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2 第3讲 内容理解题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0851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2 第3讲 内容理解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2 第3讲 内容理解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2 第3讲 内容理解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2 第3讲 内容理解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12 第3讲 内容理解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3讲 内容理解题明辨设题陷阱,切片比对分析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武断绝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九种设误手段。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一、题目怎么命命制错误选项的九大手段1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 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

2、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陈述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中的陈述对象( 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训练 1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亲 情 、爱 情 、友 情 ,推 而 广 之 到 一 切 道 德 情 感选项 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 通过“能近取譬” ,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亲 情

3、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比对分析 选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是“由亲情一切道德情感” ,而选项中却换成了“亲情” 。2以偏概全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 、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 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训练 2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

4、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综 合 甄 选选项 (2017全国卷 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 下来。完 好 保 存比对分析 选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等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

5、须完好保存下来” 。3张冠李戴设误方式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训练 3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 。人们为了更准确时 间

6、 是 参 数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 11 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 13 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选项 (2017天津卷 T7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 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 。指 时 杆 、日 晷 、漏 壶 等 作 为 参 数比对分析 选项张冠李戴。将原文“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说成“指时杆

7、、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这里属于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4混淆是非设误方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训练 4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 “求权意志” “求爱意志” , “求价意志” ,即追求实 质 不 是

8、而 是“价值”的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 “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选项 (2015天津卷 T6 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 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并 非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是非。原文中说“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 而是求价意志 ”“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的实质都是“求价意志” ,都是人类所追求的,原文是肯定的。选项“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是否定的。5混淆时态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或推测 )

9、说成 “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 可能发生的情况) 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 ,把“必然”说成“或然” 。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词语。训练 5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 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尝 试选项 现代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重视视觉文化,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已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原文说“尝试理解”表明是 “未然”状态,选项用“已”字变成了“已

10、然”状态,混淆了时态。6因果混乱设误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 ,或把“果”变成了 “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判定技巧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阅读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句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注意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从而” “因此” “之所以” “就只要”等,注意选项的因果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训练 6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从外

11、部条件来看, 也是唐 代 自 信 开 放 的 治 世 之 道。随着社会经济与西方的交流,略带“野性”与“粗犷”“以 肥 为 美 ”观 念 形 成 的 原 因 之 一的 。有学者认为,唐代诗人李白,很有可能就出生于碎叶西 方 文 化 被 源 源 不 断 地 注 入 东 土城,碎叶城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或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激发出诗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大胆的想象力。而 , “胡人” ,即我国西北唐 朝 皇 帝 多 有 “胡 人 ”血 统少数民族旧时的统称。选项 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和 ,以及西 方 文 化 被 源 源 不 断 地 注 入 东 土,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

12、唐 代 皇 帝 带 有 “胡 人 ”血 统比对分析 选项因果混乱。 “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 ”“唐代皇帝带有胡人血统”不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而“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只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训练 7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 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因 而选项 儒法二家的思想具有不相容性, 两家思想无论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基础所 以上,还是在人生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上都是对立的。比对分析 选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说因为“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

13、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 ,所以“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7武断绝对设误方式命题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用同样的说法表述两种或多种事物,一概而论。判定技巧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 “都” “一定” “就” “可以”等词语。训练 8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

14、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选项 (2018天津卷 T6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 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已 经 完 全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比对分析 选项武断绝对。原文意思是说公众在使用数字化产品时,只能按照少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士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被动接受者,没有自由选择权,并不能武断地说公众已被奴役。8曲解文意设误方式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

15、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判定技巧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要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看选项是否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 )条件说成必要(充分) 条件,或者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等等。训练 9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选项 (2018天津卷 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

16、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比对分析 选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的是“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不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这里是故意更换了某个说法造成的曲解文意。9无中生有设误方式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训练 10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原文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

17、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 。他认为,审美移情更 可 信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选项 (2017山东卷 T7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这 种 观 点 不 可 信比对分析 选项无中生有。 “这种观点不可信”对应的原文的信息区间为语段的第二、三句话,作

18、者对于谷鲁斯等人的观点可信与否并无明确说法,选项“这种观点不可信”无中生有。二、题目怎么解先分层切片,再三级比对第一步 先将选项切片,分点找对应,定位信息源1为何切因为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一般会有信息点被设误。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若不细切分,就比对不细,导致错误信息点的“漏网”而误判。2如何切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断;如果是切分单句,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 的结构切分;有时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 )切为片断。3如何找总的原则是依据切片中的

19、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而实际情况是,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对应程度强,切片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 )概括性强,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片后须先将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提炼压缩,然后再确定信息源。如下所示:选项 (2016全国卷T1D)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 隋书 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原文信息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

20、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 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

21、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 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 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 ,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

22、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操作示范先切片 找对应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压缩概括原文后比对:原文没有直接对应的语句,需要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第二自然段中王国维的观点、 汉书艺文志的观点、 隋书经籍志的观点,第三自然段中“荒诞不经”的观点、 四库全书的观点以及“五四”之后的观点,谈的这些方面对山海经的认知都

23、不相同,因此可以压缩概括为选项切片后的语句“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 。这一部分跨度较大,概括性强,需要压缩概括后比对。(实则比对依据和结论)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与原文直接比对:这一切片可以直接与原文第二自然段结尾“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比对,意思是吻合的。(实则比对句间关系)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与原文直接比对:这一切片也可与原文第二自然段中间“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 穆天子传等文献”比对,文中“这些”就是王国维上文所谈的,因此这一切片与原文意思也吻合。(实则比对句中词语)综合结论:选项与原文表述一致深度分析综合上表信息可知,表中的直

24、接找信息源和压缩概括找信息源的方式即解答理解分析题的两种方法切片直接比对分析法和切片压缩比对分析法。运用这两种解题方法时要注意把握好比对的层级,具体请看下面“第二步”的详析。第二步 对照原文信息,从三层级比对在完成切片找对应后,就要根据前文提到的设误陷阱分析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3 级比对法” 。(一)检索定位,比对句中词语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抓住选项和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思维定向句中关键词 易设陷阱范围词 全、都、一些、部分等 以偏概全程度词必须、一定,非常、十分,更、极其,比较等武断绝对频率词 通常、总是、有时、偶尔

25、等以偏概全武断绝对时态词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等混淆时态指代词 之、其、此、这、它、那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是非词 必定、的确、有、无、是、无非等 混淆是非典例示法 (2016全国卷T2B)选项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旧 史 学 的 研 究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对应原文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 的无情一 切 经 不 住 史 证 的 旧 史 学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比对分析比对关键词语可知,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 ,并没有泛指旧史学。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训练 11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

26、正误。(1)选项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原文信息 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而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比对分析 偷换概念。选项“宣传”说法错误,原文是 “学习” 。(2)选项 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原文信息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潜的五伦全备记等“令人呕

27、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比对分析 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原文的说法是“有些 ”“主要反映” 。(二)聚焦逻辑,比对句间关系首先,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其次,比对每一分句的含意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特别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等现象。思维定向句间关系 设误方式 易设陷阱因果关系 因果颠倒 强加因果 变换原因 因果混乱假设关系假设的结果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变成其他关系。混淆时态混淆是非曲解文意条件关系两个分句间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

28、件,或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混淆是非曲解文意递进关系转换了前后两个句子间的关系,或把递进关系变成其他关系。曲解文意并列关系 把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换成了 曲解文意转折关系 其他关系。典例示法 (2016山东卷 T6B)选项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对应原文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比对分析选项强加因果, “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并不是“篇幅可长可短”的原因,另外,原文中是说古体诗“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而非“并不严格” 。训练 12

29、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1)选项 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原文信息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象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宗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比对分析 因果混乱。文中的意思是说,信奉禅宗的贯休的丑人画得力于庄子道家美学观。该选项却表述为“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

30、切联系着的” ,所以“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明显强加因果。(2)选项 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原文信息 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 ”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或共性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比对分析 曲解文意。原文是“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 挖掘和讲述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这是一种承接关系,题干表述成了

31、条件关系。(三)分析推断,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选项中的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选项所述的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思维定向依据、结论选项特征 易设陷阱互换位置:选项将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结论与依据互换。张冠李戴因果混乱结论或依据残缺:(1)选项中的结论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选项所说的依据在原文中却找不到。(2)选项中的依据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无法得出选项结论。(3)选项中的结论是多种依据推断出来的,但是选项只有其中一种依据。(4)选项中的依据可造成多种结果,但是选项中的结论却只有一个。无中生有以偏

32、概全因果混乱典例示法 (2015四川卷 T6D)选项东汉的白虎通义和古文经学家郑玄对五经的注释,分别代表了汉代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最高成就。对应原文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比对分析选项中“分别代表最高成就”于文无据。原文为“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成为集大成者” 。训练 13比对分析,判断下列选项正误。(1)选项 宋代政府一律不

33、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任职的官员,若无房产,就只能租房。原文信息 那些没有房产的城市居民和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租用民房。比对分析 无中生有。从原文所说的“朝廷百官租赁住宅 ”, “地方州县” “官衙、驻军” “租用民房” ,并不能推出“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 , “无房产”的“任职的官员”“只能租房”的结论。(2)选项 伟大诗人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碰撞出动人的诗情,就能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原文信息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

34、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今天步入“微时代” ,信息庞杂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追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比对分析 以偏概全。 “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 ”,原文有两个原因,选项只提到了一个。(2019山东烟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35、 题。毫无疑问,反映现实生活应当是现实主义的首要任务。只有直面现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现实和强力介入生活实践,才能更充分地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其次,从反映生活的内容来看,不能只是满足于描写庸常化的生活,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中那些更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包括社会变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现实。这就需要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和正视现实。再次,反映生活必然要求真实性。历来的现实主义理论,无不把真实性视为现实主义文学最根本的特性。然而问题在于,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恩格斯,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但仅限于此显然不够,恩格斯还特别强调真实地

36、描写现实关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地把握和描写推动现实生活发展的历史潮流。现实主义并非自然主义式的照搬生活真实,而是要求高于生活真实达到典型化的高度,这本来也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识。然而以往对于文学典型的理解似乎存在偏差,有的典型理论将其解释为个性与共性统一,同时又把“共性”解释为某一类人物的共同特征,比如从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同类人物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习惯等等抽取出来,综合在一个人物身上创造出典型,不过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化,更重要的还在于,并不仅限于按照生活真实进行综合创造,而是要用深刻的思想洞察现实,用高于现实的审美理想烛照现实,创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

37、物形象。所谓创造典型人物,无论正面、反面还是多面性的复杂人物,都不只在于刻画其鲜明独特的性格,更需要穿透人物的精神灵魂,在艺术审美理想的烛照下,把人物真假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及其复杂性深刻揭示出来,这样才真正具有典型意义。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自尊好强不屈服于命运的农家子弟孙少平,敢爱敢恨正义凛然的田晓霞,心系乡土不计得失的田福军,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个性鲜明独特让人印象深刻,而且的确抵达了人物的灵魂深处,揭示了人物精神信念的坚定或幻灭,应当说是融入了作者审美理想的典型化创造。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生活现实,必定有一个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问题,这通常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性。我们的基本立场,应当是基于社会的文

38、明进步和合理健全发展,以及人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我们应有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这种基本立场出发,就理应坚持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价值导向。当然,在文艺家的创作实践中,根据具体创作题材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平凡的世界既有对人民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也有对勇于改革担当为民造福的激情讴歌。铁凝的永远有多远 ,则侧重于对于小说主人公坚守传统价值观念却在现实变革中无所适从的现象进行反思,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总之,无论是对现实的批判、歌颂还是反思,都应当是基于促进社会和人的合理健全发展的审美理想。批判现实并不是为了个人情绪的发泄,而应当是为了理想而否定;歌颂现

39、实也不是为了某种廉价的逢迎,而是真正出于弘扬正气和表达民心所向;反思现实同样不是为了把人引入精神虚无和迷惘,而是应当引导人们在反思中找到应有的价值方向和审美理想。现实主义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形态,其特性与力量正在于此。(摘编自赖大仁 现实主义是一种精神品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家如果在作品中想要更充分地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就必须直面现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现实和强力介入生活实践。B现实主义倡导直面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而不是像自然主义那样细致入微、纯粹客观地描摹现实生活。C现实主义的人物典型化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实际,融入作者的深刻思想和审美理想,创造出

40、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D作者以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人性的健全发展为前提,提出了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现实主义思想倾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以重铸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为中心,从三个方面对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分层进行了阐释。B文章开篇部分层层推进,依次展开,分层阐释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内涵。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述了典型化创造要高于生活真实,并融入作者的审美理想。D文章最后一段对全篇进行总结,升华主旨,重申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属性和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A现实主义要求真实描写现实关系,真实描写社会矛

41、盾和现实问题,所以要求将“细节描写”作为其主要描写手段。B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地反应现实生活,但同样倡导艺术虚构, “抽取多人,合成一个”是人物典型化基本的虚构手法。C现实主义批判、反思和歌颂现实,既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他人的进步发展,也是为了宣泄作者个人主观情绪。D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性表现在每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中都应当呈现出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统筹兼顾的价值导向。随堂巩固1现实主义人物典型化不只在于刻画鲜明独特的性格,还要揭示出人物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2最后一段并非对全篇进行总结。3A 项,强加因果;C 项, “宣泄作者个人主观情绪”与原文不符;D 项,理解片面,题材不同,表现的也应有侧重。专项对点练(24)见 P3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