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 十四)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作茧自缚,困住自己的手脚。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科学家们多少年来为这两个定律的真正含义费尽心机,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谚却早已悟出其中三昧。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
2、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A BC DA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属于望文生义。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使用正确。歧路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使用正确。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是贬义词,应用“绞尽脑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
3、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B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D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B A 项,在“漫漫畅游”前加介词“为” 。C 项 ,应在“更高维数世界”后补上“的说法” ,作“鄙视”的宾语。D 项,句式杂糅 ,应删掉“的原因”或“因为” 。3下列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得最得体的一项是(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对参加会议的来宾说:“ 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交通协管员对一位要闯红灯的行人说:“
4、你色盲啊?连红绿灯都不分。”C提到自己的母亲,儿子动情地说:“令堂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D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做好服务工作,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 A 项,语气过重。B 项,语言表达不礼貌。C 项, “令堂”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母亲,用于自己母亲应用“家母”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45412113】人脑一旦生锈,_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_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_先进的电脑,也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_停滞不前,作为一个作家来说,_意味艺术生命整体的枯竭与消亡 _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 A 虽然 也 就是 一旦 就 虽然B
5、就是 也 再 如果 就 尽管C 即使 就 因为 如果 也 不管D 虽然 还是 因为 只要 也 尽管B 前面的破折号表转折关系,排除 C 项;处显示句间关系为假设复句,所以排除 A、D 两项。5按照作者的设想,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并且他们还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 ,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对于鲤鱼“科学家”的这种荒谬见解,其他的鱼可能会怎样反驳?请你试着用简洁、有力的语句将它们写出来。_【解析】 反驳要抓住对方的破绽,一语中的。可试用归谬法反驳。【答案】 (示例) 既然你认为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那么这种力从何而来?你又凭什么
6、断定这种力不是来自另外一个平行的世界呢?(只要反驳有力,言之成理即可)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导学号:45412114】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运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形象地说,如果把时空比喻成大海,_。生物晃一下尾巴,_。同样的,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也会产生一种波,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
7、和标点符号。本文段介绍引力波,即使不理解专业概念,也可理解其形象的比喻,再根据前后照应的语句,可推测出空句内容。根据“天体如果产生对时空的扰动” ,可确定句的本体是“天体” ;根据“也会产生一种波” ,可推测句内容也是产生一种波;最后是总结句。【答案】 那么天体就像是海中的生物 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水波 这就是引力波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导学号:45412115】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我们要高度警惕文化霸权主义。民族精神是国家生存发展的主体性精神,故本民族所有成员都一定具有。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集体记忆” ,是民族生活中最具权威的
8、文化基因。如果传统文化变“虚弱”了,国家就没有希望了。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必然会成为一个消失的民族。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学技术,一个政权会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民族也会被击垮。本民族所有成员并不一定都具有民族精神。_。_。【解析】 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不只是传统文化,还有科技、军事、教育等。 “传统文化变虚弱 ”,只能推断出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可能会处于劣势,但不一定整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了,语段推论有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是更迭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影响,但推断不出必然会导致民族消失。【答案】 传统文化变“虚弱” ,国家
9、并不一定就没有希望了 一个民族抛弃传统文化并不一定会消失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导学号:45412116】材料一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 ,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 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 140 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 100 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
10、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 3 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 ),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
11、灯 ,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 100 亿倍,有最快的快门 ,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 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 ,还能给它们拍电影 ,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12、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自中国经济网)材料三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纪录。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
13、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 “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 20 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选自中国科学报)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
14、的极紫外自由电子光源,全套装置总长 100 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B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C “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C 错在将 “前者” “后者”内容颠倒。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15、的两项是( )A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结构,然后按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E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
16、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AE B 项, “介绍发展现状”错。C 项, “介绍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 项, “描写的表达方式”错。10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_【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从整体上把握三则材料,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但它们又各有所侧重。如材料一重点报道了它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侧重报道了它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报道了它成功的原因。【答案】 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领先性)。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科学家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