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教学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94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 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第六课 辛弃疾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2掌握词中出现的关键字、词的含义能力目标1.鉴赏词中的用典2理解重要意象的含义3学习借古讽今在写作中的运用情感目标体味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久落职。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的爱国思想之

2、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 。知背景1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本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被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信任,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心境下,辛弃疾登临建康赏心亭,见景生情,以古

3、喻今,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词作,抒发郁积在心头的悲愤之情。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事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事是,亲率 50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

4、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辛弃疾 64岁,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

5、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给当权统治者的一封“谏书” 。知常识1关于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五律、七律、排律三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便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种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种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种格式有几个名称。有的词牌本来是乐曲的名称。有的词牌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有的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2用典类型点化前人语句。有时也叫

6、侧用,就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或是化用前人语句,使语言更清幽、委婉。明用历史故事。就是直接引用既往的故事,或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深厚。暗用历史故事。就是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浑然天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词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反用历史故事。即反弹琵琶,逆向运用,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3吴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钩”在古代诗词中,含义比较丰

7、富。比如:在诗人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一句中, “吴钩”指骁勇善战、刚毅顽强;在诗人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吴钩”象征着建功立业的壮怀;在诗人杜甫后出塞 “少年别有赠,会笑看吴钩”一句中,“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一、字音识记1遥岑(cn) 2.倩何人(qin) 3.堪脍(kui)4玉簪(zn) 5.螺髻(j) 6.揾英雄泪(wn)7舞榭(xi)二、词语解释1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2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3断鸿声里 断鸿:

8、失群的孤雁4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5休说鲈鱼堪脍 脍:把鱼、肉切细6红巾翠袖:代指女子7舞榭歌台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8一片神鸦社鼓 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9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词中指只知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10金戈铁马:战争和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战士的威武雄壮。金戈,古代用金属制成的武器,横刃,长柄;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一、了解行文脉络1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Error! 反 对 苟 安 的 愤 懑 之 情强 烈 深 沉 的 爱 国 之 情老 当 益 壮 的 战 斗 之 志二、把握文章主旨1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通过写登

9、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一、阅读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词中的“游子”指谁?为什么?答: 提示: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2 “落日” “断鸿” “吴钩” “栏杆拍遍”

10、等意象的含义是什么?答: 提示:落日 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给人孤寂冷清之感。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3.请分析本词用典的具体作用。用典 作用尽西风,季鹰归未?借张翰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

11、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物,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古人在创作诗词时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中,作者却连用两个“秋”字,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 提示:作者选

12、取两个视角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 ,作者采用了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 ,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现水天相连、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极一片秋色。第二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二、阅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5找出词中的典故,分析其作用。答: 提示:典故 作用孙仲谋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词人面对腐败无能的南宋朝廷,发出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沉痛感叹。 刘裕 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刘义隆 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词人正确的战略思想。佛狸祠

13、 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之情和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廉颇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6.这首词的主旨表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根据上、下片的内容说说这个句子的具体含意。答: 提示:该句是以廉颇自况。词人景仰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胸怀恢复大志;要在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进行北伐,草草出兵只能招致失败;回顾南下后四十三年,屡遭废黜,最后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7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答: 提示:(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

14、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指出历史的经验教训,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4)用廉颇的遭馋尚有赵王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8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两首词所写的景物、人物及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 提示:作品 所写景物 所写人物 表达的情感念奴娇 赤壁怀古长江、赤壁、乱石、惊涛、故垒周瑜 渴望建功立业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寻常巷陌、佛狸祠孙权、刘裕、宋文帝刘义隆、拓跋焘、廉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如何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1)答题要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

15、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2)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一联” ,恐怕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 ,则恐怕更多。(3)答题模式感情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所表达的情感)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一般还要分析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

16、情。感情分析题a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情感内涵。b概括分析:先概括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请 完 成 【 课 下 能 力 提 升 】 第 6题辛词用典是一大特色,但有人却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词人在同一首词中大量用典,是否有堆砌之嫌?请说说你的看法。观点 1: 观点 2: 观点 3: 答案:(观点 1)这两首词用典不能说是堆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除了词末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及眼前的光景,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

17、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词家用典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而论,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观点 2)我也深有此感。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观点 3)不过辛弃疾的词也有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用典太多的毛病。但瑕不掩瑜,就拿这两首词来说,用典虽多,但内涵要比直接叙述的描写更为丰富,词人将典故中的意境与现实中的环境交织在一处,情感更为

18、厚重。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1寓情于景的写法这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上片。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连用两个“秋”字,隐含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把此地之“景”和登临者的“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下面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如此,这些景物将作者的愁具体化了。远处美丽的山峦已沦陷敌手,景色之美词人已无心欣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有愁和恨。因而在作者眼里,是“献愁供恨” 。2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紧承“江南游子” ,词作由即景抒情完全转入人事人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充满了昂

19、扬的斗志和激情。在这里,作品不再用即景抒情之法,而是以人物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所展示给我们的是包含感情色彩的景物和带有强烈激情的动作,而感情的具体内涵却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这样作品便更加深沉浑厚,蕴藏含蓄,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魅力。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对比手法的运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辞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如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又如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

20、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2善于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全篇共有六处典故:孙仲谋、寄奴、元嘉北伐与封狼居胥、烽火扬州路、佛狸祠、廉颇。其中扬州路和佛狸祠二处,都是借总结历史教训,说对敌失策后果。用典深化了内容,在阅读上也增加了困难。但是却用历史事实说明了现实的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作者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全词借古讽今,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素材主题 执 着课内提炼年轻的辛弃疾率义兵北上力图收复中原,不想朝廷昏庸懦弱,没有

21、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报国无门,他慨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只能“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壮志难酬,他的愤懑喷薄而出,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尽管一生怀才不遇,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始终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课外延伸1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2015年 12月 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 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 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22、1971 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 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 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2执着追求理想的贝多芬1798年贝多芬发现自己的耳朵有些聋了,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失聪更可怕了。可他没有放弃他的音乐之路,不断创作,从未止步。写出英雄 命运等交响曲。创造了音乐史上的辉煌,他死后

23、被人们称为“乐圣” 。他用他那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命运挑战,为他的音乐事业不断拼搏,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为世界音乐做出巨大贡献;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3名言警句(1)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2)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3)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5)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巴尔扎克(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运用点拨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宛如蜿蜒的小河,流淌不息;世事的纷繁重重叠叠,恰似高耸的山峰,陡峭险峻。有时候,我

24、们总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然而,当成功降临,则又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错,一切成功都来源于执着的追求。执着创造成功,执着就是人生有所建树的筹码。(时间:40 分钟 分值:50 分)一、基础巩固(14 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眺望) B倩何人唤取(请求)C揾英雄泪(擦拭) D尽西风,季鹰归未(完尽)解析:选 D “尽”的意思是“全” “遍” “到处都是”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选 B A 项,均为“凄清的秋季”之意。B 项,

25、多愁善感;有情人。C 项,均为“落得”之意。D 项,均为“英雄业绩”之意。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_。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水龙吟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义相近。 至于陆游的这两首绝句,其点睛之笔是第二首诗的结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但这首水龙吟是研究者公认的辛词最好的作品之一,刘克庄评价为“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动

26、。A BC D解析:选 C 根据每句中的关键词提示,找到逻辑顺序。如“这与” “但” “至于”等。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 , ”两句通过典型的动作描写,表明自己要为国为民尽力而又无可奈何的忧愤情怀。(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认为此时的北伐没有做好准备,只会像刘义隆当年“ , , ” 。答案:(1)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二、阅读鉴赏(2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11 分)满江红 暮春辛弃疾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

27、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B上片“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C “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些许喜悦之情。D下片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

28、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E “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 ,擅长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解析:选 AC A 项, “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错误,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C 项, “喜悦”错误。6.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 分)对 应 链 接 高 考 答: 答案: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远去的惋惜,对青春逝去、光阴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愁闷以及隐约透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上片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蕴涵着无尽的痛惜之情。下片直接点出“空相忆”

29、“闲愁极” ,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羞去上层楼”则委婉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78 题。(11 分)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 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 42岁。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7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 “春入平原荠菜花”写春天刚刚到来,荠菜花开了,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B “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

30、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C “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D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解析:选 CD A 项,应是仲春之景,由“荠菜花” “新耕” “蚕生”可知;B 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气;E 项,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8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

31、。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三、语言运用(14 分)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 分)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_,是符合诗的精炼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从表面上看是很浅显的,_:

32、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王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望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_。答: 答案: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 但其中就有典故 才能领略到诗句的更深沉的意蕴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外续写两个句子。(4 分)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 ; 。 解析:要注意形式上有“如果那么”的假设句式,必须是比喻句,还要注意前后内容的关联。答案:(示例 1)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

33、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 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示例 2)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 如果说婉约词是池塘里的荷花,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的松柏11 “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这两首词中均提到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位,阐述作者认为他是英雄的理由。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4 分)答: 解析:理由要扣住英雄的时代背景,要结合辛弃疾的人生愿望。答案: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英雄,三国时吴国的君主孙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中国的人。他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对于像孙权这样的英雄自然崇拜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