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目标重点 1.了解辛弃疾及其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熟读成诵,体会词作的声律之美,感受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 3.了解这两首词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5)揾英雄泪( ) (6)舞榭歌台( ) (7)封狼居胥( ) (8)佛狸祠( ),1.读准字音 (1)遥岑远目( ) (2)玉簪( ) (3)螺髻( ) (4)鲈鱼堪脍(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答案,cn,zn,j,kui,wn,xi,x,b c,答案,2.理解
2、词义 (1)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 清秋: 休说: 舞榭歌台: 寻常巷陌: 赢得: 可堪:,秋季,特指深秋。,不要说。,演出歌舞的楼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极窄狭的街道。,落得。,哪堪,怎堪。,答案,(2)一词多义,会,无人会,登临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会天大雨,道不通:,动词,理解、懂得,动词,集会,副词,一定,副词,恰巧,正好,顾,赢得仓皇北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看、望,副词,不过、只是,动词,回头看,动词,探望、拜访,答案,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德高望重:,去,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狼径去: 我从去年辞帝京:,动词,向远处看,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盼望,名词,名望、声望,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势,动词,离开,形容词,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答案,如,树犹如此: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孔明真神人也,吾不如也: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也:,何,倩何人唤取: 开国何茫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今日之事何如:,动词,如同,动词,到、往,动词,比得上,连词,如果,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疑问代词,与“为”,连用,表示“为什么”,疑问代词,与“如”连用,表示“怎么样”,答案,犹,树犹如此: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然志犹未已,君谓
4、计将安出:,副词,尚且,动词,如同,副词,还、仍然,(3)古今异义 尽西风,季鹰归未 古义: 今义:,秋风。,从西边刮来的风;西洋习俗、文化等;比喻日趋没落的腐朽势力。,答案,千古江山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遥岑远目: 赢得仓皇北顾: 尚能饭否:,自古而来。,长远的年代;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名词用作动词,眺望。,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用作动词,吃饭。,答案,3.特殊句式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倒装句。,被动句。,品读感悟,答案,一、结构知全局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整首词抒发了作者什
5、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答案,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整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答案,二、细读析文本 (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上片中描写的景色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答案 (1)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
6、愁之大者。词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负担。 (3)“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表达了词人愁苦的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答案,2.下片写古人以及有关的事情的用意是什么?请具体分析。,答案 作者借助古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借张翰来自比,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又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泛指有大志的人,此处典故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
7、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答案,(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的“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答案,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在全词中有何地位?,答案 “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用典,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
8、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答案,4.下片最后三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从全篇来看有什么作用?,答案 (1)内容上:直抒胸臆,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2)结构上: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答案,(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上片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答案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他在京口建立了吴国的首都,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
9、孙权到辛弃疾已有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现在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了。 刘裕生于寻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想当年”,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气概。作者借此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愿望。 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答案,6.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寄托了怎样的情怀?,答案 借助“觅”“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寄托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屈辱求和。,7
10、.下片中辛弃疾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答案 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答案,8.看到佛狸祠下迎神赛社的热闹景象,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答案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情怀。,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相关链接,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
11、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2.背景剖析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12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辛弃疾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这首词。,(2)永遇乐京
12、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他已66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准备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则很有可能重蹈失败的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辛弃疾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坚决主张抗金43年,如今大好形势被断送,恢复中原的理想又将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返回,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交流释疑,1,答案,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怎样理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意象的含义
13、?,答案 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自己。这几句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答案,2.词人把自己比作“江南游子”,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答案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酸楚可想而知,答案,3.
1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几句是否影响了该词的豪放风格?请简析。,答案 倩,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代指女子。揾,擦拭(眼泪)。这几句的含意是: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壮志难酬而流下的热泪呢?这几句并不影响词的豪放风格,清秀婉丽的色彩,加以豪放不羁的风格,使这首词刚柔相济,豪放而不粗率。,答案,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
15、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显现在读者面前了。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给予他慰藉呢?,答案,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气概非凡。将“金戈铁马”改成“千军万马”如何?,答案 不好。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显示出了部队的战斗力,无坚不摧;后者强调的仅是部队人数、场面。而辛弃疾欣赏的正是那种强悍、驰骋中原,所向披靡的威武气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词人心志的形象表现。,答案,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
1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答案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词人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词人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自己想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答案,深度研读,2,1.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答案 他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
17、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返回,答案,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了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如何认为?,答案 这首词用典多而不晦涩。它所用的除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作者所用的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特点。,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辛弃疾的意志辛弃疾是一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情形下都不放弃自
18、己的理想,拥有顽强的意志,拥有无比的反抗和战斗精神。他与异族战斗,与同僚战斗,与自己战斗,与人类的劣根性战斗!,一、文本素材,主题:意志,“意志”之名言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3.如果缺乏努力和意志,如果不肯牺牲和劳动,你自己就会一事无成。赫尔岑 4.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二、名言积累,返回,“女愚公”的坚定意志贵州省麻怀村村民世代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1999年,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麻怀村因山高路险,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运不进来而没能通上电。之后,村里开会决定顺着村南面的
19、溶洞凿一条出山隧洞。没有机器,村民们就用钢钎、锤子开凿,隧洞凿成后,村民们不仅用上了电,出去也再不用翻山了。但是隧洞狭窄易积水,车辆进不来,村民邓迎香见此就开始独自凿洞,拓宽隧洞。后来她的家人以及村民们陆续加入,前后历时13年,最终凿出了现在的这条200多米长的隧洞,麻怀村与山外世界真正连通,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邓迎香也被人们誉为“女愚公”。许多网友被她的精神感动,认为这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相关链接,把栏杆拍遍 梁 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
20、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
21、“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1),(1)前见圣贤,后无来者,千年悠悠,苍龙被缚,壮志难酬。栏杆拍遍,令人唏嘘。,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提示,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
22、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2)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四十年,倒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二十年间又有三十七次频繁调动。,(2)为自私自利者妒,必为黎民万千者颂!,提示,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
23、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涌涨,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3)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3)我们无法选择生命,就像辛弃疾无法选择宦途。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遒劲地活:有思想、有才德、能自立、能自强,还有坚定与执着的追寻!,提示,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备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有删改),返回,本课结束,