”等名词进行判断。A项符合语法规律且与文意相符。,参

10、考译文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文书下发到管辖的部门进行审理。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廷辅佐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逼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如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遣大臣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置。”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滽前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请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

11、起事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技法四 依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常见的断句句式,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B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C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 D文帝以玄保廉/

12、素寡欲/故频授名郡/为政虽无殊绩/而去后常必见/思不营财处/家俭薄,C,解析 “廉素寡欲”为并列短语,形容羊玄保的品质,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授”为动词,“名郡”为名词,应作“授”的宾语,所以“授”后面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参考译文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晋朝的尚书都官郎。父亲羊绥,是中书侍郎。羊玄保开始担任宋武帝的镇军参军。少帝景平年间,逐步升迁为司徒右长史。卫将军王弘对他十分了解器重,曾对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说:“你们二位贤士聪明俊朗,很多东西可以会悟通达,然而宽宏美好的声望,自然应当共同推重羊君。”不久,入朝担任黄门侍郎。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

13、贪欲,所以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羊玄保治理政事虽然没有特殊的功绩,但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营钱财利益,治家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现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思启陈/政事以为/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宜太庙之/南弘修文/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 B祖思启/陈政事以为/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宜/太庙之/南弘修文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 C祖思启陈政事/以为/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宜太庙之南/弘修文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 D祖思启/陈政事/以为自古开物

14、成/务必以教学为先宜/太庙之南弘/修文序司农/以北广/开武校/,C,解析 句中,“启陈政事”是语意完整的句子,后需断开。“太庙之南”与“司农以北”句子结构相似,“弘修文序”与“广开武校”相对,后面均需断开。,参考译文 武帝即位,崔祖思上奏书陈述政事,认为:“自古办事必须通晓事理以成就事业,一定要以教学为先导。应该在太庙南面,大建学校,在司农以北,广开武校。”皇上下诏答复酬谢。后来,崔祖思任青州、冀州二州刺史,为政清廉勤勉,而且礼贤下士,言谈议论从未涉及时事,皇上因此更加敬重他。不久后去世,皇上深深叹息。,技法六 析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

15、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1通读要求断句的内容,捕捉结构特点。对于“对称”等结构特点,有时并不容易发现,需要有洞察力,只有如此,才能找出断句的标志。 2把握语意,结合结构断句。理解语意是断句的基础,弄清文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再结合结构特点,正确断句应该不成问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

16、也/ C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D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B,解析 “者谓之”两句句式整齐,应在“诽谤”后断开;“于世”“于胸”“于耳”三句句式整齐,应在“世”“胸”“耳”后断开。“此乃也”为固定句式,应在“此乃”前断开。剩下的“虚美熏心实祸蔽塞”八个字,仔细研读,可以发现这是分别由“虚”“实”领起的两小句,应在“实”前断开。,参考译文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

17、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尽忠于国事的大臣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的声音天天响在君主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君主的心窍,而实际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的仁爱笃实,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刑狱乱加于人。,文言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

18、设置68处停顿,难度不大。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技巧。,二、文言断句三步解题法,(一)解题“三步骤”,(二)断句“三原则” 1字句意思要讲通 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 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 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

19、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 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三) 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

20、,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技法演示 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21、,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第三步,回读选项联语境 通过回读原文,符合文意,答案正确无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

22、/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B,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未几”。本段主要根据一些名词,如“枢密直学士”“汝州”“陕西都转运使”“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直学士”“青州”等做出判断。,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

23、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随 堂 巩 固,专项对点练(15),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